好書試閱

我曾經做過一個實驗,我在一些網路論壇發起一個主題,請人們列出他們喜愛、憎恨,或既喜愛又憎恨的產品或網站的例子。我收到了大約150封的回覆信件,許多信件熱情洋溢,每封信都列舉了一些項目。如意料中的,這些回信非常偏重科技方面,因為那是多數回信者的工作領域,不過科技卻不是排行最高的。
這種調查有個問題是「太明顯反而沒注意到」的效應,正如古老的民間故事敘述的那樣,魚兒是最後一個看見水的。因此,如果你希望人們描述在他們的房間內看到了什麼,他們往往把最顯而易見的事物遺漏掉了:如地板、牆面、天花板,有時候甚至是窗戶和門。同樣地,人們可能不會說出他們真正喜歡的,因為可能與他們太過親近,已經融入在生活中。以此類推,他們可能會漏掉不喜歡的事物,因為它們不在現場。不過我仍然發現這些回覆很有趣,以下是三個例子:


日本具良治廚刀─美觀、實用、簡潔。握起來和用起來都令人開心,我把我的刀子放在我的枕頭下面(嘿!純開玩笑的啦)。


我的這隻piece de resistance 手錶是喬治傑生(George Jensen)設計的:純銀的寬大鏡面,有兩條錶鍊,不過沒有數字標記。錶鍊是不完全閉合的,只蓋住你手腕的四分之三,非比尋常且十分漂亮。(這個設計為當代藝術館〔MoMA〕典藏。)附帶說明一下,在我購買之前,至少在巴黎瞪著它發呆有六年之久了。


我的福斯金龜車─喜愛它的簡潔、實用,一加侖汽油可開很長的里程,小巧的設計可以停在任何地方,而且駕駛起來充滿樂趣。但是,我不能容忍愚笨的座位升降把手,它讓我發瘋。(前座升降把手裝在「錯誤的」位置,沒有一個人能「正確地找到它」。)


喜愛它、憎恨它、對它漠不關心,我們與日常用品的互動以非常不同的方式反映了設計的三個層次,我們喜歡的東西包含了這三種設計形式所有可能的結合。許多產品只是因為它外觀的本能效果而受到人們的喜愛:


為一台iPod 砸了400 美元之後,我幾乎不再關心拆開包裝後的產品,因為這是多麼美妙的一件事呀!(iPod是蘋果電腦的音樂播放器。)


我購買了一輛福斯Passat,因為車內的控制器用起來和看起來都令人開心。(晚上坐進這樣的一部車裡,儀表版上的燈光居然是藍色和橙紅色的。)它讓開車變得更有趣。


還記得第3章中提到的那個人嗎?他購買礦泉水只是因為瓶子很好看,那種反應當然屬於這種類型:


記得有一次我猶豫要不要購買愛寶琳娜(Apollinaris)的經驗,這是一種德國礦泉水,當時純粹只是因為我覺得將它放在我的架子上會很好看。打開後發現它真的是非常好的水,但是就算它沒那麼好我還是會買。


許多產品受到喜愛,只是因為它們行為層次的設計─也就是它們的功能和效用、易用性和實用性,以及生理上的感覺:


我也喜歡我的OXO 蔬菜處理機。它處理茄子、花椰菜和其它任何我扔給它的東西,並且處理起來漂亮又俐落。


Lie-Nielsen 手刨:我可以刨平槭樹,做出平坦光滑的表面,而大多數的刨子只會撕裂木塊。


開罐器:你可能想起帕波內克(Victor Papanek)的書《東西怎麼不能用》(How Things Don't Work)。這本書提到一個開罐器,我在幾年前終於找到它─由瑞康(Kuhn Rikon)公司重新生產,成為他們的LidLifter 開罐器。簡單地說,它透過撕開罐蓋接縫處來打開罐頭,而不是從上面切斷。使它成為一個好產品有許多原因,不過它是一個我真心希望使用的工具。用手操作、幾乎不需要清洗、適合我的手、可勝任它的工作、放在抽屜容易拿取,就像廚房用品應該有的特性那樣,是一個稱職的僕人。


Screwpull槓桿式葡萄酒開瓶器。向下推,然後向上拉:軟木塞在瓶口中滑動。再向下推,握緊然後抬起,軟木塞離開了螺絲錐。真奇妙啊!我擁有它的那天,連續開了三瓶酒,因為它是這麼有趣。


反思層次的設計也有一個重要的作用,下面是信任、服務以及只是純然有趣的例子:


我的Taylor410吉他。我相信我的吉他,我知道當我要彈高音時它不會嗡嗡叫,也不會走調;琴頸上的弦距讓我可以演奏我在其它樂器上演奏不了的和弦和單音。


我還會向人講述幾年前我在奧斯汀四季飯店的經歷。我辦理住宿手續,在床上找到了一本電視導覽,有一個書籤放在當日節目的頁數上。
就只是有趣而已又如何呢?我剛剛得到一個紀念杯,只有當杯子裝著熱飲時,它的裝飾才看得到:它上面覆蓋能感熱的釉,在室內溫度下它是深紫色的,但受熱後會變成透明的。它還是實用的:我只要看一眼就知道咖啡什麼時候不能再喝了。形狀也很好看,我想得到它,因為它結合了所有這些元素,現在已經變成我的標準咖啡杯了。不是非常美麗─不過也很接近了。
每次我瀏覽網站時,讓我臉上出現笑容的是Google網站上的標誌,它像一部小卡通隨著當下的狀況而改變。在萬聖節會有一個小鬼從o這個字背後偷窺,或在冬天會有一些雪覆蓋在它上面,我都非常喜歡。


也許人們最大的熱情是表現在提高社會互動和群體感的通訊服務上,人們都很喜歡即時通訊的工具:


我無法想像生活中沒有它的樣子。即時通訊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有了它,我與世界各地的朋友和同事有了連接起來的感覺;沒有了它,我覺得彷彿通往我的世界的一部分窗口被關閉起來了。


電子郵件很少被提及,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它對這些科技專家來說就像水一樣普通,不過一談到它,卻有既愛又恨的反應:


如果我不能收信,那麼我會覺得與文明世界隔絕了,我收到大量電子郵件並感到有義務回覆它們,這幾乎讓郵件登上既愛又恨的名單,在反思上我可能憎恨大量的郵件,但是我喜歡朋友和家人的郵件,這變成了一件很為難的事。


家電和個人電腦看起來都不討人喜歡,有人說:「我房間內的所有電器幾乎都設計得很糟糕。」另一個人說:「關於個人電腦,幾乎沒有什麼令人高興的。」請記住,這些回覆的人都是科技專家,他們多數人在電腦和網路行業中工作。最後,某些物品儘管有缺點,但它們還是受人喜愛。因此,儘管有「愚笨的座位升降把手」,那位回覆者還是喜愛福斯汽車。請想一想下面這位回覆者對他的義式咖啡機的喜愛,儘管它很難用(請注意,這一則回覆來自一位易用性設計專家)。事實上,缺乏易用性反而會有一些反思層次上的吸引力:「只有真正的專家─像我這樣─才能正確使用。」
我喜愛我的義式咖啡機,令人奇怪的是:不是因為它容易使用(它不是很好用!)而是因為它能做出很棒的咖啡,只要你知道怎麼做的話。這需要技巧,而且成功運用這個技巧很受人稱讚。


一般說來,這些反應表示人們可以對他們的擁有物、他們使用的服務,以及他們生活中的經歷充滿熱情。提供特殊服務的公司獲得了這個好處:在四季飯店特別的個人感觸,在她的床上發現電視導覽、翻到正確的頁數,促使有反應的人對她所有的朋友訴說。有些人和他們的物品建立的連結


:一把吉他、個人網站和透過網站結交的朋友、廚刀的感覺、一把特別的搖椅。


在我的這個非正式的研究中,我得出我們喜愛和憎恨物品的某些方面,但也錯過了一些真正喜歡的物品,即我在第2章中討論的由契克森米哈賴和羅奇柏格─哈爾敦在他們的研究《物品的意義》中描述的那些物品。他們發現了一些珍貴的產品,像是最喜愛的一套椅子、家人照片、室內盆栽和書籍。我們都忽視了活動這個類別,像我們喜愛或憎恨烹飪、運動或聚會。我們這兩個研究都指出,在生活中我們對特殊物品和活動形成了真正強烈的情感─有時喜愛,有時憎恨,但都富有強烈的情感連結。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