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自己,是人生永遠的功課】
清楚知道我們的弱勢、缺點,就更能發揮我們的優勢、強項。
那些我們不想面對的,可能影響我們越深、越久。
在社會上,隱藏自己的弱勢,有時是生存的必然。但是,對自己,不能隱藏,不能想盡辦法麻痺。縱情在空虛的享樂裡,只有感官刺激而不再保有寧靜,那就要小心。
這世上有許多事,我們都還不知道答案;我們也都沒辦法確知,未來該怎麼辦。但是,我們一講起話來,就是簡單幾個字:
「我對,你錯,把你的嘴巴閉起來!」
我們分享一個感覺,提出一個想法,不是非得像政論節目一樣,把話說得難聽,把自己弄得張牙舞爪,才算捍衛了自己的主權。
我們過度確定,我們所不確定的事。正言若反,正反兩面同時看待,才能領略全景。
我們有時把無助、脆弱藏得太好,連自己都找不到。我們當然可以同時喜歡我們的家庭,但又不喜歡家庭裡發生的某些事。搞清楚我們不喜歡什麼,就會更知道該珍惜什麼、維持什麼,或是擴大什麼。
清楚知道我們的弱勢、缺點,就更能發揮我們的優勢、強項。當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我們也就不會那麼擔心自己的弱勢在他人面前出現。
面對自己、接納自己、肯定自己,永遠是一門人生的功課!
【愛人之前,先愛自己】
要回過頭多愛自己。一個人身上散發出的自信,不待張揚,會自然吸引他人接近
我們不需要全然了解一個人,才能對他好,或者愛他。這份愛,可能存在於任何關係,也許是愛情、親情、友情……
我們愛著他,但不抓緊他;我們關心他,但不是盯著他;我們邀請他,但不強迫他;我們祝福他,但不試圖擁有他…。我們愛一個人,讓他輕鬆自在,他的輕鬆自在,讓我們心情愉快。
如果,我們強迫自己得要時刻完全掌握、嚴密監控對方,那麼,等到對方有能力離去,他也不會客氣。
因為,我們終究無法全然了解另一個人,說不定,連我們自己都不完全了解自己。距離的美感,被焦慮拉近,直升機式地在對方身邊盤旋,只會讓彼此都喘不過氣。
我們會因為越來越不了解對方,而感到焦慮。此時請記得,要回過頭多愛自己。一個人身上散發出的自信,不待張揚,會自然吸引他人接近。
【安於平凡】
安於平凡,讓因緣牽引著我們,到我們該走的路上
如果我們實在不知道該往哪裡走,那就先把眼前的每一步走好。把自己照顧好,怎麼說都算是個實在的目標。認真工作或學習,維持身體健康,每週做一件讓自己幸福快樂的事,跟家人聊聊天,讀一本好書,或者出去走走踏踏青。
不是每個人都想活得轟轟烈烈,不是每個人都能清楚知道或達到自己的夢想,不是每個人都能出國度假,不是每個人都能好友成群…,就算淡淡地過,也不賴,至少身心平安,這就是平凡。
安於平凡,讓因緣牽引著我們,到我們該走的路上。
突然接到了重要的任務,有天遇見讓人眼前為之一亮的異性,結束一段不在意料之內的旅行,生活產生重大變故…。或許是機緣巧合,或許是有更強大的力量在背後安排,每一個事件,幾個條件的聚合,都有可能引領我們往不同的方向前去。
踏踏實實走過,一段路後我們回頭看,才會恍然大悟。原來,我們早就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獨特道路。嗯……,其實,這樣也不錯!
【與情緒對話】
跟著感覺走,我不完全贊成;但聽清楚感覺要我們往哪裡走,卻很重要
聽,你的情緒,正在說話。
它說,我很想傷害我自己;它說,我很累,我想放棄了;它說……
情緒不能用理智來評斷對錯,有情緒就是有情緒,它是主觀而不是客觀的。我們要聽清楚它在說什麼,看著它,然後用理智引導它。
跟著感覺走,我不完全贊成;但聽清楚感覺要我們往哪裡走,卻很重要。
如果我們選擇不聽情緒說的話,用理智壓抑它,甚至忘了它,那麼,有一天,它會變成陰魂鬼魅,騷擾我們,又讓我們看不見它。
每天選個空閒時刻,讓情緒清楚說話,我們跟它好好聊聊,好嗎?
【情緒是一種成本】
把負面情緒揹著過活,走不遠,生命也苦澀
「情緒,是一種成本」,這是很少被提到的概念。
假設,兩個人做同樣的一件事,花同樣的時間。你做完了,心情很平靜;我做完了,心情卻很不舒服,那麼,我付出的成本比較高,因為,我等一下要多花一些時間去消化我的情緒。
或者,我們常常預支體力拼命工作,壓力大、累積不少負面情緒。因此,在假日的時候,為了犒賞自己、紓壓,就大吃大喝、出國玩、買名牌,又把賺來的錢花光了!結算起來,剩下的錢不多,甚至負債,又可能失去健康,更不快樂,不太划算。
這是因為在一開始,我們沒有把「情緒成本」算在裡面的關係。可計量的金錢、時間,和難以客觀界定的情緒因素,在不同層次皆有其重要性,不能偏廢。
在談生涯輔導時,我們重視「適性發展」。不是每個人都想當公務員,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當老師,一個人勉強去做自己不適合、不擅長的事,雖然付出一樣的時間,得到一樣的金錢,但心裡累積的不愉快,卻要用額外的時間與金錢去平復。
把負面情緒揹著過活,又感覺不到意義,走不遠,生命也苦澀。為了工作,連非工作時間也要賠進去,這就是成本。
換個角度來說,情緒就是動機,能得到好情緒我們才願意努力。那麼,做人做事,都要把情緒考量進去,才能持續,也才不會一遇挫折就放棄。
【失去信任之後】
我們要相信,我們依然可以找到對的人,再給予信任,因為我們有種種需要,不藉由他人無法滿足。
當我們受了傷,對人沒了信任,該怎麼辦?
事實上,對人不信任,我們寸步難行。除非我們能過著隱世獨立,自給自足的生活。
由人組成的社會,我們或深或淺,要透過信任來互動,才能繼續生活。
所以,我們帶著驚疑恐懼,去面對人,深怕下次再有傷害到來。這種感覺,大概類似我到小吃店,總是想要看他們用的油是哪個廠牌一樣。
油品的專業我不熟,政治的操作我非常陌生,但我知道,人常常是一邊冒著險,一邊過生活。就算我們暫時對人都不信任了,我們還有自己,我們還可以相信自己。
當然,我們也會犯錯。但是我們得相信,我們可以在錯誤中學習,然後,我們要相信,我們依然可以找到對的人,再給予信任,因為我們有種種需要,不藉由他人無法滿足。
受了傷,是要裹足不前?還是看清楚前方道路,繼續前進?那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我們得要告訴自己,也告訴孩子,面對傷害與挫折,我們並非全然無力。我們能活到今日,那是很多信任關係的累積,才能讓我們在整體社會的脈絡下成長茁壯。文明能進步至今,那也是許多世代人的努力。
我們只是暫時受到打擊,但我們沒有放棄。
我喜歡談關係,整體社會就是由許多關係組成的複雜網絡。能撐起相對簡單的關係與相對複雜的關係,信任是共通核心。我們不能忘記「相信」的力量,那是活下來的重要動力。
我相信,我所居住的土地,不是只有謾罵與貪婪,還有許多人為了讓社會更美好,而默默努力。也要告訴孩子們,這個社會還有許多不完善的部分,將藉著他們,來圓滿成就。
失去信任之後,我們的正面態度,不能讓它淹沒在黑暗裡。
清楚知道我們的弱勢、缺點,就更能發揮我們的優勢、強項。
那些我們不想面對的,可能影響我們越深、越久。
在社會上,隱藏自己的弱勢,有時是生存的必然。但是,對自己,不能隱藏,不能想盡辦法麻痺。縱情在空虛的享樂裡,只有感官刺激而不再保有寧靜,那就要小心。
這世上有許多事,我們都還不知道答案;我們也都沒辦法確知,未來該怎麼辦。但是,我們一講起話來,就是簡單幾個字:
「我對,你錯,把你的嘴巴閉起來!」
我們分享一個感覺,提出一個想法,不是非得像政論節目一樣,把話說得難聽,把自己弄得張牙舞爪,才算捍衛了自己的主權。
我們過度確定,我們所不確定的事。正言若反,正反兩面同時看待,才能領略全景。
我們有時把無助、脆弱藏得太好,連自己都找不到。我們當然可以同時喜歡我們的家庭,但又不喜歡家庭裡發生的某些事。搞清楚我們不喜歡什麼,就會更知道該珍惜什麼、維持什麼,或是擴大什麼。
清楚知道我們的弱勢、缺點,就更能發揮我們的優勢、強項。當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我們也就不會那麼擔心自己的弱勢在他人面前出現。
面對自己、接納自己、肯定自己,永遠是一門人生的功課!
【愛人之前,先愛自己】
要回過頭多愛自己。一個人身上散發出的自信,不待張揚,會自然吸引他人接近
我們不需要全然了解一個人,才能對他好,或者愛他。這份愛,可能存在於任何關係,也許是愛情、親情、友情……
我們愛著他,但不抓緊他;我們關心他,但不是盯著他;我們邀請他,但不強迫他;我們祝福他,但不試圖擁有他…。我們愛一個人,讓他輕鬆自在,他的輕鬆自在,讓我們心情愉快。
如果,我們強迫自己得要時刻完全掌握、嚴密監控對方,那麼,等到對方有能力離去,他也不會客氣。
因為,我們終究無法全然了解另一個人,說不定,連我們自己都不完全了解自己。距離的美感,被焦慮拉近,直升機式地在對方身邊盤旋,只會讓彼此都喘不過氣。
我們會因為越來越不了解對方,而感到焦慮。此時請記得,要回過頭多愛自己。一個人身上散發出的自信,不待張揚,會自然吸引他人接近。
【安於平凡】
安於平凡,讓因緣牽引著我們,到我們該走的路上
如果我們實在不知道該往哪裡走,那就先把眼前的每一步走好。把自己照顧好,怎麼說都算是個實在的目標。認真工作或學習,維持身體健康,每週做一件讓自己幸福快樂的事,跟家人聊聊天,讀一本好書,或者出去走走踏踏青。
不是每個人都想活得轟轟烈烈,不是每個人都能清楚知道或達到自己的夢想,不是每個人都能出國度假,不是每個人都能好友成群…,就算淡淡地過,也不賴,至少身心平安,這就是平凡。
安於平凡,讓因緣牽引著我們,到我們該走的路上。
突然接到了重要的任務,有天遇見讓人眼前為之一亮的異性,結束一段不在意料之內的旅行,生活產生重大變故…。或許是機緣巧合,或許是有更強大的力量在背後安排,每一個事件,幾個條件的聚合,都有可能引領我們往不同的方向前去。
踏踏實實走過,一段路後我們回頭看,才會恍然大悟。原來,我們早就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獨特道路。嗯……,其實,這樣也不錯!
【與情緒對話】
跟著感覺走,我不完全贊成;但聽清楚感覺要我們往哪裡走,卻很重要
聽,你的情緒,正在說話。
它說,我很想傷害我自己;它說,我很累,我想放棄了;它說……
情緒不能用理智來評斷對錯,有情緒就是有情緒,它是主觀而不是客觀的。我們要聽清楚它在說什麼,看著它,然後用理智引導它。
跟著感覺走,我不完全贊成;但聽清楚感覺要我們往哪裡走,卻很重要。
如果我們選擇不聽情緒說的話,用理智壓抑它,甚至忘了它,那麼,有一天,它會變成陰魂鬼魅,騷擾我們,又讓我們看不見它。
每天選個空閒時刻,讓情緒清楚說話,我們跟它好好聊聊,好嗎?
【情緒是一種成本】
把負面情緒揹著過活,走不遠,生命也苦澀
「情緒,是一種成本」,這是很少被提到的概念。
假設,兩個人做同樣的一件事,花同樣的時間。你做完了,心情很平靜;我做完了,心情卻很不舒服,那麼,我付出的成本比較高,因為,我等一下要多花一些時間去消化我的情緒。
或者,我們常常預支體力拼命工作,壓力大、累積不少負面情緒。因此,在假日的時候,為了犒賞自己、紓壓,就大吃大喝、出國玩、買名牌,又把賺來的錢花光了!結算起來,剩下的錢不多,甚至負債,又可能失去健康,更不快樂,不太划算。
這是因為在一開始,我們沒有把「情緒成本」算在裡面的關係。可計量的金錢、時間,和難以客觀界定的情緒因素,在不同層次皆有其重要性,不能偏廢。
在談生涯輔導時,我們重視「適性發展」。不是每個人都想當公務員,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當老師,一個人勉強去做自己不適合、不擅長的事,雖然付出一樣的時間,得到一樣的金錢,但心裡累積的不愉快,卻要用額外的時間與金錢去平復。
把負面情緒揹著過活,又感覺不到意義,走不遠,生命也苦澀。為了工作,連非工作時間也要賠進去,這就是成本。
換個角度來說,情緒就是動機,能得到好情緒我們才願意努力。那麼,做人做事,都要把情緒考量進去,才能持續,也才不會一遇挫折就放棄。
【失去信任之後】
我們要相信,我們依然可以找到對的人,再給予信任,因為我們有種種需要,不藉由他人無法滿足。
當我們受了傷,對人沒了信任,該怎麼辦?
事實上,對人不信任,我們寸步難行。除非我們能過著隱世獨立,自給自足的生活。
由人組成的社會,我們或深或淺,要透過信任來互動,才能繼續生活。
所以,我們帶著驚疑恐懼,去面對人,深怕下次再有傷害到來。這種感覺,大概類似我到小吃店,總是想要看他們用的油是哪個廠牌一樣。
油品的專業我不熟,政治的操作我非常陌生,但我知道,人常常是一邊冒著險,一邊過生活。就算我們暫時對人都不信任了,我們還有自己,我們還可以相信自己。
當然,我們也會犯錯。但是我們得相信,我們可以在錯誤中學習,然後,我們要相信,我們依然可以找到對的人,再給予信任,因為我們有種種需要,不藉由他人無法滿足。
受了傷,是要裹足不前?還是看清楚前方道路,繼續前進?那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我們得要告訴自己,也告訴孩子,面對傷害與挫折,我們並非全然無力。我們能活到今日,那是很多信任關係的累積,才能讓我們在整體社會的脈絡下成長茁壯。文明能進步至今,那也是許多世代人的努力。
我們只是暫時受到打擊,但我們沒有放棄。
我喜歡談關係,整體社會就是由許多關係組成的複雜網絡。能撐起相對簡單的關係與相對複雜的關係,信任是共通核心。我們不能忘記「相信」的力量,那是活下來的重要動力。
我相信,我所居住的土地,不是只有謾罵與貪婪,還有許多人為了讓社會更美好,而默默努力。也要告訴孩子們,這個社會還有許多不完善的部分,將藉著他們,來圓滿成就。
失去信任之後,我們的正面態度,不能讓它淹沒在黑暗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