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簡單有秩序,不斷實踐不放鬆
王永慶認為人跟企業一樣:
放鬆,就會散漫;太舒服,就會不健康。
人老了,就要服老嗎?聽起來好像有道理,因為根據醫學統計,人一過六十歲,平均每個人患有六種慢性疾病,特別在緊張忙碌的壓力下,年齡層有逐漸下滑的趨勢。
從現代觀點來看,影響人類健康最主要的疾病總稱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簡稱「慢性疾病」。其中,心腦血管疾病在一九九二年占全世界人口死亡原因的百分之二十五,一九九八年占到百分之二十九,到兩千年已經上升到百分之三十三,也就是說,慢性病占全球人口死亡率的三分之二。
慢性病的病因非常複雜,例如常常有人說,他既不抽煙又不喝酒,膽固醇不高,不肥胖,堅持鍛鍊身體,可是仍然患了高血壓疾病,這是內因及外部多種原因作用的結果。然而,如果他改善生活方式,發生其他動脈硬化疾病的機率就大為降低。萬一患有高血壓疾病,又不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善,那麼發生其他疾病的危險因素就會倍增。
可見,避免慢性疾病發生的最好方法,就是讓生活作息規律、營養攝取均衡、適度的運動和休息、隨時調適壓力,保持身心在最健康的狀態,自然有最佳的抵抗力,阻擋各種疾病發生。
經營之神的養生哲學:簡單有秩序
以九十二歲高壽辭世的王永慶先生,在他八十三歲的高齡,還能跑五千公尺,比起一般年紀的老年人,可謂身強體壯、精力充沛。如此過人的體力,甚至讓日本電視台特別派人來台紀錄他每天半夜做的「毛巾操」。除此之外,這位台灣的「經營之神」,還有什麼養生秘訣?
身為全台灣最有錢的人之一,也許有人認為他的生活,應該餐餐吃山珍海味,並且利用高級健身俱樂部、高科技方法來養生,實際上卻會失望的發現,不管眼前有什麼佳餚,他都只取其中一兩樣;不管世間有哪些「高級」的養生之道,他只鍾情他的「毛巾操」。
無論當面請教,或觀察他日常對生活的「管理」方式,都只能看到這位總是神采奕奕的老先生,養生之道只有兩個字:「簡單」。
首先,他的飲食很簡單,雖然沒有繁複的忌口規則,即使奶油蛋糕也照吃不誤,但都控制在少量、微量的原則裡。每餐半碗飯,配上一個魚頭、半隻香蕉;宴客時,即使不吃飯,一隻大蝦、兩片生苦瓜、幾口青菜,配著紅酒,細嚼慢嚥,最後再加上幾片鳳梨,也就是一餐。
另外,他的養生之道同樣很簡單,每天晚上九點睡覺,半夜兩點半起來,做他著名的「毛巾操」,偶爾做些跑步、游泳等其他運動,清晨六點半到八點再去睡「回籠覺」。他興味盎然地形容,他通常睡得很香甜,醒來後,頭腦清醒,「非常舒服」,接著就下樓到辦公室上班。
他在用完午飯後會接著工作,可能到晚上七點以後,或請客人到家中晚餐,不但沒有一攤接著一攤的應酬,更因他堅持作息要有規律,通常晚上八點半以前一定送客。對自己的生活,王永慶堅持:「自在、合理就好。」
生活簡單、有秩序是王永慶的養生哲學,還有不斷實踐。「沒有辛苦,就沒有健康。」他簡單明瞭地總結自己數十年來鍛鍊的心得,認為人跟企業一樣,放鬆,就會散漫;太舒服,就會不健康。所以,儘管每年頂著太陽,不管家人、幹部,甚至醫生的勸阻,他仍堅持跑完五千公尺。
六字箴言:自在、合理就好
誰說老了一定體弱多病?只有能夠遵守以下事項,想擁有健康長壽不是什麼難事。
(1)少量多餐。切忌暴飲濫食。
(2)保持適量活動。從簡單的散步到各項體育活動都可以參加,但不應帶有競賽的心理。
(3)避免離群索居。應保持與家人、朋友間經常的聯繫。
(4)不要停止工作。要多找一些新的活動,克服年老無用的心理。
(5)傾聽他人意見,樂於幫助別人。別人如果需要老人的經驗和教益,應滿足他們的要求。
(6)切忌閉門不出。不要整日待在室內,閒得無聊,時間久了,也會悶出一身病來,要保持自己原有的興趣。
(7)參加各種活動。退休後,有更充裕的時間從事自己以前被迫放棄的各種愛好。
(8)注重儀容打扮。放棄對體型、服裝的講究,就意味著自暴自棄的開始。
(9)多加思考。如果不讓自己有深入思考問題的機會,久而久之,將導致智能衰退,老年人要有足夠的時間回首以往。
健康沒有什麼祕訣,只是遵守普通常識而已。尤其,看到別人的養生哲學,都會覺得好像太一般了,但做不做得到將決定是否健康的重點,只要記得這六字箴言:「自在、合理就好」,人活百年不是夢。養心先養身
不再失眠小秘方
失眠是很多現代人的困擾,曾經一名患有嚴重失眠的人,運用以下方法改善了失眠的狀況,或許你也可以試試。此法實行時,剛開始效果並不大,一個多月後漸見成效,半年之後效果顯著,每晚到了十點鐘,便覺得有睡意。一躺下床,很快就進入睡鄉。
(1)清晨起來靜立數分鐘,先適當地做幾下深呼吸,兩腳分開,用右手掌心按住右顳(即太陽穴部位)使勁推額頭向左,右顳則頂住右掌,形成一陣陣的拉鋸戰。然後左掌與左顳也同樣做。最後是兩手的十個指頭交叉,掌心按住前額同樣做,最後又按住後腦勺同樣做。這樣前、後、左、右各做幾十次或上百次,做到身感微熱為止。
(2)晚上開始睡覺時,仰臥閉目,左掌掩左耳,右掌掩右耳,十個指頭同時彈擊抬起的後腦殼,使之聽到咚咚的響聲。
(3)彈擊的次數也是幾十至百餘,自覺微累為止。停止彈擊後,頭放枕上,兩手自然安放於身之兩側,整個人靜靜地躺著。
改變自己的想法,生活正常規律
積極的心態會延長你的壽命;
消極的心態會縮短你的壽命。
健康只能靠自己,無法靠別人。
在美國人看來,保持健康意味著均衡的飲食、充足的休息、定期運動、不抽煙、不吸毒、少喝酒、安全的性生活,但遵循這些指南,對很多人來說可能很困難。
有句話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人該什麼時候死,能有多少財富,好像冥冥之中自有安排,不是我們可以決定的。然而,拋開所謂的無稽之談,什麼樣的人最容易早死?
日本醫學家經過大量研究,已經證實下列十種人容易早死:
(1)嗜煙如命的人。
(2)心胸極度狹窄、嫉妒成性、動不動就大發脾氣的人。
(3)經常酗酒的人。
(4)個人生活規律無常,根本不講養生之道的人。
(5)生一點小毛病就吃藥,一年裡吃藥打針不計其數的人。
(6)有了毛病卻硬熬,不去診治、聽天由命的人。
(7)性生活過度的人。
(8)成天心神憂鬱不振、悶悶不樂或憂喜過度、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的人。
(9)一個朋友都沒有的人。
(10)從來不參加任何戶外活動和不運動的人。
不過,隨著生活水準的提升,養生觀念已成為人們最關心的話題之一,因為健康的成本越來越高,疾病的負擔越來越重,萬一不幸癌症找上門,龐大的醫藥費和痛苦的治療,常會讓人無法忍受而痛不欲生。身體上的病痛也許還能咬緊牙關撐過去,最可怕的是心理上意志的消沉,更容易加重病情的惡化。
許多醫學研究發現,一些戰勝癌症的勇士,不是老天特別眷顧他們,而是他們始終保持樂觀自信的心態,使得體內的抗癌細胞相當活躍,這說明了心理與免疫具有明顯的相關性。
以積極的思想考慮問題
積極的心態會促進人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延長你的壽命;消極的心態一定會逐漸破壞人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縮短你的壽命。
下面的例子可以證明這點:
有個醫生向一對才剛生下孩子的夫妻說:「這個孩子活不久了。」
「這個孩子會活下去的!」嬰兒的父親回答。
這位父親具有積極的心態──他非常有信心,並且開始行動。他找了一位小兒科醫生醫治這個孩子,而這位醫生也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他根據經驗法則知道,大自然將給予每種生理缺陷另一種補償的方式。最後,這個孩子確實活了下來。
這是一個採取肯定態度對待健康的成功例子,當你身上有病痛時,不妨試試這個方法。記住要每天堅持,訓練自己以積極的思想考慮問題,例如:
(1)我是一個整體。我身體上每一個器官的活動都與上帝的意願完全一致。
(2)我的整個身心都是健康的,我的思想是健康的,我的感覺是健康的,我所得到的也是健康。
(3)我明天一定會過得更好。
以上是一位醫師給病人的建議。他認為用肯定的態度對身體健康有所幫助。
事實上,擁有積極的心態,僅是保持健康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要將它付諸行動。當你在做的時候,心裡必須想著,這些都是事實存在的。如果進行積極的行動,你將驚訝地發現,自己將享有全新的能量及活力。
當你感到不行時,並不一定代表身體真的生病或老化,你應該改變自己的想法,先看清楚自己其實是很健康的,再遵守並實行各種健康法則,這將讓你變得充滿活力、精神十足。
養心先養身
腫瘤的十個徵兆
腫瘤的防治關鍵在於早期發現,及時治療,因此應該經常注意自己是否出現以下幾種現象:
(1)年齡在四十歲以上的人,尤其又是長期吸煙者,如出現刺激性乾咳、痰中帶血等症狀,應懷疑肺癌的可能性。
(2)年齡在四十歲以上的中年人,短期內有吞嚥困難的現象時,則食道癌的可能性很大。(3)年齡在四十歲以上,出現原因不明的上腹部不適、食慾不振、消瘦等消化症狀時,則要考慮胃癌的可能性。
(4)胃潰瘍者,如果症狀失去原有的規律性,則應考慮胃潰瘍惡性病。
(5)中年以上的人出現排便習慣改變,特別是出現膿血便而立即治療不癒時,應到醫院做肛門指診。
(6)短期內出現肝區痛、消瘦、肝腫大,尤其是五十歲左右的男性,又有慢性肝炎史者,應檢查是否有肝癌的可能性。
(7)年逾四十歲的人出現黃疸,應立即做超音波檢查,以排除胰頭癌、膽管癌的可能性。
(8)年齡在四十歲以上,尤其是男性,出現無痛性、見歇性血尿,反覆發作又可自行停止者,應考慮腎癌、膀胱癌的可能性。
(9)凡出現貧血、出血、感染三項之中的兩項,尤其再伴有胸骨疼痛者,應考慮急性白血病,即血癌的可能性。
(10)在身體表面某一部位出現腫塊,特別是較硬而不疼痛,或是在鎖骨下觸摸到腫大淋巴結者,應考慮腫瘤的可能性。
忙裡偷閒,養足精神和恢復體力
適度的休息,學會忙裡偷閒,
是減輕工作壓力及預防過勞死的原則。
有句話說:不健康的人像玻璃球,一碰就破碎;健康的人像皮球,一碰就彈回。
一個人擁有健康的身體絕對是第一要件,要讓身體保持健康與活力。不過,一心投入工作而導致健康惡化的例子時有所聞,也就是俗話說的「積勞成疾」。
有位年約三、四十歲的中年員警,平常工作認真、無不良嗜好,身體強壯的他,沒有什麼特殊疾病,卻在某日執勤時意外暴斃,就此撒手人寰,留下妻兒和老母,令人不勝唏噓。
「過勞死」這個名詞是日本發明的,是指在相對年輕的年紀發生心臟、血管及腦血管的病變。造成過勞死的原因主要是長期高強度、超負荷的心勞力,加上缺乏及時的恢復和足夠的營養補充,而導致細胞快速老化,一旦這種老化超過一定限度,就會爆發過勞死。
留意過勞警訊
以下是過勞死前身體發出的警訊:
(1)頭痛、胸悶、食慾不振、沒胃口。
(2)記憶力減退、注意力難集中。
(3)肩部與頸部強直性發麻。
(4)肝功能異常。
(5)早發性禿頭或不斷掉髮。
(6)腸胃障礙,經常不吃早餐或是用餐時間不固定。
(7)暴躁、易怒、悲觀,因為疲勞和苦悶失眠。
(8)體重突然變化大。
(9)高血壓、糖尿病病史,心電圖不正常。
(10)最近有工作調動或工作變化,升遷或者工作量增多。其中,慢性疲勞症候群是造成過勞死的前兆,因為過勞死通常發生在年輕力壯的中年人身上,這些人可能原本就有疾病,只是他們不知道或不以為意,或是本來沒有疾病卻積勞成疾,甚至死亡。
在繁忙的工商業社會,每天加班與過度疲勞似乎是無法避免的現象,但要切記適度的休息,學會忙裡偷閒,是減輕工作壓力及預防過勞死的原則。
適度休息有方法
一般來說,人的休息方式有三種:動的休息、靜的休息和鬆弛性休息。動的休息是指跑步、體操、打球等體育活動;靜的休息是指睡眠和躺臥;鬆弛性休息包括欣賞音樂和戲曲、下棋、釣魚和旅遊等娛樂活動。
透過這些活動,不僅達到休息的目的,還可以調整情緒,克服焦慮憂愁、急躁憤怒、悲觀失望、沉鬱寡歡等不良情緒,取而代之的是積極進取、樂觀豁達、朝氣蓬勃的精神,以適應複雜的勞動環境和自然界氣候的變化,促進身心健康。
特別在休息時,如果適當地活動工作時空閒的那一隻手,對於恢復體力、消除疲勞的作用相當大,這種方法比完全靜止下來,這種方法比完全靜止下來休息好得多,能使工作效率提高百分之六十至七十。
這是蘇聯著名的生理學家雷基諾夫博士發現的良方。因為動用沒有疲勞現象的那隻手時,那隻手所反應給大腦皮質的部分就會興奮,而這種興奮會產生反作用,使得另一隻疲勞的手所反應的皮質領域發生抑制作用。也就是說,這一部分的疲勞度會減低,甚至完全消除。
這個道理也適用於精神方面的疲勞。在工作疲勞時不要對著桌子發呆,如果是因為用腦過度而感到精神倦怠,最好做一些活動全身的體操;相反地,假若是因肉體過分勞動而疲勞,最好別只是躺著休息,讀書、活動頭腦也是良好的消除疲勞法。
要想身體好,必須精神好。因此,當工作力不從心時,心力交瘁,情緒低落,極度厭倦,就要提高警覺,做做簡單的運動,例如:跑步有解除壓力的效果;聽音樂、泡壺茶或喝咖啡,都可適度的解放心靈,解除疲勞感。
你累了嗎?不妨休息一下,等養足了精神,恢復了體力,再繼續打拚也不遲。
養心先養身
靜坐健身功
靜坐健身功,古稱靜坐修鍊、坐禪、打坐。此法有增強體質、提高腦力、消除疲勞、改善呼吸和消化功能之效,是簡便、有效、易行的養生健身鍛鍊法。靜坐健身功練法如下:
(1)姿勢:坐無靠背椅,不坐滿,小腿下垂,屈膝九十度,腳間與肩同寬,手放大腿上,體正頭直,胸略內含,腰脊放鬆,安適自然,雙目微閉,口齒輕啟,舌抵上齒,精神收斂,面帶微笑。
(2)意念:坐好後,輕吸一口氣,然後緩緩呼出,連續三次。思想集中在臍下腹部的起伏面上。此時對外界反應減弱,思維活動減少。入靜是本功的關鍵。
(3)意守方法:難入靜者,可靜坐時意想一幅圖畫,或想像一幅美麗景物,待幾次呼吸後,即可誘導頭腦入靜。意守丹田只宜微微用意,似守非守,切忌執意著想,引起緊張。
(4)呼吸:宜柔和均勻而自然。逐步使呼吸緩慢深長,一般由每分鐘十七八次減少至十次左右。注意應順乎自然,不要故意憋氣。每日可練兩次,兩餐之間進行。
王永慶認為人跟企業一樣:
放鬆,就會散漫;太舒服,就會不健康。
人老了,就要服老嗎?聽起來好像有道理,因為根據醫學統計,人一過六十歲,平均每個人患有六種慢性疾病,特別在緊張忙碌的壓力下,年齡層有逐漸下滑的趨勢。
從現代觀點來看,影響人類健康最主要的疾病總稱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簡稱「慢性疾病」。其中,心腦血管疾病在一九九二年占全世界人口死亡原因的百分之二十五,一九九八年占到百分之二十九,到兩千年已經上升到百分之三十三,也就是說,慢性病占全球人口死亡率的三分之二。
慢性病的病因非常複雜,例如常常有人說,他既不抽煙又不喝酒,膽固醇不高,不肥胖,堅持鍛鍊身體,可是仍然患了高血壓疾病,這是內因及外部多種原因作用的結果。然而,如果他改善生活方式,發生其他動脈硬化疾病的機率就大為降低。萬一患有高血壓疾病,又不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善,那麼發生其他疾病的危險因素就會倍增。
可見,避免慢性疾病發生的最好方法,就是讓生活作息規律、營養攝取均衡、適度的運動和休息、隨時調適壓力,保持身心在最健康的狀態,自然有最佳的抵抗力,阻擋各種疾病發生。
經營之神的養生哲學:簡單有秩序
以九十二歲高壽辭世的王永慶先生,在他八十三歲的高齡,還能跑五千公尺,比起一般年紀的老年人,可謂身強體壯、精力充沛。如此過人的體力,甚至讓日本電視台特別派人來台紀錄他每天半夜做的「毛巾操」。除此之外,這位台灣的「經營之神」,還有什麼養生秘訣?
身為全台灣最有錢的人之一,也許有人認為他的生活,應該餐餐吃山珍海味,並且利用高級健身俱樂部、高科技方法來養生,實際上卻會失望的發現,不管眼前有什麼佳餚,他都只取其中一兩樣;不管世間有哪些「高級」的養生之道,他只鍾情他的「毛巾操」。
無論當面請教,或觀察他日常對生活的「管理」方式,都只能看到這位總是神采奕奕的老先生,養生之道只有兩個字:「簡單」。
首先,他的飲食很簡單,雖然沒有繁複的忌口規則,即使奶油蛋糕也照吃不誤,但都控制在少量、微量的原則裡。每餐半碗飯,配上一個魚頭、半隻香蕉;宴客時,即使不吃飯,一隻大蝦、兩片生苦瓜、幾口青菜,配著紅酒,細嚼慢嚥,最後再加上幾片鳳梨,也就是一餐。
另外,他的養生之道同樣很簡單,每天晚上九點睡覺,半夜兩點半起來,做他著名的「毛巾操」,偶爾做些跑步、游泳等其他運動,清晨六點半到八點再去睡「回籠覺」。他興味盎然地形容,他通常睡得很香甜,醒來後,頭腦清醒,「非常舒服」,接著就下樓到辦公室上班。
他在用完午飯後會接著工作,可能到晚上七點以後,或請客人到家中晚餐,不但沒有一攤接著一攤的應酬,更因他堅持作息要有規律,通常晚上八點半以前一定送客。對自己的生活,王永慶堅持:「自在、合理就好。」
生活簡單、有秩序是王永慶的養生哲學,還有不斷實踐。「沒有辛苦,就沒有健康。」他簡單明瞭地總結自己數十年來鍛鍊的心得,認為人跟企業一樣,放鬆,就會散漫;太舒服,就會不健康。所以,儘管每年頂著太陽,不管家人、幹部,甚至醫生的勸阻,他仍堅持跑完五千公尺。
六字箴言:自在、合理就好
誰說老了一定體弱多病?只有能夠遵守以下事項,想擁有健康長壽不是什麼難事。
(1)少量多餐。切忌暴飲濫食。
(2)保持適量活動。從簡單的散步到各項體育活動都可以參加,但不應帶有競賽的心理。
(3)避免離群索居。應保持與家人、朋友間經常的聯繫。
(4)不要停止工作。要多找一些新的活動,克服年老無用的心理。
(5)傾聽他人意見,樂於幫助別人。別人如果需要老人的經驗和教益,應滿足他們的要求。
(6)切忌閉門不出。不要整日待在室內,閒得無聊,時間久了,也會悶出一身病來,要保持自己原有的興趣。
(7)參加各種活動。退休後,有更充裕的時間從事自己以前被迫放棄的各種愛好。
(8)注重儀容打扮。放棄對體型、服裝的講究,就意味著自暴自棄的開始。
(9)多加思考。如果不讓自己有深入思考問題的機會,久而久之,將導致智能衰退,老年人要有足夠的時間回首以往。
健康沒有什麼祕訣,只是遵守普通常識而已。尤其,看到別人的養生哲學,都會覺得好像太一般了,但做不做得到將決定是否健康的重點,只要記得這六字箴言:「自在、合理就好」,人活百年不是夢。養心先養身
不再失眠小秘方
失眠是很多現代人的困擾,曾經一名患有嚴重失眠的人,運用以下方法改善了失眠的狀況,或許你也可以試試。此法實行時,剛開始效果並不大,一個多月後漸見成效,半年之後效果顯著,每晚到了十點鐘,便覺得有睡意。一躺下床,很快就進入睡鄉。
(1)清晨起來靜立數分鐘,先適當地做幾下深呼吸,兩腳分開,用右手掌心按住右顳(即太陽穴部位)使勁推額頭向左,右顳則頂住右掌,形成一陣陣的拉鋸戰。然後左掌與左顳也同樣做。最後是兩手的十個指頭交叉,掌心按住前額同樣做,最後又按住後腦勺同樣做。這樣前、後、左、右各做幾十次或上百次,做到身感微熱為止。
(2)晚上開始睡覺時,仰臥閉目,左掌掩左耳,右掌掩右耳,十個指頭同時彈擊抬起的後腦殼,使之聽到咚咚的響聲。
(3)彈擊的次數也是幾十至百餘,自覺微累為止。停止彈擊後,頭放枕上,兩手自然安放於身之兩側,整個人靜靜地躺著。
改變自己的想法,生活正常規律
積極的心態會延長你的壽命;
消極的心態會縮短你的壽命。
健康只能靠自己,無法靠別人。
在美國人看來,保持健康意味著均衡的飲食、充足的休息、定期運動、不抽煙、不吸毒、少喝酒、安全的性生活,但遵循這些指南,對很多人來說可能很困難。
有句話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人該什麼時候死,能有多少財富,好像冥冥之中自有安排,不是我們可以決定的。然而,拋開所謂的無稽之談,什麼樣的人最容易早死?
日本醫學家經過大量研究,已經證實下列十種人容易早死:
(1)嗜煙如命的人。
(2)心胸極度狹窄、嫉妒成性、動不動就大發脾氣的人。
(3)經常酗酒的人。
(4)個人生活規律無常,根本不講養生之道的人。
(5)生一點小毛病就吃藥,一年裡吃藥打針不計其數的人。
(6)有了毛病卻硬熬,不去診治、聽天由命的人。
(7)性生活過度的人。
(8)成天心神憂鬱不振、悶悶不樂或憂喜過度、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的人。
(9)一個朋友都沒有的人。
(10)從來不參加任何戶外活動和不運動的人。
不過,隨著生活水準的提升,養生觀念已成為人們最關心的話題之一,因為健康的成本越來越高,疾病的負擔越來越重,萬一不幸癌症找上門,龐大的醫藥費和痛苦的治療,常會讓人無法忍受而痛不欲生。身體上的病痛也許還能咬緊牙關撐過去,最可怕的是心理上意志的消沉,更容易加重病情的惡化。
許多醫學研究發現,一些戰勝癌症的勇士,不是老天特別眷顧他們,而是他們始終保持樂觀自信的心態,使得體內的抗癌細胞相當活躍,這說明了心理與免疫具有明顯的相關性。
以積極的思想考慮問題
積極的心態會促進人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延長你的壽命;消極的心態一定會逐漸破壞人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縮短你的壽命。
下面的例子可以證明這點:
有個醫生向一對才剛生下孩子的夫妻說:「這個孩子活不久了。」
「這個孩子會活下去的!」嬰兒的父親回答。
這位父親具有積極的心態──他非常有信心,並且開始行動。他找了一位小兒科醫生醫治這個孩子,而這位醫生也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他根據經驗法則知道,大自然將給予每種生理缺陷另一種補償的方式。最後,這個孩子確實活了下來。
這是一個採取肯定態度對待健康的成功例子,當你身上有病痛時,不妨試試這個方法。記住要每天堅持,訓練自己以積極的思想考慮問題,例如:
(1)我是一個整體。我身體上每一個器官的活動都與上帝的意願完全一致。
(2)我的整個身心都是健康的,我的思想是健康的,我的感覺是健康的,我所得到的也是健康。
(3)我明天一定會過得更好。
以上是一位醫師給病人的建議。他認為用肯定的態度對身體健康有所幫助。
事實上,擁有積極的心態,僅是保持健康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要將它付諸行動。當你在做的時候,心裡必須想著,這些都是事實存在的。如果進行積極的行動,你將驚訝地發現,自己將享有全新的能量及活力。
當你感到不行時,並不一定代表身體真的生病或老化,你應該改變自己的想法,先看清楚自己其實是很健康的,再遵守並實行各種健康法則,這將讓你變得充滿活力、精神十足。
養心先養身
腫瘤的十個徵兆
腫瘤的防治關鍵在於早期發現,及時治療,因此應該經常注意自己是否出現以下幾種現象:
(1)年齡在四十歲以上的人,尤其又是長期吸煙者,如出現刺激性乾咳、痰中帶血等症狀,應懷疑肺癌的可能性。
(2)年齡在四十歲以上的中年人,短期內有吞嚥困難的現象時,則食道癌的可能性很大。(3)年齡在四十歲以上,出現原因不明的上腹部不適、食慾不振、消瘦等消化症狀時,則要考慮胃癌的可能性。
(4)胃潰瘍者,如果症狀失去原有的規律性,則應考慮胃潰瘍惡性病。
(5)中年以上的人出現排便習慣改變,特別是出現膿血便而立即治療不癒時,應到醫院做肛門指診。
(6)短期內出現肝區痛、消瘦、肝腫大,尤其是五十歲左右的男性,又有慢性肝炎史者,應檢查是否有肝癌的可能性。
(7)年逾四十歲的人出現黃疸,應立即做超音波檢查,以排除胰頭癌、膽管癌的可能性。
(8)年齡在四十歲以上,尤其是男性,出現無痛性、見歇性血尿,反覆發作又可自行停止者,應考慮腎癌、膀胱癌的可能性。
(9)凡出現貧血、出血、感染三項之中的兩項,尤其再伴有胸骨疼痛者,應考慮急性白血病,即血癌的可能性。
(10)在身體表面某一部位出現腫塊,特別是較硬而不疼痛,或是在鎖骨下觸摸到腫大淋巴結者,應考慮腫瘤的可能性。
忙裡偷閒,養足精神和恢復體力
適度的休息,學會忙裡偷閒,
是減輕工作壓力及預防過勞死的原則。
有句話說:不健康的人像玻璃球,一碰就破碎;健康的人像皮球,一碰就彈回。
一個人擁有健康的身體絕對是第一要件,要讓身體保持健康與活力。不過,一心投入工作而導致健康惡化的例子時有所聞,也就是俗話說的「積勞成疾」。
有位年約三、四十歲的中年員警,平常工作認真、無不良嗜好,身體強壯的他,沒有什麼特殊疾病,卻在某日執勤時意外暴斃,就此撒手人寰,留下妻兒和老母,令人不勝唏噓。
「過勞死」這個名詞是日本發明的,是指在相對年輕的年紀發生心臟、血管及腦血管的病變。造成過勞死的原因主要是長期高強度、超負荷的心勞力,加上缺乏及時的恢復和足夠的營養補充,而導致細胞快速老化,一旦這種老化超過一定限度,就會爆發過勞死。
留意過勞警訊
以下是過勞死前身體發出的警訊:
(1)頭痛、胸悶、食慾不振、沒胃口。
(2)記憶力減退、注意力難集中。
(3)肩部與頸部強直性發麻。
(4)肝功能異常。
(5)早發性禿頭或不斷掉髮。
(6)腸胃障礙,經常不吃早餐或是用餐時間不固定。
(7)暴躁、易怒、悲觀,因為疲勞和苦悶失眠。
(8)體重突然變化大。
(9)高血壓、糖尿病病史,心電圖不正常。
(10)最近有工作調動或工作變化,升遷或者工作量增多。其中,慢性疲勞症候群是造成過勞死的前兆,因為過勞死通常發生在年輕力壯的中年人身上,這些人可能原本就有疾病,只是他們不知道或不以為意,或是本來沒有疾病卻積勞成疾,甚至死亡。
在繁忙的工商業社會,每天加班與過度疲勞似乎是無法避免的現象,但要切記適度的休息,學會忙裡偷閒,是減輕工作壓力及預防過勞死的原則。
適度休息有方法
一般來說,人的休息方式有三種:動的休息、靜的休息和鬆弛性休息。動的休息是指跑步、體操、打球等體育活動;靜的休息是指睡眠和躺臥;鬆弛性休息包括欣賞音樂和戲曲、下棋、釣魚和旅遊等娛樂活動。
透過這些活動,不僅達到休息的目的,還可以調整情緒,克服焦慮憂愁、急躁憤怒、悲觀失望、沉鬱寡歡等不良情緒,取而代之的是積極進取、樂觀豁達、朝氣蓬勃的精神,以適應複雜的勞動環境和自然界氣候的變化,促進身心健康。
特別在休息時,如果適當地活動工作時空閒的那一隻手,對於恢復體力、消除疲勞的作用相當大,這種方法比完全靜止下來,這種方法比完全靜止下來休息好得多,能使工作效率提高百分之六十至七十。
這是蘇聯著名的生理學家雷基諾夫博士發現的良方。因為動用沒有疲勞現象的那隻手時,那隻手所反應給大腦皮質的部分就會興奮,而這種興奮會產生反作用,使得另一隻疲勞的手所反應的皮質領域發生抑制作用。也就是說,這一部分的疲勞度會減低,甚至完全消除。
這個道理也適用於精神方面的疲勞。在工作疲勞時不要對著桌子發呆,如果是因為用腦過度而感到精神倦怠,最好做一些活動全身的體操;相反地,假若是因肉體過分勞動而疲勞,最好別只是躺著休息,讀書、活動頭腦也是良好的消除疲勞法。
要想身體好,必須精神好。因此,當工作力不從心時,心力交瘁,情緒低落,極度厭倦,就要提高警覺,做做簡單的運動,例如:跑步有解除壓力的效果;聽音樂、泡壺茶或喝咖啡,都可適度的解放心靈,解除疲勞感。
你累了嗎?不妨休息一下,等養足了精神,恢復了體力,再繼續打拚也不遲。
養心先養身
靜坐健身功
靜坐健身功,古稱靜坐修鍊、坐禪、打坐。此法有增強體質、提高腦力、消除疲勞、改善呼吸和消化功能之效,是簡便、有效、易行的養生健身鍛鍊法。靜坐健身功練法如下:
(1)姿勢:坐無靠背椅,不坐滿,小腿下垂,屈膝九十度,腳間與肩同寬,手放大腿上,體正頭直,胸略內含,腰脊放鬆,安適自然,雙目微閉,口齒輕啟,舌抵上齒,精神收斂,面帶微笑。
(2)意念:坐好後,輕吸一口氣,然後緩緩呼出,連續三次。思想集中在臍下腹部的起伏面上。此時對外界反應減弱,思維活動減少。入靜是本功的關鍵。
(3)意守方法:難入靜者,可靜坐時意想一幅圖畫,或想像一幅美麗景物,待幾次呼吸後,即可誘導頭腦入靜。意守丹田只宜微微用意,似守非守,切忌執意著想,引起緊張。
(4)呼吸:宜柔和均勻而自然。逐步使呼吸緩慢深長,一般由每分鐘十七八次減少至十次左右。注意應順乎自然,不要故意憋氣。每日可練兩次,兩餐之間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