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身體會說話―—無處不在的身體語言
你真的了解自己的身體嗎?有頭有臉?有手有腳?其實更具體的回答是類似這樣的―—「眼睛是心靈之窗」。
沒錯,我們並不是在研究身體構造,而是在探討一個更有意味的主題―—身體語言。
或許你會開始疑惑:身體怎麼會有語言、會說話呢?我們的身體毫無疑問地具備這種神奇的能力,只是平時人們疏於觀察,不會加以運用罷了。以下,就讓我們一步步重新了解你最熟悉的身體吧!
1‧你聽到身體語言了嗎?
談到一個人成功,人們不約而同首先想到的是天賦、性格、能力、知識等方面的因素,當然還要加上優雅的談吐,認為這些才是成功的必備條件。
說到「談吐」,人們常常會忽視了隱性的身體語言。身體語言對人類而言,猶如心靈樂章的演奏者,人類內心一絲一毫的情緒波動,都會通過身體語言奏出無聲的旋律,每個看似普通的眼神、手勢和動作,都真實演繹著人們的內心世界。其蘊涵的異常豐富的信息,多角度、多層次地揭示了人的情感、態度、智慧和修養。如果能夠正確解讀身體語言,無疑能讓自己在人際交往中明察秋毫,搶佔先機。
那麼,到底甚麼是身體語言呢?身體語言即信息發送者把要發送的信息,通過儀表、姿態、神情、動作輸送到信息接受者的視覺器官,再通過信息接收者的視覺神經作用於大腦,從而引起積極反應,實現信息發送者的目的。具體到每個人的身體語言,主要是指他從實現其活動的目的出發,通過自己的儀表、姿態、神情、動作等,將自己的指令、意向傳達給他人,以達到影響或支配他人的目的,使活動按照自己設計的方向進行。
早在一百萬年前,口語還未出現時,身體語言就曾在人類生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無論是合力捕捉獵物、母親哺育嬰兒,還是傳授生火經驗,人類都是通過身體語言實現的。即使在口語誕生後,身體語言依舊在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母親需要通過身體語言了解嬰兒的需求;異邦人身處陌生的非洲大草原,在不懂任何當地語言的情況下,人們完全可以通過身體語言得到當地居民的幫助。同時,利用身體語言傳達信息不僅便捷,而且信息量豐富,相當於有聲語言的數倍。在古代的人們也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我國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孟子曾有言:「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就是告訴我們說話要表現在神態上,表達在言辭中,才能被人理解。孟子自己就是一位長於辯論的人,他從大量的口語交際實踐中發現,有聲語言的不足,需要用神態去補充,才能更好地達到交際的目的。
由於人類的動作、表情是本能性的,每個人平時說話都會不知不覺地做出某些表情動作。人們說話時變化的目光、或喜或怒的神態、舉手投足的動作……經常同所表達的內容息息相關,同時也反映出說話人的修養水平。
事實上,你同一個人見面時,雖尚未正式開口說話,但交際活動已然開始了。雙方的眼神、表情、動作等,都在傳遞著各種各樣的信息。因此,在社會交往中,每個人在實施其影響的過程裡,針對不同的對象、場合等情況,我們必須給這種無聲的身體語言以應有的位置。如果在說話時能夠恰到好處地運用身體語言,就能夠使重點突出,並富有感情,且形象生動,因而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交際的效果會比單純憑藉有聲語言好得多。
眾所周知,電視的宣傳效果比起電台廣播更突出、更明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電視節目同時作用於人的視覺和聽覺,而電台廣播卻只作用於人的聽覺。
艾伯特‧梅拉比安研究發現,一條信息的傳達,只有7%靠語言,38%靠聲音,55%靠身體語言。後來的研究者也有類似的結論,雷伯德‧惠斯特爾估計,人類平均每天實際使用語言的時間大約是10.11分鐘,平均每句話只用2.5秒鐘。也就是說,人們每天面對面交談的時間不到35%,大部分時間都是利用身體語言交流的。
曾經有專家對發生於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上千次銷售和談判過程展開了詳細的研究,其結果表明,商務會談中談判桌上60%〜80%的決定都是在身體語言的影響下做出的。同時,人們對一個陌生人的最初評判中,60%〜80%的評判觀點,都是在最初不到4分鐘的時間裡就已經形成了。
除此之外,研究成果還指出,當談判通過電話來進行的時候,那些善辯的人往往會成為最終的贏家,可是如果談判是以面對面交流的形式來開展的話,那麼,情況就大為不同了。因為,總體而言,當我們做決定的時候,在所見到的情形與所聽到的話語中,我們會更加傾向於依賴前者。人的身體語言並不神祕,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身體語言是我們大家所熟知的,其表現我們都不陌生,只是沒認真想過罷了。其實,身體語言就在我們日常活動當中,並且是一種人人都能「讀」懂的、最大眾化的語言。
2‧身體語言如何傳遞信息?
近代以來,人類幾乎將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有聲語言,因此,幾乎所有的人都渴望自己能成為一名健談的人。然而,儘管我們現在已經意識到了,解讀他人身體語言的關鍵就在於你是否能夠一邊傾聽對方的談話,一邊觀察他說此話時語言環境,從而了解他的內心情感。且在任何一次面對面的談話中,大部分的信息都是通過身體語言來進行交流的。但是,絕大多數人卻經常會忽視身體語言信號以及他們的作用和影響。
常言道:「身體語言是世界上共同的語言。」它甚至可以替代語言直接發揮傳播交際信息的作用。已故美國著名記者約翰‧根室在《回憶羅斯福》一書中寫道:「在短短的20分鐘裡,他的表情從好奇、吃驚到關切、擔心、同情再到堅定、莊嚴,具有絕倫的魅力,但他卻是隻字未說。」
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從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來看,只有11%的信息是通過聽覺獲得,83%是通過視覺獲得,另有6%是通過嗅覺、觸覺等獲得;而精妙地表達一個信息應該是7%的語言+38%的聲音+55%的表情和動作。可見,
缺乏身體語言表達的交流不僅喪失了大部分溝通情感、傳遞信息的渠道,也會給他人以平淡拘謹、毫無生氣的呆板印象。
身體語言是一種體現個人情感的外在表現形式。它通過眼神、面部肌肉運動、手勢等諸多無聲的體態語言將有聲的語言形象化、生動化,以達到先「聲」奪人、耐人尋味的效果。它能充分彌補語言表達的不足,並可幫助受話人深刻、準確地把握言事意旨,有效地防止因語言表達的空泛而帶來的誤解。特別是人類在「詞不達意」「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況下,身體語言就能發揮其獨特的作用,圓滿表達情意,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
在長輩直言怒斥後生時輔以愛撫、安慰和慈愛的眼神,會叫人心悅誠服;在妻子需要袖手旁觀的丈夫做家務幫手時,伴有一個親昵、溫柔的舉動,會讓丈夫饒有興趣地來參與;在向下屬吩咐工作時附上一個善解人意的微笑,則能令下屬心情舒暢愉快,潛心攻關……如此等等。靈活有效地使用身體語言,給稍顯平淡乏味的語言潤色,就會避免因語言不詳、不當而導致的言語溝通中的麻煩與障礙。即便只是一個小小的手勢或動作,都有可能成為我們透視他人情感、情緒的關鍵線索。例如,一個感到害怕或處於防禦狀態下的人會雙臂環抱,或擺出一個雙腿交叉的姿勢,又或者會同時做出上述兩種動作;一個認為自己大腿變粗了的女人則會不斷整理下裝,盡量使自己的裙子保持一種平滑遮掩的狀態;一個知道自己長胖了的男人可能會用力地拉扯他下巴處褶皺的皮膚;當一個男人與一個豐滿的女人交談時,他會刻意地避免直視對方的胸部,而與此同時,他的雙手則會下意識地做些小動作。
而解讀他人身體語言的關鍵,就在於你是否能夠一邊傾聽對方的談話,一邊觀察他說此話時的語言環境,從而了解他的內心情感。這種能力不僅可以讓你看到虛構的小說中的現實情節,也可以幫助你認清楚幻想中的現實成分。
柯南道爾筆下的神探福爾摩斯,就是一位解析身體語言密碼的高手。「在沒有得到任何證據的情況下,是不能進行推理的,那樣的話,只能是誤入歧途。」這是福爾摩斯偵探的名言。他的神奇之處就在於他可以憑藉指甲、外套的袖子、腳上的靴子,乃至膝蓋處的褶皺、食指和拇指上的老繭、面部表情和種種行為來判斷人的內心活動。
「如果在得到所有這些信息的情況下,依然無法對這些信息的主人做出準確的判斷,我認為,這一定是天方夜譚。」福爾摩斯如是說。為甚麼他有如此大的信心呢?因為他十分清楚人的身體語言密碼所擁有的巨大力量。犯罪嫌疑人可以編造出種種口頭的謊言,卻沒有辦法控制他的身體語言。不經意中,他就會把內心的祕密泄露在一個眼神中,或者一個看似沒有深意的手勢裡。與一般人相比,福爾摩斯的優勢,就在於懂得從人的身體語言來分辨他是否在說謊,同時又可以從這些信號裡知道對方的真實想法。
你真的了解自己的身體嗎?有頭有臉?有手有腳?其實更具體的回答是類似這樣的―—「眼睛是心靈之窗」。
沒錯,我們並不是在研究身體構造,而是在探討一個更有意味的主題―—身體語言。
或許你會開始疑惑:身體怎麼會有語言、會說話呢?我們的身體毫無疑問地具備這種神奇的能力,只是平時人們疏於觀察,不會加以運用罷了。以下,就讓我們一步步重新了解你最熟悉的身體吧!
1‧你聽到身體語言了嗎?
談到一個人成功,人們不約而同首先想到的是天賦、性格、能力、知識等方面的因素,當然還要加上優雅的談吐,認為這些才是成功的必備條件。
說到「談吐」,人們常常會忽視了隱性的身體語言。身體語言對人類而言,猶如心靈樂章的演奏者,人類內心一絲一毫的情緒波動,都會通過身體語言奏出無聲的旋律,每個看似普通的眼神、手勢和動作,都真實演繹著人們的內心世界。其蘊涵的異常豐富的信息,多角度、多層次地揭示了人的情感、態度、智慧和修養。如果能夠正確解讀身體語言,無疑能讓自己在人際交往中明察秋毫,搶佔先機。
那麼,到底甚麼是身體語言呢?身體語言即信息發送者把要發送的信息,通過儀表、姿態、神情、動作輸送到信息接受者的視覺器官,再通過信息接收者的視覺神經作用於大腦,從而引起積極反應,實現信息發送者的目的。具體到每個人的身體語言,主要是指他從實現其活動的目的出發,通過自己的儀表、姿態、神情、動作等,將自己的指令、意向傳達給他人,以達到影響或支配他人的目的,使活動按照自己設計的方向進行。
早在一百萬年前,口語還未出現時,身體語言就曾在人類生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無論是合力捕捉獵物、母親哺育嬰兒,還是傳授生火經驗,人類都是通過身體語言實現的。即使在口語誕生後,身體語言依舊在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母親需要通過身體語言了解嬰兒的需求;異邦人身處陌生的非洲大草原,在不懂任何當地語言的情況下,人們完全可以通過身體語言得到當地居民的幫助。同時,利用身體語言傳達信息不僅便捷,而且信息量豐富,相當於有聲語言的數倍。在古代的人們也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我國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孟子曾有言:「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就是告訴我們說話要表現在神態上,表達在言辭中,才能被人理解。孟子自己就是一位長於辯論的人,他從大量的口語交際實踐中發現,有聲語言的不足,需要用神態去補充,才能更好地達到交際的目的。
由於人類的動作、表情是本能性的,每個人平時說話都會不知不覺地做出某些表情動作。人們說話時變化的目光、或喜或怒的神態、舉手投足的動作……經常同所表達的內容息息相關,同時也反映出說話人的修養水平。
事實上,你同一個人見面時,雖尚未正式開口說話,但交際活動已然開始了。雙方的眼神、表情、動作等,都在傳遞著各種各樣的信息。因此,在社會交往中,每個人在實施其影響的過程裡,針對不同的對象、場合等情況,我們必須給這種無聲的身體語言以應有的位置。如果在說話時能夠恰到好處地運用身體語言,就能夠使重點突出,並富有感情,且形象生動,因而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交際的效果會比單純憑藉有聲語言好得多。
眾所周知,電視的宣傳效果比起電台廣播更突出、更明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電視節目同時作用於人的視覺和聽覺,而電台廣播卻只作用於人的聽覺。
艾伯特‧梅拉比安研究發現,一條信息的傳達,只有7%靠語言,38%靠聲音,55%靠身體語言。後來的研究者也有類似的結論,雷伯德‧惠斯特爾估計,人類平均每天實際使用語言的時間大約是10.11分鐘,平均每句話只用2.5秒鐘。也就是說,人們每天面對面交談的時間不到35%,大部分時間都是利用身體語言交流的。
曾經有專家對發生於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上千次銷售和談判過程展開了詳細的研究,其結果表明,商務會談中談判桌上60%〜80%的決定都是在身體語言的影響下做出的。同時,人們對一個陌生人的最初評判中,60%〜80%的評判觀點,都是在最初不到4分鐘的時間裡就已經形成了。
除此之外,研究成果還指出,當談判通過電話來進行的時候,那些善辯的人往往會成為最終的贏家,可是如果談判是以面對面交流的形式來開展的話,那麼,情況就大為不同了。因為,總體而言,當我們做決定的時候,在所見到的情形與所聽到的話語中,我們會更加傾向於依賴前者。人的身體語言並不神祕,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身體語言是我們大家所熟知的,其表現我們都不陌生,只是沒認真想過罷了。其實,身體語言就在我們日常活動當中,並且是一種人人都能「讀」懂的、最大眾化的語言。
2‧身體語言如何傳遞信息?
近代以來,人類幾乎將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有聲語言,因此,幾乎所有的人都渴望自己能成為一名健談的人。然而,儘管我們現在已經意識到了,解讀他人身體語言的關鍵就在於你是否能夠一邊傾聽對方的談話,一邊觀察他說此話時語言環境,從而了解他的內心情感。且在任何一次面對面的談話中,大部分的信息都是通過身體語言來進行交流的。但是,絕大多數人卻經常會忽視身體語言信號以及他們的作用和影響。
常言道:「身體語言是世界上共同的語言。」它甚至可以替代語言直接發揮傳播交際信息的作用。已故美國著名記者約翰‧根室在《回憶羅斯福》一書中寫道:「在短短的20分鐘裡,他的表情從好奇、吃驚到關切、擔心、同情再到堅定、莊嚴,具有絕倫的魅力,但他卻是隻字未說。」
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從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來看,只有11%的信息是通過聽覺獲得,83%是通過視覺獲得,另有6%是通過嗅覺、觸覺等獲得;而精妙地表達一個信息應該是7%的語言+38%的聲音+55%的表情和動作。可見,
缺乏身體語言表達的交流不僅喪失了大部分溝通情感、傳遞信息的渠道,也會給他人以平淡拘謹、毫無生氣的呆板印象。
身體語言是一種體現個人情感的外在表現形式。它通過眼神、面部肌肉運動、手勢等諸多無聲的體態語言將有聲的語言形象化、生動化,以達到先「聲」奪人、耐人尋味的效果。它能充分彌補語言表達的不足,並可幫助受話人深刻、準確地把握言事意旨,有效地防止因語言表達的空泛而帶來的誤解。特別是人類在「詞不達意」「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況下,身體語言就能發揮其獨特的作用,圓滿表達情意,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
在長輩直言怒斥後生時輔以愛撫、安慰和慈愛的眼神,會叫人心悅誠服;在妻子需要袖手旁觀的丈夫做家務幫手時,伴有一個親昵、溫柔的舉動,會讓丈夫饒有興趣地來參與;在向下屬吩咐工作時附上一個善解人意的微笑,則能令下屬心情舒暢愉快,潛心攻關……如此等等。靈活有效地使用身體語言,給稍顯平淡乏味的語言潤色,就會避免因語言不詳、不當而導致的言語溝通中的麻煩與障礙。即便只是一個小小的手勢或動作,都有可能成為我們透視他人情感、情緒的關鍵線索。例如,一個感到害怕或處於防禦狀態下的人會雙臂環抱,或擺出一個雙腿交叉的姿勢,又或者會同時做出上述兩種動作;一個認為自己大腿變粗了的女人則會不斷整理下裝,盡量使自己的裙子保持一種平滑遮掩的狀態;一個知道自己長胖了的男人可能會用力地拉扯他下巴處褶皺的皮膚;當一個男人與一個豐滿的女人交談時,他會刻意地避免直視對方的胸部,而與此同時,他的雙手則會下意識地做些小動作。
而解讀他人身體語言的關鍵,就在於你是否能夠一邊傾聽對方的談話,一邊觀察他說此話時的語言環境,從而了解他的內心情感。這種能力不僅可以讓你看到虛構的小說中的現實情節,也可以幫助你認清楚幻想中的現實成分。
柯南道爾筆下的神探福爾摩斯,就是一位解析身體語言密碼的高手。「在沒有得到任何證據的情況下,是不能進行推理的,那樣的話,只能是誤入歧途。」這是福爾摩斯偵探的名言。他的神奇之處就在於他可以憑藉指甲、外套的袖子、腳上的靴子,乃至膝蓋處的褶皺、食指和拇指上的老繭、面部表情和種種行為來判斷人的內心活動。
「如果在得到所有這些信息的情況下,依然無法對這些信息的主人做出準確的判斷,我認為,這一定是天方夜譚。」福爾摩斯如是說。為甚麼他有如此大的信心呢?因為他十分清楚人的身體語言密碼所擁有的巨大力量。犯罪嫌疑人可以編造出種種口頭的謊言,卻沒有辦法控制他的身體語言。不經意中,他就會把內心的祕密泄露在一個眼神中,或者一個看似沒有深意的手勢裡。與一般人相比,福爾摩斯的優勢,就在於懂得從人的身體語言來分辨他是否在說謊,同時又可以從這些信號裡知道對方的真實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