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學習解決問題就是學習鍛鍊意志力
本書猶如囊括各種方法與智慧的百寶箱,幫助人們重新審視造成困難與窘境的「問題」所在,藉著發現及落實解決方案或達到目標的手段與方法改變未來。
想要改變未來,光有點子還不夠。新的想法確實能改變我們的思想以及對事物的看法,進而產生改變行動的力量。但是,即使想出了許多點子,大部分都無疾而終,沒有機會影響世界。就算突破自己內在的限制,盡情發揮想像力想出前所未有的點子,外在的現實世界依然存在許多限制,阻擋自己實現想法。
外在的限制,基本上不會使我們獲得自由。
前作《點子大補帖》探索的是突破自己內在限制的方法,本書則是學習如何面對外在的限制。
我們必須勇於面對外在的挑戰,才能實現點子,改變未來。

解決問題比任何訣竅更重要
本書的主題與《點子大補帖》不一樣,但是都有相同的動機與形式。本書同樣是以橫跨實用及人文領域的書籍為目標。除了提供訣竅以外,也要回溯解決問題的歷史,深入探討解決問題的本質,同時思考「像人類這種懂得建立制度及社會的動物,為什麼需要解決問題?」等問題的答案。
解決問題的書籍當然是以實用為目的。如果不能有效解決讓讀者傷腦筋的問題、面臨的困難、亟欲擺脫的困境,根本稱不上是解決問題的有用技術。
不過,解決問題的技術比任何訣竅更重要。倒不如說,現有的訣竅已不敷使用,才需要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正因為現有的解決方案無法解決不曾處理過的新問題,或者已是老問題但始終找不到有效解決之道的難題,所以我們需要透過解決問題的技術,發現並實際運用前所未有的解決方案。
大部分未解決的問題,甚至不清楚「解決問題需要哪些條件」。想要處理這類問題,解決問題的技術就不應該侷限在特定的問題及領域,而是要能廣泛應用,滿足各種需求。解決問題的技術雖然以廣泛應用為目標,但絕對不是萬無一失的萬用法寶。
這一點感覺就像圖書館。不論規模何等龐大,館內的藏書也有限,不可能收藏所有書籍。不過,圖書館與私人藏書不同,對於不知道有誰會上門的圖書館來說,就算藏書有限,也一定要以滿足各種需求為目標。因此,圖書館會根據有限的預算及空間,盡量添購藏書滿足廣泛的需求。
但是解決問題沒辦法像圖書館那樣「蒐羅大量」方案。我們既不是全知全能且能力也有限,不可能設想到所有問題,並且事先準備好解決方案。

從方法創造方法
解決問題所追求的廣泛應用方式與圖書館不一樣。
解決問題追求的是一種適用於各種不同問題的抽象方法。
舉例來說,問題可定義為「目標與實際的差距」。這項定義十分抽象,不會限定在某種特殊領域,所以適用各式各樣的問題。根據這項問題定義所開發出來的解決問題方式,也因為具備抽象性質而能解決五花八門的問題。
賀伯・賽門(Herbert A. Simon)對問題的定義最廣為人知,根據他的記載,解決問題的過程是「首先設立目標,發現實際與目標之間的差距,為了減少特定的差距,適當使用記憶中或者經過搜索得出的某種工具或過程解決問題。」
這段文字說明相當抽象,但也因此不必受到特定的領域或類別所限制,可幫助思考解決問題的技術。許多解決問題的技法都認同西蒙對問題的定義,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不過,這項抽象度極高(涵蓋範圍相當廣泛)的定義,也確實如後面所提到的,並不適用某些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方式。
為了讓本書不負「大全」(原書名為《問題解決大全》)之名,能用來解決所有問題,我們另外使用了一種抽象度更高的方法。
也就是將「遞歸性」重新當成解決問題的本質。
遞歸一詞常用於數學、語言學和電腦科學,可對應英語的「Recursion」及其他衍生詞。指的是能使相同結構的成分重複或相套的特性。舉例來說,遞歸能用有限的語句描述無限的自然數,遞歸的作用也能以有限的方法處理無限的問題。
解決問題的技術,不過是把自己能學會的有限方法蒐集起來而已,如果希望未來能有一套能解決無數種疑難雜症的萬用工具,就要利用遞歸重新組合,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來說,就是「從方法創造方法」。
換句話說,如果既有的方法不能處理新的問題(需要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乾脆見招拆招。因此,解決問題的百寶箱裡最好要準備「能創造工具的工具」。
解決問題的技術中不可或缺的遞歸性,是人類基於本質(也就是界限)迫切需要的。
如果我們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根本不需要知道解決問題的技術。安於有限的地位、放棄挑戰未知的未來,絕對不可能解決問題。
唯有承認人類的能力有限,才能在勇於面對能力範圍以外的問題時創造出解決問題的技術。
因此,「從方法創造方法」,正是不可或缺的解決問題技術。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