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情緒左右,任何人都能學會
有人說情緒是自然流露的,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其實不完全受到情緒的左右。或許有人覺得,情緒像是我們完全無法左右的東西,如同面對壞天氣無計可施;也有的時候我們不只認為它無法控制,甚至連嘗試掩蓋的機會都沒有,就讓自己淋成了落湯雞。
人們最大的問題是試圖去干涉情緒,但在面對自己的感受時,確實有很多我們可以做的事。不被情緒左右的關鍵不在於用情緒去嘗試不可能,或適得其反的事情。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要花很多時間說明,因為它很重要,要清楚了解情緒如何運作,以及面對情緒可以和不可以做什麼。
▍不允許情緒存在,情感便無法代謝
你覺得自己的感受有意義嗎?如果沒有,你可能需要將一些事情做連結。我們之所以不了解為何自己會有某種感受,是因為我們對於那個感受和經驗的連結不正確、沒有過那個感受,或者是脫節了。情緒的出現是有原因的,它可能與正在發生的事情有關,或與過去的創傷、經歷有關。將自身感受賦予意義,對於情緒系統的運行非常重要。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問題,他們無法把周圍的事,和自己的感受連結起來。有時候,某些情緒還會由其他情緒所衍生出來。我們對自身感受所做的事,加上情緒所衍生的情緒,會構成情緒系統中最複雜的死結。在學習任何情緒調節工具之前,所有人都必須學習允許自己體驗自身感受。若我們不讓自身的感受存在,那麼情感代謝的後續過程也就不會發生。
改善情緒調節,有這些實用方法
在開始之前,我們必須先歸零。那些導致反效果的機制,例如:自我批評以及極端嚴格的要求、對情緒或所發生的事情不停打轉(反芻思維)、迴避情緒、試圖控制的情緒、將情緒隱藏起來不向他人流露等,這些都會阻礙情緒調節系統回復順暢的平衡。如此便是在干預大自然的智慧,而那智慧是在人類數百萬年來的演化過程中,被設計出來的機制,我們必須重拾對這種智慧的信心。如果出現書中談到的那些負面情緒傾向,我們首要工作是使它們還原,而不是阻止它們。別忘了,當我們試圖推開什麼的時候,它們會用更強的力道反彈回來。▍停止鑽牛角尖,練習適當停損
對情緒調節最不利的傾向之一,就是在同一個點上不斷打轉,我們稱之為反芻。不斷圍繞著問題,或者圍繞著自己的痛苦打轉,無論心理的或生理的,都會讓不適感越來越嚴重,並且會使自己逐漸陷入地底,就好像一顆不斷往下鑽的陀螺,原來的狀況並不會得到任何改善。相較於健康的情緒處理步驟,這就好像被困在一個點上面無限循環。出口(解決方案)就在前方,但只要你不前進,就無法走出來。
我們可能會一遍又一遍地問自己:「這為何會發生在我身上?」或「我為何會有這種感受?」卻一直找不到答案。其實,告訴自己:「我不知道為何會有這種感受,但是顯然我很不舒服,所以我能為自己的感受做些什麼呢?」會更實際。一旦我們能這麼告訴自己,便可以說是通往了下一個步驟,且繼續在前進。在這過程當中,或許還能夠明白,我們先前所無法理解的事情。
你可以找人談談自己所發生的事情,或許對方會說出他的經歷,使你有所共鳴,或者得到一些線索。如果要讓這些步驟對自己有幫助的話,就應該先擱下我們的為什麼,描述自己的感受,以及專心聆聽他人;千萬不要一邊聽,還一邊擺出自己正在思考著為什麼的表情。
如果你會嚴厲地批評自己,或反芻自身的感受,就必須了解這些想法來自哪裡。提醒自己這樣做是沒有幫助的,想想如果其他人這麼做的話,我們會對他說些什麼,或者聽到什麼樣的話會對自己有幫助。然後一遍又一遍地練習這些句子,直到習慣它們為止。
▍放下控制欲,享受不確定性
我們必須控制情緒,但是這無法藉由對情緒施加壓力、嚴格控管它們,或者控制所有外在因素以及周圍的人來實現。那只不過是真正控制的替代品而已,最終仍會導致情緒失控,而這是所有控制傾向者最不想要的。我們必須漸漸放下自己的嚴格管控,讓系統自動回復平衡,就像稍微鬆開韁繩,讓馬自由活動一樣。對於整天拉緊韁繩的人而言,可能會害怕馬開始奔跑。但我們要知道,這並不意味著馬失控了;相反地,這樣駕馭起來反而容易多了,而馬肆意狂奔的機會也會降低許多。如此,我們才能夠發展出更牢固的自我控制系統,並且能夠應對突如其來的事情。其中的重點,是我們要發展一些內部機制,讓控制欲變得不再必要。以下這句話在前面已經談過了,但現在重提,可能還是會讓某些人感到震驚,那就是應該要去尋找自己比較不喜歡的東西,並去進行練習。很多時候,控制欲之所以會發展,是因為無法忍受不確定性。人們喜歡提前知道所要發生的事情,因為覺得唯有如此,事情才會順利進行,但這並不是一個好的態度。人生總會有許多意外,如果不去學習掌握不確定性,當它來臨時,你便會束手無策。
該如何練習享受不確定性呢?當然,這並不意味要直接去冒險,如此激進的解決方式通常會以失敗告終。我們可以去做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一些自己不熟悉、不會主動去做的事情,為日常生活導入新鮮的變化。例如:每天早餐時使用不同的杯子、走不同的路去上班,或者用和平常不同的順序來穿衣服等。我們最好能發揮創意,並以幽默感看待事情。這就好像在運動之前做伏地挺身一樣,每天都要給自己一點變化,直到彈性變成生活的一部分。
有人說情緒是自然流露的,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其實不完全受到情緒的左右。或許有人覺得,情緒像是我們完全無法左右的東西,如同面對壞天氣無計可施;也有的時候我們不只認為它無法控制,甚至連嘗試掩蓋的機會都沒有,就讓自己淋成了落湯雞。
人們最大的問題是試圖去干涉情緒,但在面對自己的感受時,確實有很多我們可以做的事。不被情緒左右的關鍵不在於用情緒去嘗試不可能,或適得其反的事情。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要花很多時間說明,因為它很重要,要清楚了解情緒如何運作,以及面對情緒可以和不可以做什麼。
▍不允許情緒存在,情感便無法代謝
你覺得自己的感受有意義嗎?如果沒有,你可能需要將一些事情做連結。我們之所以不了解為何自己會有某種感受,是因為我們對於那個感受和經驗的連結不正確、沒有過那個感受,或者是脫節了。情緒的出現是有原因的,它可能與正在發生的事情有關,或與過去的創傷、經歷有關。將自身感受賦予意義,對於情緒系統的運行非常重要。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問題,他們無法把周圍的事,和自己的感受連結起來。有時候,某些情緒還會由其他情緒所衍生出來。我們對自身感受所做的事,加上情緒所衍生的情緒,會構成情緒系統中最複雜的死結。在學習任何情緒調節工具之前,所有人都必須學習允許自己體驗自身感受。若我們不讓自身的感受存在,那麼情感代謝的後續過程也就不會發生。
改善情緒調節,有這些實用方法
在開始之前,我們必須先歸零。那些導致反效果的機制,例如:自我批評以及極端嚴格的要求、對情緒或所發生的事情不停打轉(反芻思維)、迴避情緒、試圖控制的情緒、將情緒隱藏起來不向他人流露等,這些都會阻礙情緒調節系統回復順暢的平衡。如此便是在干預大自然的智慧,而那智慧是在人類數百萬年來的演化過程中,被設計出來的機制,我們必須重拾對這種智慧的信心。如果出現書中談到的那些負面情緒傾向,我們首要工作是使它們還原,而不是阻止它們。別忘了,當我們試圖推開什麼的時候,它們會用更強的力道反彈回來。▍停止鑽牛角尖,練習適當停損
對情緒調節最不利的傾向之一,就是在同一個點上不斷打轉,我們稱之為反芻。不斷圍繞著問題,或者圍繞著自己的痛苦打轉,無論心理的或生理的,都會讓不適感越來越嚴重,並且會使自己逐漸陷入地底,就好像一顆不斷往下鑽的陀螺,原來的狀況並不會得到任何改善。相較於健康的情緒處理步驟,這就好像被困在一個點上面無限循環。出口(解決方案)就在前方,但只要你不前進,就無法走出來。
我們可能會一遍又一遍地問自己:「這為何會發生在我身上?」或「我為何會有這種感受?」卻一直找不到答案。其實,告訴自己:「我不知道為何會有這種感受,但是顯然我很不舒服,所以我能為自己的感受做些什麼呢?」會更實際。一旦我們能這麼告訴自己,便可以說是通往了下一個步驟,且繼續在前進。在這過程當中,或許還能夠明白,我們先前所無法理解的事情。
你可以找人談談自己所發生的事情,或許對方會說出他的經歷,使你有所共鳴,或者得到一些線索。如果要讓這些步驟對自己有幫助的話,就應該先擱下我們的為什麼,描述自己的感受,以及專心聆聽他人;千萬不要一邊聽,還一邊擺出自己正在思考著為什麼的表情。
如果你會嚴厲地批評自己,或反芻自身的感受,就必須了解這些想法來自哪裡。提醒自己這樣做是沒有幫助的,想想如果其他人這麼做的話,我們會對他說些什麼,或者聽到什麼樣的話會對自己有幫助。然後一遍又一遍地練習這些句子,直到習慣它們為止。
▍放下控制欲,享受不確定性
我們必須控制情緒,但是這無法藉由對情緒施加壓力、嚴格控管它們,或者控制所有外在因素以及周圍的人來實現。那只不過是真正控制的替代品而已,最終仍會導致情緒失控,而這是所有控制傾向者最不想要的。我們必須漸漸放下自己的嚴格管控,讓系統自動回復平衡,就像稍微鬆開韁繩,讓馬自由活動一樣。對於整天拉緊韁繩的人而言,可能會害怕馬開始奔跑。但我們要知道,這並不意味著馬失控了;相反地,這樣駕馭起來反而容易多了,而馬肆意狂奔的機會也會降低許多。如此,我們才能夠發展出更牢固的自我控制系統,並且能夠應對突如其來的事情。其中的重點,是我們要發展一些內部機制,讓控制欲變得不再必要。以下這句話在前面已經談過了,但現在重提,可能還是會讓某些人感到震驚,那就是應該要去尋找自己比較不喜歡的東西,並去進行練習。很多時候,控制欲之所以會發展,是因為無法忍受不確定性。人們喜歡提前知道所要發生的事情,因為覺得唯有如此,事情才會順利進行,但這並不是一個好的態度。人生總會有許多意外,如果不去學習掌握不確定性,當它來臨時,你便會束手無策。
該如何練習享受不確定性呢?當然,這並不意味要直接去冒險,如此激進的解決方式通常會以失敗告終。我們可以去做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一些自己不熟悉、不會主動去做的事情,為日常生活導入新鮮的變化。例如:每天早餐時使用不同的杯子、走不同的路去上班,或者用和平常不同的順序來穿衣服等。我們最好能發揮創意,並以幽默感看待事情。這就好像在運動之前做伏地挺身一樣,每天都要給自己一點變化,直到彈性變成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