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東大生具備高「日常洞察力」

那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讓頭腦變好?聰明和不聰明的人,究竟差別在哪?怎麼做才能變聰明?

我認為聰明的最大關鍵在於「日常的洞察力」。

大家都有拍過照吧。有的照片解析度低,看起來模糊不清,有的則解析度很高,連細節都看得一清二楚。

聰明的人就是用高敏銳度在看待世界。他們像是高性能的相機,讓他們可以透過周遭一切人事物去學習。

在詳細說明這部分之前,我要問大家一個問題。「想讓英文變流利,就去和外國人交往」,你對這個說法有什麼想法?

我想很多人都聽過這個說法。在想和情人聊天的動機下,迅速學會英文……,聽起來好像沒錯。

我身邊也有很多人因為這樣所以英文程度進步很多,而且我想是因為很多人有過同樣的經驗,所以這個方法才會廣為人知。這似乎是個可信度很高的做法。
問題是為什麼這個說法是正確的?為什麼「和外國人交往,就能增強講英文的動力」,提升英文學習的效果?

如何提高「日常洞察力」,成為「東大腦」
.東大生對「所有事」都有興趣

具體而言,東大生平常都在「注意」什麼?要把注意力放哪裡,腦袋才會變好?

答案是「全部」。

東大生不會侷限學習範圍,而是將所有事物融入學習中。他們把一切當教材,所以能擁有聰明的頭腦。

例如,假設大家去超商買牛奶,有仔細看過牛奶盒的人,可以發現不少有趣的資訊。

如果大家在東京買牛奶,上面標示的產地大概都是「群馬縣」、「栃木縣」或「千葉縣」等關東地方附近的縣。

「什麼?牛奶不都是北海道生產的嗎?」、「我以為北海道的的牛奶產量比較多」,很多人會這麼想吧。說到群馬縣、栃木縣,照理說不會聯想到生產牛奶吧?為什麼北關東也有生產牛奶?

答案就是「近郊農業」。越早吃越新鮮美味的蔬菜等食物,產地大多會在消費地區附近。這麼一來,就可以節省運輸成本。牛奶保存期限短,講求新鮮,如果要將北海道產的牛奶運送到東京,不僅費時也費力。因此,東京的牛奶產地大多是關東附近的地區。

仔細觀察牛奶等生活中普遍的東西,問問「為什麼」,就可以更深入理解近郊農業的概念。

另外,「紅綠燈」算是大家常見且會產生疑問的代表性物品吧。日本的紅綠燈叫做「青(藍色)信號」。

紅綠燈,不是藍色的吧。任何人看到燈號,都會覺得是綠色吧。那又為什麼會寫成「青」信號?

同類的詞彙還有「青汁」。青汁也不是藍的吧,況且,如果真的是藍色的飲料,應該沒有人敢喝吧。為什麼日本人會用「青(藍色)」來表現「綠色」?

其實原因可以追溯至平安時代。

平安時代最多只有四種顏色。不對,應該說有很多顏色,但只有四個詞彙來表示顏色。這些詞彙分別為「赤」、「青」、「白」、「黑」。當時的人們也只用這四種顏色來表示其他顏色。

當時,並沒有綠色與青色的區別。

褐色也被當作是一種黑色而稱為「淺黑色」,「淺黑色」的說法至今仍有人使用。

黃色也歸類在紅色,所以日本的顏色只有四種。

受到歷史的影響,雖然現在日文中有「赤い」、「青い」的用法,但卻沒有「綠い」對吧?日本人會說「白い」、「黑い」,但不會說「黃い」。可以做形容詞使用的只有「赤」、「青」、「白」、「黑」這幾個顏色。

日本人確實也會說「茶色い」、「黃色い」,但必須加上「色」才可以。而不會直接說「茶い」、「黃い」。

其他顏色則是在鎌倉時代之後才陸續出現。但是,這四色仍被視為日本自古以來的傳統色,其他顏色的地位都低於這四種。因此,日本人將紅綠燈說成青色,綠色的蔬果汁也變成「青汁」。平安時代的用法流傳至今,就屬「青」這個顏色了。

「牛奶」和「紅綠燈」都是生活周遭的事物。我們常常看到,也到處都看得到。然而,有些人可以從中學習知識,有些人則不行,會從中學習的人,即可不斷吸收新知識。「日常生活洞察力高」,就是這麼回事。

.讀書、做學問等,任何事都是從「提升日常的洞察力」開始做起

這個機制一點都不特別。其實這是有史以來就存在、由學問延伸出來的機制。

例如,科學是一門「解釋周遭現象」的學問。

「蘋果為什麼會從樹上掉下來?我們可以用重力的概念說明!」

「為什麼會下雨?這是水分蒸發的緣故!」

為了闡明環境中的現象,牛頓、亞里斯多德及大學教授不斷研究。這就是「建立提升日常洞察力的方法論」。

說讀書和學問都是「提升日常洞察力」的行為,一點也不誇大。

.只要改變思維,人人都可以提高「日常生活的洞察力」

「嗯,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我做不到吧。」

一定有人會這麼想吧,但是,只要改變思維,所有人都能輕鬆提高「日常生活的洞察力」。

連以前偏差值只有三十五的我都能辦到,所以你絕對不會有問題。只要稍微改變意識和思考方式,大家的相機都能順利對焦。

我要從這裡開始,介紹五個「人人都能輕鬆提高日常洞察力的方法」。

1 東大生學習前,會先「改變知識」

.「聰明」不等於「記憶力強」

這個問題應該有很多答案,不過我想最多的答案應該是「記憶力強」。

「知識淵博、博學多聞有教養、什麼都知道的人」。這大概是大家對「東大生」最深刻的印象。

實際上,能考上東大的人,確實可以記住很多東西。想要成為東大生,必須背下四千個英文單字、五百個古典單字、五百個數學公式以及一千個以上的社會和理科知識。

老實說,背這些東西真的很辛苦。我還在考試的時候,也很驚訝「什麼!?怎麼可能背得了這麼多東西!?」

然後,我也曾經這麼想過。「啊—,想考上東大,果然要有超強的記憶力。他們一定都擁有超強記憶力,過目不忘。」、「東大生應該看過一次就全部記住了吧?東大生都是天才吧!」

我想很多人對東大生的印象和我一樣。

然而,事實完全不是這樣。東大生並沒有可以瞬間記憶的能力。說點好笑的,和他們相處時,也常常聽到他們說,「奇怪?下一堂課是什麼?」、「啊!我忘記帶下一堂課的課本了!」根本忘東忘西。

不覺得很好笑嗎?我非常好奇「為什麼這些可以記住四千個英文單字的人,也會忘東忘西」?

.人人都有「好記的東西」和「不好記的東西」

其實,「記憶力」有一個「神奇的地方」。

例如,將棋棋士可以記住幾千幾萬種盤面。

「啊!這個棋局之前有看過!」棋士可以記住任何盤面、棋局。

從這一點看來,將棋的棋士都是「記憶力強的人」。

但是,如果在沒有前因後果的狀況下,讓記憶力這麼強的棋士看亂無章法的盤面,跟他們說「請記住這個盤面」,他們是不可能辦到的。棋士會說「我記得住對戰中出現過的盤面,但記不住這個喔!」

同樣道理,雖然要東大生「背英文單字」沒問題,但如果要他們「背一串不知道意思的字母」也是完全不可能的。

即便是相同的東西,有些我們記得起來,有些卻不行。

也就是說,我們認知中「記憶力強」的人,他們在記憶的時候,並不是像拍照一樣,按下快門就輸入腦袋。他們也有「記得住的東西」和「記不住的東西」。

說一個簡單的故事好了,我小時候連九九乘法表都背不起來,連父母都很擔心。「2×3?不知道!」然而,我當時沉迷於「寶可夢」(Pokémon),可以記住三百種寶可夢的名稱。九九乘法表只有八十一個,而就算寶可夢有三百種,而且每一種都有不同的類型和技能等,但我可以記住所有的細節。我的父母大罵:「為什麼不把這種記憶力放在讀書上!」

不過,這種事其實常有吧。每個人都有好記的領域、記不住的領域,就算是記憶力強的人也會忘東忘西。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聰明的人」不一定擁有超強「記憶力」。

聰明的人由於「日常洞察力」高,所以記得住訊息

.東大生最討厭「死背」

我覺得記憶力的神奇之處,可以用「日常洞察力的差異」來說明。其實記憶力好的人,只是「著眼處」與一般人不同罷了。

我們一般所想「像拍照一樣,按下快門就把資訊全部印在腦海中的『記憶力』」,其實要不是根本不存在,就是即使真的有,也是少數人(就算是東大生,也是一萬人中只有一個的超低比例)具備的稀有能力。若非如此,就無法說明記憶力的這個奇妙之處。

那麼,為什麼會有「記憶力好的人」和「記憶力差的人」?答案就是對於記憶目標的「觀點」不同。

例如,你知道「unite」這個英語單字的意思嗎?這個字的意思是「結合」。
那麼,你會怎麼背這個單字?

多看幾次?抄十遍?用諧音?
這些都是背東西的正確方法。而「記憶力好的人」是可以花最少的努力記住的人,必須看很多次、抄很多遍,才記得住的人則是「記憶力差的人」。

然而,在背這個英文單字的時候,東大生絕對不會死記。東大生背的時候會先改變「觀點」。

你在日常生活中有看過「unite」這個字嗎?「USA」=「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的「united」就是這裡的「unite」變化來的。了解這一點後,USA到底是什麼意思?

答案就是美國是「合眾國」,由好幾個州(states)組成。「United States」即各州「結合」的意思。
另外,你知道還有其他類似unite、也是使用﹁uni﹂作為字首的英文單字嗎?「uniform」、「unit」等都是日常中可見的類似單字。

所以,看到這些單字的時候,我就會想「有哪些字加了『uni』?」
查了之後,發現「uni」是「一個」的意思。「統一一種服裝=uniform」、「絕無僅有的個性=unique」、「將兩者合而為一=unite」等,這些單字都有「單一」的意思。

「unite=結合」,簡而言之就是「統一」的意思。「統一」裡面也有「一」對吧,「unite」是「把零散的東西整合成一個」,因此具有「統一」的意思。

.東大生懂得「找關聯」,所以記得住、忘不了

怎麼樣?想必你已經記住「unite」=「統一」了吧?
記憶力強的人,會像這樣將應記住的事項與周遭事物連結,或者了解該事項出現的緣由,所以不必「硬背」也能記住。

像這樣與其他事物連結,也能順便記住其他東西。背「unite」的過程中,也跟著一起背下「united stated」、「unique」、「uniform」了吧。

很多人直接「死記」,透過抄、看、聽來背東西。而我們經常以為「死背」能力強的人就是「記憶力好」的人。

但其實不是這樣。用吃飯來比喻的話,死背就像不咀嚼,囫圇吞棗。吃飯不先咀嚼、讓食物好吞嚥的話,就會引起消化不良。

聰明的人「咀嚼」能力很強。即使只是「unite」這樣一個簡單的英文單字,他們也會深入思考,讓這個字「更好下嚥」,所以不會有消化不良的問題。

只要改變觀點,就會好背多了。

讓我再舉一個更貼近生活的例子。大家都認識「肯德基爺爺」(Colonel Sanders)吧。如大家所知,就是肯德基的創始人、留著鬍子的那位爺爺。

那麼,你們知道他的本名嗎?你或許會以為「嗯?不就是肯德基爺爺嗎?」但不對喔。其實他不叫「肯德基爺爺」,他的本名是「哈蘭德·大衛·桑德斯」(Harland David Sanders)。

「哦,那肯德基爺爺英文裡的 colonel 是什麼意思!?」「colonel」指的是「(軍隊)上校」。所以說,「Colonel Sanders」是「桑德斯上校」的尊稱。

好了,聽到這個故事,大家應該都記住「colonel=(軍隊)上校」了吧?即使平常在書裡看過,也很難記住「colonel」這個英文單字,但是,了解緣由,就能立刻背起來。

記憶力強的人其實就是擅於「轉換」的人。「記憶力好的人」在記憶前,會先「串聯」、「轉換」知識。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