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時鐘上的數字時間,並非事實】
任何足夠先進的科技,皆與魔法無異。
──《2001太空漫遊》作者亞瑟‧查理斯‧克拉克
在本作中,你將看到關於時間如何運作的明確說明,這樣就能學會如何親自去影響並改變時間。 這不是科幻,而是科學。愛因斯坦在很久以前就證明了時間可以伸縮,就像橡皮筋一樣。一般人每天都在放慢和加快時間,但往往沒意識到這一點。 如果你能放慢時間?如果你能親手延長、彎曲時間呢? 基礎科學教導我們,時間永遠往前走,從不例外。我們把生活的展開視為線性現實,影響著我們的事件大多超出人類的控制範圍。 然而,體驗時間還有另一種方式。科學用「因果」物理定律來解釋時間,但有些東西違背這項定律。科學家稱之為「量子理論」。透過量子力學原理,我們可以用不同方式來看待人類的時間構念(construct),並發現時間其實不如我們想像得那麼受限。我們可以過上幾乎任何事都可能發生的人生,美好又不受限制的人生。 也因此,雖然這本書是關於時間,但也關於「科學對時間的發現如何解釋現實的本質」。試著回答「想法從何而來?」「我們怎麼知道什麼才是真實存在的?」之類的問題,就能開始明白「時間」和「現實」其實只是觀點。 我們假裝「鐘面上的訊息是真實的」,但這並非事實。但我們繼續這樣假裝下去,是因為一旦拆解人類對時間的認知構念,關於現實的其他一切都會隨之瓦解,包括物質、世界、宇宙……一切。當我們不再假裝時間是真實之物,就能隨時造訪過去和未來。這種狀態伴隨著特定的腦波,被稱作進入「心流區」(the zone)、「心流狀態」(flow)、「當下」(the Now),我則稱之為「集中感知力」(focused perception,以下簡稱「集感力」)。 在集感力狀態下,你能隨心所欲地進行時光旅行:你可能會發現自己影響著過去,也影響著未來,並選擇如何體驗當下。在某種意義上,所有的「個人改變」都植根於時間。當我們掌控時間,就能掌控自己。 你可以透過本書了解時間的科學原理,來實現這一目標。一旦了解時間背後的科學,就會明白我們對時間的體驗有一部分是物理的,另一部分是感知的。時間的物理部分,植根於愛因斯坦、重力和相對論的科學;時間的感知部分,則最適合用量子物理學的原理來解釋。這就是我提出的時間如何運作的理論,你可以稱之為「時間的萬物論」。 當我們清醒著、經歷日常生活時,都存在於一個物質現實之中,而這種物質現實有時會跟我們的感知產生衝突。每個人都經歷過怪異的巧合、完全無法解釋的事件,以及那些「我是不是看錯了?」之類的時刻。最近的一些發現表明,我們的感知可能和物質的現實一樣重要。 只要改變你能控制的部分──也就是你的感知──你就能改變你對時間的體驗。試想:你想要的某件事已經發生,或是你希望發生的事還沒有發生時,你能刻意地跳脫線性時間,把你的想法轉移去另一個時間。 你開始運用本書的練習時,例如放慢時間和扭轉過去,就能發展出「透過感知來進行時光旅行」的能力。這些練習將為你的心靈提供燃料,激發你的大腦產生想法和解決方案,並成為靈感、直覺、洞察力和創新的無盡源頭。你的物質現實和你的感知,將融合成更具流動性、統一性的現實,讓你能改變自己對時間的體驗──以及去做你該做的事的能力。 我母親是具臨床思維的經濟學家,我在她幾年前離世前問過她,為什麼人們喜歡閱讀自我成長勵志書籍。她的答覆是:人們想知道為什麼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我覺得這個答覆很有見解。 我後來意識到,人們不僅想知道為什麼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在過去),也想影響日後將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這樣他們就能創造出想要的東西(在未來)。這意味著,我們影響「時間體驗」的能力,也是創造自己想要的現實的關鍵。 我在幼兒時期的一場意外(我會在第一章詳述),永遠改變了我對時間和空間的理解,讓我能以非線性的方式看待一切事物。就像某種神祕的帷幕被拉開,我看到的是被微妙事物影響的世界,這些微妙事物包括我們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想像。也因此,我更常感知,更常運用直覺,也看到更多。這種人在過去被稱為「神祕主義者」,但現在不再是了。我有過的經歷也適用於任何人。 我寫這本書的目的,是讓其他人有機會像我一樣偶然發現真相。問題是,你接下來打算怎麼做? 你可以選擇忽略這一切,就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繼續過日子。你也可以讓這本書中的內容激發新的實踐、新的感知、新的生活方式。 改變你的時間體驗,這在理論和實際面都是可行的,也是我個人的生活經歷。這也是許多其他人的經歷,你將在這本書中讀到他們的真實故事。這也能成為你的經歷。 如果你覺得時間正從你的指縫間溜走,而你對此無能為力,那麼本書能把你從「時間是你的敵人」這個幻覺中解放出來。 就像本書中分享的許多故事一樣,你成為自身現實充滿自信的創造者時,就能把時間當成盟友。 世上所有的時間都操之在你手中。
◆第一部 更新你過去對時間的認知◆
【第一章 時間和你原本想的不一樣】
我們稍微回顧一下這陣子的生活。在二○二○年爆發新冠疫情之前,我們當中許多人都對忙碌的生活節奏感到不知所措。我為一些朋友提供建議時,注意到無論什麼背景或當前情況,他們似乎都有個核心問題: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做需要做的事。 這也難怪。我們的通訊裝置用訊息疲勞轟炸,讓我們覺得永遠不可能跟得上。這些訊息大多是不重要的新聞或推銷,我們甚至不知道該如何分辨哪些是真的,更別提該採取什麼行動。每星期都會聽聞新的大規模槍擊事件,或是破歷史紀錄的自然災害。幾乎每個學科都發生「典範轉移」現象,從物理到醫學再到文化等,在在顛覆我們以往的認知。 然後新冠疫情爆發了。就在短短幾個月前,這些人還被忙碌的生活壓得喘不過氣,如今卻被命令待在家裡,無法正常外出活動,像是購物、工作、社交、上學和通勤。 在疫情爆發最初幾個月,我常常詢問人們的時間體驗,想知道這方面是否發生了變化,幾乎每個人的答覆都是「有改變」。在疫情爆發前,時間流動的速度似乎快如閃電,而如今,有些人說時間流動得很緩慢,每一天都漫長得像一星期;有些人說時間感變得很模糊,以至於長達數月的疫情感覺就像漫長的一整天;還有一些人說這兩種感受都是真的,每一天都感覺像一星期,但幾星期的時間過得就像幾天一樣快。 人們雖然(一開始)很慶幸能在家裡度過這麼長時間,但也同感困惑:為什麼時間似乎變得非常奇怪? 我的答案是:時間和你原本想的不一樣。 無論是時間不夠用,還是嫌時間過得不夠快,時間仍是把我們團結在一起的一個問題。它經常被描述為世上唯一的不可再生資源:一旦沒了就是沒了,完全無力改變。 但真的無力改變嗎? 我對於改變時間的親身體驗 我自己的時間體驗,在我四、五歲的某一天因為撞破一扇玻璃窗,差點沒了小命時發生了巨大變化。當時我們全家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北部一間小木屋度假,我和我妹在兩張床之間跳來跳去。我跳得太靠近床緣,床鋪因此從我腳下滑開,所以我被拋向窗戶。我母親清楚記得當時看到我飛過半空中,畫面似乎成了慢動作。我的頭撞破了窗戶,半邊身子掛在窗內,另一半在窗外,下半部的破窗刺進我體內。 我被送去最近的小診所之前(我記得那是好幾公里外的鄉村設施),有位湊巧在現場的醫師告訴我母親:「我覺得她恐怕沒辦法活下來。」 我雖然不記得那場談話內容,但確實記得大部分的經歷,即使我已經失去知覺。我記得自己卡在玻璃窗上,被搬進我們家那輛休旅車的後車門。我記得驅車穿過鄉間,前往醫生的診所。而我記得最清楚的是,我接受手術時所在的房間。我記得從上方俯視自己的身體。雖然對自己的身體或手術過程沒有清晰的記憶,但我記得自己望向右邊金屬櫃後面的一扇窗,櫃子裡似乎存放著用具。我們回到鳳凰城的家時,我記得身上打了幾個月的石膏,從腰部到兩邊腋下。 我終於康復,再次成為活蹦亂跳的小女孩,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已經永久改變。 我認為周圍的一切都是彼此連結、鮮活,而且有意識。我以前常想像自己擁有能減慢鐘面速度的超能力,因為我曾多次體驗過進入「心流」狀態,也就是運動員將其描述為「時間減慢」的超凡經歷。 我在打保齡球、跑步,或做其他類似活動時,時間似乎會變慢,我就能拿出平時沒有的高水準表現。今日,我們知道「進入心流區」是讓我們拿出顛峰表現和體驗最大潛力的關鍵所在。對我來說,這些經歷讓我覺得自己不是個普通的孩子。事實證明,我這麼想可能沒錯。 我記得自己在八歲左右和我哥一起打保齡球,我們當時參加某個保齡球俱樂部,但我球技並不好。不過某個晚上,我記得自己差點拿下完美比賽的三百分。令人驚訝的是,我每次扔進球道的球似乎都獲得全倒,無論我扔得多粗心大意。我記得自己甚至故意瞄準其他球道,就為了看看能不能刻意搞砸。但我一次次全倒,直到只剩最後幾局時,我在震驚和惱怒中沒獲得全倒,而是補全倒。 我在這一切發生時,體驗到一種「無時間感」,這顯然是種超然體驗。 後來,我覺得自己能輕易放慢時間,也常常練習這樣做:我會早早到達目的地,快得似乎不像是走路或開車抵達。 很多年前,我在高中時,需要參加「學術能力傾向測試」(SAT)才能上大學。我考試那天早上太晚起床,而我的高中在將近五十公里外的一個山口,距離開始考試的時間不到三十分鐘─我憑經驗知道,時間不夠,我來不及在考場關門前趕到。但我沒擔心會不會遲到,而是專心想著「準時坐在考場的桌前」。我鑽進我的車,在腦海中播放這幅畫面:我走進考場,牆上的鐘面顯示著我想看到的時間。後來,我穿過校門,走進考場,準時坐下來參加考試。 我很少把這種情況告訴任何人,我不願意跟家人或朋友分享這些故事,因為我覺得他們可能會認為我是怪咖或瘋子。 時間的體驗人人不同 我小時候偶爾會提起一些奇蹟般的事件,像是我覺得自己飛在半空中,或是時間停止。但我身邊的大人說這是「魔幻思維」(magical thinking),經常發生在孩子的腦海中。 此外,「記憶」這種東西本來就問題多多。我們沒辦法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因為隨著時間推移,個人記憶會自然地發生變化、複製和扭曲。 儘管如此,我還是想了解為什麼我的時間體驗似乎不同於周圍其他人。我對古代文獻、神祕學派和深奧的靈性修行進行長達數十年的研究,發現我印象中的經歷其實既不新鮮也不罕見:千百年來,古老的東方靈性傳統,其實一直在教導修行者做我偶然發現的事。 然而,身為西方人,我想了解能不能透過科學和數據來解釋這些體驗。我的探索最終將我引向現代科學,物理學的語言幫忙解釋了我多年來經歷的一切。我透過科學所知道、所發現的如下:時間是一部分物理,一部分感知,這就能解釋它為什麼有時候似乎像橡皮筋一樣可以拉伸。這也代表了你經歷感知的時間,有一部分可以由你控制。 訣竅在於提高我所謂的「集中感知力」,也就是集感力的技能。這是種高度的意識狀態,可能會在很多不同情況下發生在一個人身上,像是參與運動賽事、經歷重大危險,或透過我在本書中概述的練習方式,來刻意引發這種狀態。 在這種感知狀態下,人們可能會感到高度專注、充滿掌控感、放下自我意識,以及自我超越。 在這種特殊體驗中,時間流逝的速度不會跟平常一樣,而是通常會變慢,或似乎完全停止。你如果能學會讓自己進入這種狀態,最終就能超越時間。 你可能已經體驗過能進入「怪異的時間體驗」的集感力狀態。多年前,我的朋友比爾向我描述:他某天在加州高速公路上,以大約一百三十公里的時速駕駛,看到左邊車道上有名女司機和他以同樣車速行駛。在他前方,他看到一個大輪胎從一輛卡車的後側掉下來,彈跳三下,撞破女司機的擋風玻璃,她當場死亡,而一切都是慢動作。 與此同時,依據他的感知,他有充裕的時間去做必須做的事,多得就像擁有世上所有的時間。另一輛車慢慢失控時,比爾把車開到路邊,避免了碰撞。他體驗到的危急時刻,似乎促使他的時間急劇放慢,好讓他能保住一命。 也許你在經歷類似的危險時,或者當你陶醉於美好回憶、在沙灘上看海浪、抱著你剛出生的孩子,或沉浸在專心工作的過程中時,時間好似靜止一般。 在上述情況下,進入集感力狀態會讓你覺得超越了時間。
超越時間的集感力 所謂「超越時間」是什麼意思呢?這種狀態的特徵通常如下:深度專注、情緒活躍、掌控感、放下自我意識,以及自我超越。很多人把這種體驗稱作「進入心流區」「心流狀態」或是「活在當下」。 我們通常會自發地產生類似體驗,也許是由某些情況觸發,像是瀕死體驗(例如我的經歷)、極度危險(例如比爾)、極度的愛(精神頓悟,或是抱著你剛出生的孩子),或是極度專注(像是在籃球場上鬥牛)。但是,與其等這些經歷在危急時刻或你陷入沉思時隨機發生,我要透過本書向你展示,如何隨心所欲地創造這種超越時間的感覺。想做到這一點,辦法就是改變「時間公式」裡可以由你控制的那部分:你自己的感知。任何人都能透過簡單的練習學會,你終將超越鐘面,超越老舊的時間觀念。 不論一個人認為自己面臨什麼問題,我發現只要改變他們的時間構念,就能帶來轉變,且幾乎能在生活的各個領域都實現「量子跳躍」。如果時間並不是永遠只向前移動,而是可以拉伸、彎曲,以滿足我們的個人需求呢?如果我們能在沒有時光機的情況下,改變對「時間在物質世界中如何流逝」的體驗呢? 幾年前,我在一場充滿迷人成功人士的會議上遇到一位女士,她在事業上有很高的成就。我們開始交談,她告訴我她很沮喪,覺得自己對未來的夢想被過去的回憶阻礙,受困其中。 透過你也將在本書中學到的原則,我向她示範「時間的存在方式」其實不同於她這一生對時間的感知。時間既非線性也非固定,而是可以伸縮的,她能與之互動,甚至由她掌控。我向她解釋,她如果了解時間背後的科學原理,就能親自影響時間。 雖然我幫她做的是超越鐘面,但也關乎個人轉變。如果繼續因為對過去感到遺憾、對未來感到恐懼,而動彈不得、浪費時間,那麼再怎麼試圖「停止時間運行」,也沒辦法讓她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我跟她分享兩種具體做法,能改變對過去和未來的感知,這樣就能開創她想要的人生。這需要練習和專注,但她的心智已經覺醒到某種程度,能超越過去,並開始以深刻又有意義的方式掌握世界如何運作。 我的辦法有沒有幫到她呢?她是這麼說的: 麗莎教我的辦法,改變了我的人生。那些在我人生路上阻礙我的種種,已經失去力量。原本看似遙不可及的目標,如今近在咫尺。而且「集感力」這項工具大幅提高我的工作效率,我發現集感力就是「恐慌」的相反面。這個辦法減緩了時間,擺脫了壓力,我能自由自在地完成目標─而且不只如此! 集感力也使我成為更好的運動員。我平時會打網球,而我越是專注於從網子另一邊朝我飛來的球,就越有時間做好準備和擊球。此外,我越是專注於球,就越放鬆。我覺得自己有充裕的時間把球打回去。這項務實的應用方法提醒了我,在生活中的任何領域都有充裕的時間。 我很幸運。遇到麗莎後,我感覺到「意識」是我所有問題的答案,而她給了我徹底改變的關鍵鑰匙。 她改變了過去對時間的感知,意識到自己再也不受時間的束縛,反而是時間的創造者,而且其實擁有世上所有的時間,來做到她想做的一切。她還有實用的工具和策略能確保事情會在正確的時間點發生,從而產生深刻的連結感和豐富感。她正走在超越時間的路上。 雖然我們在「管理時間」這方面付出大把心力,但我們不得不問:為什麼「時間」這個問題對我們如此重要?我認為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們想知道以下這個大哉問的答案:我現在該做什麼? 當你不再受制於鐘面,並且知道自己能依據個人需求來拉長、彎曲時間,回答這個問題就會變得容易許多。那些提出這個問題、得到答案,而且針對答案採取行動的人,過著充滿目標、意義和存在感的人生。 本書描述的時間理論及相關練習,讓我不僅知道自己在某一刻該做什麼,而且會實際動手去做。這正是本書會帶給你的幫助。這可能是我們第一次不僅能準備好了解科學如何解釋時間,還能應用這些原理,改變自己的生活,去做該做的事。
任何足夠先進的科技,皆與魔法無異。
──《2001太空漫遊》作者亞瑟‧查理斯‧克拉克
在本作中,你將看到關於時間如何運作的明確說明,這樣就能學會如何親自去影響並改變時間。 這不是科幻,而是科學。愛因斯坦在很久以前就證明了時間可以伸縮,就像橡皮筋一樣。一般人每天都在放慢和加快時間,但往往沒意識到這一點。 如果你能放慢時間?如果你能親手延長、彎曲時間呢? 基礎科學教導我們,時間永遠往前走,從不例外。我們把生活的展開視為線性現實,影響著我們的事件大多超出人類的控制範圍。 然而,體驗時間還有另一種方式。科學用「因果」物理定律來解釋時間,但有些東西違背這項定律。科學家稱之為「量子理論」。透過量子力學原理,我們可以用不同方式來看待人類的時間構念(construct),並發現時間其實不如我們想像得那麼受限。我們可以過上幾乎任何事都可能發生的人生,美好又不受限制的人生。 也因此,雖然這本書是關於時間,但也關於「科學對時間的發現如何解釋現實的本質」。試著回答「想法從何而來?」「我們怎麼知道什麼才是真實存在的?」之類的問題,就能開始明白「時間」和「現實」其實只是觀點。 我們假裝「鐘面上的訊息是真實的」,但這並非事實。但我們繼續這樣假裝下去,是因為一旦拆解人類對時間的認知構念,關於現實的其他一切都會隨之瓦解,包括物質、世界、宇宙……一切。當我們不再假裝時間是真實之物,就能隨時造訪過去和未來。這種狀態伴隨著特定的腦波,被稱作進入「心流區」(the zone)、「心流狀態」(flow)、「當下」(the Now),我則稱之為「集中感知力」(focused perception,以下簡稱「集感力」)。 在集感力狀態下,你能隨心所欲地進行時光旅行:你可能會發現自己影響著過去,也影響著未來,並選擇如何體驗當下。在某種意義上,所有的「個人改變」都植根於時間。當我們掌控時間,就能掌控自己。 你可以透過本書了解時間的科學原理,來實現這一目標。一旦了解時間背後的科學,就會明白我們對時間的體驗有一部分是物理的,另一部分是感知的。時間的物理部分,植根於愛因斯坦、重力和相對論的科學;時間的感知部分,則最適合用量子物理學的原理來解釋。這就是我提出的時間如何運作的理論,你可以稱之為「時間的萬物論」。 當我們清醒著、經歷日常生活時,都存在於一個物質現實之中,而這種物質現實有時會跟我們的感知產生衝突。每個人都經歷過怪異的巧合、完全無法解釋的事件,以及那些「我是不是看錯了?」之類的時刻。最近的一些發現表明,我們的感知可能和物質的現實一樣重要。 只要改變你能控制的部分──也就是你的感知──你就能改變你對時間的體驗。試想:你想要的某件事已經發生,或是你希望發生的事還沒有發生時,你能刻意地跳脫線性時間,把你的想法轉移去另一個時間。 你開始運用本書的練習時,例如放慢時間和扭轉過去,就能發展出「透過感知來進行時光旅行」的能力。這些練習將為你的心靈提供燃料,激發你的大腦產生想法和解決方案,並成為靈感、直覺、洞察力和創新的無盡源頭。你的物質現實和你的感知,將融合成更具流動性、統一性的現實,讓你能改變自己對時間的體驗──以及去做你該做的事的能力。 我母親是具臨床思維的經濟學家,我在她幾年前離世前問過她,為什麼人們喜歡閱讀自我成長勵志書籍。她的答覆是:人們想知道為什麼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我覺得這個答覆很有見解。 我後來意識到,人們不僅想知道為什麼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在過去),也想影響日後將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這樣他們就能創造出想要的東西(在未來)。這意味著,我們影響「時間體驗」的能力,也是創造自己想要的現實的關鍵。 我在幼兒時期的一場意外(我會在第一章詳述),永遠改變了我對時間和空間的理解,讓我能以非線性的方式看待一切事物。就像某種神祕的帷幕被拉開,我看到的是被微妙事物影響的世界,這些微妙事物包括我們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想像。也因此,我更常感知,更常運用直覺,也看到更多。這種人在過去被稱為「神祕主義者」,但現在不再是了。我有過的經歷也適用於任何人。 我寫這本書的目的,是讓其他人有機會像我一樣偶然發現真相。問題是,你接下來打算怎麼做? 你可以選擇忽略這一切,就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繼續過日子。你也可以讓這本書中的內容激發新的實踐、新的感知、新的生活方式。 改變你的時間體驗,這在理論和實際面都是可行的,也是我個人的生活經歷。這也是許多其他人的經歷,你將在這本書中讀到他們的真實故事。這也能成為你的經歷。 如果你覺得時間正從你的指縫間溜走,而你對此無能為力,那麼本書能把你從「時間是你的敵人」這個幻覺中解放出來。 就像本書中分享的許多故事一樣,你成為自身現實充滿自信的創造者時,就能把時間當成盟友。 世上所有的時間都操之在你手中。
◆第一部 更新你過去對時間的認知◆
【第一章 時間和你原本想的不一樣】
我們稍微回顧一下這陣子的生活。在二○二○年爆發新冠疫情之前,我們當中許多人都對忙碌的生活節奏感到不知所措。我為一些朋友提供建議時,注意到無論什麼背景或當前情況,他們似乎都有個核心問題: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做需要做的事。 這也難怪。我們的通訊裝置用訊息疲勞轟炸,讓我們覺得永遠不可能跟得上。這些訊息大多是不重要的新聞或推銷,我們甚至不知道該如何分辨哪些是真的,更別提該採取什麼行動。每星期都會聽聞新的大規模槍擊事件,或是破歷史紀錄的自然災害。幾乎每個學科都發生「典範轉移」現象,從物理到醫學再到文化等,在在顛覆我們以往的認知。 然後新冠疫情爆發了。就在短短幾個月前,這些人還被忙碌的生活壓得喘不過氣,如今卻被命令待在家裡,無法正常外出活動,像是購物、工作、社交、上學和通勤。 在疫情爆發最初幾個月,我常常詢問人們的時間體驗,想知道這方面是否發生了變化,幾乎每個人的答覆都是「有改變」。在疫情爆發前,時間流動的速度似乎快如閃電,而如今,有些人說時間流動得很緩慢,每一天都漫長得像一星期;有些人說時間感變得很模糊,以至於長達數月的疫情感覺就像漫長的一整天;還有一些人說這兩種感受都是真的,每一天都感覺像一星期,但幾星期的時間過得就像幾天一樣快。 人們雖然(一開始)很慶幸能在家裡度過這麼長時間,但也同感困惑:為什麼時間似乎變得非常奇怪? 我的答案是:時間和你原本想的不一樣。 無論是時間不夠用,還是嫌時間過得不夠快,時間仍是把我們團結在一起的一個問題。它經常被描述為世上唯一的不可再生資源:一旦沒了就是沒了,完全無力改變。 但真的無力改變嗎? 我對於改變時間的親身體驗 我自己的時間體驗,在我四、五歲的某一天因為撞破一扇玻璃窗,差點沒了小命時發生了巨大變化。當時我們全家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北部一間小木屋度假,我和我妹在兩張床之間跳來跳去。我跳得太靠近床緣,床鋪因此從我腳下滑開,所以我被拋向窗戶。我母親清楚記得當時看到我飛過半空中,畫面似乎成了慢動作。我的頭撞破了窗戶,半邊身子掛在窗內,另一半在窗外,下半部的破窗刺進我體內。 我被送去最近的小診所之前(我記得那是好幾公里外的鄉村設施),有位湊巧在現場的醫師告訴我母親:「我覺得她恐怕沒辦法活下來。」 我雖然不記得那場談話內容,但確實記得大部分的經歷,即使我已經失去知覺。我記得自己卡在玻璃窗上,被搬進我們家那輛休旅車的後車門。我記得驅車穿過鄉間,前往醫生的診所。而我記得最清楚的是,我接受手術時所在的房間。我記得從上方俯視自己的身體。雖然對自己的身體或手術過程沒有清晰的記憶,但我記得自己望向右邊金屬櫃後面的一扇窗,櫃子裡似乎存放著用具。我們回到鳳凰城的家時,我記得身上打了幾個月的石膏,從腰部到兩邊腋下。 我終於康復,再次成為活蹦亂跳的小女孩,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已經永久改變。 我認為周圍的一切都是彼此連結、鮮活,而且有意識。我以前常想像自己擁有能減慢鐘面速度的超能力,因為我曾多次體驗過進入「心流」狀態,也就是運動員將其描述為「時間減慢」的超凡經歷。 我在打保齡球、跑步,或做其他類似活動時,時間似乎會變慢,我就能拿出平時沒有的高水準表現。今日,我們知道「進入心流區」是讓我們拿出顛峰表現和體驗最大潛力的關鍵所在。對我來說,這些經歷讓我覺得自己不是個普通的孩子。事實證明,我這麼想可能沒錯。 我記得自己在八歲左右和我哥一起打保齡球,我們當時參加某個保齡球俱樂部,但我球技並不好。不過某個晚上,我記得自己差點拿下完美比賽的三百分。令人驚訝的是,我每次扔進球道的球似乎都獲得全倒,無論我扔得多粗心大意。我記得自己甚至故意瞄準其他球道,就為了看看能不能刻意搞砸。但我一次次全倒,直到只剩最後幾局時,我在震驚和惱怒中沒獲得全倒,而是補全倒。 我在這一切發生時,體驗到一種「無時間感」,這顯然是種超然體驗。 後來,我覺得自己能輕易放慢時間,也常常練習這樣做:我會早早到達目的地,快得似乎不像是走路或開車抵達。 很多年前,我在高中時,需要參加「學術能力傾向測試」(SAT)才能上大學。我考試那天早上太晚起床,而我的高中在將近五十公里外的一個山口,距離開始考試的時間不到三十分鐘─我憑經驗知道,時間不夠,我來不及在考場關門前趕到。但我沒擔心會不會遲到,而是專心想著「準時坐在考場的桌前」。我鑽進我的車,在腦海中播放這幅畫面:我走進考場,牆上的鐘面顯示著我想看到的時間。後來,我穿過校門,走進考場,準時坐下來參加考試。 我很少把這種情況告訴任何人,我不願意跟家人或朋友分享這些故事,因為我覺得他們可能會認為我是怪咖或瘋子。 時間的體驗人人不同 我小時候偶爾會提起一些奇蹟般的事件,像是我覺得自己飛在半空中,或是時間停止。但我身邊的大人說這是「魔幻思維」(magical thinking),經常發生在孩子的腦海中。 此外,「記憶」這種東西本來就問題多多。我們沒辦法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因為隨著時間推移,個人記憶會自然地發生變化、複製和扭曲。 儘管如此,我還是想了解為什麼我的時間體驗似乎不同於周圍其他人。我對古代文獻、神祕學派和深奧的靈性修行進行長達數十年的研究,發現我印象中的經歷其實既不新鮮也不罕見:千百年來,古老的東方靈性傳統,其實一直在教導修行者做我偶然發現的事。 然而,身為西方人,我想了解能不能透過科學和數據來解釋這些體驗。我的探索最終將我引向現代科學,物理學的語言幫忙解釋了我多年來經歷的一切。我透過科學所知道、所發現的如下:時間是一部分物理,一部分感知,這就能解釋它為什麼有時候似乎像橡皮筋一樣可以拉伸。這也代表了你經歷感知的時間,有一部分可以由你控制。 訣竅在於提高我所謂的「集中感知力」,也就是集感力的技能。這是種高度的意識狀態,可能會在很多不同情況下發生在一個人身上,像是參與運動賽事、經歷重大危險,或透過我在本書中概述的練習方式,來刻意引發這種狀態。 在這種感知狀態下,人們可能會感到高度專注、充滿掌控感、放下自我意識,以及自我超越。 在這種特殊體驗中,時間流逝的速度不會跟平常一樣,而是通常會變慢,或似乎完全停止。你如果能學會讓自己進入這種狀態,最終就能超越時間。 你可能已經體驗過能進入「怪異的時間體驗」的集感力狀態。多年前,我的朋友比爾向我描述:他某天在加州高速公路上,以大約一百三十公里的時速駕駛,看到左邊車道上有名女司機和他以同樣車速行駛。在他前方,他看到一個大輪胎從一輛卡車的後側掉下來,彈跳三下,撞破女司機的擋風玻璃,她當場死亡,而一切都是慢動作。 與此同時,依據他的感知,他有充裕的時間去做必須做的事,多得就像擁有世上所有的時間。另一輛車慢慢失控時,比爾把車開到路邊,避免了碰撞。他體驗到的危急時刻,似乎促使他的時間急劇放慢,好讓他能保住一命。 也許你在經歷類似的危險時,或者當你陶醉於美好回憶、在沙灘上看海浪、抱著你剛出生的孩子,或沉浸在專心工作的過程中時,時間好似靜止一般。 在上述情況下,進入集感力狀態會讓你覺得超越了時間。
超越時間的集感力 所謂「超越時間」是什麼意思呢?這種狀態的特徵通常如下:深度專注、情緒活躍、掌控感、放下自我意識,以及自我超越。很多人把這種體驗稱作「進入心流區」「心流狀態」或是「活在當下」。 我們通常會自發地產生類似體驗,也許是由某些情況觸發,像是瀕死體驗(例如我的經歷)、極度危險(例如比爾)、極度的愛(精神頓悟,或是抱著你剛出生的孩子),或是極度專注(像是在籃球場上鬥牛)。但是,與其等這些經歷在危急時刻或你陷入沉思時隨機發生,我要透過本書向你展示,如何隨心所欲地創造這種超越時間的感覺。想做到這一點,辦法就是改變「時間公式」裡可以由你控制的那部分:你自己的感知。任何人都能透過簡單的練習學會,你終將超越鐘面,超越老舊的時間觀念。 不論一個人認為自己面臨什麼問題,我發現只要改變他們的時間構念,就能帶來轉變,且幾乎能在生活的各個領域都實現「量子跳躍」。如果時間並不是永遠只向前移動,而是可以拉伸、彎曲,以滿足我們的個人需求呢?如果我們能在沒有時光機的情況下,改變對「時間在物質世界中如何流逝」的體驗呢? 幾年前,我在一場充滿迷人成功人士的會議上遇到一位女士,她在事業上有很高的成就。我們開始交談,她告訴我她很沮喪,覺得自己對未來的夢想被過去的回憶阻礙,受困其中。 透過你也將在本書中學到的原則,我向她示範「時間的存在方式」其實不同於她這一生對時間的感知。時間既非線性也非固定,而是可以伸縮的,她能與之互動,甚至由她掌控。我向她解釋,她如果了解時間背後的科學原理,就能親自影響時間。 雖然我幫她做的是超越鐘面,但也關乎個人轉變。如果繼續因為對過去感到遺憾、對未來感到恐懼,而動彈不得、浪費時間,那麼再怎麼試圖「停止時間運行」,也沒辦法讓她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我跟她分享兩種具體做法,能改變對過去和未來的感知,這樣就能開創她想要的人生。這需要練習和專注,但她的心智已經覺醒到某種程度,能超越過去,並開始以深刻又有意義的方式掌握世界如何運作。 我的辦法有沒有幫到她呢?她是這麼說的: 麗莎教我的辦法,改變了我的人生。那些在我人生路上阻礙我的種種,已經失去力量。原本看似遙不可及的目標,如今近在咫尺。而且「集感力」這項工具大幅提高我的工作效率,我發現集感力就是「恐慌」的相反面。這個辦法減緩了時間,擺脫了壓力,我能自由自在地完成目標─而且不只如此! 集感力也使我成為更好的運動員。我平時會打網球,而我越是專注於從網子另一邊朝我飛來的球,就越有時間做好準備和擊球。此外,我越是專注於球,就越放鬆。我覺得自己有充裕的時間把球打回去。這項務實的應用方法提醒了我,在生活中的任何領域都有充裕的時間。 我很幸運。遇到麗莎後,我感覺到「意識」是我所有問題的答案,而她給了我徹底改變的關鍵鑰匙。 她改變了過去對時間的感知,意識到自己再也不受時間的束縛,反而是時間的創造者,而且其實擁有世上所有的時間,來做到她想做的一切。她還有實用的工具和策略能確保事情會在正確的時間點發生,從而產生深刻的連結感和豐富感。她正走在超越時間的路上。 雖然我們在「管理時間」這方面付出大把心力,但我們不得不問:為什麼「時間」這個問題對我們如此重要?我認為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們想知道以下這個大哉問的答案:我現在該做什麼? 當你不再受制於鐘面,並且知道自己能依據個人需求來拉長、彎曲時間,回答這個問題就會變得容易許多。那些提出這個問題、得到答案,而且針對答案採取行動的人,過著充滿目標、意義和存在感的人生。 本書描述的時間理論及相關練習,讓我不僅知道自己在某一刻該做什麼,而且會實際動手去做。這正是本書會帶給你的幫助。這可能是我們第一次不僅能準備好了解科學如何解釋時間,還能應用這些原理,改變自己的生活,去做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