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前言

來吧,我們先把一些簡單的問題給釐清:這本書的英文書名Permission to Feel到底是在講什麼啊?什麼時候開始,有人需要得到許可才能去感受?

沒錯,我們在醒著的每個時刻甚至是在夢裡,或多或少一直都會有些感覺,從來都不用徵詢或是取得任何人的批准就可以去感受。停止感受,就好像要我們停止思考或呼吸一樣,那是不可能的!情緒是我們很重要的一部分,也許是人類之所以為人,最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我們活在人世間,卻一直努力在偽裝自己。我們真實的感覺可能是一團混亂、麻煩、令人困惑,甚至是無法自拔。這些感覺會讓我們脆弱地、毫無遮蔽地,赤裸裸地呈現在世人面前,讓我們做出一些事後會希望自己沒有做過的事。難怪我們的情緒有時候會嚇到自己,因為它們似乎是我們無法控制的。我們常常竭盡全力,去否認或隱藏它們,對自己的情緒,更是如此。我們對於自己情緒的態度會傳遞給我們的下一代,孩子是從他們的父母和老師汲取經驗,也就是他們的榜樣。由於我們的孩子接收的訊息響亮而清晰,因此不久後,他們也學會了壓制來自內心深處最迫切的訊息,正如我們所學到的。

雖然你都還沒有開始讀這本書,但是我敢打賭,你已經知道我在說什麼。

我們並不允許自己和他人自由去感受,我們把感覺榨乾、壓扁、裝作若無其事,避開和同事之間難以啟齒的對話、在心愛的人身上情緒爆發、無奈地嗑光了一整袋的餅乾,卻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當我們剝奪了自己去感受的權力時,隨之而來的是一長串我們並不想要的結果,甚至失去了分辨自己有什麼感覺的能力。那就好像,內在變得有些麻木而我們毫無覺察。當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我們就無辦法去辨識為什麼會經歷某種情緒,或是搞不清楚是生活中發生了什麼,因而引發它。

我們既然不知道怎麼稱呼這種感覺,所以也就無法用周圍人可以理解的方式表達。當我們沒辦法分辨、理解或用言語來表達感受時,就不可能對它有任何作為,像是掌管感受不去否認,全盤接受甚至是擁抱它們,並學會讓情緒有利於我們,而不是和我們作對。

我職業生涯裡的每一分鐘都投注在處理這些問題上,我從學術研究及大量的現實生活經驗中,看到我們因為無法用健康的方式來經營情緒生活,而付出了可怕的代價,尤其是在教育領域中。

以下是一些例證:
●2017年,使用非法藥物的青少年中,年齡介於12歲到17歲是8%,而介於18歲到25歲是25%。
●在2015年到2017年期間,美國K-12的學校呈報到反誹謗聯盟(Anti-Defamation League)的霸凌和騷擾事件,每年翻倍。
●根據2014年一項蓋洛普民調(Gallup poll),46%教師指出,他們在學年度期間有高度的日常壓力。在所有的職業群體中,他們和護士並列壓力指數最高的一群。
●2018年一項蓋洛普的民調顯示,超過50%的員工對於工作沒有歸屬感,而當中有13%甚至感覺「悲慘」。
●報告指出,從2016年到2017年,在美國196所大學校園中,每三個學生當中,就有超過一人被診斷出心理健康出了狀況。而某些校園的報告顯示,心理健康問題每年以30%比率增加。
●根據聯合國「2019世界幸福報告」(2019 World Happiness Report),全世界的負面情緒,包括擔憂、悲傷和憤怒等,都在升高,在2010年至2018年期間,飆升了27%。
●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s)是美國最常見的精神疾病,年齡介於13歲至18歲之間的兒童,有25%受其影響。
●憂鬱症是導致失能的主要原因,舉世皆然。
●到了2030年,全球的心理健康問題可能替全球經濟帶來高達16兆美元的成本支出。其中包括醫療保健及藥品或是其他治療的直接成本,以及像是生產力下降等間接成本。

我們似乎寧可花更多的錢和精力,來處理我們的情緒問題所導致的後果,而不是努力避免問題的發生。

我個人對於因為不被允許自己自由去感受,而導致的一些負面結果,很感興趣,因為我也曾經身陷這樣的處境,但是感謝關心我的某個人,讓我成功地脫困重生,本書也會談到這個部分。

我們當中只有少數天生洞察力敏銳的人可以宣稱,不需要有意識地去追求,就能擁有本書所討論的技能,但我必須要經過學習才能擁有。

所有的人格類型──健談或安靜,富有想像力或實際派,神經質或是樂天派,都會發現這些技能是很好用的,甚至是可以改變生活。這些技能都是清楚、簡單而且經過測試,幾乎任何年齡的人都可以學得來。

最近,我在培訓美國最具挑戰性學區之一的行政人員,我被警告說:「他們會把你生吞活剝。」第一天的午餐時間,我在自助餐的隊伍中排在一位校長的旁邊,為了閒聊,我問他:「所以,到目前為止,你覺得這個會議怎麼樣?」他看著我的眼睛,然後低頭看著食物說:「甜點看起來很不錯。」那時我意識到自己陷入了什麼樣的困境,對於抗拒我已經習以為常,但是他的態度非常棘手。當下我便決定,要把他當作我的研究對象。

他的官威已經全面啟動,但是很顯然,只有當這些校長,例如上述這個人,也是我們的受惠者,我們才能在這個地區取得成功。

在幾天的密集教學的尾聲,我又遇到了他。「那天,我們遇到的時候,你不太確定這門課程對你是不是有用」,我說。「我很好奇。既然你花了兩天的時間學習情緒,以及如何將情緒技能融入學校,現在你覺得怎麼樣?」

「好,我會告訴你的」,他暫停一下整理他的思緒。「我現在意識到,原來我並不知道自己不懂什麼,情緒的語言對我來說,是外國話。」我想,這番話令人感到鼓舞。

然後他繼續說。「所以,我要謝謝你,讓我可以自由去感受。」

我們從那裡開始吧!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