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小習慣養成複利人生

79特價28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名為「習慣」的枷鎖過於渺小,要等到強大到無法斬斷時,才感覺得到。
──山繆‧詹森(Samuel Johnson)

剛開始,我覺得從YouTube找一、兩部影片來看,並沒什麼;然而,不知不覺間,我開始等待更新,還會特別搜尋某些頻道,等我打起精神來才發現,我不僅會看訂閱內容,還會瀏覽其他頻道,每天花一、兩個小時以上看YouTube成為了日常。
在一天的零碎空檔裡,我會看YouTube,比方說:等煮咖啡的水燒開時、上廁所時、休息時、交通移動時……如此感覺像完美利用時間一次做兩件事,所以並不覺得可惜。
但隨著時間流逝,某天,我發現自己整天無所事事,只展開了「YouTuber大探險」,直到午夜才回神──「我今天做了什麼?」空虛、失望與自責如海嘯般席捲而來,讓人更失望的是,儘管我非常自責,卻還是每天花一、兩個小時看訂閱頻道。被一時慾望左右的習慣,做不在計畫之中的事,會不停破壞原本的意志。每次計畫被打亂時,總是伴隨著自我否定感。
新聞記者查爾斯‧杜希格(Charles Duhigg)的著作《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The Power of Habit)中提到:「『習慣』在大腦中扎根的瞬間,就會對我們的行為產生影響,很多時候我們都沒有意識到這個事實。」正因為沒有意識到,在某一刻起,習慣就成了無法輕易斬斷的龐然大物,因此我必須時時警惕自己,此刻我在無意中做了什麼,以及一直在做什麼。


●擁有專屬於我的例行公事,好處多多;毋須煩惱小事,能按照順序開啟我的一日之晨。。
──YouTuber haegreendal

睜開眼後,在床上做五分鐘的伸展運動,才會下床;早晨空腹先喝杯水;按時吃維他命。這三件事是我一年來希望養成的晨間習慣,也許有人會嗤之以鼻,認為這一點都不難,有必要希望這種事嗎?不過,我敢擔保,如果有人現在才下定決心:「明天開始要做晨間伸展運動」、「睜開眼,空腹時先喝杯水」或「是該注重健康的年紀了,吃點維他命吧」,只要過三天,他們就會知道這些並不容易。
很多習慣領域的專家表示──「方便」與「簡單」才是養成日常習慣的訣竅。有一種方法是,打造容易實踐的環境,也就是營造一個能誘發執行行動的環境。舉例來說:睡前先鋪好瑜伽墊;在床邊、餐桌或其他必經路線上,擺放裝水的杯子;在水杯旁放維他命(或其他會讓人記得吃維他命的擺設)。比起「茫然思索該怎麼做才好,光下決心卻無行動力」,前述那些行為,確實能讓習慣力較持久。。
習慣領域的專家葛瑞琴‧魯賓(Gretchen Rubin)其著作《烏托邦的日常》(Better than before)中提到:「我們必須讓『想做的行動』容易做,讓『不想做的行動』難做,這是打造成功習慣的祕密之一。」
也就是說,營造容易做出「想做的行動」的環境,有利於己;製造障礙,營造不便做出「不想做或想改掉的行動」的環境,也就是「不便策略」(strategy of inconvenience)。這也正是我為何會把麻將遊戲「四川省」從手機桌面移到第三頁,還藏到名稱定義模糊不清的資料夾裡。


●「習慣」是怪物,會讓我們對不良的行動感到遲鈍;反之,它也是一個善良的天使,能替善良的行為穿上合身的美麗衣服。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睽違近一年,我去了髮廊,設計師給出各種建議:「髮質損傷得很嚴重」、「洗頭髮後一定要吹乾」、「一週至少要護髮兩、三次」等,最後設計師嘆口氣說:「這不是髮型風格的問題,是習慣的問題。」意思是,只要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就能擁有健康柔順的秀髮,無論剪什麼髮型,都會閃閃發光。
是啊,如果我把那些不重要的小事養成習慣就好了。這些習慣是沒有任何想法,也毋須太費力的「無意識行動」,而且能帶來意想不到好結果。舉例來說:洗完頭髮馬上吹乾;吃完飯馬上洗碗;用過的東西物歸原位。這些不起眼的事會帶來柔順的髮質、舒適的環境、整齊的日常。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溫蒂‧伍德(Wendy Wood)的著作《習慣力》(Good Habits. Bad Habits)中,發表了一項研究結果:「人們傾向於每天會在相同地點,重複約43%的日常行動。」我們絕大半的日常行為,會像依照說明書步驟般進行,在反覆的環境或條件下,不帶特別的想法(不盡特別的努力),無意識地完成。根據這種無意識行為的完成與否,我們每天都能嚐到小小的成就感或失敗感。


●對不起我自己,作為「我」而活。
──河尚旭(하상욱),〈詩〉

《SBS Special》節目的「改變你人生的小習慣」篇中,受到「習慣」所困擾的人們參與了「改變習慣」的節目企畫。三名參加者分別因讀書習慣、整理習慣、吃宵夜習慣而苦,在專家的幫助下,進行了四週的變化挑戰。
其中一名青年鄭在賢(音譯)想實現音樂夢,於是到餐廳上大夜班,他想改變每天吃宵夜的習慣。行為治療研究小組的專家告訴他,「環境的改變」比意志更重要!給他的第一個建議是:起床後整理床鋪,避免一回家就躺下。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規定,像是:按時吃晚餐、一回家就先洗澡、睡前做五個伏地挺身等。看似只有「按時吃晚餐」與吃宵夜的習慣有關,其他的看起來沒什麼關係,非常微不足道。鄭在賢也表示:「我很訝異,要做的事比想像中小,還以為得做一些了不起的事。」節目結束後,大家都清楚了解到環境的變化會產生什麼影響。
在四週的變化挑戰結束後,我偶然看見鄭在賢接受《Conceptzine》媒體採訪,媒體提問是否仍維持那些習慣,他說:「節目結束後有點鬆懈,但仍在努力中。還有,我想告訴大家,不要勉強自己去做大事,挑戰小事吧!即使是容易的小事,也能帶來自信,真的會改變很多事情。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至少要嘗試一次,只有一週也好。」
那個節目也不斷地強調,為了養成理想習慣,應該先制定「瑣碎」且「容易實現」的目標。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