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記憶某事,

從掌握「整體狀況」開始

 

每個人各有適合的「記憶技巧」。在本章中,我將介紹自己擅長的方法,以及對補習班學生非常有效的各種方法。希望讀者組合多種不同的做法,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記憶技巧。

 

記憶某件事的時候,我個人最重視的,是首先要掌握「整體狀況」。

我在《夢想成真的學習法》(夢をかなえる勉強法,暫譯)這本書中曾經提過這個主張。我在大學時代挑戰司法考試時,為了掌握整體狀況,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影印書本的目次。

為什麼呢?其實目次的功用就像是地圖,它能幫助你了解現在讀到哪裡,確認目前處於哪個位置。先記住目次所列出的論點與判例,掌握整體概況,再記住各個判例的重點。就像這樣,逐漸地深入細節。

以實際的心理感受來說,一開始先掌握整體概況會比較容易記得住。若是一下子就要記住所有細項,腦子的負荷太沉重了。所以若是大致上先了解整體概念,由於一開始記住的東西較少,就比較容易著手進行。

 

對於初次挑戰司法考試或是非法律科系出身的人,我通常會建議他們採用這個方法。

有的人受託發表長篇演說時,也是先從掌握「整體狀況」著手。

思考演講內容時,首先要記住最主要的三項重點。先記住主幹後,再慢慢地記住較細的枝微末節。實際上,許多人受託發表演說時,應該都會以這樣的方式組合演說內容,然後再背起來記在腦子裡。

我在〈前言〉提過,想要靈活運用記憶的話,就要像是在抽屜上標示號碼一樣地整理與收納,再適時取出應用。這裡所說的抽屜號碼就相當於書的目次。

總之,目次的功用就猶如提醒我們「放到幾號的抽屜裡」。

記憶事情時,如果像這樣先記住整體的大致狀況,就能預防誤入歧途而迷失方向。

 

 

複習的黃金時間是

「一個小時之內」與「睡前五分鐘」

 

針對複習技巧,我教所有的伊藤塾學生兩個重要的關鍵,那就是:記憶的黃金時間是「一個小時之內」與「睡前五分鐘」。

記憶技巧上最要緊的重點就是「複習」。因此,我會希望學生在上完課之後務必做好複習的作業,而且盡量不要有空檔,越快複習越好。

我們想記住的事情多半會馬上忘記,那是因為人類大腦的設計本來就是為了遺忘。

各位聽過德國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浩斯(Hermann Ebbinghaus)提出的「遺忘曲線」理論嗎?他做實驗得到以下結果:人在二十分鐘以後會忘記百分之四十二,記得百分之五十八。一小時之後會忘記百分之五十六,記得百分之四十四。一天之後會忘掉百分之七十三,一星期之後會忘掉百分之七十七,一個月以後會忘掉百分之七十九。

由於經過一個小時就會忘記一半以上,所以我建議我的學生在下課之後,最慢得在「一小時之內」複習。

一小時之內是指下課後一直到回家休息之前的這段時間,所以回到家吃晚飯或是悠閒泡澡之前,就要複習剛剛上課的內容。可以的話,回家途中在捷運或公車上複習更好,甚至一下課就直接在座位上複習,複習完後再離開補習班。

在伊藤塾中,學生上完課後留在教室複習是常有的事。這些學生當中,每年都會出現幾位上短期課程就順利上榜的學生。

大部分的人一上完課就會趕緊收拾東西離開教室,不過我總希望學生多花個二、三分鐘,留在座位上複習一下。只消短短二、三分鐘,把剛剛聽的課程內容畫一下重點或簡短做個筆記等等,就能夠在考試前輕鬆很多。

 

還有一個記憶要領就是,每天睡覺前花五分鐘複習。

我總是不厭其煩地提醒學生:「首先,希望你們每天睡前留個五分鐘複習。如果你持之以恆地這麼做,那麼一年之後的成果將會遠遠超出你的想像。」這三十年來我一直提醒學生花五分鐘複習有多重要。

每天,五分鐘,而且是睡前五分鐘。

很不可思議地,睡覺前記憶的內容會深深地刻印在腦海中。早晨起床後回想,你會發現昨天睡前的記憶非常鮮明。

 

腦科學也證明了這個說法。

人類在睡眠期間確實會整理記憶、固定記憶。大腦會在人睡覺時回憶醒著的時候發生的事,然後重現並加強記憶。可以說,夢境就是重現記憶的過程中產生的影像。

總之,人會藉由睡覺讓記憶更加深刻地固定在腦中。所以,睡前五分鐘回想一下重要的事情,讓記憶更加鮮明,這段記憶就會在睡眠中更確實地刻印在腦中。

希望各位務必培養出在記憶的黃金時段複習的習慣。

 

 

利用「印度方法」

固定記憶

 

我繼續談複習這件事。如果定期地不斷複習,記憶就會固定下來,這時可以利用一個訣竅。

複習第一次的課程要在當次課程結束後就做。可以的話,盡量在上課後馬上進行。這我在前面已經提過。

第二次的課程結束後,要先複習第一次的課程內容,然後再複習第二次的上課內容。

第三次的課程結束後,就快速地複習第一次、第二次的上課內容,然後才複習第三次課程。

就像這樣,若是第二十堂課,那就在課程結束後,快速地複習第一次到第十九次的課程內容,然後才複習第二十堂課。

要領在於大略地複習先前學過的所有內容。若是經常這樣整個複習,不僅大腦各腦區會彼此連結,也會幫助記憶固定下來。

這個方式也可以應用在其他方面。例如背英文單字。倘若你打算一天背十個英文單字,那麼不應該是一天背十個,第二天也背十個,第三天還是背十個……。正確的做法是,第一天背十個單字,第二天先複習前一天所背的十個單字之後,再背今天的十個單字。第三天則要複習第一天和第二天所背的二十個單字,然後再背十個新的單字。

就像這樣,經常複習先前背過的單字,再記誦新的單字。

 

據說這種方法流傳已久。在印度,人們稱這個記憶法為「印度方法」(參見威廉.沃克.阿特金森〔William Walker Atkinson〕所著,《Memory Culture》)。

印度教世界中,有一本詳細寫著印度教教義的經典《吠陀經》,教徒是藉由口耳相傳傳誦經典內容。他們就是利用上述方式確實地將《吠陀經》的教義刻印在腦海中的。

首先,他們先背誦經典中的第一句經文。確實記住第一句經文之後,再背誦第二句經文。這時,他們會先複習第一句經文,然後再背誦第二句經文。背誦第三句經文時,他們會先複習第一句、第二句經文,才背誦第三句經文。如此地背完整部經典。

要以口頭背誦龐大的經典內容並非易事,不過如果是一句一句、一邊複習一邊記憶,就能夠確實地記在腦中。這無疑是古時候的人們費盡心血研究出來的記憶技巧。

一邊少量地將內容刻印在腦中,一邊逐漸提升記憶量。透過這樣的方法,再怎麼龐大的內容,總有一天會全部記在腦中。

 

 

反覆從頭練習門檻較低,

記憶的負擔比較小

 

我發現,其實自己早就自然而然地用印度方法學會了一些事,只是當下並沒有意識到。

我最近開始學習大提琴,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背誦大提琴的琴譜時,我便是用印度方法來記憶的。

有一次,我輕率地想來練練〈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第一號〉,結果傷透了腦筋。這個第一號前奏曲是由許多八分音符串連整曲,由於我想練習無譜彈奏,便以四小節為一個單位背誦琴譜,挑戰不看樂譜彈奏整首曲子。

我先是彈奏最開始的四小節,然後再練習接下來的四小節。練習第二個四小節前,我會先複習最開始的四小節。練習第三個四小節時,就先複習前面兩個四小節,再背誦新的四小節。

像這樣每次總是從頭彈起,最開始的部分就不知彈奏過多少遍了,所以能夠彈奏得很好。

這麼一來,無論是困難的指法或複雜的樂譜,不知不覺都在彈奏過程中記住了。連我這樣手拙的人,最後也能夠彈奏巴哈的曲子。

有的練習方法是從頭到尾先彈奏一遍,再不斷複習整首曲子。然而,若是用這種方法,一首曲子從開始到最後不知彈過幾遍,精神上會感到極大的壓力吧。

以我為例,我將整首曲子切割為許多四小節來記憶,一小段一小段地累積,而且總是從最開始的部分彈奏起。這麼做雖然比較耗費時間,但精神負擔較輕。以記憶來說,這樣做其實非常輕鬆。

透過印度方法,即便我這種大提琴的初學者也能夠記住樂譜。

 

把整體細分為許多小部分,一點一滴地記憶,不斷重複這樣做,再將整體組合起來。如果想要一次就記住全部,門檻太高了。但若將內容切割為許多小部分,就容易記得。

之後,不斷複習已記憶的部分,同時學習新進度。對於不擅長記憶的人來說,這堪稱「黃金記憶法」。

 

 

為什麼用彩色鉛筆做記號

會比較容易記得?

 

我在前面提過,記憶就是「對事物留下強烈印象」。要使自己對於資料留下深刻印象,可以在做筆記時額外下些工夫。我不只親身實踐這些做法,也經常將它們推薦給學生。

以簽字筆在重點旁畫線,用不同顏色的原子筆、螢光筆等做筆記,像這樣利用顏色標出重點以幫助記憶的做法,相信大家都有過。

我經常利用不同顏色標示不同的重點。而相較於螢光筆,我更常使用彩色鉛筆做記號。

為什麼呢?因為螢光筆的墨水經常滲過紙張,而我又不擅長拿捏下筆的輕重;簽字筆的顏色濃淡是一樣的,反觀彩色鉛筆則能夠畫出濃淡。這麼一來,背誦當時自己感受程度的強弱,就會透過顏色的濃淡呈現出來。如果是一層又一層畫上濃厚的顏色,表示當時強烈意識到這兒有多重要。

每當我覺得某個部分很重要,就會用彩色鉛筆畫上一道又一道的線,或塗滿顏色等等,日後看到這樣的痕跡,記憶就會自動浮現。

一開始先用紅色畫框線,再以黃筆塗滿紅框內部。甚至再以紅筆一圈又一圈地畫框線,在黃色上面塗上紅色等等,像這樣利用各種顏色標示,回憶時就能夠連結內容與顏色,迅速記起。

 

你甚至可以從筆記用紙的大小、形狀、顏色或是質感下工夫。

觀賞圖畫時,除了畫作本身,選用什麼樣的畫框也會大大左右我們對畫的印象,選用厚重的木框及輕巧的壓克力框,圖畫給人的印象會大相逕庭。

紙張的尺寸與形狀就好比畫框,寫在什麼大小、什麼材質的紙張上,都是記憶時的重要連結。你是將筆記快速而潦草地寫在活頁紙上呢?還是整理在B6的卡片上?或者是寫在小記事本裡?不論是哪一種,都要把記憶內容與寫在什麼樣的紙張上一併記在腦裡。

你也可以反向操作,把要記的內容特意寫在不同的紙張上來輔助記憶,例如寫在B6的卡片或活頁紙上,筆記本可以既用紙質粗糙的、也用紙張光滑的。總之,不要把記憶的內容全部寫在相同大小、紙質的筆記本上。

「那段內容我記得是寫在二十六孔的活頁紙上……」、「好像是寫在一大張紙上」,像這樣,故意用不同的紙做筆記,好加深印象或輔助記憶。

 

另一個加深記憶的方法,則是非常小心地慢慢書寫。

我平常寫字非常潦草,往往只有自己看得懂。不過如果書寫的內容非常重要,一定得記住的話,建議各位刻意放慢寫字速度,一筆一劃地慢慢寫。

記憶案例的重要宣判內容時,要像學寫字那樣一筆一劃地慢慢寫。這麼一來你的腦中就會留有印象:「那時我曾仔細寫下這案例的相關內容……」

另外,使用與平常不同的筆來書寫,會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倘若你平常習慣用鋼筆、原子筆或鉛筆,這時就要換不同的筆來寫。

我有一位朋友說,若是怎麼也記不住時,他會用水性原子筆寫在紙上並且隨身攜帶,倘若這樣還不記得,他就會用油性奇異筆寫在手掌或手臂上。因為被別人看見會覺得很丟臉,所以很快就記住了。

 

改變文字的寫法也能輔助記憶。假設你平常寫的字比較圓潤,那麼遇到非得記住的重要事情時,可改用有稜有角的字體來書寫,或是用粗體字等等。

總之,要下點額外的工夫,設法將要記的事情刻印在腦中。記憶的連結越多,就能越快回想起來。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