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我研究手勢的旅程
在影集《皇冠》第四季中,即將成為黛安娜王妃的黛安娜女勳爵上了一堂皇室禮儀的速成課,課程中教到在對談時,要如何使用(或不要使用)自己的手勢。黛安娜的老師居然把她的手用繩子綁起來,告訴她「手勢會曝露我們的想法,包括我們是不是很焦慮、不安或生氣,所以最好不要露出破綻,我們絕對不能洩漏自己的情緒。」黛安娜的老師跟大多數的人一樣,相信手勢會透露出情緒。
我同意這位老師的說法。有很多針對非語言行為進行的研究顯示,手勢會洩漏你的情緒,但手勢傳達的訊息可不僅如此。手勢還可以透露你的想法,不僅可以告訴所有人你在生氣,還可以透露出讓你生氣的事情跟理由是什麼。而且就像下面這個例子一樣,手勢透露出來的想法,不一定會在你的話語中出現。
有一天,澳洲昆士蘭一位母語為辜古依密舍語(Guugu Yimithirr)的人出海釣魚,但他的船往西邊翻覆過去。他回到岸上後,跟一群旁觀者講述這個可怕的經驗,說自己的船翻了;一邊講,卻一邊比出從自己身體往前的翻滾動作。那時候,他剛好面向西方,所以翻覆的手勢就變成由東往西翻。兩年後,在另一個場合,大家叫他再把這個故事講一遍,但這一次,他人是面向北方而不是西方。這一次,他又做了翻過去的動作,不過他比的方向變成是由右往左。換句話說,雖然動作有點不自然,但他手勢比的方向仍然是由東往西。這個講者從來都沒有明確的說自己的船是由東朝西翻覆,但其實也不用特別說出口—他的手已經替他講出來了。
我在書中要強調的重點是隱藏在雙手中的想法。你可能有這些想法,卻沒有意識到。會讓你很驚訝(或很擔心)的是你的這些想法會從你的雙手透露出來,所以大家都會看到—每個人都有辦法讀出你雙手想傳達的想法。這也表示我們說話時,檯面下其實還進行著另一場我們沒有意識到的對話。如果我們想要好好的與他人溝通,或甚至是和自己溝通,就要了解雙手的種種舉措。
我也認為,只把語言當作溝通的基礎是錯誤的想法,這樣的想法對心智的運作不夠了解,也因此阻礙我們可以完整了解其他人和自己的能力。五十多年來,我都在研究大家的手勢,以及為什麼會比手勢。我得到的結論是手勢不僅會透露我們對自己、聽眾及彼此間對話的態度與感受,手勢本身也會成為對話的一部分。黛安娜的老師把她的手綁起來,不只阻止黛安娜洩漏自己的情感,也讓她沒有辦法傳達自己的想法。
我們來看一個美國全國大學體育協會(NCAA)一級籃球錦標賽「瘋狂三月」的例子吧。2022年3月20號,岡薩加大學(Gonzaga)對上孟菲斯(Memphis)大學。上半場比賽尾聲,岡薩加大學分數落後,隊上球員德魯.蒂姆(Drew Timme)被判投籃犯規。德魯的教練馬克.費(Mark Few)眉頭深鎖,讓人看出他的不悅,這個臉部動作洩漏了他的情緒。不過他的手勢—他伸手指著計分板上,正在重播先前犯規動作的大螢幕—讓他真正陷入大麻煩。或許大家都看得出他在生氣,但教練指著大螢幕的動作,加上他對被叫犯規的不滿情緒,讓體育館內每個人都知道,他覺得犯規判決有誤。這個手勢導致他被判技術犯規,讓孟菲斯大學獲得額外的罰球機會,也讓岡薩加大學的比數落後更多。規則分析師兼退休裁判吉恩.斯特拉托雷(Gene Steratore)就說:「你本來就預期會有口頭抗議……可是你如果開始指東指西,開始出現手勢、身體上的動作,呈現出來的景象絕對不會對比賽有幫助。」你的手勢會說出你的想法—就算你明知道不要說出來比較好。
但為什麼我們明明已經有語言可以講話,還要比手勢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先稍微了解一下大腦的運作方式。想像一下一個所有語言形式(口語、手語或文字)都消失不見,而且大家對這些語言形式的認知也全部消失,可是其他事物都維持不變的世界。如果你要在這樣的世界生活,你需要繼續思考,但你無法用自己的語言來思考。這樣一來,你要怎麼溝通自己的想法呢?
這件事情聽起來好像是很難執行的測試,但我的研究探索了更極端的情況。如果你從來沒有接觸過任何語言,你會和人溝通嗎?如果會的話,你的溝通方式會是什麼模樣呢?當然,從道德倫理上,我們不能剝奪孩童的語言輸入。但是,我們可以利用一個我們稱為「自然實驗」的方式—也就是孩子出於一些複雜的因素沒有接觸過語言的狀況。像是,當一個孩子的聽力受損很嚴重,聽不到聲音,因此沒有辦法學習聽力正常的家長用來溝通的口語語言。如果這個孩子沒有接觸過手語,孩子就缺乏有用的語言輸入,那這個孩子會與人溝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