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2章精彩內容摘錄

PMI簡單到不需要學習的思考工具

 

PMI 是個強而有力的思考工具,而且簡單到不需要學習。因為每個人都自認為早就在做了。我特別選擇好發音的字首縮寫,讓我們方便要求自己或其他人「來做個PMI 練習吧」:

 

P 代表「正面(Plus)或有利點。

M 代表「負面」(Minus)或不利點。

I 代表「有趣面」(Interesting)或有趣點。

 

PMI 是個引導注意力的工具。在做PMI 練習時,你要刻意先將注意力集中在有利點,接著轉到負面點,最後考量有趣點。這個練習要以非常審慎和有紀律的態度在兩三分鐘內完成。

 

PMI 在CoRT 思考課程中最早被學校採用,理由是除非吸收了PMI 的一些觀念,否則其餘的六十堂課根本是浪費時間。PMI 有助於將心境調整成客觀和全面審視的心態,這一點我會在稍後解釋。

 

有一次我應邀到澳洲雪梨,為一群教育專家示範CoRT 思考課程。在開始上課前,我跟在場的三十位男童(十∼十一歲)說,只要他們乖乖上學,每個人一週都能拿到5澳元,這個主意他們覺得如何?他們全都愛死了這個構想,然後開始告訴我他們打算如何花用這些錢(買糖果、漫畫等等)。我於是解釋PMI 方法,接著要求他們五人一組分組討論,針對這提案中的5澳元設想正面、負面和有趣面。三分鐘後,每個小組的發言人報告結論,出現了許多論點:

 

● 個頭大的男孩會痛打他們,把錢搶走。

● 爸媽就不會給禮物或給零用錢。

● 學校會提高營養午餐的價錢。

● 誰有權決定每個年齡層的學童該給多少?

● 這筆錢會引發爭吵和肢體衝突。

● 這些錢從哪來?

● 付給老師的薪水就少了。

● 學校就沒錢買迷你巴士了。

 

在此練習的最後,我再問一次他們是否喜歡這主意。之前百分之百的孩童喜歡這構想,現在,顯然三十個裡面有二十九個完全反轉看法,不再喜歡這個構想了。最值得留意的是,光是一項簡單的審視工具,而且還是學童自己操作,就能產生這樣的變化。我並沒有多加介入,而對這議題本身也從沒說過任何一句話。

如果你想針對「所有的汽車都應該漆成黃色」這個議題做PMI 練習,你的結論可能會像這樣:

 

P:正面

● 在路上比較顯眼。

● 夜晚時比較容易看得見。

● 省得你還得決定車子要漆成什麼顏色。

● 節省等待汽車漆成你所要顏色的時間

● 汽車製造商會省事許多。

● 經銷商可留較少的庫存。

● 可能會消除車主「雄赳赳」的味道。

● 汽車會回歸單純的交通工具本質。

● 發生小擦撞時留在你車上的烤漆顏色相同。

 

M:負面

● 無趣。

● 難以辨識自己的車子。

● 在停車場裡很難找到自己的車子。

● 偷竊汽車變得容易。

● 滿街的黃色汽車讓人眼睛疲乏。

● 警察在追逐歹徒汽車時會有困難。

● 意外事件的目擊者會更難辨別。

● 選擇的自由受限。

● 部分的油漆廠商會沒生意做。

 

I:有趣面

● 看看是否會出現各種色調的黃應該很有意思。

● 看看人們是否對安全因素有好評應該很有意思。

●看看人們對車子的態度是否有改變應該很有意

思。

● 看看是否出現不同顏色的邊飾應該很有意思。

● 看看這構想是否可行應該很有意思。

● 看看誰會支持這項提議應該很有意思。

 

完成這些步驟相當容易,難的是,即使一開始你的偏好就已經替你決定對該構想有什麼感覺,仍然得從一個方向到另一個方向地引導注意力。這種查看某個方向的「意願」正是其中的關鍵。過了這一關,接下來對智力的必然挑戰,就是盡可能發掘更多的正面、負面或有趣面。所以這當中有個轉變:聰明才智不再用來支持你的偏愛,而是用於探究議題。

 

探究結束後,你的情緒和感覺可以用來決定事情。這中間的差別在於,情緒的運用是在議題探究之後而非之前,也因此避免了阻礙議題的探索。

 

隨堂練習

下列六個項目可用來做PMI 練習。每個項目的PMI練習時間是三分鐘,可以個別練習或小組討論。

1. 對於每個人都應該帶個徽章以顯示心情的提議,你的看法如何?

2. 每個孩童都應該有個老人來照料嗎?

3. 讓犯規的年輕人週末監禁,是個好主意嗎?

4. 是否應讓每個人都可以表明他們的稅金希望用在什麼地方?

5. 城市的中心區是否應該禁止汽車進入?

 

 

第3章精彩內容摘錄

村莊維納斯效應

偏僻村莊的居民(在網路發達前)認為,村子裡最美麗的女孩就是全世界最美的女孩;直到看到其他的美女前,他們不相信會有比她更美的女孩。這種現象,也時常發生在科學界、工業界、政府部門及其他領域。因為很滿意於現有的,我們無法相信還有更好的——除非我們願意想像會有更好的,不然我們不會有尋找的動機。只有領悟到這一點,並且堅決行動,我們才能開始設想替代選項。另一方面,即使明知大多數的情況下應該不會發現有任何更好的,仍然願意投資思考的時間。

 

在同一本書中, 另外提出「狄波諾第二定律(deBono’s second law)」概念。簡言之是:「看起來像證據的,或許只不過是因為缺乏想像力。」

 

我們時常被某個假說或解釋說服,因為我們想不出其他的解釋。有個典型的例子就是達爾文(CharlesDarwin)的演化論。它看似可信、合理而且比其他的解釋更好,但它也無法證明。我們對它的證明,建立在我們的貧乏想像力無法設想出一個更好的機制。同樣的,我們可能會否決拉馬克(Lamarck)的演化機制,因為我們無法信服那怎麼會發生。部分的達爾文理論是贅述:如果某生

物倖存,它必定是個倖存者。至於達爾文理論中的變異機制,也同樣發生在病毒和細菌身上;它們的世代繁衍,比動物快了數千倍。變異透過基因轉移而移轉到動物身上,我們知道這情況確實會發生。或者我們也許會發生非基因

性的演化:化學誘發物質和抑制物質不間斷的由母親傳遞給子女(這情況會導向拉馬克的演化論)。

 

整體而言,科學上合適的理論是進步的最大阻礙。然而,開啟水閘門讓所有怪誕和混亂的理論充斥也很不實際。

 

事實上,在科學界裡我們總是先接受一個假說,直到我們能夠否決它,再前進到一個比較好的假說。為了否定該假說,我們會進行實驗,然而我們的內心其實是想證明它(這是人的天性和人類的自我需求)。這套方式的謬誤之處,是現有的假說限定了我們的知覺,以及我們會去找哪類的證據。抱持著公認為正統的假說時,通常得靠錯誤、意外或巧合,才能挖掘出沒有刻意尋找的意外證據。

 

所以我們該怎麼辦?最簡單的答案是改變習慣方式。我們要多花一點時間努力思索替代選項,而非只是緊抱著最佳的假說。這麼做,並不是為了否決那些替代選項以支持最佳的假說,而是讓我們能夠有更寬廣的角度看事情。不過就像許多人一樣,科學家從沒特別關心過思考的運作。

 

針對特定論點玩玩APC

就如同我先前提過的,APC 分別代表「替代選項(Alternatives)」、「可能性」(Possibilities)和「選擇」(Choices)。選那三個字母是為了好發音,在不同的情況下,或許有別的字眼更適用,不過沒有必要區分三者的不同。APC 練習,是針對特定論點仔細想出各種替代的選項。

 

就像在做PMI,APC 練習只不過是想實現「針對特定論點」去搜尋各種替代選項的期望。這中間沒有任何神奇之處,卻很有用,它將一般的期望轉換為特定的操作指示(或者「執行概念」)。接著我們來看一些APC的練習。

 

解釋往油箱裡倒啤酒

有人看到一個年輕人在加油站裡,將數罐啤酒倒進汽車的油箱中—請針對這情況做APC 練習。這個行為可能有些什麼樣的解釋?下面列出一些替代選項,試著想出新的加進去:

 

● 那不是他的車:他在破壞車子。

● 他喝醉了。

● 啤酒廣告的噱頭。

● 因為加油站的幫浦故障,所以他用啤酒罐裝汽油。

 

在判斷別人的行為、試圖解釋民調的起伏,以及檢驗市場行為時,我們必須想盡各種可能的解釋,不論其可信程度如何。這個搜尋舉動,不僅僅只在找出最有可能的,還要找出一些其他的。在「解釋」這個範疇裡,人們太容易陷入「適當解釋」的困境。

 

假設過程還是答案

男人抽菸似乎有減少,而女人抽菸似乎增加了,針對此一議題做APC 練習,提出一些假設來解釋可能的原因。有些時候,假設差不多就等於解釋,大體說來,解釋涉及單一的事件或實例,而假設則涉及過程或趨勢。正如先前提到的,我們必須想出各種可能的假設,不論我們有多想認定其中一個是最好的並且是「真的」。

 

觀點我的困難也是對手的困難

有一次,我在紐西蘭和一群資深企業家談論機會開發,許多人抱怨紐西蘭有一大堆的限制和法規,讓他們追求機會時困難重重。其中一位看事情的方式有別於其他人,他歡迎這些法規,並表示:「只要你學會如何因應這些法規,想想它們如何有效的阻礙了競爭對手和新進入者所以我視它們為增加機會。」

 

一項研究計畫指稱有游泳池的學校學童花更多時間在游泳上,結果這項計畫被指責是在浪費錢。針對這個議題做APC 練習:你還可以用其他什麼方式看待此計畫?

 

問題你想到的別人想得到嗎

在問題方面,APC 有幾個不同的角度可以發揮功能。首先是問題的定義,某個問題的最佳定義,只能以尋找解答再反推其定義的方式獲得。不過我們可以尋找問題定義的各種替代選項,比如針對城市交通尖峰問題的定義做APC 練習,設想各種可能的替代選項。

 

應用APC 處理問題時可以設想許多方案,以避免一開始就只想找出最好的方案。做個APC 練習:為城市交通尖峰問題設法想出四種不同的解決方案。最後,當我們有一個適宜的解決方案時,可先將它擱在一旁,繼續尋求不同的解決辦法。終於能找到一個解決方法所帶來的滿足,會使我們很不願意再找其他的;況且,其他的辦法可能別人已經先想到了!

 

回顧沒有問題裡找問題

所謂問題,是指被迫要去處理的事;至於回顧則需要一點意志力,針對沒發生問題,一切合理進行、不需要費心的事重新檢視一遍。無論如何,還是要檢視它,看看程序是否能再簡化,或者更有效率,或是更有生產力。這總是涉及檢視到底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可運作(也包括這舉動有沒有做的必要)。請以巧克力棒的包裝為議題,做個APC 練習(以回顧的形態)。

 

設計找出真正不同類型的辦法

所謂設計,是著手開創某事物以達成某個目標。這多少比解決問題自由多了,因為只要能達成目標,大可利用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形式。

 

就APC 來說,這裡的重點是,你在運用替代選項的時候,要認清哪些是屬於同類型的辦法,哪些是真正不同類型的辦法。就我過往的經驗,你以為的不同辦法,只不過是同類型的小分支。

 

請就設計電話的議題,做個APC 練習。

 

決策足夠的替代選項

商學院和管理訓練都非常強調下決策——這部分我將在本書稍後提到。這是認定替代選項都很明顯也不難找,然而常會發生的狀況是,困難的決策肇因於無法提出足夠的替代選項。決策過程本身不會產生這些替代選項,所以我們有必要將部分強調重點從在幾個替代選項中下決定,轉移到提出不同的替代選項。當競爭對手壓低捲筒衛生紙的價格時,你得決定是否跟進,正面迎戰。請做個APC練習,提出不同的替代選項以供你做決定。

 

行動方案如果有兩個選第三個

曾經有人告訴我一個古老的猶太格言,內容是如果有兩個行動方案,你永遠應該選擇第三個。在做決定之時,這格言將強調的重點完全移轉到尋求替代選項上。尋找各種行動方案涉及的,是解決問題、設計和下決定,假定你發明了一款新的兒童遊戲,做APC 練習設想各種可行的行動方案。

 

第5章精彩內容摘錄

po 是啥東西

我在許多年前發明這個字眼。它源自於下列這些字如:hypothesis(假說)、suppose(假定)、possible(可能的)和poetry(詩)。這些字都包含po 這個音節,也都描述了某個構想的「未來效用」:這個想法會引向何處?經過我們的思考會得出什麼結果?某種程度上,它們都是激發的狀況而非敘述性的狀況。po 這個字眼意味著「直接的、審慎激發的」,因此意思比前面幾個字更為

強烈。舉例來說,「假說」應該具有某種程度的合理性,但是po 可以激發自覺其不合邏輯。簡言之,po 代表了provocative operation(激發行動)。

 

我們為什麼需要po?簡單的說,是作為一種指示以提醒我們自己和其他人:此時此刻,我們的操作環境是在「移動」系統中,而不是在「判斷」系統裡。其中沒有神奇之處,就像任何標記一樣,出發點都是為了方便而設計的。

 

po 不同於「或許」或日文的mu,這無關擱置判斷或不願意做判斷,而是在判斷系統「之外」的環境操作。

 

激發的最佳定義如下:「直到說出來以前,或許並沒有什麼理由說某些事。」

 

找到一塊踏腳石

有次我們思索小鎮的停車問題。鎮上的通勤族喜歡將車子停在市中心,這造成阻塞,剝奪了購物者的行走空間;停車收費器是可以解決問題,但我們希望有更簡單的辦法。

 

要激發的是:po 車輛本身會限制其停車。從這裡得到一個念頭:只要開著車頭燈,任何人都可以隨意停車,如此一來停車就會自我節制。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概念可以用於有停車收費器的城鎮。如果你讓車頭燈開著,代表只會那裡逗留幾分鐘,所以不必繳停車費。如此計費,停車格的週轉率也會更高。

 

另一個場合的問題是河流沿岸的工廠污染河川。你愈是住在下游,接觸到的河水愈是污染嚴重。這次的激發是:「po 工廠應該設立在下游。」乍看之下這是個不合邏輯的陳述,然而它的行動價值很快引領出一個構想;據我所知,已經有幾個國家施行了。通常工廠的取水所在都在排放廢水的上游,激發直接引導出的建議是,立法規定工廠的取水處必須位於其排放水的下游。如此一來,工廠若不能清理其排放水,自己將首先遭殃。

 

有一次,我在研討會中提出一個荒謬的激發論點:「po 飛機應該顛倒過來著陸。」這個範例是非常簡單的刻意激發形式:相反。你將某事物的正常運作方式倒過來以得出激發。其他得出激發的方式包括:誇張、曲解、一廂情願(例如上述停車和河流污染的例子),以及囂張無理的想法。想了解水平思考技巧詳情的人,請參考《打開狄波諾的思考工具箱》(Serious Creativity)。飛機應該顛倒過來著陸的激發引導出:飛機駕駛應該有更好視野的考量,接著又引出飛機駕駛座應該擺哪裡的考量:是位於頂端最好的位置或者維持傳統的位置(以前的飛機都小多了)?

 

激發:「po 汽車應該裝方形輪胎」,這練習引出十幾個關於汽車和輪胎的不同方向思考,其中一些如下列:

● 內胎的胎壓正常,外胎的胎壓稍低以增加抓地力。

● 「方形」輪胎以螺栓固定在傳統輪胎上,以因應下雪、泥濘或沙地的狀況。

● 遇到高低不平的地面時,車輛不必再藉由可調式懸吊系統和前導向輪顛簸行進。

● 輪胎的螺旋形著地面可避免水飄問題(aquaplaning problem)。

● 為重型車設計的特殊「煞車輪」。正常狀況下不會接觸地面,緊急時可透過液壓煞車強迫放下。

● 分離設計的驅動輪和後輪。

● 車輛可半豎立起來以節省停車空間。

● 分段式的輪胎可以減少爆胎或漏氣的問題。

● 各種幾何形狀或各式誇張的輪胎……等等

 

你也可參與練習,試著再多想一些。

 

激發可以透過這類刻意作為而達成,或者在思索或談話的過程中突然想到。乍看之下就排除的構想也可以暫時拿來作為激發;換句話說,不僅用到判斷格式同時也用到移動格式。

 

隨堂練習

試著從下列的激發練習展開「移動」,前進到新的構想:

1. po 用冰做成的杯子。

2. po 電話只要撥打一個數字。

3. po 搭公車可以賺錢。

4. po 學校每天都考試。

5. po 胖的人得多付錢。

6. po 紙張一星期後會變黑。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