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什麼!為什麼?跟大小朋友談哲學

79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一、筆一定要叫做「筆」,不能用別的名字嗎?

美國童書作家安德魯·克萊門斯(Andrew Clements)寫了一本著名的少年小說:《我們叫它粉靈豆》(遠流出版社),書中的主角尼克,對他的老師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為什麼筆一定要叫做「pen」,不能用別的名字嗎?
面對尼克的提問,他的老師對他說,你當然可以幫「筆」取一個新名字,但要不要用它,那就要大家同意才行啊!這本書就是在敘述尼克為「筆」取了一個新名字「粉靈豆frindle」,並且教會大家接受,也習慣使用新名字的過程。
你有沒有像尼克一樣,想過這樣的問題,為什麼那個東西要叫這樣的名字,而不用別的名字,或者,我能不能為某樣東西重新取一個新名字?
你若是沒有這樣想過,也沒有關係。因為,我們一直都很習慣,總覺得每一樣東西本來就應該都有它的名字,「鍋子」就是鍋子、「書包」就是書包,這些名字和這些東西原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一對一對應,怎麼可能一個東西還需要什麼新的名字或稱呼呢?
但是當我們認真觀察生活週遭,就會發現,一個東西的「名字」常常只是某一個地區人們的使用習慣而已,別的地區的人們可能會用別的稱呼叫它,像是我們稱呼的「馬鈴薯」,在中國大陸卻叫做「土豆」;我們說的「旅館」,他們卻叫做「酒店」。
而且我們也會發現,一個東西常常不會只有一個名字,像我自己,身份證上的名字叫做「王大明」;在家裡,爸爸媽媽暱稱我「小乖」;在學校,同學們都喊我「小胖」。「王大明」、「小乖」、「小胖」三個名字說的都是我,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叫我的習慣,因此有人叫我「王大明」、有人叫我「小乖」、有人叫我「小胖」。而且只要他們用習慣了,我也聽習慣了,當這些名字被說出來的時候,我就知道他們叫的人是我。
也因此,從這樣的生活經驗,我們會發現,真是如同尼克的老師說的,名字沒有一定要怎麼樣稱呼。所以,我們當然也可以幫任何的人、事、物,重新取新的名字,但是這名字到底可行不可行,那就要看大家接不接受,用不用它了。
從這樣的道理來看,我們會瞭解,一個東西的「名字」是大家習慣使用而形成的。而且,從這樣的道理再延伸來想一想,我們也會發現,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規矩或習慣,也都是因為長久以來大家都樂意接受,並且願意使用,它們就成為我們共同遵循的規矩與習慣了,沒有什麼絕對、必須,或是一定非得怎麼樣。它們基本上都是可以再做調整或改變的,就看大家願不願意接受調整或重新改變它。
想一想,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事情是因為習慣或共同約定,而去遵行的呢?

你還可以想一想這些問題
一、所有的東西都會有名字嗎?它們為什麼會有這個名字?
我們為什麼會稱呼載運太空船升空的載具,叫做「火箭」;在鐵軌上載客行駛的車子,叫做「火車」。或者,為什麼岳飛的爸媽要幫他取名叫做「岳飛」?
二、有沒有什麼東西是沒有名字的?當一個東西沒有名字的時候,我們要怎麼稱呼它?
當你領養一隻浪貓或浪狗的時候,你會怎麼幫牠取名字?或者,問問爸媽,你剛出生的時候,他們為什麼會幫你取這個名字?你覺得我們通常會依哪些條件或特徵,來給「東西」命名?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