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為什麼聰明的人都「慢慢想」?
真正聰明人的思考方法
到底什麼叫作「聰明」?這個問題存在無數的解答,讀者也能浮現各種自我的解讀與想像,總之就是:腦袋轉得很快、擅長抽象思考、擅長圖解或是用簡單的方式說明、很會念書……等等。
但卻很少有人說出「會慢慢思考」這樣的答案,接二連三想出新點子、可以立刻開口說出精準主張的人確實讓人感覺「很聰明」,相較之下就不禁讓人覺得,慢慢思考與聰明彷彿立於光譜的兩端。
聰明的人雖然擅長快速思考,但實際上他們的能力不只如此,還會適切地釐清狀況,並針對問題「刻意慢慢思考」。在「不謹慎小心就會出錯的時候」,以及「必須多方思考各種可能性的時候」,慢慢思考反而才能充分發揮出真正的能力,所以這也是聰明的重要因素之一。
能夠慢慢思考的人,除了會去注意本身的思考之外,也懂得如何謹慎地執行,他們能發現容易出錯的情況並加以應對,所以才能減少失誤的發生。
他們在找出更好的點子或是假設(構想)之前,會因應狀況推進自我的思考,而且絕不輕言放棄並持續思考至最後一刻,因此可以發揮他們推敲多種可能性的想像力和創造性。
本書的重點就聚焦在這裡,將慢慢思考(有意識地慢慢思考)稱為「慢思考」,把運用這種思考技巧的方法稱為「慢思術」,並介紹給大家。
你可以花多少時間思考呢?
假設現在有個需要你思考的重要課題,即使給出的條件是「思考時間不受限」,也很少有人能夠徹底思考並找出最佳解答,甚至也有許多人思考了一整天之後,「想來想去結果還是繞不出死胡同,最後什麼事情都沒有解決」。
你有自信能在左右人生或工作的時刻「正確思考」嗎?你有徹底運用頭腦,並確實思考到底嗎?或者你只是自以為在思考,其實只是在敷衍了事?你是否曾將浮上心頭的「靈光一閃」當作思考過的依據,然後就這樣蒙混過去了呢?
但最重要的是,你是否打從心底認同自己找出來的答案呢?
本書就是為了要解決這種「無法深入、踏實思考」的問題,以及「不管過多久,總是思考著相同一件事」的煩惱。
為了「靠自己的力量做到深度思考」
想要鍛鍊慢思考能力,就要實際運用自己的大腦,並開始有意識地慢慢思考,而本書將搭配具體的問題來進行解說。
但想要腳踏實地靠自己的力量,一邊閱讀本書一邊解決問題,這樣訓練思考的方式其實並不容易,所以本書採用對話的形式,藉此逐一給出提點與建議,讓大家可以自行推進思考並突破自我極限。透過登場人物的對話,理解慢思考的架構,讓你可以在閱讀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體驗慢思考這件事。
當你實際跟我一起解決書中為你準備的問題時,就能明白自己的思考傾向容易出現哪種模式的錯誤,並看出自己思考的弱點(誤解、妄下結論等等),當你有了這些認知,並能適當地運用慢思術之後,就能培養出腳踏實地的深入「思考模式」了。
只要反覆這個練習,除了能讓你的思考持續力不斷成長之外,也能更快速地進行高精準度思考,我在開篇提到了「快速思考」,這原本就能不仰賴腦袋的瞬間爆發力,只要透過慢慢思考的累積就能達成。
慢思術的「兩大功用」
正如前面所述,「慢思術」為本書精選出培養慢思考能力所需的重要事項,這在推進深度思考的過程中具有兩大功用:
(1)迴避思考謬誤
明白容易出現思考謬誤的狀況與場合,並加以注意。
(2)產出更好的思考
可以順利推進思考,找出更適當的點子或穩妥的假設(構想)。
(1)的功用就是拿來克服思考謬誤源頭的各種認知「偏誤」,特別在本書前半會提到人類大腦常見的各種習慣,以及該如何慢慢思考的技巧。
(2)也被稱作「思考工具」,只要知道各種思考工具以及其使用方法,就能產出多樣性的想法,提升思考品質。本書不僅會介紹一般的思考工具,也會將科學中使用的基本方法,當作日常情況裡有效的思考工具來為大家介紹。
光是理解有這種慢思術的存在就能派上用場,而當你能夠有意識地使用這個方法,就能減少失誤,增進適當提案與假設的能力,本書的目的就是引導大家如何訓練出這項能力。
最後請讓我不厭其煩地再次強調。
即便是聰明的人,思考的速度也並不都是那麼快速。
希望大家可以慢慢地、踏實地、不急躁地邊思考邊閱讀本書。
本書的使用方法
【問題】
這是為了讓讀者體驗慢思術所設計出來的問題,無法立刻解開的問題也可以從對話中得到線索,讓讀者可以靠自己的力量突破思考的極限,並從中實際體驗思考的謬誤,也能在實際感受之後,自然地學會如何使用慢思術。
【A解答】
這裡會明確寫出問題的解答,但請不要馬上看答案,忍下衝動,先自力思考,遇到記述性的問題時,即使有什麼想法冒出來,也不要立刻翻看答案,請先透過書寫或闡述將「答案化作語言」,如此就可以提升你的思考能力。
【慢思術】
這裡統整了培養慢思考能力所需的關鍵要點,當你學會了慢思術,並能有意識地慢慢思考之後,就能減少謬誤的發生,然後提升找出適當點子或假設的能力。
【POINT】
這裡彙整了希望讀者在慢慢思考時,務必了解的基本知識,這些知識通常都能在生活中派上用場,而且學會之後就能立即運用,光是知道「存在這種方法」就具有驚人的效果。
【SET UP】
SET UP的要點比POINT更專業,難度也更高,「想要擁有深入思考能力」的讀者,請務必掌握這些要點。
Lesson 1:什麼是「慢慢思考」?
老師:想要成為一個可以仔細、用心思考每件事情的人,首先第一個訣竅就是「試著先刻意作一次『否定』」。
【慢思術1】
首先,否定第一時間浮現的想法或別人的意見,然後詢問自己:「有沒有不是A的可能性」。
老師:即使你立刻冒出什麼樣的想法也要努力忍耐,阻止自己立刻飛撲上去,這就是「慢思考」的出發點。為了做到這點,其中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試著提出「這個想法或許不正確」這樣的否定式提問。
文殊:老師,我認為可以跟之前我們上課時常常做的一樣,透過問題來練習會比較好。
老師:說得也是,那我們就用問題來稍做練習,也順便確認一下早杉是怎樣思考問題的吧。
早杉:好的,我知道了。
老師:順帶一提,接下來會出現「假設」這個名詞,粗略解釋,假設就是「闡述其妥當性(合理性)及對錯的主張或說明」4,這個名詞接下來會反覆出現,所以請大家要先了解它的意義。那麼就來出題吧。
【問題1:完全一模一樣的兩個人】
耕助和英治的外表長得一模一樣,一問之下得知,他們倆不只身高與體重相同,連出生年月日和雙親也都一樣,更別說他們連DNA都相同了。但是他們兩人不是雙胞胎。
──咦?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請試著思考最合理的假設。
早杉:咦?耕助和英治的外表、生日和父母全都一樣對吧?
老師:對,沒錯。
早杉:那他們絕對是雙胞胎啊。
文殊:那我們來試著使用老師剛剛說的技巧吧。
早杉:說得也是,讓我來試試看。「刻意否定第一個冒出來的想法」,把這個想法轉換成疑問句之後就會變成「耕助和英治是雙胞胎,但有沒有可能不是這樣呢?」
老師:把這句話再簡化一點會變成怎樣呢?
早杉:好,「兩人或許不是雙胞胎?」……咦?不管怎麼想都只會是雙胞胎啊,這是怎麼一回事?
老師:總之請先忍下這個念頭,別把第一個想到的答案當成最後答案。很好、很好,當你能保持這樣的狀態,接下來就要進入下一個階段的技巧。請再次仔細閱讀問題,好好確認問題中描述了什麼條件。
【慢思術2】
反覆確認條件,你很可能錯失了什麼線索,也可能會想到其他的假設。
早杉:我記得問題裡面寫了「這兩個人不是雙胞胎」,這個嘛,再仔細看一次……喔?DNA也完全一樣,我知道了!那他們是複製人!
老師:(笑)原來如此,你的答案真有趣。但如果是人工創造出來的複製人,他們的出生年月日應該不同喔,而且這個問題是要你想出「最合理的假設」啊,雖然不能說沒有複製人的可能性,但這個假設不太現實。
早杉:啊啊,說得也是。嗯?
老師:總之,你已經可以思考出與第一個答案不同的假設了。並非一開始就得要馬上想出正確的說法,只要試著從各種角度思考,最後能得出一個感覺合理的假設就好了。為了做到這點,就要發揮想像力,試著思考各種可以符合條件的狀況,也可以去看看內容有所相關的書籍或是網站。另外,單純和其他人聊聊也是不錯的方法,因為就算再聰明的人,都很難可以一直獨自埋頭苦思啊。
【慢思術3】
在找到最合理的假設之前,要堅持不懈地多方思考,發揮想像力、參考文獻資料、和其他人商量……等等,也都是有效的方法。
為什麼聰明的人都「慢慢想」?
真正聰明人的思考方法
到底什麼叫作「聰明」?這個問題存在無數的解答,讀者也能浮現各種自我的解讀與想像,總之就是:腦袋轉得很快、擅長抽象思考、擅長圖解或是用簡單的方式說明、很會念書……等等。
但卻很少有人說出「會慢慢思考」這樣的答案,接二連三想出新點子、可以立刻開口說出精準主張的人確實讓人感覺「很聰明」,相較之下就不禁讓人覺得,慢慢思考與聰明彷彿立於光譜的兩端。
聰明的人雖然擅長快速思考,但實際上他們的能力不只如此,還會適切地釐清狀況,並針對問題「刻意慢慢思考」。在「不謹慎小心就會出錯的時候」,以及「必須多方思考各種可能性的時候」,慢慢思考反而才能充分發揮出真正的能力,所以這也是聰明的重要因素之一。
能夠慢慢思考的人,除了會去注意本身的思考之外,也懂得如何謹慎地執行,他們能發現容易出錯的情況並加以應對,所以才能減少失誤的發生。
他們在找出更好的點子或是假設(構想)之前,會因應狀況推進自我的思考,而且絕不輕言放棄並持續思考至最後一刻,因此可以發揮他們推敲多種可能性的想像力和創造性。
本書的重點就聚焦在這裡,將慢慢思考(有意識地慢慢思考)稱為「慢思考」,把運用這種思考技巧的方法稱為「慢思術」,並介紹給大家。
你可以花多少時間思考呢?
假設現在有個需要你思考的重要課題,即使給出的條件是「思考時間不受限」,也很少有人能夠徹底思考並找出最佳解答,甚至也有許多人思考了一整天之後,「想來想去結果還是繞不出死胡同,最後什麼事情都沒有解決」。
你有自信能在左右人生或工作的時刻「正確思考」嗎?你有徹底運用頭腦,並確實思考到底嗎?或者你只是自以為在思考,其實只是在敷衍了事?你是否曾將浮上心頭的「靈光一閃」當作思考過的依據,然後就這樣蒙混過去了呢?
但最重要的是,你是否打從心底認同自己找出來的答案呢?
本書就是為了要解決這種「無法深入、踏實思考」的問題,以及「不管過多久,總是思考著相同一件事」的煩惱。
為了「靠自己的力量做到深度思考」
想要鍛鍊慢思考能力,就要實際運用自己的大腦,並開始有意識地慢慢思考,而本書將搭配具體的問題來進行解說。
但想要腳踏實地靠自己的力量,一邊閱讀本書一邊解決問題,這樣訓練思考的方式其實並不容易,所以本書採用對話的形式,藉此逐一給出提點與建議,讓大家可以自行推進思考並突破自我極限。透過登場人物的對話,理解慢思考的架構,讓你可以在閱讀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體驗慢思考這件事。
當你實際跟我一起解決書中為你準備的問題時,就能明白自己的思考傾向容易出現哪種模式的錯誤,並看出自己思考的弱點(誤解、妄下結論等等),當你有了這些認知,並能適當地運用慢思術之後,就能培養出腳踏實地的深入「思考模式」了。
只要反覆這個練習,除了能讓你的思考持續力不斷成長之外,也能更快速地進行高精準度思考,我在開篇提到了「快速思考」,這原本就能不仰賴腦袋的瞬間爆發力,只要透過慢慢思考的累積就能達成。
慢思術的「兩大功用」
正如前面所述,「慢思術」為本書精選出培養慢思考能力所需的重要事項,這在推進深度思考的過程中具有兩大功用:
(1)迴避思考謬誤
明白容易出現思考謬誤的狀況與場合,並加以注意。
(2)產出更好的思考
可以順利推進思考,找出更適當的點子或穩妥的假設(構想)。
(1)的功用就是拿來克服思考謬誤源頭的各種認知「偏誤」,特別在本書前半會提到人類大腦常見的各種習慣,以及該如何慢慢思考的技巧。
(2)也被稱作「思考工具」,只要知道各種思考工具以及其使用方法,就能產出多樣性的想法,提升思考品質。本書不僅會介紹一般的思考工具,也會將科學中使用的基本方法,當作日常情況裡有效的思考工具來為大家介紹。
光是理解有這種慢思術的存在就能派上用場,而當你能夠有意識地使用這個方法,就能減少失誤,增進適當提案與假設的能力,本書的目的就是引導大家如何訓練出這項能力。
最後請讓我不厭其煩地再次強調。
即便是聰明的人,思考的速度也並不都是那麼快速。
希望大家可以慢慢地、踏實地、不急躁地邊思考邊閱讀本書。
本書的使用方法
【問題】
這是為了讓讀者體驗慢思術所設計出來的問題,無法立刻解開的問題也可以從對話中得到線索,讓讀者可以靠自己的力量突破思考的極限,並從中實際體驗思考的謬誤,也能在實際感受之後,自然地學會如何使用慢思術。
【A解答】
這裡會明確寫出問題的解答,但請不要馬上看答案,忍下衝動,先自力思考,遇到記述性的問題時,即使有什麼想法冒出來,也不要立刻翻看答案,請先透過書寫或闡述將「答案化作語言」,如此就可以提升你的思考能力。
【慢思術】
這裡統整了培養慢思考能力所需的關鍵要點,當你學會了慢思術,並能有意識地慢慢思考之後,就能減少謬誤的發生,然後提升找出適當點子或假設的能力。
【POINT】
這裡彙整了希望讀者在慢慢思考時,務必了解的基本知識,這些知識通常都能在生活中派上用場,而且學會之後就能立即運用,光是知道「存在這種方法」就具有驚人的效果。
【SET UP】
SET UP的要點比POINT更專業,難度也更高,「想要擁有深入思考能力」的讀者,請務必掌握這些要點。
Lesson 1:什麼是「慢慢思考」?
老師:想要成為一個可以仔細、用心思考每件事情的人,首先第一個訣竅就是「試著先刻意作一次『否定』」。
【慢思術1】
首先,否定第一時間浮現的想法或別人的意見,然後詢問自己:「有沒有不是A的可能性」。
老師:即使你立刻冒出什麼樣的想法也要努力忍耐,阻止自己立刻飛撲上去,這就是「慢思考」的出發點。為了做到這點,其中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試著提出「這個想法或許不正確」這樣的否定式提問。
文殊:老師,我認為可以跟之前我們上課時常常做的一樣,透過問題來練習會比較好。
老師:說得也是,那我們就用問題來稍做練習,也順便確認一下早杉是怎樣思考問題的吧。
早杉:好的,我知道了。
老師:順帶一提,接下來會出現「假設」這個名詞,粗略解釋,假設就是「闡述其妥當性(合理性)及對錯的主張或說明」4,這個名詞接下來會反覆出現,所以請大家要先了解它的意義。那麼就來出題吧。
【問題1:完全一模一樣的兩個人】
耕助和英治的外表長得一模一樣,一問之下得知,他們倆不只身高與體重相同,連出生年月日和雙親也都一樣,更別說他們連DNA都相同了。但是他們兩人不是雙胞胎。
──咦?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請試著思考最合理的假設。
早杉:咦?耕助和英治的外表、生日和父母全都一樣對吧?
老師:對,沒錯。
早杉:那他們絕對是雙胞胎啊。
文殊:那我們來試著使用老師剛剛說的技巧吧。
早杉:說得也是,讓我來試試看。「刻意否定第一個冒出來的想法」,把這個想法轉換成疑問句之後就會變成「耕助和英治是雙胞胎,但有沒有可能不是這樣呢?」
老師:把這句話再簡化一點會變成怎樣呢?
早杉:好,「兩人或許不是雙胞胎?」……咦?不管怎麼想都只會是雙胞胎啊,這是怎麼一回事?
老師:總之請先忍下這個念頭,別把第一個想到的答案當成最後答案。很好、很好,當你能保持這樣的狀態,接下來就要進入下一個階段的技巧。請再次仔細閱讀問題,好好確認問題中描述了什麼條件。
【慢思術2】
反覆確認條件,你很可能錯失了什麼線索,也可能會想到其他的假設。
早杉:我記得問題裡面寫了「這兩個人不是雙胞胎」,這個嘛,再仔細看一次……喔?DNA也完全一樣,我知道了!那他們是複製人!
老師:(笑)原來如此,你的答案真有趣。但如果是人工創造出來的複製人,他們的出生年月日應該不同喔,而且這個問題是要你想出「最合理的假設」啊,雖然不能說沒有複製人的可能性,但這個假設不太現實。
早杉:啊啊,說得也是。嗯?
老師:總之,你已經可以思考出與第一個答案不同的假設了。並非一開始就得要馬上想出正確的說法,只要試著從各種角度思考,最後能得出一個感覺合理的假設就好了。為了做到這點,就要發揮想像力,試著思考各種可以符合條件的狀況,也可以去看看內容有所相關的書籍或是網站。另外,單純和其他人聊聊也是不錯的方法,因為就算再聰明的人,都很難可以一直獨自埋頭苦思啊。
【慢思術3】
在找到最合理的假設之前,要堅持不懈地多方思考,發揮想像力、參考文獻資料、和其他人商量……等等,也都是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