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01走一步算一步的做法勞心勞力

 

菜鳥很容易犯的錯誤

在進入利用結構化思維解決問題的內容前,我想先以具體的案例為各位說明相對的概念,也就是「走一步算一步」的做法。

假設你是以零售商為顧客的中小企業(XY商事)的業務菜鳥,主管要你「為了開發未來的新客戶,先製作一份客戶名單」,你該怎麼做才好呢?

 

以下是走一步算一步的做法:

‧先利用外部的資料庫,列出位於公司負責區域內的企業吧。

‧因為是以銷售為前提,也從資料庫裡抓出電話號碼吧。

‧可能要實際登門拜訪,所以再加上地址吧。

 

如此這般,迅速地列出清單,爽快地向主管報告。

 

問題不是「從頭來過」就能解決

要是這份清單能符合主管的要求,那就再好不過了,可惜事情通常沒有這麼順利。

主管又要求:「考慮到跑業務的效率,請再加上企業規模與業種的資訊。」於是,你又從同一個資料庫裡抽出企業規模與業種的資訊,追加到清單裡。

再次向主管報告時,主管又提出要求:「既然目標對象是新的客戶,應該與現有的客戶分開,這份名單裡有現有的客戶嗎?」你雖然在內心犯嘀咕「怎麼不早說」,也不得不拿出現有的客戶清單,過濾是否跟自己製作的清單內容重複。

這時,你才赫然發現,現有的客戶清單是抽取另一個資料庫的資料,以企業名稱製作而成,很難與這次清單上的企業進行比對,不由得大吃一驚。而且現有的客戶多達好幾百家,若要一筆一筆人工比對也很曠日費時,結果只好長嘆一聲,用另一個資料庫從頭開始做起……

這個例子的問題只要從頭來過就好了。但是當工作變得更複雜,可能不是單純地「從頭來過」就能解決了。

 

 

03│什麼是關鍵問題?

 

為目標換個說法

學習結構化思維前,必須先理解結構化的出發點──「關鍵問題」的概念。所謂的關鍵問題,就是改用「疑問句」來表示你在那個狀況下的目標。

這裡所說的目標是表示「誰」,以及「希望/需要達成什麼樣的狀態」。

以前面舉的公司股長的例子來說,目標就是「為了提升20%的業績,找到主要的目標客層,對那個客層發動攻勢」。

將上述的目標換成疑問句,就變成「為了提升20%的業績,該怎麼找到主要的目標客層?該怎麼對那個客層發動攻勢?」,這就是關鍵問題。

 

正確地設定目標

再舉一個例子來為大家說明。以本書一開始製作顧客名單的例子來說,目標是「完成主管交辦的顧客名單,讓主管(交辦工作的人)可以進入下一個階段」。

轉換成關鍵問題,就變成了「如何完成主管交辦的顧客名單,讓主管可以進入下一個階段?」

看了這些例子,我想各位應該都可以理解,只要能正確地設定目標,設定關鍵問題基本上就只是單純的「換句話說」。

這個關鍵問題將成為結構化思維的起點,這時的重點在於能否盡量具體地設定做為前提的目標(「誰」、「希望/需要達成什麼樣的狀態」)。

打個比方,如果是「完成主管交辦的顧客名單,讓主管可以進入下一個階段」這個目標,根據「下一個階段」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將大大地影響顧客名單的內容。

由此可知,能否在設定目標時排除模糊不清的部分、盡量具體呈現,是結構化思維至關重要的起點。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