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話裡有話,弦外有音──從言談方式讀懂人心
從聽話方式探知對方心思
聽對方說話,傾聽者的表現有許多種:全神貫注,側耳傾聽,洗耳恭聽,聽之不聞,眼神游移,心不在焉……聽不僅僅告訴我們聽者的心態,而且不同的傾聽狀態和動作也能唯妙唯肖地傳達出傾聽者的個性。
在公開演講或公司開例會的時候,只要你稍加注意就會發現,場下的聽眾在聽話時會有很多種姿勢:有的正襟危坐,側耳傾聽;有的視線游移,思緒飄飛;有的無聊地托著下巴;還有的在撥頭髮……
聽眾不同的聽話方式其實透露出許多重要資訊,譬如,他們是贊同說話者還是不贊同說話者,他們是喜歡聽,還是已經厭煩了。這時候,你可以根據聽眾們的聽話方式來探知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
正襟危坐,大部分時間視線盯著說話者
這種情況說明他在認真傾聽。反之,他的視線必然會散亂,身體也可能在傾斜或亂動,這是他厭煩講話的表現。經常認真傾聽他人說話的人,他們有耐心,能善解人意。
偶爾拍打自己的頭部
這個動作表明聽話的人對自己懊惱和自我譴責。如果他拍打的是自己的後腦勺,這類人比較冷酷,不太注重感情,習慣理性思維,喜歡挑剔別人。但這類人比較聰明,思想獨特,具有冒險與創新精神,只是人緣通常不是很好。如果他拍打的是自己的前額,這類人通常都比較樸素、單純、坦率、真誠,是心直口快的豪爽人。他們通常不會對朋友耍心眼,有事多替朋友著想。不過,這種人有個缺點就是往往心裡藏不住事,愛把話說出來,也因此會被人誤解,但他們本意並非如此。
邊聽邊拉自己的耳垂
當我們談話時,如果看到對方有這種舉動,那表明他已經不想聽下去了,有可能想打斷你的談話,發表一下自己的見解。這種習慣多數源於他的童年。因為小時候大家都有先舉手後發言的習慣,一遇到想發言的情況,便想舉手,可是又怕回答不好老師的問題,這時候很多學生會選擇用拉耳垂來代替舉手,久而久之便產生了拉耳垂的習慣。因此,這類人在聽話中拉耳垂,其實表明他是想打斷你講話的,但是又覺得不好意思,只好用這種潛意識的小動作來代替。如果你恰巧看到對方有這種舉動時,不妨把話題一轉,給他一次發表自己看法的機會。
聽話時用手遮著嘴巴
這類人一般比較膽小、羞怯。但也有一種情況是,如果是愛美的女性刻意地用手遮口,那她潛意識裡是想讓人認為她教養好,以引起別人的關注。
聽話時伴隨一些手部動作
聽話時伴隨攤雙手、擺雙手、相互拍手、做暫停的手勢等手部動作。這動作好像是在強調對方的話語。聽話中有這類動作的人個性往往外向,屬於做事果斷自信、待人真誠熱心、事業心強的人,他們喜歡充當領導者的角色指點別人。他們很有實力,很有男子氣概。他們通常具有良好的口才,說服力比較強。但這類人不喜歡突顯自己的真實個性,他們通常不輕易與人交心。
玩弄隨身小飾品
這類人通常都比較內向,話不多,感情不輕易外露。但他們的感情通常都比較細膩,工作上認真、踏實、負責、守信用。而生活中,他們通常也很勤快,喜歡將自己的小環境收拾得井然有序。
攤開雙手,聳聳肩膀
這表明他對談話不接受也不反對。習慣於這種動作的人大都為人熱情,想像力豐富,能力比較強;他們善於打點生活,也會享受生活。
喜歡低頭聽別人講話
這種人為人慎重認真,不喜歡張揚和炫耀,他的缺點是很固執,特立獨行,自己認為對的事情一定會堅持,聽不進別人的勸告。
邊聽邊抖動腿腳
這種人個性保守,自私自利,思維狹窄,墨守成規。他們很少考慮別人,但他們很有自己的思想見解,也比較喜歡探討人生、哲學等問題。
聽談話時常用鼻子吹氣
這類人一定是有煩心事,或遇到了什麼麻煩,但礙於情面,還強忍著聽對方說話。你如果能察覺到他的情緒,主動提出要幫他忙,他會很感激你,你們有可能會成為好朋友。
邊聽人說話邊撫弄頭髮
這類人大都個性鮮明,有個性,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一般會有小的成就,只是比較孤僻,朋友不多。
邊聽話邊咬手指或指甲
這類人個性較為焦躁,做事缺乏耐心,辦事頭腦簡單,想法較為單純,感性思考強於理性思考。
聽話方式還有很多,在此不再一一列舉,你也可以仔細觀察總結出一些有關聽話方式的窺人術。
口頭禪裡的個性與心理
人們在交談時,會無意識地高頻率地使用一些詞語,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口頭禪」。它看似是隨便說出,但其實具有鮮明的個人色彩,能清晰地反映出一個人的個性與心理狀態。從不同的口頭禪裡,我們往往能夠窺見對方的內心世界。
這裡有一些被人們大量使用的口頭禪,從對使用這些口頭禪的人的分析中,你可以掌握到不同的口頭禪使用者的個性與心理。
喜歡說「說真的、的確、不騙你、老實說」的人
這類人在交談過程中刻意向他人表明自己的誠實可信,這說明他心裡存在憂慮,不自信,擔心對方不相信自己。他們個性上有些急躁,情緒不穩定,耐心不足,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與信任。
喜歡說「應該、必須、必定會、一定要」的人
這種人大多很有信心,有著較強的判斷力。他們喜歡用命令的口吻和別人說話,希望別人能尊重和接受自己的觀點。這類人為人冷靜,做事情顯得很理智,具有很強的規劃性。
喜歡說「聽說、聽人講、據說」的人
很明顯,使用這類口頭禪的人有推卸責任的嫌疑。他在告訴對方他的話其實是道聽塗說,如果這些話對別人造成不良的後果,那麼他是沒有任何責任的。這種人大多都很聰明,深諳時事,懂得並善於隱藏自己,為人處世都給自己留有餘地,較為圓滑、責任心不強,也缺乏冒險精神。
喜歡說「可能、大概、或許、也許、差不多」的人
這類口頭禪語義模糊,有以退為進的含意,有左右逢源的作用。使用這類口頭禪的人,自我防衛本能甚強,這種人並不是沒主見的人,相反,他們只是口頭上不外露而已。他們在處世待人方面很冷靜,工於心計,人際關係良好。
喜歡說「但是、不過」的人
「但是、不過」帶有轉折意味,喜歡說這類口頭禪的人習慣為自己辯解。他們個性上多溫和、委婉。從事公共關係的人常用這種口頭禪,所以他們即便拒絕別人,對方也不至於有被冷落感。
喜歡說「啊、呀、這個、那個、嗯」的人
使用這類口頭禪的人分為兩種。一種是習慣在說話中途停頓的人,他們多半身居要職,以講話中的停頓來提醒別人重視他們所說的話,同時也顯示自己的領導風範。這種人很自信,城府深,喜歡把事物掌控在自己手中,表現欲很強。
另一種習慣用這種口頭禪的人則與之相反,他們屬於慢郎中,通常詞彙量較少,或是思考較慢,不得不在說話時利用此類口頭禪作為停頓,好緩解自己的緊張情緒,也給自己一個用來思考說話的時間。
喜歡說「我、我的、我們」的人
這種口頭禪帶有極強的主觀傾向,習慣說這類口頭禪的人,主觀意識濃厚,以自我為中心,他們潛意識裡希望別人不要忽視了自己,他們不大在意對方的想法。這樣的人多半比較單純,個性不成熟,考慮問題片面,人生閱歷不足。
喜歡說「果然、所以說、因此」的人
他們乍看起來似乎很有概括能力,有主見,未卜先知,但實際上這類人多是自作聰明,虛榮心強,愛表現自己的人。他們不太容易得到別人認可,即使很多時候他們的觀點很有道理,人們也不願意聽。
喜歡說「還有、另外」的人
他們在跟人交流的時候,往往在一個事情還沒有完結時,腦子裡就會蹦出另外的想法,動輒有「另外、還有」等口頭禪出現。一般來說,這類人頭腦聰明,能夠舉一反三,富有創意,知識豐富,思考靈活,有對事物的獨特見解。但這類人個性活躍卻不夠穩重,缺乏耐心,做事情會出現半途而廢的狀況。
喜歡說「我知道」的人
喜歡說「我知道」的人不在少數。他們往往在別人剛一開口就會打斷對方的話,然後就說「我知道」。習慣於這樣說話的人大多為人固執,自信並且自以為是。
喜歡說「反正、大不了」的人
可分為兩種人來說,第一種人他們在內心深處充滿負面、消極的情緒,缺乏自信,所以在談話中經常用否定的語氣。第二種人則與之相反,他們心胸豁達,對於成敗看得很淡然。
喜歡說「不、不行、不讓、不能」的人
習慣使用這類口頭禪的男性很有個性,剛硬,做事乾脆俐落,決斷力強,但他們考慮問題往往不夠全面,偶爾有些魯莽和冒失。而喜歡說這類口頭禪的女性,她們聰明能幹,做事有主見,善於掩藏自己。
從聽話方式探知對方心思
聽對方說話,傾聽者的表現有許多種:全神貫注,側耳傾聽,洗耳恭聽,聽之不聞,眼神游移,心不在焉……聽不僅僅告訴我們聽者的心態,而且不同的傾聽狀態和動作也能唯妙唯肖地傳達出傾聽者的個性。
在公開演講或公司開例會的時候,只要你稍加注意就會發現,場下的聽眾在聽話時會有很多種姿勢:有的正襟危坐,側耳傾聽;有的視線游移,思緒飄飛;有的無聊地托著下巴;還有的在撥頭髮……
聽眾不同的聽話方式其實透露出許多重要資訊,譬如,他們是贊同說話者還是不贊同說話者,他們是喜歡聽,還是已經厭煩了。這時候,你可以根據聽眾們的聽話方式來探知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
正襟危坐,大部分時間視線盯著說話者
這種情況說明他在認真傾聽。反之,他的視線必然會散亂,身體也可能在傾斜或亂動,這是他厭煩講話的表現。經常認真傾聽他人說話的人,他們有耐心,能善解人意。
偶爾拍打自己的頭部
這個動作表明聽話的人對自己懊惱和自我譴責。如果他拍打的是自己的後腦勺,這類人比較冷酷,不太注重感情,習慣理性思維,喜歡挑剔別人。但這類人比較聰明,思想獨特,具有冒險與創新精神,只是人緣通常不是很好。如果他拍打的是自己的前額,這類人通常都比較樸素、單純、坦率、真誠,是心直口快的豪爽人。他們通常不會對朋友耍心眼,有事多替朋友著想。不過,這種人有個缺點就是往往心裡藏不住事,愛把話說出來,也因此會被人誤解,但他們本意並非如此。
邊聽邊拉自己的耳垂
當我們談話時,如果看到對方有這種舉動,那表明他已經不想聽下去了,有可能想打斷你的談話,發表一下自己的見解。這種習慣多數源於他的童年。因為小時候大家都有先舉手後發言的習慣,一遇到想發言的情況,便想舉手,可是又怕回答不好老師的問題,這時候很多學生會選擇用拉耳垂來代替舉手,久而久之便產生了拉耳垂的習慣。因此,這類人在聽話中拉耳垂,其實表明他是想打斷你講話的,但是又覺得不好意思,只好用這種潛意識的小動作來代替。如果你恰巧看到對方有這種舉動時,不妨把話題一轉,給他一次發表自己看法的機會。
聽話時用手遮著嘴巴
這類人一般比較膽小、羞怯。但也有一種情況是,如果是愛美的女性刻意地用手遮口,那她潛意識裡是想讓人認為她教養好,以引起別人的關注。
聽話時伴隨一些手部動作
聽話時伴隨攤雙手、擺雙手、相互拍手、做暫停的手勢等手部動作。這動作好像是在強調對方的話語。聽話中有這類動作的人個性往往外向,屬於做事果斷自信、待人真誠熱心、事業心強的人,他們喜歡充當領導者的角色指點別人。他們很有實力,很有男子氣概。他們通常具有良好的口才,說服力比較強。但這類人不喜歡突顯自己的真實個性,他們通常不輕易與人交心。
玩弄隨身小飾品
這類人通常都比較內向,話不多,感情不輕易外露。但他們的感情通常都比較細膩,工作上認真、踏實、負責、守信用。而生活中,他們通常也很勤快,喜歡將自己的小環境收拾得井然有序。
攤開雙手,聳聳肩膀
這表明他對談話不接受也不反對。習慣於這種動作的人大都為人熱情,想像力豐富,能力比較強;他們善於打點生活,也會享受生活。
喜歡低頭聽別人講話
這種人為人慎重認真,不喜歡張揚和炫耀,他的缺點是很固執,特立獨行,自己認為對的事情一定會堅持,聽不進別人的勸告。
邊聽邊抖動腿腳
這種人個性保守,自私自利,思維狹窄,墨守成規。他們很少考慮別人,但他們很有自己的思想見解,也比較喜歡探討人生、哲學等問題。
聽談話時常用鼻子吹氣
這類人一定是有煩心事,或遇到了什麼麻煩,但礙於情面,還強忍著聽對方說話。你如果能察覺到他的情緒,主動提出要幫他忙,他會很感激你,你們有可能會成為好朋友。
邊聽人說話邊撫弄頭髮
這類人大都個性鮮明,有個性,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一般會有小的成就,只是比較孤僻,朋友不多。
邊聽話邊咬手指或指甲
這類人個性較為焦躁,做事缺乏耐心,辦事頭腦簡單,想法較為單純,感性思考強於理性思考。
聽話方式還有很多,在此不再一一列舉,你也可以仔細觀察總結出一些有關聽話方式的窺人術。
口頭禪裡的個性與心理
人們在交談時,會無意識地高頻率地使用一些詞語,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口頭禪」。它看似是隨便說出,但其實具有鮮明的個人色彩,能清晰地反映出一個人的個性與心理狀態。從不同的口頭禪裡,我們往往能夠窺見對方的內心世界。
這裡有一些被人們大量使用的口頭禪,從對使用這些口頭禪的人的分析中,你可以掌握到不同的口頭禪使用者的個性與心理。
喜歡說「說真的、的確、不騙你、老實說」的人
這類人在交談過程中刻意向他人表明自己的誠實可信,這說明他心裡存在憂慮,不自信,擔心對方不相信自己。他們個性上有些急躁,情緒不穩定,耐心不足,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與信任。
喜歡說「應該、必須、必定會、一定要」的人
這種人大多很有信心,有著較強的判斷力。他們喜歡用命令的口吻和別人說話,希望別人能尊重和接受自己的觀點。這類人為人冷靜,做事情顯得很理智,具有很強的規劃性。
喜歡說「聽說、聽人講、據說」的人
很明顯,使用這類口頭禪的人有推卸責任的嫌疑。他在告訴對方他的話其實是道聽塗說,如果這些話對別人造成不良的後果,那麼他是沒有任何責任的。這種人大多都很聰明,深諳時事,懂得並善於隱藏自己,為人處世都給自己留有餘地,較為圓滑、責任心不強,也缺乏冒險精神。
喜歡說「可能、大概、或許、也許、差不多」的人
這類口頭禪語義模糊,有以退為進的含意,有左右逢源的作用。使用這類口頭禪的人,自我防衛本能甚強,這種人並不是沒主見的人,相反,他們只是口頭上不外露而已。他們在處世待人方面很冷靜,工於心計,人際關係良好。
喜歡說「但是、不過」的人
「但是、不過」帶有轉折意味,喜歡說這類口頭禪的人習慣為自己辯解。他們個性上多溫和、委婉。從事公共關係的人常用這種口頭禪,所以他們即便拒絕別人,對方也不至於有被冷落感。
喜歡說「啊、呀、這個、那個、嗯」的人
使用這類口頭禪的人分為兩種。一種是習慣在說話中途停頓的人,他們多半身居要職,以講話中的停頓來提醒別人重視他們所說的話,同時也顯示自己的領導風範。這種人很自信,城府深,喜歡把事物掌控在自己手中,表現欲很強。
另一種習慣用這種口頭禪的人則與之相反,他們屬於慢郎中,通常詞彙量較少,或是思考較慢,不得不在說話時利用此類口頭禪作為停頓,好緩解自己的緊張情緒,也給自己一個用來思考說話的時間。
喜歡說「我、我的、我們」的人
這種口頭禪帶有極強的主觀傾向,習慣說這類口頭禪的人,主觀意識濃厚,以自我為中心,他們潛意識裡希望別人不要忽視了自己,他們不大在意對方的想法。這樣的人多半比較單純,個性不成熟,考慮問題片面,人生閱歷不足。
喜歡說「果然、所以說、因此」的人
他們乍看起來似乎很有概括能力,有主見,未卜先知,但實際上這類人多是自作聰明,虛榮心強,愛表現自己的人。他們不太容易得到別人認可,即使很多時候他們的觀點很有道理,人們也不願意聽。
喜歡說「還有、另外」的人
他們在跟人交流的時候,往往在一個事情還沒有完結時,腦子裡就會蹦出另外的想法,動輒有「另外、還有」等口頭禪出現。一般來說,這類人頭腦聰明,能夠舉一反三,富有創意,知識豐富,思考靈活,有對事物的獨特見解。但這類人個性活躍卻不夠穩重,缺乏耐心,做事情會出現半途而廢的狀況。
喜歡說「我知道」的人
喜歡說「我知道」的人不在少數。他們往往在別人剛一開口就會打斷對方的話,然後就說「我知道」。習慣於這樣說話的人大多為人固執,自信並且自以為是。
喜歡說「反正、大不了」的人
可分為兩種人來說,第一種人他們在內心深處充滿負面、消極的情緒,缺乏自信,所以在談話中經常用否定的語氣。第二種人則與之相反,他們心胸豁達,對於成敗看得很淡然。
喜歡說「不、不行、不讓、不能」的人
習慣使用這類口頭禪的男性很有個性,剛硬,做事乾脆俐落,決斷力強,但他們考慮問題往往不夠全面,偶爾有些魯莽和冒失。而喜歡說這類口頭禪的女性,她們聰明能幹,做事有主見,善於掩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