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無聲戰爭,破解人心的心理戰技

79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第一章 掌控對手的真實想法—FBI不動聲色的讀心魔法
  美國聯邦調查局是一個頻頻與犯罪分子交鋒的機構,經常需要辦理各種刑事案件。但是,無論FBI遇到的對手多麼強大,案件多麼棘手,FBI總能不動聲色從中找到線索,進而捕獲犯罪嫌疑人。這正是因為FBI擁有強大的「讀心魔法」,使得FBI常常能占據優勢。而隨著FBI知名度的提高,FBI的讀心智慧也就成了人們爭相關注的焦點,所以,FBI特工辦案中所採用的「讀心魔法」,就成為人們爭相學習的「智囊」。在心理操控術的運用中和與對手進行心理戰爭的交鋒中,FBI從來不會認輸,他們總會在恰當的時候向對手發起進攻,以強硬的姿態迫使對手就範,進而贏得最終的勝利。當然,犯罪分子遠比想像中的狡猾,但對於這些棘手的情況,FBI不會硬碰硬,而是會採用不動聲色的讀心智慧,解讀犯罪嫌疑人內心的密碼,讓自己在心理戰爭中占據主導地位。

FBI如何不動聲色解讀出對方的心理變化
  在辦案時,FBI特工對有意識的行為語言更加重視。因為一個人所表現出來的行為,都是在他的意識思維支配下做出的,然後再透過思維控製做出各種行為反應。其實,FBI的這一觀念來自於心理學家的一些理論。比如,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廷格的研究顯示:人們的心理活動就是自己可以覺察到的意識,它像是心理結構的表面,能讓人的心理對外界有所感知,進而就能用語言描述自己所感受到的內容。而連接人類意識的是潛意識,它有阻止意識進入的作用。可以說,人類絕大部分的本能都是來自潛意識,所以潛意識也被稱為無意識。
  值得關注的是,潛意識是人類一切行為語言的內驅力,包括人類的各種本能、衝動、慾望等。由於衝動和慾望代表的大多是野蠻,所以它們常常被人們的潛意識狠狠壓制著,但它們從未被消滅,它們只存在於人類的內心深處。正是因為它們的存在,有時候人們的心理和行為會受到來自內心深處的影響,做出一些無理性可言的行為。對此,FBI犯罪心理學家羅伯特・K・雷斯勒說:「無論是意識,還是潛意識,人們的所有行為都來自於心的召喚,都是在有意或者無意的情況下,受到意識的指揮做出的舉動。」所以,FBI對特工們的訓練和講授的研究課程,都是從身體意識語言展開,歸根結底,就是透過觀察對方無意識的舉動,去分析判斷對方的心理變化。這也是FBI辦案多年最常使用的技巧,是FBI特工屢破奇案的「祕密武器」。
  很多時候,在FBI的辦案過程中,讓特工們無往不利、戰無不勝的「法寶」,是他們在不動聲色中對周圍事物的洞察力和對他人內心世界變化的精確判斷力。也就是說,FBI特工在採取行動時,都是根據犯罪嫌疑人的不同潛意識行為變化,分析得到不同的心理結果。比如,FBI特工在審問犯罪嫌疑人時,很多時候對方總是三緘其口,或許,你的腦海中會浮現出FBI特工像電影中的普通警察審問犯人時,暴躁喝令嫌疑人說出真相的畫面。但事實並非如此。FBI特工在犯罪嫌疑人選擇保持沉默的時候,不會大聲咆哮,而是會不動聲色解讀對方的心理變化,然後根據犯罪嫌疑人不同的心理狀態,選擇符合他們心理狀態的詢問方式。如果選擇的方式不適合對方,FBI特工會不厭其煩反覆替換,直到找到一種適合對方心理的審問方式。可以說,FBI特工善於根據犯罪嫌疑人的心理變化,營造出適合推理案情的心理狀態。而這種不動聲色的「讀心魔法」,使得FBI特工在人海茫茫之中只需一眼就能辨認出可疑的人;在審訊工作中從犯罪嫌疑人的潛意識動作中,就能了解其是否在說謊;在和對手的對峙中,從對手不經意的行為中,甚至只是一個神情,就能預知對手接下來的舉動。
  一九九六年九月的一天,美國紐約地鐵像往常一樣人潮湧動,上班族們焦急等待著地鐵的到來,並不約而同向地鐵駛來的方向望去。而在人群中有一名戴著頭巾的男子卻表現得與眾不同,他並沒有像其他上班族一樣焦急,看起來卻非常清閒—一隻手撫摸著下巴,而另一隻手則放在口袋裡,一直注意著四周。別人向地鐵駛來的方向張望,而他卻四處張望,彷彿是在尋找什麼東西。
  他的這種異常的舉動引起了FBI特工塔拉吉・鮑爾的注意,鮑爾還發現他褲子上的口袋裡裝有東西—他的口袋裡鼓鼓的。為了探明原因,鮑爾試圖接近這名可疑男子。於是,鮑爾走到這名男子跟前,裝作不小心碰到對方的樣子,然後滿懷歉意說:「真抱歉。」
  雖然對方沒有作出言語反應,但他的神色卻表示自己對此並不在意。當地鐵呼嘯而來時,鮑爾只見身旁的這位男子迅速奔跑到站台前面,從口袋裡掏出一個黑色帶膠帶的物體,貼在地鐵的車廂上。正當他拿出遙控器,準備引爆炸彈的時候,緊追其後的鮑爾使用武力,將其按倒在地,並挾制住對方的雙手,奪回了犯罪分子手中的遙控器。沒過幾分鐘,附近的警察接到周圍人的報警訊息,也迅速趕了過來。就這樣,一起惡性的恐怖分子襲擊事件,就被FBI特工鮑爾有效制止了。
  FBI經過事後調查發現,這名男子貼在地鐵車廂上的炸彈,為固體炸彈TNT,其威力是普通炸彈的三倍。可想而知,炸彈引爆後,會造成怎樣悲慘的後果。在審訊過程中,FBI得知該名恐怖分子是間諜身分,他交代自己實施的此次恐怖行動是受上級指示,而目的就是炸毀紐約地鐵,引起美國公民的恐慌。
  從這一故事中,可以得知的是,特工鮑爾在不動聲色的情況下,掌握了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活動和心理動機。而鮑爾之所以能夠識破這名男子的恐怖分子的身分,是因為他深諳潛意識的行為語言。比如,在故事中,人們等地鐵的時候,看著地鐵駛來的方向,是一種潛意識的舉動;再比如,人們等電梯的時候,會一直看著電梯的燈,什麼時候會來到自己所在的這一層等。由於鮑爾看出恐怖分子的可疑點甚多,因此,他才能快速做出分析判斷,而這也是FBI特工「讀心魔法」的一種體現—不動聲色從人們基本的意識行為中,讀出對方的心理狀態。也正因為如此,FBI特工們,才能憑藉對犯罪嫌疑人心理方面的分析,破解一件件棘手的案件。從FBI多年的發展情況來看,FBI對犯罪心理學方面的研究,已經成為了他們屢破奇案的重要協助力之一。可以說,這也是FBI逐漸走向成熟的基礎。
  FBI犯罪心理學家羅伯特・K.雷斯勒指出:「所有的犯罪活動,都是在一定的犯罪動機下完成的。這些動機非常複雜繁多,有的人對社會制度不滿,這就會引發他們對社會的報復;有的人對某些個人不滿,這就會引發他們對某個人攻擊報復;有的人對自身境遇不滿,加之其心理不健康,他們就會把犯罪當成一種平常的事情看待。」面對複雜繁多的犯罪動機,FBI特工不會僅憑個人的主觀意見進行判斷,而是從犯罪嫌疑人的舉止以及言談中,根據實際情況對嫌疑人的動機進行分析判斷。要知道,如果僅憑主觀判斷,案件就無法快速找到突破口,辦案進度也難以推進。
  特工安東尼・愛德華・夏帕在審訊一名向政府工作人員開槍的罪犯時,就充分運用了「不動聲色的讀心魔法」。當犯罪嫌疑人被FBI特工逮捕的時候,犯罪嫌疑人的反應非常冷淡,所表現的情緒也極為理智,並且這種理智一直保持了兩場複審。又一次審訊,由特工安東尼負責,犯罪分子依然保持冷靜,一言不發,無論安東尼問他任何敏感的問題,他都能做到「視而不見」。眼看著審訊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如果再沒有結果,就無法對嫌疑人定刑。
  於是,安東尼決定改變審訊策略,他突然不再緊迫提問,而是不動聲色站在一邊悄悄觀察,並讓同事多提一些與死者相關的問題。雖然犯罪嫌疑人一直保持著冷靜的外表,但是安東尼還是從他尖銳的眼神、緊撇的嘴角,以及偶爾張口呼吸時咬合的雙齒等潛意識的行為中,感受到了他神色裡的憎恨。由此,安東尼斷定,這名犯罪者槍殺死者的動機,可能是對其存在著不可化解的仇恨。而經過詳細調查之後,發現兩人有著金錢和感情方面的矛盾。
  從FBI特工安東尼的辦案過程中,可以看到,即使犯罪嫌疑人在不說話的情況下,身為特工的他,依然能從對方其他「語言」上發現端倪。要知道,成為FBI特工遠比人們想像中的還要艱難,他們要經過嚴格的訓練,除了平常的體能訓練,還要經過心理測試,然後再進行各種課程的培訓,其中的犯罪心理學知識就是特工們必須學習的課程之一。那麼,FBI為什麼對特工掌握犯罪心理學知識如此重視呢?原因其實很簡單,FBI認為,每一個特工只有對犯罪心理學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後,才能運用「讀心魔法」,解讀犯罪嫌疑人各種語言以及非語言的訊息,及時發現其中所隱藏的問題,做出相應的分析判斷,並找到應對的辦法。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