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孤獨是最強的肌力訓練

我在本書中最想強調的觀念,就是 「孤獨是最強的肌力訓練」 。
以前只在特定團體中流通的資訊,在網路發達的現代,透過網路和社群媒體就能輕鬆取得。所以,關於「會不會只有自己被世界拋下」的憂慮,除了極少數的狀況外,都是杞人憂天。
我們反而更應該認識能從孤獨中獲得的事物, 決定生活的方向 。

◎只能自己來
朋友很少、無法融入團體的人,對每件事都抱著「只能靠自己」、「沒人能拜託」的思維。
如果是團體中的一份子,或許求學時還能向朋友借筆記、借作業抄,考試前有朋友教,工作碰壁時也能尋求建議,藉別人的幫助輕鬆過關,但如果你是獨來獨往,就無法找任何人幫忙。不論是作業、大學報告或工作,所有落在頭上的課題,都必須自行解決。
我在學生時期,也是看著同學們共享報告,有效率地取得好成績,自己卻必須到處查資料,進行考察,才能寫出每週的報告。雖然念書的時間容易拉長,效率比別人低,不過,當我以不累死自己為前提,一個人苦撐過來後,就感覺到自我實力和效能都提高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單打獨鬥和團隊合作獲得的成績是一樣的。有時單打獨鬥可能還拿不到好成績,感覺好像很吃虧。
然而,即使當下的成績不理想, 但在過程中培養出的實力和基本體力,依然會永遠留在自己身上 。雖然無法明確地感受到「因○○○技能成長」,但在每天跨越困難的過程中,自己的實力也不知不覺地提升了。
除了平常的工作外,我每天還要為影片寫企劃,進行拍攝和剪輯。一個人做這麼多事,照理來說應該很辛苦才是,但因為我從求學時就一直獨力寫報告,所以現在也只是延續以前的模式活動而已。
當然,如果你成為經營者或經理等上層人士,「爽快地接受別人幫助」、「巧妙地收下他人好意」的能力也會變得重要。不過,從現實面來看, 在生存遊戲中最能放心依靠自己的玩家,就是能獨力完成每件事的人。 就算不跟別人組隊,他們也能選擇自己的人生。

◎基礎體力是一切的根本
年輕時一個人單打獨鬥,要比和別人一起生活,更能鍛鍊基礎體力和自制力。比起專業知識、邏輯思考能力等可用言語表示的「技能」,「基礎體力」才是最重要的。 因為只要有基礎體力,那些技能都可以等以後再學就好。
在本書中,雖然後面也會老王賣瓜地介紹各種思維和技巧,不過我想強調的是,「基礎體力」依然是最重要的一環。
所以一個人獨處的時間,是人生中所能得到的最好經驗。身在孤獨中,更能面對自我。如果平常身旁總是有人,就容易受人擺布、妨害,無法確立自己的中心思想。
我並不是說「就算孤獨,人生也能船到橋頭自然直」。也有人會撐不下去,半途就沒了氣。我也只是剛好有撐過去,才能在這裡說這些話。
想要一個人自由自在,代價就是責任要全部自己扛。必須自己承擔風險,在風險中面對課題,才能證明自己是認真的。
雖然考試分數或朋友數量等局部的勝負,可能會令你感到挫折,但只要最後總分有贏就好。不斷累積局部的失敗,腳踏實地播種耕耘,以後必能收穫偉大的成功。
知道自己厭惡團體,按照自我的基準控制行為,可說是一種成長。 就算痛苦也能做自己,持續磨練自己,正是孤獨的好處。 有人就是因為內心懷有「和大家同調才是正確答案」的想法,所以和別人相處不好時,才會感到挫折,繭居在家,甚至對未來充滿不安,選擇自殺。

◎面對自己,交出成果的運動選手
印象中,以團隊行動為主的運動選手,說到底也必須面對孤獨。因為運動選手即使依靠別人,也無法讓自己的表現自動提升,是無法濫竽充數的職業。
以前職棒選手鈴木一朗為例,他在其他隊員結束正規練習去吃飯時,選擇繼續留在球場,做好幾小時的打擊練習和重訓。聽說這是他每天的例行公事。在宣布退休的記者會上,他曾經這麼說:「就算有看書和吸收資訊,還是得親身體驗,才能讓自己的內心開花結果。雖然過去常感到孤獨,為此所苦,但直到現在我才明白,那些經驗對自己有多大的幫助。人難免會想逃避痛苦的事、難受的事,但最好還是趁自己健康有活力時去面對。身為人類,這一點對我們而言,非常重要。」
比起從別人的話語或文字中得到知識,靠自己做各種嘗試,從錯誤中吸收經驗更有幫助。
即使是形同繞遠路,乍看之下浪費時間的事,只要持續下去,總有一天會成為自己的財產,所以沒有哪件事是白費的。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