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閉環思維與思維的正向閉環
閉環思維是一種常見卻容易被人忽略的思維方式,很多人意識不到它的存在,更缺乏對它的重視,可是它卻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想要應用好閉環思維,首先就要深入了解它。
閉環思維:可閉合的思維
簡單來講,閉環思維就是有始有終且首尾能「相顧」的思維。從整個思維鏈來看,閉環思維是可以閉合和循環的,有開始,有結束,且首尾相接不斷開,而不是一條只通往一個方向、「有去無回」的直線。
看下面兩個例子:
說把大象裝進冰箱需要幾步?地球人都知道,需要三步:第一步,開啟冰箱門;第二步,把大象裝進去;第三步,關上冰箱門。
請問,這個過程體現的是閉環思維嗎?
不是。為什麼?因為這只是一個單純的線性思維過程。雖然也有始有終,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這件事「有去無回」,單純地結束了,所以體現出來的不是閉環思維。
如果你是一個銷售人員,公司給了你客戶的名單,你連繫客戶,與客戶接洽,最後交易達成。請問,這體現出的是閉環思維嗎?
也不是,因為這個過程是不完整的,換一句話說就是沒有完整閉環,只有和客戶交易達成的過程,而沒有後續的客戶生產過程,也缺乏再執行過程,首尾沒有銜接,無法循環,所以體現出來的也不是閉環思維。
閉環思維很難見到嗎?不是的,恰恰相反,閉環思維的應用在工作和生活中十分常見,看一個簡單的例子:
有兩個工人同一時間進同一個工廠,做同樣的工作。工人甲吃苦耐勞,工作認真,聽主管的話,主管說怎麼做就怎麼做,沒有任何自己的意見,休息時逛逛街,滑手機,僅此而已。工人乙工作也認真,也吃苦耐勞,也聽主管的話,不同的是他喜歡思索自己的工作,喜歡研究工廠裡機器的工作原理和效能,思索不透就問負責機器的同事,或者休息時上網找相關的資料,自己研究解決。
久而久之,乙的見識和工作技能都提高了,也能時不時地提些意見和建議了。有些意見還獲得了主管的肯定。過了半年,乙被提拔為所在生產小組的組長。又過了大半年,乙又被提拔為所在工廠的副主任。兩年後,乙成為這個工廠的副總經理,以技術為主,負責全廠工廠的生產。而甲這時依舊在工廠忙碌。
在這裡,乙的思維就是閉環的,他在做基礎工作時,沒有只做不想,而是有意識地去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然後再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工作中,提升了工作技能,提高了工作效率,從而得到主管的賞識和信任,被委以重任,最終實現了職業生涯的升遷。
相反,甲的思維鏈就是非閉環的,他只著眼於自己手中的工作,思維也止步於如何完成工作,交差了事。
再看另外一個例子:
在短影音和網路直播大行其道的大背景下,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都想參與到這時髦又吸金的經濟浪潮中,有兩個年輕創業者也投入其中,兩個人都製作了很多品質很好的短影音,也都成功上傳到平臺上。年輕人A的影片短時間內就獲得了大量的粉絲追蹤,但是他卻沒有及時去「閉環」,只為輸出而不停地拍攝、製作、上傳。
而年輕人B在獲得粉絲的同時,提醒粉絲追蹤影片中的產品,如果對產品感興趣,可以付費購買。這樣B的行為就形成了一個產品交易的「閉環」:製作影片→上傳平臺→追蹤產品→付費購買,付費購買再反過來激發B更加熱情地製作影片,發布影片。
A的影片是碎片化的,沒有一個核心目的,沒有可以持續的東西,短時間內固然可以依靠影片的熱度而獲得追蹤,但是時間一長,人們都審美疲勞了,找不到一個「輸出口」,自然就會選擇離場。從整體來看,A的營運鏈是斷開的,雖然有始有終,但是卻沒有形成「閉環」。所以,A的失敗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必然的。
如上所說,閉環思維在各行各業以及生活中是隨處可見的,只不過很多時候它是「潛藏起來的」,沒有顯現,即便發生影響和作用,也都是悄然進行的。只有當你意識到並有意應用時,它才會讓你感知到,而且無論你是否意識到它的存在,它都在發揮著影響和作用。
簡而言之,閉環思維活躍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且不以你我的意識而存在,是有始有終、首尾相顧、可形成有效循環的環形思維。「閉環」是它最主要和最明顯的特徵,那些只有「輸入」,而沒有「輸出」,或者「輸出」與「輸入」大相逕庭、相去甚遠的思維,都不是,也不能稱為閉環思維。
從實效性來說,你可以不具備完整閉環的能力,但是卻一定要具備了解完整閉環的能力。對一個企業而言,在了解了完整的閉環之後,把不同能力模型的員工輸送到對應的環節,打造一個擁有複合能力的團隊,就可以推動整個閉環的運作。
事實告訴我們,幾乎每一個取得成就的領導者,每一個「聰明」人,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閉環思維來管理國家、企業和自己,都在閉環思維的指導下開展工作、處理問題。
一言以蔽之,閉環思維不可或缺,有之,事順;缺之,事滯。
思維閉環的正向性和導向性
思維可以是一條線,也可以是一個面,還可以是一個體。實際上,無論思維是哪一種形式,都有一個方向的問題。就像一束光,必然要朝著某個或某幾個方向照射一樣。閉環思維也是一樣的,有個方向性問題,那麼閉環思維的方向對思維的結果有什麼影響呢?
看下面這個例子:
普羅達哥拉斯(Protagoras)是古希臘一個著名的辯者。有一個叫歐提勒士(Euathlus)的年輕人慕名而來向他學習辯論技巧。學習之前,兩人簽訂了一個合約:普羅達哥拉斯向歐提勒士傳授辯論技巧,教他如何幫人打官司;作為報酬,入學時歐提勒士向普羅達哥拉斯付一半學費,剩下的另一半學費則等歐提勒士學成後幫人打贏一場官司時再一次性付清。
幾年後,歐提勒士在普羅達哥拉斯處學成畢業了,但隨之問題也出現了,由於歐提勒士總不幫人打官司,所以普羅達哥拉斯一直沒有得到剩餘的那一半學費。
最後普羅達哥拉斯等得終於失去了耐心,於是他將歐提勒士告上法庭。普羅達哥拉斯是這樣想的:如果歐提勒士打贏了這場官司,那麼按照合約的約定,他應該付給我另一半學費;而如果歐提勒士打輸了這場官司,那麼按照法庭的裁決,他也應該付給我另一半學費。這樣無論歐提勒士打贏這場官司還是打輸這場官司,他都應該付給我另一半學費。
普羅達哥拉斯想得挺美,可是歐提勒士並不擔心,因為他的想法和老師普羅達哥拉斯的想法恰恰相反:如果我打贏了這場官司,那麼按照法庭的判決,我不用付給普羅達哥拉斯另一半學費;而如果我打輸了這場官司,那麼按照合約的約定,我也不用付給普羅達哥拉斯另一半學費。就是無論我打贏這場官司或者打輸這場官司,我都不用付給他另一半學費。
就這樣歐提勒士和老師普羅達哥拉斯都信心滿滿地站上了法庭。
這就是著名的「兩難推理」。且不論兩人誰說得有理,此處單看他們兩人思維的展開和結果。我們看到,普羅達哥拉斯和歐提勒士兩人從不同方向出發,將思維延伸,最終各自形成了閉環。雖然都形成了閉環,可是他們的思維結果卻是截然相反、彼此對立的。這說明思維方向的差異可造成巨大的結果反差。兩者息息相關。
我們可以大略將閉環思維分為兩類,一類是正向閉環思維,一類是反向閉環思維。這樣閉環思維的方向也就相應分為了兩種,一種是正向,一種是反向。正向的閉環思維就是思維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最終形成良性的閉環,其結果通常情況下是好的。比如前面提到的年輕創業者B的營運交易閉環:製作影片→上傳平臺→追蹤產品→付費購買→製作影片。
而反向閉環思維則與之相反,其出發點是錯誤的,或者是失之偏頗的,然後在不正確的道路上持續走,最終形成惡性循環,導致產生不好的結果。比如拖延症的產生,本不想熬夜,但是偏偏做事拖延,快要到完成日期了,又不得已熬夜工作,導致第二天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下降,然後又不得不熬夜趕工,接著第二天依舊精神不佳,這樣就形成了惡性的閉環。
由此可見,思維上形成一個閉環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一定要形成一個正向的閉環,這樣才有可能發揮出思維閉環的正向性和導向性,要不然只會遭受其惡果。明知拖延會帶來一系列壞的結果和影響,那麼就要提醒自己,該行動時一定要行動,在合理的時間內完成既定任務,不要今天的工作推到明天去做,明天的工作推到後天去做,最後不得不熬夜工作。睡眠充足了,精力充沛了,工作效率就有了保障,這樣就會形成一個正向的閉環。
所以做事之前,首先要考慮到思維的方向性問題,要對自己所做的事情進行正向閉環的規劃,要創造形成正向閉環的條件,激勵、發揮積極因素,推動各個環節步入正軌,最終形成一個個正向的閉環,並使其發揮導向作用。
閉環思維是一種常見卻容易被人忽略的思維方式,很多人意識不到它的存在,更缺乏對它的重視,可是它卻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想要應用好閉環思維,首先就要深入了解它。
閉環思維:可閉合的思維
簡單來講,閉環思維就是有始有終且首尾能「相顧」的思維。從整個思維鏈來看,閉環思維是可以閉合和循環的,有開始,有結束,且首尾相接不斷開,而不是一條只通往一個方向、「有去無回」的直線。
看下面兩個例子:
說把大象裝進冰箱需要幾步?地球人都知道,需要三步:第一步,開啟冰箱門;第二步,把大象裝進去;第三步,關上冰箱門。
請問,這個過程體現的是閉環思維嗎?
不是。為什麼?因為這只是一個單純的線性思維過程。雖然也有始有終,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這件事「有去無回」,單純地結束了,所以體現出來的不是閉環思維。
如果你是一個銷售人員,公司給了你客戶的名單,你連繫客戶,與客戶接洽,最後交易達成。請問,這體現出的是閉環思維嗎?
也不是,因為這個過程是不完整的,換一句話說就是沒有完整閉環,只有和客戶交易達成的過程,而沒有後續的客戶生產過程,也缺乏再執行過程,首尾沒有銜接,無法循環,所以體現出來的也不是閉環思維。
閉環思維很難見到嗎?不是的,恰恰相反,閉環思維的應用在工作和生活中十分常見,看一個簡單的例子:
有兩個工人同一時間進同一個工廠,做同樣的工作。工人甲吃苦耐勞,工作認真,聽主管的話,主管說怎麼做就怎麼做,沒有任何自己的意見,休息時逛逛街,滑手機,僅此而已。工人乙工作也認真,也吃苦耐勞,也聽主管的話,不同的是他喜歡思索自己的工作,喜歡研究工廠裡機器的工作原理和效能,思索不透就問負責機器的同事,或者休息時上網找相關的資料,自己研究解決。
久而久之,乙的見識和工作技能都提高了,也能時不時地提些意見和建議了。有些意見還獲得了主管的肯定。過了半年,乙被提拔為所在生產小組的組長。又過了大半年,乙又被提拔為所在工廠的副主任。兩年後,乙成為這個工廠的副總經理,以技術為主,負責全廠工廠的生產。而甲這時依舊在工廠忙碌。
在這裡,乙的思維就是閉環的,他在做基礎工作時,沒有只做不想,而是有意識地去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然後再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工作中,提升了工作技能,提高了工作效率,從而得到主管的賞識和信任,被委以重任,最終實現了職業生涯的升遷。
相反,甲的思維鏈就是非閉環的,他只著眼於自己手中的工作,思維也止步於如何完成工作,交差了事。
再看另外一個例子:
在短影音和網路直播大行其道的大背景下,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都想參與到這時髦又吸金的經濟浪潮中,有兩個年輕創業者也投入其中,兩個人都製作了很多品質很好的短影音,也都成功上傳到平臺上。年輕人A的影片短時間內就獲得了大量的粉絲追蹤,但是他卻沒有及時去「閉環」,只為輸出而不停地拍攝、製作、上傳。
而年輕人B在獲得粉絲的同時,提醒粉絲追蹤影片中的產品,如果對產品感興趣,可以付費購買。這樣B的行為就形成了一個產品交易的「閉環」:製作影片→上傳平臺→追蹤產品→付費購買,付費購買再反過來激發B更加熱情地製作影片,發布影片。
A的影片是碎片化的,沒有一個核心目的,沒有可以持續的東西,短時間內固然可以依靠影片的熱度而獲得追蹤,但是時間一長,人們都審美疲勞了,找不到一個「輸出口」,自然就會選擇離場。從整體來看,A的營運鏈是斷開的,雖然有始有終,但是卻沒有形成「閉環」。所以,A的失敗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必然的。
如上所說,閉環思維在各行各業以及生活中是隨處可見的,只不過很多時候它是「潛藏起來的」,沒有顯現,即便發生影響和作用,也都是悄然進行的。只有當你意識到並有意應用時,它才會讓你感知到,而且無論你是否意識到它的存在,它都在發揮著影響和作用。
簡而言之,閉環思維活躍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且不以你我的意識而存在,是有始有終、首尾相顧、可形成有效循環的環形思維。「閉環」是它最主要和最明顯的特徵,那些只有「輸入」,而沒有「輸出」,或者「輸出」與「輸入」大相逕庭、相去甚遠的思維,都不是,也不能稱為閉環思維。
從實效性來說,你可以不具備完整閉環的能力,但是卻一定要具備了解完整閉環的能力。對一個企業而言,在了解了完整的閉環之後,把不同能力模型的員工輸送到對應的環節,打造一個擁有複合能力的團隊,就可以推動整個閉環的運作。
事實告訴我們,幾乎每一個取得成就的領導者,每一個「聰明」人,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閉環思維來管理國家、企業和自己,都在閉環思維的指導下開展工作、處理問題。
一言以蔽之,閉環思維不可或缺,有之,事順;缺之,事滯。
思維閉環的正向性和導向性
思維可以是一條線,也可以是一個面,還可以是一個體。實際上,無論思維是哪一種形式,都有一個方向的問題。就像一束光,必然要朝著某個或某幾個方向照射一樣。閉環思維也是一樣的,有個方向性問題,那麼閉環思維的方向對思維的結果有什麼影響呢?
看下面這個例子:
普羅達哥拉斯(Protagoras)是古希臘一個著名的辯者。有一個叫歐提勒士(Euathlus)的年輕人慕名而來向他學習辯論技巧。學習之前,兩人簽訂了一個合約:普羅達哥拉斯向歐提勒士傳授辯論技巧,教他如何幫人打官司;作為報酬,入學時歐提勒士向普羅達哥拉斯付一半學費,剩下的另一半學費則等歐提勒士學成後幫人打贏一場官司時再一次性付清。
幾年後,歐提勒士在普羅達哥拉斯處學成畢業了,但隨之問題也出現了,由於歐提勒士總不幫人打官司,所以普羅達哥拉斯一直沒有得到剩餘的那一半學費。
最後普羅達哥拉斯等得終於失去了耐心,於是他將歐提勒士告上法庭。普羅達哥拉斯是這樣想的:如果歐提勒士打贏了這場官司,那麼按照合約的約定,他應該付給我另一半學費;而如果歐提勒士打輸了這場官司,那麼按照法庭的裁決,他也應該付給我另一半學費。這樣無論歐提勒士打贏這場官司還是打輸這場官司,他都應該付給我另一半學費。
普羅達哥拉斯想得挺美,可是歐提勒士並不擔心,因為他的想法和老師普羅達哥拉斯的想法恰恰相反:如果我打贏了這場官司,那麼按照法庭的判決,我不用付給普羅達哥拉斯另一半學費;而如果我打輸了這場官司,那麼按照合約的約定,我也不用付給普羅達哥拉斯另一半學費。就是無論我打贏這場官司或者打輸這場官司,我都不用付給他另一半學費。
就這樣歐提勒士和老師普羅達哥拉斯都信心滿滿地站上了法庭。
這就是著名的「兩難推理」。且不論兩人誰說得有理,此處單看他們兩人思維的展開和結果。我們看到,普羅達哥拉斯和歐提勒士兩人從不同方向出發,將思維延伸,最終各自形成了閉環。雖然都形成了閉環,可是他們的思維結果卻是截然相反、彼此對立的。這說明思維方向的差異可造成巨大的結果反差。兩者息息相關。
我們可以大略將閉環思維分為兩類,一類是正向閉環思維,一類是反向閉環思維。這樣閉環思維的方向也就相應分為了兩種,一種是正向,一種是反向。正向的閉環思維就是思維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最終形成良性的閉環,其結果通常情況下是好的。比如前面提到的年輕創業者B的營運交易閉環:製作影片→上傳平臺→追蹤產品→付費購買→製作影片。
而反向閉環思維則與之相反,其出發點是錯誤的,或者是失之偏頗的,然後在不正確的道路上持續走,最終形成惡性循環,導致產生不好的結果。比如拖延症的產生,本不想熬夜,但是偏偏做事拖延,快要到完成日期了,又不得已熬夜工作,導致第二天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下降,然後又不得不熬夜趕工,接著第二天依舊精神不佳,這樣就形成了惡性的閉環。
由此可見,思維上形成一個閉環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一定要形成一個正向的閉環,這樣才有可能發揮出思維閉環的正向性和導向性,要不然只會遭受其惡果。明知拖延會帶來一系列壞的結果和影響,那麼就要提醒自己,該行動時一定要行動,在合理的時間內完成既定任務,不要今天的工作推到明天去做,明天的工作推到後天去做,最後不得不熬夜工作。睡眠充足了,精力充沛了,工作效率就有了保障,這樣就會形成一個正向的閉環。
所以做事之前,首先要考慮到思維的方向性問題,要對自己所做的事情進行正向閉環的規劃,要創造形成正向閉環的條件,激勵、發揮積極因素,推動各個環節步入正軌,最終形成一個個正向的閉環,並使其發揮導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