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會覺得周遭人的人際關係都很圓滿,但事實上,幾乎每個人都有過孤獨的體驗。
我們好好咀嚼這個概念:你所認識的每個人、每一位鄰居、每一個在路上與你擦身而過的陌生人,都極有可能曾感受過孤獨的劇痛。最近一份由Meta與蓋洛普諮詢公司合力完成的調查顯示,世界上每四位成人中,就有將近一位──也就是超過十億人──覺得自己與他人有完整的連結。
自從美國首席醫官費維克.莫爾提宣布「孤獨已成為美國境內流行病」以來,許多活動應運而生,意圖幫助人們減緩孤獨感。眾議院通過立法,成立「社會連結政策署」(Office of Social Connection Policy),輔助總統擬定相關政策;世界衛生組織成立「社會連結委員會」(Commission on Social Connections);地方首長則紛紛要求中央撥款,以因應當地心理健康相關計畫的財務與人力支出。這時,紐約州州長凱西.侯庫爾,延請我出任該州的孤獨大使!
我在納粹大屠殺中失去了所有家人,陷入了不可能更深的孤獨。雖然最終,我成立了典型的小家庭,但是就算找到伴侶、生兒育女、甚至有了孫輩,我也不曾放棄經營更廣義的大家庭,其中每位成員都由自己親手精挑細選。我懷抱著絕對的目的,費盡心思經營值得深交的朋友、付出心血將大家的人生編織在一起,在努力的過程中,也愈來愈不孤單。
能走到今天這個境界絕非易事。我從小在孤兒院長大,每一天、每一分鐘都被其他孩童團團圍著,沒有任何隱私可言!然而,在一九四五年七月十二號的日記裡,我對自己坦白:
我渴望交到朋友,更勝一切。
隔一天,我這樣寫著:
我與一百五十個人住在同一個屋簷下──但我好孤單。
十七歲的我不懂的,現在理解了:孤獨跟身邊有多少人沒有任何關聯,若未能感受到意義深刻的人際羈絆、與他人的互動缺乏深度,那麼便極有可能感到自己彷彿隱形、無關緊要。但是,你可以打敗孤獨,讓它屈膝臣服。我從經驗中學到,與致命疾病不同的是,孤獨有藥可醫、可以治癒。
我深信,讓人生從孤獨桎梏中解放的鑰匙,就在自己心中。作為治療師,我看過無數的患者,面臨著非常艱鉅的苦難和殘疾。我能夠協助大部分的人,然而,我並沒有辦法幫他們做出他們需要的改變,只能引導他們。治療師是專業顧問,但只有想要改變的人本身,才能實際邁出改變的步伐。
不過,改變行為模式需要相當的努力。這也是為什麼,「自我」是人際餐盤最重要的成分。你必須關注自己的思緒、感受與行動,特別是那些會讓你故步自封、無法建立自己想要的人際關係的行為。有了自我意識,才能制定因應策略與解決方案,打造自尊與自信、順利地與他人溝通互動,藉此培養並維護健康的人際關係。經過誠實地反思,就能看見自己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並期許自己抵達目標。所以,從可能最困難也最不舒服的部分開始吧,先專注在這一場成敗全然操之於己的戰役:檢視自我。
我們好好咀嚼這個概念:你所認識的每個人、每一位鄰居、每一個在路上與你擦身而過的陌生人,都極有可能曾感受過孤獨的劇痛。最近一份由Meta與蓋洛普諮詢公司合力完成的調查顯示,世界上每四位成人中,就有將近一位──也就是超過十億人──覺得自己與他人有完整的連結。
自從美國首席醫官費維克.莫爾提宣布「孤獨已成為美國境內流行病」以來,許多活動應運而生,意圖幫助人們減緩孤獨感。眾議院通過立法,成立「社會連結政策署」(Office of Social Connection Policy),輔助總統擬定相關政策;世界衛生組織成立「社會連結委員會」(Commission on Social Connections);地方首長則紛紛要求中央撥款,以因應當地心理健康相關計畫的財務與人力支出。這時,紐約州州長凱西.侯庫爾,延請我出任該州的孤獨大使!
我在納粹大屠殺中失去了所有家人,陷入了不可能更深的孤獨。雖然最終,我成立了典型的小家庭,但是就算找到伴侶、生兒育女、甚至有了孫輩,我也不曾放棄經營更廣義的大家庭,其中每位成員都由自己親手精挑細選。我懷抱著絕對的目的,費盡心思經營值得深交的朋友、付出心血將大家的人生編織在一起,在努力的過程中,也愈來愈不孤單。
能走到今天這個境界絕非易事。我從小在孤兒院長大,每一天、每一分鐘都被其他孩童團團圍著,沒有任何隱私可言!然而,在一九四五年七月十二號的日記裡,我對自己坦白:
我渴望交到朋友,更勝一切。
隔一天,我這樣寫著:
我與一百五十個人住在同一個屋簷下──但我好孤單。
十七歲的我不懂的,現在理解了:孤獨跟身邊有多少人沒有任何關聯,若未能感受到意義深刻的人際羈絆、與他人的互動缺乏深度,那麼便極有可能感到自己彷彿隱形、無關緊要。但是,你可以打敗孤獨,讓它屈膝臣服。我從經驗中學到,與致命疾病不同的是,孤獨有藥可醫、可以治癒。
我深信,讓人生從孤獨桎梏中解放的鑰匙,就在自己心中。作為治療師,我看過無數的患者,面臨著非常艱鉅的苦難和殘疾。我能夠協助大部分的人,然而,我並沒有辦法幫他們做出他們需要的改變,只能引導他們。治療師是專業顧問,但只有想要改變的人本身,才能實際邁出改變的步伐。
不過,改變行為模式需要相當的努力。這也是為什麼,「自我」是人際餐盤最重要的成分。你必須關注自己的思緒、感受與行動,特別是那些會讓你故步自封、無法建立自己想要的人際關係的行為。有了自我意識,才能制定因應策略與解決方案,打造自尊與自信、順利地與他人溝通互動,藉此培養並維護健康的人際關係。經過誠實地反思,就能看見自己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並期許自己抵達目標。所以,從可能最困難也最不舒服的部分開始吧,先專注在這一場成敗全然操之於己的戰役:檢視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