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那麼多雙眼睛在盯著你嗎?
擔心自己被眾人關注,根本就是多餘的,因為這絕非事實。
你身邊是否有過類似的故事?
傑斯從來不敢看著他人的眼睛,直視他人的雙眼總會讓他感到非常不安,焦慮的感覺會隨著對視時間拉長而越變越強烈,哪怕是熟人也是如此。因此深受對視恐懼的影響,導致他為了避免與人對視,竟然想到了很多「有效」的錯誤方法,包括:
1.戴上深色墨鏡。
2.將帽檐壓低一些。
3.瀏海留得長一點。
4.如果實在沒有遮蔽物,那就看著對方旁邊的物體,例如窗簾、鏡框。
5.儘量避免面對面交談。
在剛開始他對自己的這些小發明洋洋得意,認為這樣一來,他再也不害怕看著別人的眼睛了。他感覺自己的眼睛不能被人看見,自己被帽子「保護」著,焦慮感減輕不少。後來,傑斯發現大家總是盯著隱藏在帽子下面的他看,這和眼神對視似乎沒什麼差別,此時他又開始感到焦躁不安了,因而傑斯感到自己對目光的恐懼不減反增。為此,他決定再找一個可以不用看人目光的方法,不過他新找到的方法再次在成功不久後失敗。
一位剛畢業的學生進入職場後,這樣描述自己的狀態:
經過千挑萬選和幾輪面試,進入這家企業讓我很興奮。但是我的興奮沒持續多久,很快地我就感覺到這裡的工作氛圍真是令人難以忍受。辦公室人同事來往很多,我總是感覺大家在用異樣眼光觀察我這個新人。有時候,我會將同事的玩笑話當成是在嘲諷我。不管別人說的是無心的話,我都會感覺他們又在對我指指點點。當同事糾正我工作中的失誤時,我會感覺他們似乎在嫌我笨,他們心裡一定想著:「這個新來的真沒用,一點事也做不好。」
我曾經試著不去在意他人想法,但每當進入辦公室,我就會控制不住地想著別人究竟怎麼看我。這種工作狀態讓我備感身心俱疲,不但要想著公事,還得花心思處理人際關係。我已在考慮是否應該換一個新工作了。
過分關注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不斷懷疑別人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的人,通常是既敏感且脆弱的。他們很容易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將別人無意識的舉動都理解成為「是不是在看我笑話?」
這種對「我是大家關注的焦點」的擔憂,會給你我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因為擔心有人會以何種看法評價自己,所以會在眾目睽睽之下表現得更緊張,甚至出現全身發抖、冒冷汗的狀況,甚至還會伴隨著臉紅、口吃結巴等窘況。故而當一個在社交關係中經常感到恐懼的人,在參與工作面試,在演講或作工作報告時,容易因為被人關注而備感不自在,進而導致表現失常。
所以,有一些具備表演天賦的音樂家,就會因為害怕他人關注自己而不得不退居二線,改行去當音樂教師。即使是不需要眾人關注的情況,社交恐懼者也總是懷疑有人正在觀察自己。在眾人隨意聊天時,總是懷疑自己正好就是大家閒聊話題中的主人翁,會感覺到他們正在指桑?槐,借著閒聊這種方式詆毀自己。例如一名學生上課遲到,坐在教室最後一排的位置上,他前排的兩名同學正好有話要說,他就會感覺這兩個人正在討論自己上學遲到這件事。這時候,正在講課的老師看了那兩名同學一眼,示意他們不要在課堂上講話。
此時,這名遲到的學生又會感覺到:老師可能對我不滿,他剛剛看了我一眼,是否就是在批評我不應上課遲到。但實際上,老師可能並不知道遲到的學生是否有選修這門課,充其量只是把他當作旁聽生罷了。這名遲到的學生還可能繼續下一輪的思考:「老師發現並記住我遲到了,我的課堂表現成績一定不會太好,如果我不夠幸運,這門課是否可能便得重修了呢?」
種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讓人的心理負擔變得非常重。因為擔心別人能夠記住自己的每一個言行舉止,所以就要考慮怎樣做才能讓眾人滿意,至少不讓人產生不好的想法。每說一句話,每做一件事,都要經過深思熟慮,藉以確保他人滿意。
然而實際上,在一些社交中並無真正的焦點。在一場宴會中,宴會的主人或主持人可能會受到部分關注;在生日聚會上,人們可能會對壽星關注多一些。在很多情況下,每個人在社交中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包括與老朋友閒聊家常;結交新朋友;與客戶寒暄或者談判;向朋友們介紹這座城市有什麼好去處、在一群人中聊一聊最近發生的事情,增進瞭解或促進感情……人們並不總是關注周圍是否有奇怪的人出沒,沒有什麼人會因為有一些特別吸引人的地方而備受關注。
如果有一個奇裝異服、動作怪異又搞笑的人從眾人面前走過,雖然人們看見這個人的穿著打扮非常可笑,但多半也只是看一看,不會一直指指點點或繼續談論他這樣做到底好不好,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要繼續忙活的事。總是擔心自己會不會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想著別人會怎樣評價自己,似乎都是徒勞的,因為別人可能根本沒有關注到你。
擔心自己成為被關注的中心,這種心理非常普遍,不管是在真的成為中心的場合中,還是在「假中心」的場合中,有社交恐懼的人都非常害怕自己不好的一面會暴露在眾人面前。但是,這種擔心完全是多餘的,因為事實上只有他自己認為正在被大家關注中。
過度的關注自我,其實會給我們帶來很多麻煩。如果關注過度,那麼用來思考其他問題的精力就會變得非常有限。
我們的心底可能都有一個聲音,隨時不自覺地在提醒我們「有人正在看著你,你要好好表現……」這種小聲音會加重我們的焦慮,甚至讓我們感到做什麼都不對。自我關注是一種自保的表現,但是過度保護會導致自己與他人隔絕。在這種情況下,社交成為一種檢驗自我的手段,而不是一個交往的活動。為了讓社交發揮它該有的作用,我們應該想辦法降低自我意識。以下這個嘗試調節注意力的實驗,應該有助於我們發現關注自己與關注他人時的心態差異。
擔心自己被眾人關注,根本就是多餘的,因為這絕非事實。
你身邊是否有過類似的故事?
傑斯從來不敢看著他人的眼睛,直視他人的雙眼總會讓他感到非常不安,焦慮的感覺會隨著對視時間拉長而越變越強烈,哪怕是熟人也是如此。因此深受對視恐懼的影響,導致他為了避免與人對視,竟然想到了很多「有效」的錯誤方法,包括:
1.戴上深色墨鏡。
2.將帽檐壓低一些。
3.瀏海留得長一點。
4.如果實在沒有遮蔽物,那就看著對方旁邊的物體,例如窗簾、鏡框。
5.儘量避免面對面交談。
在剛開始他對自己的這些小發明洋洋得意,認為這樣一來,他再也不害怕看著別人的眼睛了。他感覺自己的眼睛不能被人看見,自己被帽子「保護」著,焦慮感減輕不少。後來,傑斯發現大家總是盯著隱藏在帽子下面的他看,這和眼神對視似乎沒什麼差別,此時他又開始感到焦躁不安了,因而傑斯感到自己對目光的恐懼不減反增。為此,他決定再找一個可以不用看人目光的方法,不過他新找到的方法再次在成功不久後失敗。
一位剛畢業的學生進入職場後,這樣描述自己的狀態:
經過千挑萬選和幾輪面試,進入這家企業讓我很興奮。但是我的興奮沒持續多久,很快地我就感覺到這裡的工作氛圍真是令人難以忍受。辦公室人同事來往很多,我總是感覺大家在用異樣眼光觀察我這個新人。有時候,我會將同事的玩笑話當成是在嘲諷我。不管別人說的是無心的話,我都會感覺他們又在對我指指點點。當同事糾正我工作中的失誤時,我會感覺他們似乎在嫌我笨,他們心裡一定想著:「這個新來的真沒用,一點事也做不好。」
我曾經試著不去在意他人想法,但每當進入辦公室,我就會控制不住地想著別人究竟怎麼看我。這種工作狀態讓我備感身心俱疲,不但要想著公事,還得花心思處理人際關係。我已在考慮是否應該換一個新工作了。
過分關注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不斷懷疑別人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的人,通常是既敏感且脆弱的。他們很容易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將別人無意識的舉動都理解成為「是不是在看我笑話?」
這種對「我是大家關注的焦點」的擔憂,會給你我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因為擔心有人會以何種看法評價自己,所以會在眾目睽睽之下表現得更緊張,甚至出現全身發抖、冒冷汗的狀況,甚至還會伴隨著臉紅、口吃結巴等窘況。故而當一個在社交關係中經常感到恐懼的人,在參與工作面試,在演講或作工作報告時,容易因為被人關注而備感不自在,進而導致表現失常。
所以,有一些具備表演天賦的音樂家,就會因為害怕他人關注自己而不得不退居二線,改行去當音樂教師。即使是不需要眾人關注的情況,社交恐懼者也總是懷疑有人正在觀察自己。在眾人隨意聊天時,總是懷疑自己正好就是大家閒聊話題中的主人翁,會感覺到他們正在指桑?槐,借著閒聊這種方式詆毀自己。例如一名學生上課遲到,坐在教室最後一排的位置上,他前排的兩名同學正好有話要說,他就會感覺這兩個人正在討論自己上學遲到這件事。這時候,正在講課的老師看了那兩名同學一眼,示意他們不要在課堂上講話。
此時,這名遲到的學生又會感覺到:老師可能對我不滿,他剛剛看了我一眼,是否就是在批評我不應上課遲到。但實際上,老師可能並不知道遲到的學生是否有選修這門課,充其量只是把他當作旁聽生罷了。這名遲到的學生還可能繼續下一輪的思考:「老師發現並記住我遲到了,我的課堂表現成績一定不會太好,如果我不夠幸運,這門課是否可能便得重修了呢?」
種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讓人的心理負擔變得非常重。因為擔心別人能夠記住自己的每一個言行舉止,所以就要考慮怎樣做才能讓眾人滿意,至少不讓人產生不好的想法。每說一句話,每做一件事,都要經過深思熟慮,藉以確保他人滿意。
然而實際上,在一些社交中並無真正的焦點。在一場宴會中,宴會的主人或主持人可能會受到部分關注;在生日聚會上,人們可能會對壽星關注多一些。在很多情況下,每個人在社交中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包括與老朋友閒聊家常;結交新朋友;與客戶寒暄或者談判;向朋友們介紹這座城市有什麼好去處、在一群人中聊一聊最近發生的事情,增進瞭解或促進感情……人們並不總是關注周圍是否有奇怪的人出沒,沒有什麼人會因為有一些特別吸引人的地方而備受關注。
如果有一個奇裝異服、動作怪異又搞笑的人從眾人面前走過,雖然人們看見這個人的穿著打扮非常可笑,但多半也只是看一看,不會一直指指點點或繼續談論他這樣做到底好不好,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要繼續忙活的事。總是擔心自己會不會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想著別人會怎樣評價自己,似乎都是徒勞的,因為別人可能根本沒有關注到你。
擔心自己成為被關注的中心,這種心理非常普遍,不管是在真的成為中心的場合中,還是在「假中心」的場合中,有社交恐懼的人都非常害怕自己不好的一面會暴露在眾人面前。但是,這種擔心完全是多餘的,因為事實上只有他自己認為正在被大家關注中。
過度的關注自我,其實會給我們帶來很多麻煩。如果關注過度,那麼用來思考其他問題的精力就會變得非常有限。
我們的心底可能都有一個聲音,隨時不自覺地在提醒我們「有人正在看著你,你要好好表現……」這種小聲音會加重我們的焦慮,甚至讓我們感到做什麼都不對。自我關注是一種自保的表現,但是過度保護會導致自己與他人隔絕。在這種情況下,社交成為一種檢驗自我的手段,而不是一個交往的活動。為了讓社交發揮它該有的作用,我們應該想辦法降低自我意識。以下這個嘗試調節注意力的實驗,應該有助於我們發現關注自己與關注他人時的心態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