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你還要躲一輩子嗎?

9特價234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第一篇  你是優秀的,問題出在哪裡?

一邊踩煞車一邊踩油門,如何前進

NLP六個邏輯思考層次,幫你改頭換面,重新崛起

讓我們先從〈前言〉中提到的現象—反噬說起。

經常性地反噬,會讓我們發現掌握知識並不能和實際應用劃等號,知道得更多並不等於表現得更好,這樣我們學習的積極性就會受到打擊。同樣,企業由於看不到培訓所帶來的持久效果,對培訓投入的動力也會降低。更重要的是,長此以往,會讓我們的心理受挫、自信心受到打擊。
當我們嘗試改變卻不能持久時,我們往往會開始自責,責備自己什麼都做不好,責備自己沒有耐心、沒有毅力。我們會說:「算了,改不了了,我就是這樣的人,沒辦法啦!」也有的人因為承受不了自責的痛苦,開始責備別人,以此來逃避責任。也許你還不知道,自信心的受挫會帶來什麼樣的嚴重後果。許多人生中存在的難以突破障礙,幾乎都源於自信心的不足。

你不能這樣就算了、放棄了

若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必須了解NLP邏輯思考層次。

NLP邏輯思考層次在NLP中占有重要地位,最初由貝特森發展出來,然後由羅伯特‧迪爾茨整理,並在一九九一年推出,可以用來解釋很多社會上出現的現象。當你在生活中遇到障礙時,它可以讓你知道這些障礙產生的原因,能夠幫你徹底解決,讓你得到最有效的改變。

隨著對NLP邏輯思考層次的了解,你會發現,日常表現出的種種行為都源自精神、身分及信念/價值觀層面的制約。處於越高層次所發揮的威力就越大,身分是個人的最高或最深的境界。一般情況下,我們往往只用到較低的五層。試以選擇閱讀本書的行為來說明:

‧環境層面:你現在在家裡或是在辦公室。
‧行為層面:在看本書。
‧能力層面:你想從本書中學到有價值的知識,提升能力以實現夢想(或許你想今年買棟房子或買部車)。
‧信念/價值觀:你認為必須要不斷學習才能保持進步(信念),這樣才容易升職、加薪(價值觀),也更容易成功(價值觀)。(註:所謂價值觀就是你覺得什麼是重要的、有價值的。)
‧身分:你之所以會有這樣的信念和價值觀是因為自認是有上進心的人、積極進取的人、不斷追求卓越的人。
‧精神:你之所以有這樣的身分地位,或許是因為你想讓家裡人生活得更好一些,你也想為社會作出貢獻。

可以發現,我們日常的所有行為都是受更高層面的控制,且越高層發揮的影響力越大,其中每一層面都受其高一層的控制。環境、行為和能力層次所涉及的都是我們身體以外世界的人和物;而當進入信念/價值觀、身分、精神層面時,便是我們的內心世界了,所以,可以看出,我們在外在世界的追求其實都是為了滿足內心世界的需要。

從以上的例子可以顯示出,環境、行為、能力這低三層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被覺察到,是每天都能有意識接觸到的,所以它們是由意識主導。而精神、身分、信念/價值觀這高三層就不容易被覺察到,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少去刻意思考它們,但我們在人生中所作的每一件事情都由這三層主宰著。它們深深地埋在潛意識裡,往往不容易說得明白,卻是人類成敗苦樂的決定因素。環境到能力的低三層,只不過是高三層在現實生活中的反映而已。它們之間的關係就像露出水面的冰山一樣,日常行為只是露出水面的部分,而信念、價值觀、身分、精神這些起控制作用的則是深埋在水底的部分。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說信念/價值觀等高三層起著主宰作用,但並不是說環境到能力層面的變化不會給人生帶來影響。事實上,很多人都在透過改變環境、行為或能力來改變自己的人生。比如,到大城市工作、留學、跳槽等都是透過改變環境來改變人生的做法,其中不乏成功人士。但是我們並不主張這種改變方式,這樣做並不能保證會有好的效果,而且也不持久。因為,無論你在什麼樣的層面上作出變化,其下面的層面同樣也會發生變化,但是上面的層面也許會、也許不會發生變化。例如,寫一本書並不能代表你的身分就是作家;而當你想成為作家時,你就必然會寫一本書。相較之下,在行為層面作出改變是容易的,而在身分、信念/價值觀層面改變則比較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是也。因此,變化的層面越高,所獲得的變化就越大。


NLP邏輯思考層次與前面所提到的反噬現象有何關係?請思考一下,如果我們要獲得不反噬的改變,應該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根本之處呢?還是放在表面現象上呢?


毋庸置疑,當然是放在根本之處。若放在表面現象上的話,就是治標不治本,也就必然會出現反噬,這是非常簡單的道理。而在個人成長方面之所以會出現反噬現象,就是因為現在有很多人、很多書、很多培訓課程都將注意力集中在行為這個層面(有時連能力層面都不到),而非信念/價值觀、身分、精神這些起決定作用的層面,這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反噬」現象。讓我們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時間管理」是現代每個職業人士的必備技能,很多企業都意識到時間管理的重要性,紛紛引進相關培訓課程。其實,在這些培訓課程和書裡所講的時間管理,概括起來,其核心就是「按輕重緩急排列優先順序」。聽起來很容易,也都會使用,但是將近百分之九十的學員會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放棄這個新學習來的技巧,這是為什麼呢?

讓我們用NLP邏輯思考層次來簡單分析一下:

【案例一】不習慣排優先順序的員工
*行為:不排優先順序
*價值觀:我覺得這樣很隨意,很舒服
*身分:我是一個隨心所欲的人
(註:影響「不排優先順序」這個行為的價值觀和身分並不只以上兩種)

也許,這位員工透過學習時間管理,了解到排列優先順序很重要,也去努力做了,可是如果不改變「我是一個隨心所欲的人」這個身分定位的話,他就很難堅持下去,因為行為與身分是不一致的。我們的行為總會和身分定位、信念/價值觀趨於一致。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學習了時間管理的技巧卻難以堅持下去的原因。

另外,我們會發現,「我是一個隨心所欲的人」這樣的身分定位,所表現出來的行為不僅僅是「不排列優先順序」,它對行為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例如一個隨心所欲的人不喜歡定目標、不喜歡列計畫、屋子也許是亂糟糟的。總之,如果身分層面不發生改變的話,那麼行為的改變是不會持久的。

【案例二】遇到拒絕後選擇放棄的銷售人員

*行為:遇到拒絕後放棄
*價值觀:追求成功,逃避拒絕
*身分:我是一個銷售人員

銷售人員遭遇拒絕是家常便飯,很多課程及書裡也在教導銷售人員說:「成功從被拒絕開始。」這個道理銷售人員也一定會知道,但事實證明並不容易做到。為什麼呢?

之所以會這樣,主要原因是銷售人員在價值觀方面產生矛盾。我們曾讓銷售人員列舉出他們的價值觀,結果發現,在追求價值觀(也就是想要的東西)裡排到第一位的是成功,而在逃避價值觀(就是不想要的、害怕的東西)裡排在第一位的是被拒絕。也就是說他們非常想成功,但是又害怕被拒絕,這是矛盾很大的兩個價值觀,這樣的衝突會讓他們作出很多像一邊踩煞車一邊踩油門般徒勞無功。

那麼,他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相互衝突的價值觀呢?因為他們的身分定位是「我是銷售人員」。也許,你會說他們本來就是銷售人員,難道還能有其他的身分定位嗎?當然有。例如,從事保健產品銷售者將自己定位成健康的傳播者,此時他們的價值觀就是服務和貢獻,所以當他們在面臨拒絕時仍然會發自內心地為顧客服務而不會放棄。

當然,像服務和貢獻這些高調誰都會講,但這些學員之所以能改變,是因為他們能從內心真正接受這些價值觀。所以,如果銷售人員只是在行為上改善(如學習銷售技巧),而不從價值觀和身分層面改變的話,那麼,這種被拒絕後便沮喪、放棄的現象絕對不會得到改變。

【案例三】執行力差、經常抱怨、找藉口

影響企業執行力的根本原因在哪裡呢?根據美國富蘭克林公司調查,企業執行力差的主要原因包括:

‧所有員工都把精力集中在組織的目標上嗎?(22%)
‧每個人都能確切理解組織的戰略和目標嗎?(23%)
‧領導者是否清晰傳達組織的最重要目標?(44%)
‧組織是否重視自己的價值觀?(20%)

請大家思考一下,如上所示,企業的執行力會不會存在問題呢?為什麼?

當員工不了解企業的目標、茫茫然不知道未來的方向、對什麼最重要沒有達成共識時,你會看到每個人、每個部門按照自己認為重要的事各行其道。由於對什麼是重要的沒有一致的標準,這樣各個部門間就不可避免地出現衝突。而由於沒有統一的判斷標準,出現衝突後大家就會互相推諉責任,整個組織就會變得混亂、鬆散和模糊不清。試問這樣的狀況下,企業的執行力會不會出現問題呢?

員工對企業的目標不明確,也就意味著他們並不清楚企業的價值觀和使命,因為目標的制定是要以價值觀和使命為前提的。
你知道公司的使命和價值觀嗎?現在就能清晰地說出來嗎?百分之九十難以回答,有時甚至連企業老闆也回答不出來。

怎麼會這樣?事實上,幾乎每個企業都會把自己的使命和價值觀寫在牆上、網站上、公司宣傳手冊上,可是為什麼很多員工還是不清楚呢?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