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富人不說,卻默默在做的33件事

9特價23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三秒之後再回答

即使問題來得很急,也要慢慢回答。
──義大利俗諺


我的個性原本就不善於拒絕,所以每當聽到有誰說些令人惋惜的話時,我就會附和地回答:「嗯,沒錯。」

因為這樣的性格,曾經發生過一件令我狼狽不堪的事。

有一天,一位老朋友忽然和我連絡,他說人就在附近,想過來和我見個面。雖然感覺不怎麼好,但我還是說不出拒絕的話。多年以前,我們曾經是要好的朋友。

朋友聊著瑣事,聊了好一會,最後終於明白說出他來找我的目的。

「你,是不是能夠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幫我這個忙,一次就好……」

其實我根本不該答應這個要求,因為這並不是我吃一點虧就可以解決的事。

然而,我無法拒絕他人的這部分性格,卻在此時出現。

不知為何,我竟然這樣回答他。

「啊……這樣嗎?嗯,也不過就一次……」

從那時候起,我後悔了好幾天,而且為此煩惱不已。身邊的人都勸我:

「趁事情鬧大之前,趕快脫身吧。」

我鼓起勇氣打電話,朋友也開心地接電話。一聽到他的聲音,我突然覺得腦海一片空白,不知該說些什麼。

「這……對不起,我仔細考慮了一下,那天答應的事可能幫不上忙了。」

要破壞一段長久的關係,只需要幾秒鐘的時間。他的內心被拒絕的弓箭狠狠地傷害,幾句道歉的話,恐怕也很難讓傷口復原。

都是我的錯,沒考慮清楚就答應他,結果卻對他造成更深的傷害。因為剛開始讓他滿懷期待,沒想到又突然反悔,反而使他跌入失望的谷底。如果一開始就拒絕他,或許可以避免讓他受到這種不必要的傷害。


在職場生活中,有時難免會說錯一些無心之語。那些話在我們慌張或困擾的情況下倉促說出口,經常沒有考慮到事情的前因後果。在和對方談話的過程中,我們說的話開始出現矛盾,也使我們逐漸處於劣勢。儘管不經思考的話只是出於無心,對方卻可能將它視為謊言,因而對我們招來嚴重的影響。畢竟就對方的立場而言,「與事實不符的話」或「無法遵守的諾言」,就跟謊話沒兩樣。

一家研究所曾經以韓國企業的CEO為對象進行調查,結果顯示,經營者最不喜歡的員工類型就是「會說謊的人」。沒想到不小心說出的一句話,最後竟然被老闆當成謊話。

調查結果分析還指出,這些老闆們對員工的「嘴巴」特別敏感。除了最討厭說謊的人之外,其次討厭的類型是只會用嘴巴做事的人,以及喜歡辯解或找藉口的人。


經過那次令人困擾的事件之後,我開始養成「思考三秒後再回答」的習慣。要養成這種習慣並不難,而且對方也不會因為你回答得比較慢,就感到不耐煩,或是看不起你。

三秒後回答的習慣,反而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好處。三秒鐘的時間可以讓我們冷靜思考,然後拒絕一些不該答應的請求。當場拒絕雖然會不好意思,但是卻可以讓自己的心情坦然,而且也可以避免帶給對方不必要的期待。

每個人都一樣,當碰到有什麼問題迎面而來時,會急著躲開,結果卻在倉皇間犯下了錯誤。這是人的本能,但是請記得別馬上反應,要在收集外部資訊之後,利用三秒鐘的時間讓理智發揮作用,這樣就可以防止在倉促之下犯錯。


在從事行銷實務的人之間,流傳著一項所謂的「三秒鐘法則」。一位優秀的行銷人員在接受客戶的詢問時,一定會等三秒鐘之後再回答。而且當自己向客戶提出問題後,也會先敷衍一下,等三秒鐘後再說。

人們很貪心,總希望在有效的時間內得到最好的成果,所以會急著表達,然後想要盡快知道答案。然而前面提到的行銷人員卻願意多等三秒鐘,因為這樣反而能縮短和客戶溝通的時間,並得到更好的效果。

不同的人,有的會覺得「不過是三秒鐘」,有的卻會覺得「漫長的三秒鐘」。能力好的人可以將這三秒鐘做最有意義的充分利用。對他們來說,三秒鐘就像是一條快速道路,表面上看起來雖然有些延遲,其實卻是一條最快到達目的地的捷徑。

三秒鐘法則也可以應用在面試的時候。當面試者問問題時,不要馬上回答,先思考三秒鐘後再回答,這樣可以給對方做事謹慎的印象。


專家曾經針對三秒鐘法則所可能帶來的利益做出以下整理。

三秒鐘法則所能得到的效果:

.雙方可以對所講的話稍作修飾,以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思。

.可以再次思考對方所說的話,然後提出問題或是做出附和的回應。

.三秒鐘的時間累積起來,可以增加談話過程中彼此的思考時間,使邏輯更加清楚。

.可以使彼此的用語和主張更加正確,避免產生誤解的可能性。

.可以做多方面的考量,提供對方更好的構想。

.可以增加對彼此的信賴,進而影響對方的態度。


語言是足以影響情緒的觸媒劑。當你說出「肚子餓死了」或是「煩死了,他怎麼還沒來?」之類的話時,那種感覺也會傳達給對方,讓對方感到飢餓或是焦躁。

人們的潛意識,具有將語言和行動一致化的傾向。當口中說出負面的話時,內心的情緒和行動也會變得較為負面。同理,正面的話也一樣會影響到心情和行動。

在相愛的人之間,三秒鐘法則也可以發揮作用。通常人們很快就會忘記別人對自己所說的好話,但是不好的話卻會記得很久。

那些傷害別人的話,似乎很輕易就能脫口而出。話傷人的威力愈強,對對方造成的傷害也愈深。還有,我們常對遭遇過挫折的人說:

「你看吧,早就知道會變成這樣。」

這句話對曾經受過傷的人來說無疑像一把匕首,狠狠地插在心上。原本還鼓勵對方嘗試,沒想到態度突然轉變,殘忍地撇清責任,責怪對方說:「我早就勸過你,是你固執不聽,所以應該自行承擔失敗的後果。」

與整個人生相比,三秒鐘實在微不足道,而且很難賦予它任何意義。不過有些人卻有可能因為無法忍耐三秒鐘,結果批其逆麟,惹到別人。

「逆麟」的典故出自於韓非子的〈說難〉。韓非子說,龍是可以馴服騎乘的,但是在龍的喉嚨下方有著直徑約一尺長的倒生麟片,這就是「逆麟」。原本可以馴服龍、騎乘在龍背上的人,如果隨意去撫摸龍的喉下逆麟,龍就會很生氣,甚至將主人殺死。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逆麟,在相處一段時間後,你會在某一瞬間突然發現到對方的逆麟。從這時候起就分成兩種人:一種人是裝做不知道,然後想一些肯定正面的話題來說;但是還有另一種人,會馬上碰觸對方的逆麟,使對方懷恨在心。


而我們要當哪一種人呢?一、二、三!
少吃一口飯

節制,這個小幫手,
對所有事物淺嘗輒止,
是幸福和健康的祕訣。
──茱莉亞.柴爾德,烹飪高手


英祖是朝鮮時期最長壽的君王,享壽八十三歲。當時的百姓平均壽命只有二十四歲,由此可見英祖當時的身體有多麼健康。

以現代科學的角度來解開英祖長壽的祕密,答案其實很簡單。他並沒有服用山蔘或熊膽之類的補藥,長壽的祕訣就在於他的「少餐」──吃比較少的飲食習慣。

依照慣例,朝鮮時期的王族們通常一天要吃五餐。除了早餐、午餐、晚餐等三餐之外,還要再加上下午的點心及晚上的宵夜,總計五餐。也就是說,幾乎一整天都會準備豐盛的食物,讓他們愉快地享用。

但是英祖和其他的王族不同。他對於美食似乎沒有太大的興趣,一天只吃三餐,而且聽說食量很少。最特別的是,他不喜歡吃白米飯,而是偏好雜糧類主食。

雖然現代人都知道暴飲暴食對身體不好,但在當時這種常識並不普及,而且一般平民百姓終生的心願.就是能「吃白米飯填飽肚子」。就時代上的對比來看,英祖當時的食性的確很特別。

就如前面所提到的一樣,英祖之外的大部分君王一天要吃五餐,而且多半以米飯及麵食等碳水化合物為主,也因此他們多半患有糖尿病及肥胖等成人病。對朝鮮的君王來說,這些成人病就像是職業病,而他們的平均壽命是四十七歲。


暴飲暴食是成人病發生的主要原因。身體內的器官為了消化過多的食物,因而感到疲勞或是承受壓力,這種過程如果一再重複,最後就會發展為成人病。過剩的營養也會引起腹部肥胖,進而導致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各種疾病。

此外,暴飲暴食也被認為是引起老化的主因。在勉強消化過多食物的過程中,體內會產生一種氧自由基,它會破壞細胞、引發老化。尤其眾所皆知的是氧自由基還會促使癌細胞活化。

相反地,少餐不僅可以減少身體的負擔,對於血液循環也有正面的幫助。


以色列大學的麥西摩教授為了了解少餐的效果,特別選在伊斯蘭齋戒月的禁食期間進行研究。在為期二十八天的齋戒月當中,穆斯林會在日出後開始禁食,直到日落才開始吃一點東西充飢果腹,藉此方式表達對神的感謝之意。

麥西摩教授在齋戒月期間針對參加者做了數次抽血檢查,以了解他們在這四個星期內因禁食所產生的健康變化。

研究結果顯示了一項有趣的變化。在齋戒月禁食期間,參加者血液中的HDL高密度膽固醇數值有明顯的提高。HDL膽固醇可以清潔血管,是一種好的膽固醇,它的數值愈高,對人體的健康愈有幫助。

另一方面,參加者的LDL低密度膽固醇卻有明顯的下降。LDL膽固醇會在血管中沉澱油脂,引發心血管疾病,是一種不好的膽固醇。它的數值愈高,對身體健康愈不利。

由此可見,齋戒月禁食期間的少餐,確實對身體健康產生了正面的效果。

在禁食結束後,他再度對這些已經回歸平日飲食習慣的齋戒月參加者進行研究。結果顯示他們的HDL膽固醇和LDL膽固醇數值又再度回復到齋戒月以前的水準。也就是說,當飲食習慣恢復到平日時,齋戒月所產生的效果也隨之消失。


英祖的飲食習慣還有一項值得注意的地方,那就是他喜歡吃雜糧更甚於白米飯。他的飲食是以非精製穀物為主,而現代科學已經證實,非精製穀物也是維持身體健康的一項關鍵。

稻穀脫去外殼後成為糙米,糙米再經過數次的碾製過程之後,剩下的就是白米。碾米次數愈多,白米飯的味道愈好。因為粗糙結實的穀殼已經在重複的碾米過程中被完全去除。

不過在碾米過程中,稻米的營養成分也會流失,各種維他命、礦物質、纖維質等必需成分都會一併被去除。儘管如此,大多數人還是認為「糙米粗糙而無味」,所以他們比較喜歡吃白米。

多次碾製的穀物對健康不好的原因,不僅在於它的養分已經流失,更可怕的是在於它可以被快速地吸收。

稻米或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精製多次的白米及麵粉在攝取後很快就會被身體吸收,使得血糖值快速上升。這個結果將導致胰島素的分泌激增,同時也會提高罹患肥胖及糖尿病的機率。

因此,如果平時就有暴飲暴食的習慣,再加上食物多半以碳水化合物為主,那健康必然會亮起紅燈。


實驗結果顯示,少餐確實可以保持免疫力,而且有助於防止老化。

美國南加州大學的威爾福特教授團隊曾經用老鼠進行過實驗。他們將老鼠分成兩組,一組是不停地餵飽牠們,另外一組則是以少餐控制,然後觀察牠們一直到死亡為止。結果飽餐的老鼠群平均壽命為二七.二個月,而少餐的老鼠群平均壽命為三二.八個月,兩者間有著顯著的差異。

經常餵飽飼料的老鼠群有明顯老化及免疫力降低的情況。至於嚴格控制飲食的老鼠群,老化的速度則較為緩慢。

人們常以忙碌為藉口,忽略了該吃些什麼這個重要的問題。大家不斷在網路上尋找,想吃些有益的美食,但是最後都把錢花在對身體有害而且難吃的食物上。經濟上看起來好像更富裕,不過卻離真正有益的食物愈來愈遠。

對現代人來說,有三項是必須節制的。第一是貪吃,第二是消費習慣,第三是壓力或憤怒的情緒,其中最難控制的就是吃。因為吃是一種本能上的欲望,看起來好像簡單,做起來卻最困難。很少人能夠抵抗「只吃一口」的誘惑。

吃飯可以提供我們活動所需的熱量,不過少吃一口飯卻能訓練我們如何克制。克制能凝聚我們的能量,幫助我們朝目標前進。藉由這個凝聚的能量,我們可以跳得更高、更遠。


一口飯看起來好像沒什麼,不過從那口飯所產生的節制力量,卻足以改變我們的生活。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