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了一千多個日子的連跑達人-陳志岡
跑步,說穿了就是雙腳不斷交互移動前進,帶有快慢不同的速度,就是這麼簡單的事。只是在這種看似非常單調無聊的機械動作裡,日復一日地重複著,腳在動,腦在轉,一串文字就這麼輕輕悄悄地流瀉出來,每天或許只是個小品,時間的河流呀流的,當它彎沿過一千個日子之後,就匯集成一本動人的詩章,那是一首屬於一個名叫陳志岡的男人的浩大史詩。
跑步的樣貌有千百種,大岡兀自譜出另一種驚奇,原來,不為賽事,不在快慢,不求距離,不管路徑,只要把它當成跟呼吸一樣自然的事,就可以天天跑步,再也沒有什麼可以阻撓了。生命經常有悶到,或輕或淺,出外跑步透氣就是當下情緒最好的出口,哪怕是陽光灑落或是雨水兜頭淋下,都是清新可喜,隨著心臟的律動與汗水的奔流,那悶,就迎刃而解了!
從阿姆斯壯登陸地球那天起
「天天跑達人」大岡對於跑步自有他獨特的見解。他愛閱讀,很喜歡閱讀國外運動網站,既可以培養英文能力,又可以尋找新知,看看外面的人怎麼跑步。就讓他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網站──The United States Running Streak Association,美國天天跑步協會,開宗明義規範,會員必須天天憑著自己的力量,不能靠滑輪、彈簧、滑板等機械的力量,自力而為地至少跑步一英里(1.6K)。這個理念跟大岡所接觸到的截然不同,都說跑個四、五天後就要適度休息,還說要有速度強度或者用時間來累積距離,可是偏偏有這樣一群人要打破這個迷思,要天天跑步,而且跑得健康跑得自在。
太有趣了,這個世界上怎麼會有一些人致力於天天跑步,喚起大岡對他們的想像與好奇心,想進一步去了解。就這樣栽進去了,仔細研究後發現門檻很簡單,一點都不難,原來,天天跑的理念係緣起於「健康跑步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既沒有速度限制,也沒有場地跟時間限制,就是天天跑,唯一的條件就是1.6K「起跳」。
他笑了,就是這麼簡單,我們總是想太多,一旦複雜了就會參雜太多元素進來,漸漸失去那份初始心,純粹的美好。對跑步族群而言,彈指間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可是,三百六十五天不中斷,甚至十年、三十年,貫穿成長長的一生,有多少人能夠把它吟唱成一首生命之歌?
美國天天跑協會超過兩百五十個會員裡,已經有五十四個會員奔跑超過三十年以上從未中斷過,其中排名第一的Mark Covert更是從一九六八年開始到現在,漫長四十四載不辭寒暑每天都跑,經歷四個小孩出生,在迎接新生命的喜悅中跑步;父母過世了,在悲傷的情境中依然跑步。從十八歲的年輕小夥子跑過了菁華的中年與壯年,跑成白髮蒼蒼六十幾歲的爺爺,雙腳仍是那麼堅毅有力。
有人問他天天跑覺得怎麼樣?Mark輕描淡寫地回答,就像天天刷牙、洗臉一樣,並不是什麼撼天動地的行為,就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罷了。人的一生究竟有多長?從阿姆斯壯登陸月球就開始跑步,世事如此變化又那麼無常,竟然還能天天跑步!能夠有個運動可以貫穿自己的少年、青年、壯年、老年,這是何等美妙的信仰,當它日復一日地累積下去以後,或許會綿延成一股像鄉愁般難以割捨的情緒吧。
用JogNote譜出一千天的小品文
這樣的信仰撼動了大岡,從當兵時就開始跑步,斷續已經儲存二十年的跑齡,三年多前他開啟了天天跑生涯,找到一個簡單好用的日本網站JogNote,就這樣,去年十二月,他已經連續奔跑一千天,也寫了一千天的運動手札。這只是一個數字里程碑,雙腳與雙手持續向前邁進,沒有目標,也看不到終點,抬頭仰望,淨是一片無垠的藍天!
大岡跑步的初衷是減肥,那年差點因為太胖當不了兵,讓他好生焦急。得自於遺傳,只要呼吸空氣就會胖,九十公斤讓他覺得負荷太重,就認真跑步,剛開始效益特佳,體重像拋物線般直直滑落,很快就到七十二、七十三公斤,然後就停滯不動,陷入膠著了。這也無妨,至少整個人神清氣爽,體能狀況感覺良好,天天在有坡度起伏的新竹十八尖山奔跑,大氣也不會喘一下,還能聲如洪鐘大聲哈啦談笑。
流露出濃厚的人文氣息,在那個電腦還不發達的年代,大岡在筆記本寫下密密麻麻的跑步日記,還有很多跑步相關剪報,字跡工整,版面乾淨,看起來一整個賞心悅目,又讚歎連連。「有所本」的文字紀錄寫了約六本,最近四、五年轉到電腦上來,他的跑步運動日誌換成了電子檔,一樣是那麼香濃醇,原汁原味不打折,像個取之不盡的寶藏般,裡頭豈止是跑步、奔山,多少時間、速率、里程、成績等這些理性的紀錄而已,還有更多人文色彩與人生態度。
JogNote是個看似熱鬧,卻可以保有自己的一個角落,每天一個格子,以月為單位,十二個大格子串成三百六十五天的運動diary,而且,不必每年更換一本,可以年復一年使用下去。雖然是純日文介面,一些國內愛跑步的朋友也來這裡築巢,身為「始祖」的大岡自然連結出很多格友,彼此透過文字分享跑步二三事,興趣相同很快就熟稔起來,只是志不在參賽的大岡蒙上一層神祕色彩,很難遇到他的「本尊」。
網路是個很有趣的連結,改變了人與人的互動模式,有些人事實上一年也見不到兩、三次,因為這個無遠弗屆的媒介,熱絡往來,遇上了當然毫無距離,像相識多年般熱絡,有趣極了。沒有人喜歡絕對熱鬧,永遠都要身處在繽紛多彩五光十色的場子裡,天天都在放煙火也是會疲累的;但是也沒絕對追求孤獨,離群而索居的人,即使是可以承受四十二公里或更遠距離的跑者,相對更能忍受孤獨,也是會透過部落格、跑者廣場、Facebook、Plurk來跟大家互動。
彷彿走在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一樣,即使是一個人走著,旁邊的人潮熙來攘往,熱鬧新潮時髦喧譁,但是你依舊保有自己的個體性與獨立性,「那是天秤很完美的一個平衡」,大岡總是用一種哲理來看待周遭。在JogNote填格子,即使很少出現在賽事會場,他不至於遠離人群,但也不會完全被這些熱鬧所轟炸,天天記錄下來,就會變成一條長長的河流,或者是一個不停地滾下去的滾軸,向無限的地方漫天漫地延伸開來。
找個讓自己安心自在的地方,讓我們的人生能夠適切又如實地記錄下來,哪怕只是芝麻綠豆般的小事,或是鉅細靡遺的流水帳,就算是風花雪月,都好,今天見到了哪些人,跑了幾公里,花了多少時間,腦海裡閃過什麼念頭,天空是不是有片雲,是不是有陣清風拂過自己的臉,日後再重新閱讀,不禁莞爾,這些就是讓我們很快樂的來源啊。
十八尖山練功房裡那群高談闊論的男人
奉行天天跑的信仰以後,大岡改變生活方式,早餐吃很飽,中午休息時間大家都是去覓食,他跨上機車十分鐘後就來到十八尖山,這是他所屬的尖山長跑隊的「練功房」,一個距離市區很近,日治時代建構的森林公園,由於長期被列為軍事所屬用地,保留大部分的原始森林面貌。這裡有蓊鬱的樹木茂密的林蔭,夏天不用擔心日曬,下雨天也能發揮適度的擋雨功能,即使是盛夏日正當中的酷熱時分,曝曬率也只有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四十而已,就算是天天中午恣意奔跑,大岡還是有跑者罕見的白皙。
多麼棒的練功房!難怪尖山這裡總是聚集一群愛跑步的人,沒有實質規範,卻自然形成晨跑、午跑、晚跑三個班別,也會吸引全台灣愛跑步的朋友,剛好來到新竹,忍不住就想去尖山朝聖,感受它奔跑的氛圍。沒有特別的約定,卻變成一種約定俗成的默契,中午到尖山就可以見到那人,如果你對他已經熟悉很久,很想見一面的話。
大岡是午跑班的固定成員,剛好清一色全是男人,Bee、財哥、阿吉、阿布等,來自不同的業界與角落,討論的話題海闊天空,天南地北,葷素不拘,可以嘻嘻哈哈,也可以嚴肅如政治、法律,甚至寬廣如科普中的鱒魚如何迴游到出生地,螞蟻可以在眾多路徑中找到最經濟的一條,沒有設限,端看心情隨機取材。
這群男人笑稱他們是噴口水班,整個尖山中午正是遊客最稀少的時刻,也只有在那個當下才能感覺到什麼叫「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意境,山的那一頭有一群男人在嘰嘰喳喳講個不停,在山的這一頭就可以聽得到震天價響的聲音,宛如進香團般熱鬧。
男人很享受每天在十八尖山定點跑步的這種氛圍,甚至打了個不登大雅之堂,卻又如此傳神貼切的比喻:「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著」。如同跑步的人總喜歡「瞄時間」,這個不經意的習慣動作彷彿洩漏出潛意識裡的滿足,傳遞出一種「真好,人生又多賺到一小時的健康了。」原來,午跑班很享受這種偷時間的歡愉,擁有尖山這個可以天天及時行樂的後花園,分明有著高低起伏的坡度,上坡還可以輕鬆談笑風生,久了就像平地般自然,難怪尖山長跑社的成員個個跑起來疾如風,像武林高手。
尖山有個以「人體收音機」打響名號的男人小吳,之所以掙到這個封號,是來自於這人可以全程從頭到尾用有如洪鐘般的音量,精神抖擻高分貝聊個不停,馬拉松難不倒他,完全不會口渴甚至跑百K他照樣侃侃而談,口不乾舌不燥人不累,堪稱是奇葩。可大岡卻有一番觀察,老是嚷嚷要上山去吐沙,用「人體維基百科」形容更為貼切,小吳之所以不斷持續跑的動力來自於,需要一個傾聽他講話的人,獨自跑是跑不下去的,要有個「寄生」的對象才會跑個不停。
曾經有那麼一次在宜蘭國道五號蔣渭水紀念公路奔跑,那回練習量不夠,想逃卻被押上陣,十公里處遇到跑得飛快的小吳,從此我的漫長旅程不寂寞,他那永遠不會耗竭的電力源源不絕放送出一波波精采生動的話題。我無法回應,就放任他兀自講個不停,很神奇地完成了第四馬,成績還往前推進,一直銘記在心,懷有很深的感激。大岡卻給了我另一個奇妙的看法:「小吳心裡可能更感謝妳,有妳可以寄生,他才能跑得下去。」
很多年之後,對於馬拉松這件事情的回憶,跑了多少時間,跑什麼名次,這些會慢慢離我們而去,雲淡風輕,終究會忘記這些東西。卻會在一個美麗又愜意的午后,天很藍雲很白,剛好在輕風悠悠的時候,不經意間突然想起,曾經有過這樣一個人──陪你這樣跑步,那個感受,才會是永恆留存在心裡的美好回憶。
名次,成績,速度,競賽,這些都不會在大岡跑步的優先順序裡,他更珍惜一起跑步的美好時光,跟有趣的人在一起久了,日積月累下來,自己彷彿也覺得很有趣。每天利用中午一個半小時跑步,到山上去偷點清新空氣,讓暖陽輕輕吹拂著,抖落心上不著痕跡的塵埃,換上一個神采奕奕、煥然一新的自己,無事一身輕又回到工作崗位去。這是每天在十八尖山譜下的奏鳴曲,當然還有更壯闊的進行曲,等著在假日上演。
來去山上吐沙吧!
既然尖山裡高手雲集,個個武功高強,當然就不會只有一項本領,假日會有各種不同的團練路線,場地可能有西濱公路、苗栗環丘,以前是偶爾穿插跑山,現在「上山吐沙」已經變成大岡假日最「新潮」的休閒活動,有時候也要兼顧家庭,會帶著妻女同遊,她們在定點休憩觀光賞景,他往山裡跑去,不是好整以暇地拍照玩耍,他化身成「大岡‧巴萊」,在山徑中飛快地奔跑著。
奔山奔成癮,大岡每週找弟弟小岡、小吳,或偶有「特別來賓」,一起上山吐沙。這個新名詞緣起於一趟鳥嘴山、大窩山、比林山一連串山林奔跑計畫,小吳迸出這樣一句話來:「我要上山吐沙。」經過一週在城市裡的汲汲營營與喧囂擾攘之後,身心俱疲,蒙上一層厚重的灰塵,假日非得遠離紅塵俗世,找到天寬闊的地方狠狠吐沙,彷彿把堆積在身上的「毒素」一次徹底釋放,換回一個清新的自己。充飽了電,自然就可以精神飽滿返回城裡接受凌遲與撕扯。
就這樣,他們在山裡輕快奔跑過的足跡越來越密,鵝公髻山、大鹿林道東段、霞喀羅古道等、清泉、雪霸等都有這群男人在山裡穿梭的蹤跡,慾望也被激發起來了,開始冀望那些讓自己心儀的大山。噢,百岳耶,這是癡人說夢吧!有些路線對多數人而言絕對是impossible,就是有那樣的難度在,再怎麼「省」都得跨夜才能完成,例如能高越嶺,結果偏偏這個不可能的任務卻被一個年輕跑者游錫恩,只用一天就直接橫斷了。
這個前無古人的紀錄震撼了很多人,對他們更是個莫大的鼓舞,未來充滿太多想像的空間,很多被我們視為不可行的路線,在大岡的父執輩或是更早以前,基本上是每天行走的路徑,他記得媽媽年輕時是新竹客運車掌小姐,每天會有一批人從尖山、谷峰、橫山等偏遠山區裡挑著山上產的蔬菜、水果,挑到南寮、香山等沿海地方買賣,做貨物的交換。經濟狀況比較好的人就搭客運,那時天天都是客滿盛況;窮困人家就靠雙腳徒步走,也就是說,這些山林裡的道路是先民賴以維生的路──世人看大岡他們已經覺得不可思議了,我們用走的就已經會疲憊,你們竟像風一般呼嘯而過?就只是久久偶一為之的奔跑而已,先民卻是每天要扛著重重物資快步走這麼多,支撐他們能夠做到背後的力量是什麼?就是愛跟希望。
隨著馬拉松人口越來越多,42.195K的內心戲可能來不及醞釀,那種靈魂的交戰、撕扯、掙扎、搏鬥,已經變得淺薄,超馬跑者看不到盡頭的漫漫長路上,會出現心靈深處的煎熬。什麼樣的因子會促使自己去完成十二小時、二十四小時、斯巴達松246K、或希臘七日賽那樣艱難的目標,是愛?還是希望?
找回初始心
大岡喜歡回到初始心去找答案,他總是在有難度的挑戰裡,讓自己的腦海裡重返兩千五百年前希臘時代那一場流傳千古的馬拉松戰役,那個臨危受命的戰士如果沒有愛與希望,如何完成246K的奔跑?如果沒辦法使命必達,城就會被攻佔,也許妻子小孩就變成奴隸。讓他忘記疲憊只是拚了命不停地奔跑,背後是背負著對家人、對國人、對國家的愛,多麼巨大的動力。他喜歡在賽事過程中回溯馬拉松的由來,讓自己還原到故事的初衷跟背後的靈魂,感覺自己距離勇者不會很遠,彷彿兩人一起在奔跑著,很親近的感覺。
心裡燃起了一把火,想要把美麗的山,一座一座奔跑過。只是,奔跑可能就會忽略了美景,要如何取得平衡?這個問題,碰觸到大岡對人生議題的思考。有人單攻大霸尖山,有人一日橫斷能高越嶺,如果以人生來做比喻,有很多任務並不是一次性就能夠達到;如果能夠一次就成功,當然再完美不過,但事實上人生充滿太多妥協,無法到達也沒關係,口袋裡總是得隨時擺幾個不同的劇本,更重要的是,我們很享受當中的過程,到最後能否達成目標也無關緊要了。
大岡深切感受到台灣得天獨厚,擁有老天爺賞賜給我們最好的禮物──豐富的山林以及千變萬化的路線,如果能夠很認真去經營的話,一點都不輸給白朗峰、富士山UTMJ,或UTMB等全球超馬好手覬覦垂涎的經典路線。橫斷能高越嶺的新紀錄讓大岡心裡那把火,越燒越旺,把很多impossible變成possible吧!即使一次無法達成,分段進行也可以。
台灣有這麼多不輸給國外的寶藏,只是我們太少關注這塊土地。小岡常跟他說:「哥,既然我們還自詡是個擅跑的人,這不是老天爺給我們很好的禮物嗎?」當別人爬山要耗費很多體力時,大、小岡兄弟還有幾個吐沙夥伴用雙腳一日就可以跑得回來。也許可以以他們當成軸心,慢慢地把足以傲視群倫的山徑跑出來並記錄下來,當個先鋒者,讓不敢嘗試的人可以follow他們的腳步,有機會在台灣體驗壯闊刺激又讓人蕩氣迴腸的越野奔跑,多麼有意義。
運動其實不必那麼嚴肅,可以跑步爬山,也可以逛街健行散步,只要能夠讓身體處於動的狀態下,也能夠達到運動的功能。一年跑五千公里,跑很大、也跑得很好,卻強調不是追求速度是easy run的大岡對運動的看法很廣義,用他一貫溫和的態度看待這件事。
他舉村上春樹在《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一書裡援引毛姆的說法:「任何一支刮鬍刀都有它的哲學在。」這個行為不管多麼無聊,天天做了以後,就會產生自我觀照。天天運動之後,就會進入觀照或哲學的層次,反而會擺脫形體上的束縛,不會去在意成績、時間的快慢,反而是很享受這樣的氣氛,享受跟別人一起跑步的感覺。
跑成一條長長的河流
過了四十歲以後,人生還有那麼多勝負要去追求嗎?跑馬拉松也好,超馬也好,就是在跟自己競賽,「要揚棄勝負的迷思,再怎麼厲害,跑道上永遠只有一個吳天王(吳文騫),第一名永遠只有一個,我們唯一跟他一樣的就是認真。」冠軍只有一個,但是認真的人可以有很多個,不管做什麼事情就是認真全力以赴,找出適合自己的跑道,跑出自己的成就。
大岡喜歡借用希臘神話裡薛西弗斯推石頭上山的故事,周而復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做著看似毫無結果,沒有終點的機械而單調的事情。想想人生不也是如此嗎?每天太陽東升西落,一年春夏秋冬四季更迭,跟推滾大石頭很像,只是,在過程中有享受到什麼?跑步也是這樣的心境變化,或許是一種覺悟的歷程,也或許是另一種自由的開展。
這麼一想,心境豁然開朗,每天看似再普通不過的JogNote流水帳記事,「霎時竟也略帶著自我感覺良好的對待。」大岡謙遜的笑容裡,有一抹淺淺的幽默與不經意的自豪。二、三公里的芝麻里程也寫,溫度氣候風啊雲啊樹啊花草啊也寫,零碎片段口沫橫飛的亂談乃至於正經八百的時事,統統有,「我們大概只把跑步這一回事當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看待吧!」大岡的戰友Bee一本詼諧幽默地說著。
跑步對大岡的定義就像刷牙洗臉一樣,是生活的一部分,今天要不要跑步從來就不是他的選擇,他只是會問自己,今天什麼時候跑,要跑多少。希望大家能夠在跑步裡得到快樂,並傳達自己的快樂給別人。沒有太多強制的誓約,只有悠然綿長的淡淡情緒,他們就是這樣在十八尖山寫下厚厚的日誌,是跑步,是生活,是心情,也是一本有厚度的小品。
│郭豐州的觀察│
寫出自己專屬的跑步日誌
小魚這一篇大岡的故事寫得「特好」!大岡擁有單純的跑步動機,執行的毅力,是我仰慕的,哪像我和小魚常常光說不練,淨找藉口:趕稿,上課,開會,出國理由一堆,有時連「沒靈感跑步」的爛理由都出現了。「跑步就像刷牙洗臉一樣,是生活的一部分」是跑者的最高境界!我對於跑者的定義也是如此:「能將跑步運動融入日常生活中的人」,所以跑者不一定要天天跑,偶爾我們也會忘了刷牙吧?也不用一定要跑過馬拉松才能稱是跑者,經常跑個三公里、五公里不也很好?以前認識一位跑者小王,幾乎每天都來跑上一小時,可是他從來不參加比賽,因為他不喜歡競賽的氣氛,只喜歡無拘束地運動,你能說他不是跑者嗎?
心理學家說動物只有感覺,而人類不但有感覺,而且會蒐集感官訊號,傳到大腦處理後變成「知覺」,也就是說人們跑步時是有意識地動作,跑步會對人產生某些意義,而這些意義如果我們把它記錄下來,就成為屬於自己的跑步哲學。因此我常鼓勵學生把自己運動歷程寫下來,這種將感覺、情緒、情感經過內化後,會將跑步這項動作提升到更高的層次,也容易保持住運動的習慣。
心得感受可以寫在紙上,缺點是分享困難,無法享受電腦自動計算、儲存、搜尋等功能。大岡很聰明地找到工具JogNote幫他做跑步記錄,簡單地填寫資料之後就可以跟跑友分享一切,例如我上去看到「巴布今天早餐吃了豆漿、油蔥乾拌麵,跑了南隘路7.4K」,有互相砥礪的效果,軟體還會自動加總每週與每月公里數,提供了方便的自我管理功能。
市面上還有跑者用的軟體,有配合GPS自動計算跑步距離的,有開訓練課表的,如果我們把一些分散的功能軟體整合起來變成一套跑者專用系統,裡面有主動傳來比賽資訊功能,有人工智慧教練自動開課表,也可以自動/人工記錄運動日誌等功能,它可以是網站介面,也可以是智慧型手機APP。讓我描述一下這套系統使用的情景:小王前一天晚上睡前從網站下載該軟體到自己的電腦中,同時也下載到智慧型手機中。早上坐上捷運往公司途中,手機發出一聲提醒聲音,一看是心儀已久的「北宜公路超馬賽」開始報名的資訊,他立即按下螢幕上「報名」鍵,數秒鐘之後,系統回傳問說報名費五百元從預付儲值卡中扣除嗎?小王按下「是」,再幾秒後系統回應:「您已經報名成功,目前報名的人數有三十三位,電子收據已經自動傳到您的信箱」。螢幕接著出現:「請問您要智慧型教練幫您開訓練課表嗎?」,小王按下「是」,系統立即根據小王的過去紀錄和本賽事的距離與坡度訂出一套計畫,中間還會跟小王對話,確認小王的參賽目標後修訂課表。小王指頭在手機上滑動一下,就看到今天的課表:「劍南山兩趟,中度空手肌力重量練習五回合」,想起昨晚設定軟體時有註明自己方便練習的地點之一是劍南山。該天晚上,小王做完功課後,上網把今天的心得輸入,網路立即更新,數秒鐘後跑友阿興簡訊就來了:「羨慕你準時完成訓練功課,我還在捷運上咧!」
我的資訊背景有能力完成上述的整合系統,但是太忙碌了,成功不必在我,只要有人有興趣,我都樂意協助完成,畢竟享受到的是所有跑者啊!
跑步,說穿了就是雙腳不斷交互移動前進,帶有快慢不同的速度,就是這麼簡單的事。只是在這種看似非常單調無聊的機械動作裡,日復一日地重複著,腳在動,腦在轉,一串文字就這麼輕輕悄悄地流瀉出來,每天或許只是個小品,時間的河流呀流的,當它彎沿過一千個日子之後,就匯集成一本動人的詩章,那是一首屬於一個名叫陳志岡的男人的浩大史詩。
跑步的樣貌有千百種,大岡兀自譜出另一種驚奇,原來,不為賽事,不在快慢,不求距離,不管路徑,只要把它當成跟呼吸一樣自然的事,就可以天天跑步,再也沒有什麼可以阻撓了。生命經常有悶到,或輕或淺,出外跑步透氣就是當下情緒最好的出口,哪怕是陽光灑落或是雨水兜頭淋下,都是清新可喜,隨著心臟的律動與汗水的奔流,那悶,就迎刃而解了!
從阿姆斯壯登陸地球那天起
「天天跑達人」大岡對於跑步自有他獨特的見解。他愛閱讀,很喜歡閱讀國外運動網站,既可以培養英文能力,又可以尋找新知,看看外面的人怎麼跑步。就讓他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網站──The United States Running Streak Association,美國天天跑步協會,開宗明義規範,會員必須天天憑著自己的力量,不能靠滑輪、彈簧、滑板等機械的力量,自力而為地至少跑步一英里(1.6K)。這個理念跟大岡所接觸到的截然不同,都說跑個四、五天後就要適度休息,還說要有速度強度或者用時間來累積距離,可是偏偏有這樣一群人要打破這個迷思,要天天跑步,而且跑得健康跑得自在。
太有趣了,這個世界上怎麼會有一些人致力於天天跑步,喚起大岡對他們的想像與好奇心,想進一步去了解。就這樣栽進去了,仔細研究後發現門檻很簡單,一點都不難,原來,天天跑的理念係緣起於「健康跑步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既沒有速度限制,也沒有場地跟時間限制,就是天天跑,唯一的條件就是1.6K「起跳」。
他笑了,就是這麼簡單,我們總是想太多,一旦複雜了就會參雜太多元素進來,漸漸失去那份初始心,純粹的美好。對跑步族群而言,彈指間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可是,三百六十五天不中斷,甚至十年、三十年,貫穿成長長的一生,有多少人能夠把它吟唱成一首生命之歌?
美國天天跑協會超過兩百五十個會員裡,已經有五十四個會員奔跑超過三十年以上從未中斷過,其中排名第一的Mark Covert更是從一九六八年開始到現在,漫長四十四載不辭寒暑每天都跑,經歷四個小孩出生,在迎接新生命的喜悅中跑步;父母過世了,在悲傷的情境中依然跑步。從十八歲的年輕小夥子跑過了菁華的中年與壯年,跑成白髮蒼蒼六十幾歲的爺爺,雙腳仍是那麼堅毅有力。
有人問他天天跑覺得怎麼樣?Mark輕描淡寫地回答,就像天天刷牙、洗臉一樣,並不是什麼撼天動地的行為,就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罷了。人的一生究竟有多長?從阿姆斯壯登陸月球就開始跑步,世事如此變化又那麼無常,竟然還能天天跑步!能夠有個運動可以貫穿自己的少年、青年、壯年、老年,這是何等美妙的信仰,當它日復一日地累積下去以後,或許會綿延成一股像鄉愁般難以割捨的情緒吧。
用JogNote譜出一千天的小品文
這樣的信仰撼動了大岡,從當兵時就開始跑步,斷續已經儲存二十年的跑齡,三年多前他開啟了天天跑生涯,找到一個簡單好用的日本網站JogNote,就這樣,去年十二月,他已經連續奔跑一千天,也寫了一千天的運動手札。這只是一個數字里程碑,雙腳與雙手持續向前邁進,沒有目標,也看不到終點,抬頭仰望,淨是一片無垠的藍天!
大岡跑步的初衷是減肥,那年差點因為太胖當不了兵,讓他好生焦急。得自於遺傳,只要呼吸空氣就會胖,九十公斤讓他覺得負荷太重,就認真跑步,剛開始效益特佳,體重像拋物線般直直滑落,很快就到七十二、七十三公斤,然後就停滯不動,陷入膠著了。這也無妨,至少整個人神清氣爽,體能狀況感覺良好,天天在有坡度起伏的新竹十八尖山奔跑,大氣也不會喘一下,還能聲如洪鐘大聲哈啦談笑。
流露出濃厚的人文氣息,在那個電腦還不發達的年代,大岡在筆記本寫下密密麻麻的跑步日記,還有很多跑步相關剪報,字跡工整,版面乾淨,看起來一整個賞心悅目,又讚歎連連。「有所本」的文字紀錄寫了約六本,最近四、五年轉到電腦上來,他的跑步運動日誌換成了電子檔,一樣是那麼香濃醇,原汁原味不打折,像個取之不盡的寶藏般,裡頭豈止是跑步、奔山,多少時間、速率、里程、成績等這些理性的紀錄而已,還有更多人文色彩與人生態度。
JogNote是個看似熱鬧,卻可以保有自己的一個角落,每天一個格子,以月為單位,十二個大格子串成三百六十五天的運動diary,而且,不必每年更換一本,可以年復一年使用下去。雖然是純日文介面,一些國內愛跑步的朋友也來這裡築巢,身為「始祖」的大岡自然連結出很多格友,彼此透過文字分享跑步二三事,興趣相同很快就熟稔起來,只是志不在參賽的大岡蒙上一層神祕色彩,很難遇到他的「本尊」。
網路是個很有趣的連結,改變了人與人的互動模式,有些人事實上一年也見不到兩、三次,因為這個無遠弗屆的媒介,熱絡往來,遇上了當然毫無距離,像相識多年般熱絡,有趣極了。沒有人喜歡絕對熱鬧,永遠都要身處在繽紛多彩五光十色的場子裡,天天都在放煙火也是會疲累的;但是也沒絕對追求孤獨,離群而索居的人,即使是可以承受四十二公里或更遠距離的跑者,相對更能忍受孤獨,也是會透過部落格、跑者廣場、Facebook、Plurk來跟大家互動。
彷彿走在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一樣,即使是一個人走著,旁邊的人潮熙來攘往,熱鬧新潮時髦喧譁,但是你依舊保有自己的個體性與獨立性,「那是天秤很完美的一個平衡」,大岡總是用一種哲理來看待周遭。在JogNote填格子,即使很少出現在賽事會場,他不至於遠離人群,但也不會完全被這些熱鬧所轟炸,天天記錄下來,就會變成一條長長的河流,或者是一個不停地滾下去的滾軸,向無限的地方漫天漫地延伸開來。
找個讓自己安心自在的地方,讓我們的人生能夠適切又如實地記錄下來,哪怕只是芝麻綠豆般的小事,或是鉅細靡遺的流水帳,就算是風花雪月,都好,今天見到了哪些人,跑了幾公里,花了多少時間,腦海裡閃過什麼念頭,天空是不是有片雲,是不是有陣清風拂過自己的臉,日後再重新閱讀,不禁莞爾,這些就是讓我們很快樂的來源啊。
十八尖山練功房裡那群高談闊論的男人
奉行天天跑的信仰以後,大岡改變生活方式,早餐吃很飽,中午休息時間大家都是去覓食,他跨上機車十分鐘後就來到十八尖山,這是他所屬的尖山長跑隊的「練功房」,一個距離市區很近,日治時代建構的森林公園,由於長期被列為軍事所屬用地,保留大部分的原始森林面貌。這裡有蓊鬱的樹木茂密的林蔭,夏天不用擔心日曬,下雨天也能發揮適度的擋雨功能,即使是盛夏日正當中的酷熱時分,曝曬率也只有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四十而已,就算是天天中午恣意奔跑,大岡還是有跑者罕見的白皙。
多麼棒的練功房!難怪尖山這裡總是聚集一群愛跑步的人,沒有實質規範,卻自然形成晨跑、午跑、晚跑三個班別,也會吸引全台灣愛跑步的朋友,剛好來到新竹,忍不住就想去尖山朝聖,感受它奔跑的氛圍。沒有特別的約定,卻變成一種約定俗成的默契,中午到尖山就可以見到那人,如果你對他已經熟悉很久,很想見一面的話。
大岡是午跑班的固定成員,剛好清一色全是男人,Bee、財哥、阿吉、阿布等,來自不同的業界與角落,討論的話題海闊天空,天南地北,葷素不拘,可以嘻嘻哈哈,也可以嚴肅如政治、法律,甚至寬廣如科普中的鱒魚如何迴游到出生地,螞蟻可以在眾多路徑中找到最經濟的一條,沒有設限,端看心情隨機取材。
這群男人笑稱他們是噴口水班,整個尖山中午正是遊客最稀少的時刻,也只有在那個當下才能感覺到什麼叫「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意境,山的那一頭有一群男人在嘰嘰喳喳講個不停,在山的這一頭就可以聽得到震天價響的聲音,宛如進香團般熱鬧。
男人很享受每天在十八尖山定點跑步的這種氛圍,甚至打了個不登大雅之堂,卻又如此傳神貼切的比喻:「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著」。如同跑步的人總喜歡「瞄時間」,這個不經意的習慣動作彷彿洩漏出潛意識裡的滿足,傳遞出一種「真好,人生又多賺到一小時的健康了。」原來,午跑班很享受這種偷時間的歡愉,擁有尖山這個可以天天及時行樂的後花園,分明有著高低起伏的坡度,上坡還可以輕鬆談笑風生,久了就像平地般自然,難怪尖山長跑社的成員個個跑起來疾如風,像武林高手。
尖山有個以「人體收音機」打響名號的男人小吳,之所以掙到這個封號,是來自於這人可以全程從頭到尾用有如洪鐘般的音量,精神抖擻高分貝聊個不停,馬拉松難不倒他,完全不會口渴甚至跑百K他照樣侃侃而談,口不乾舌不燥人不累,堪稱是奇葩。可大岡卻有一番觀察,老是嚷嚷要上山去吐沙,用「人體維基百科」形容更為貼切,小吳之所以不斷持續跑的動力來自於,需要一個傾聽他講話的人,獨自跑是跑不下去的,要有個「寄生」的對象才會跑個不停。
曾經有那麼一次在宜蘭國道五號蔣渭水紀念公路奔跑,那回練習量不夠,想逃卻被押上陣,十公里處遇到跑得飛快的小吳,從此我的漫長旅程不寂寞,他那永遠不會耗竭的電力源源不絕放送出一波波精采生動的話題。我無法回應,就放任他兀自講個不停,很神奇地完成了第四馬,成績還往前推進,一直銘記在心,懷有很深的感激。大岡卻給了我另一個奇妙的看法:「小吳心裡可能更感謝妳,有妳可以寄生,他才能跑得下去。」
很多年之後,對於馬拉松這件事情的回憶,跑了多少時間,跑什麼名次,這些會慢慢離我們而去,雲淡風輕,終究會忘記這些東西。卻會在一個美麗又愜意的午后,天很藍雲很白,剛好在輕風悠悠的時候,不經意間突然想起,曾經有過這樣一個人──陪你這樣跑步,那個感受,才會是永恆留存在心裡的美好回憶。
名次,成績,速度,競賽,這些都不會在大岡跑步的優先順序裡,他更珍惜一起跑步的美好時光,跟有趣的人在一起久了,日積月累下來,自己彷彿也覺得很有趣。每天利用中午一個半小時跑步,到山上去偷點清新空氣,讓暖陽輕輕吹拂著,抖落心上不著痕跡的塵埃,換上一個神采奕奕、煥然一新的自己,無事一身輕又回到工作崗位去。這是每天在十八尖山譜下的奏鳴曲,當然還有更壯闊的進行曲,等著在假日上演。
來去山上吐沙吧!
既然尖山裡高手雲集,個個武功高強,當然就不會只有一項本領,假日會有各種不同的團練路線,場地可能有西濱公路、苗栗環丘,以前是偶爾穿插跑山,現在「上山吐沙」已經變成大岡假日最「新潮」的休閒活動,有時候也要兼顧家庭,會帶著妻女同遊,她們在定點休憩觀光賞景,他往山裡跑去,不是好整以暇地拍照玩耍,他化身成「大岡‧巴萊」,在山徑中飛快地奔跑著。
奔山奔成癮,大岡每週找弟弟小岡、小吳,或偶有「特別來賓」,一起上山吐沙。這個新名詞緣起於一趟鳥嘴山、大窩山、比林山一連串山林奔跑計畫,小吳迸出這樣一句話來:「我要上山吐沙。」經過一週在城市裡的汲汲營營與喧囂擾攘之後,身心俱疲,蒙上一層厚重的灰塵,假日非得遠離紅塵俗世,找到天寬闊的地方狠狠吐沙,彷彿把堆積在身上的「毒素」一次徹底釋放,換回一個清新的自己。充飽了電,自然就可以精神飽滿返回城裡接受凌遲與撕扯。
就這樣,他們在山裡輕快奔跑過的足跡越來越密,鵝公髻山、大鹿林道東段、霞喀羅古道等、清泉、雪霸等都有這群男人在山裡穿梭的蹤跡,慾望也被激發起來了,開始冀望那些讓自己心儀的大山。噢,百岳耶,這是癡人說夢吧!有些路線對多數人而言絕對是impossible,就是有那樣的難度在,再怎麼「省」都得跨夜才能完成,例如能高越嶺,結果偏偏這個不可能的任務卻被一個年輕跑者游錫恩,只用一天就直接橫斷了。
這個前無古人的紀錄震撼了很多人,對他們更是個莫大的鼓舞,未來充滿太多想像的空間,很多被我們視為不可行的路線,在大岡的父執輩或是更早以前,基本上是每天行走的路徑,他記得媽媽年輕時是新竹客運車掌小姐,每天會有一批人從尖山、谷峰、橫山等偏遠山區裡挑著山上產的蔬菜、水果,挑到南寮、香山等沿海地方買賣,做貨物的交換。經濟狀況比較好的人就搭客運,那時天天都是客滿盛況;窮困人家就靠雙腳徒步走,也就是說,這些山林裡的道路是先民賴以維生的路──世人看大岡他們已經覺得不可思議了,我們用走的就已經會疲憊,你們竟像風一般呼嘯而過?就只是久久偶一為之的奔跑而已,先民卻是每天要扛著重重物資快步走這麼多,支撐他們能夠做到背後的力量是什麼?就是愛跟希望。
隨著馬拉松人口越來越多,42.195K的內心戲可能來不及醞釀,那種靈魂的交戰、撕扯、掙扎、搏鬥,已經變得淺薄,超馬跑者看不到盡頭的漫漫長路上,會出現心靈深處的煎熬。什麼樣的因子會促使自己去完成十二小時、二十四小時、斯巴達松246K、或希臘七日賽那樣艱難的目標,是愛?還是希望?
找回初始心
大岡喜歡回到初始心去找答案,他總是在有難度的挑戰裡,讓自己的腦海裡重返兩千五百年前希臘時代那一場流傳千古的馬拉松戰役,那個臨危受命的戰士如果沒有愛與希望,如何完成246K的奔跑?如果沒辦法使命必達,城就會被攻佔,也許妻子小孩就變成奴隸。讓他忘記疲憊只是拚了命不停地奔跑,背後是背負著對家人、對國人、對國家的愛,多麼巨大的動力。他喜歡在賽事過程中回溯馬拉松的由來,讓自己還原到故事的初衷跟背後的靈魂,感覺自己距離勇者不會很遠,彷彿兩人一起在奔跑著,很親近的感覺。
心裡燃起了一把火,想要把美麗的山,一座一座奔跑過。只是,奔跑可能就會忽略了美景,要如何取得平衡?這個問題,碰觸到大岡對人生議題的思考。有人單攻大霸尖山,有人一日橫斷能高越嶺,如果以人生來做比喻,有很多任務並不是一次性就能夠達到;如果能夠一次就成功,當然再完美不過,但事實上人生充滿太多妥協,無法到達也沒關係,口袋裡總是得隨時擺幾個不同的劇本,更重要的是,我們很享受當中的過程,到最後能否達成目標也無關緊要了。
大岡深切感受到台灣得天獨厚,擁有老天爺賞賜給我們最好的禮物──豐富的山林以及千變萬化的路線,如果能夠很認真去經營的話,一點都不輸給白朗峰、富士山UTMJ,或UTMB等全球超馬好手覬覦垂涎的經典路線。橫斷能高越嶺的新紀錄讓大岡心裡那把火,越燒越旺,把很多impossible變成possible吧!即使一次無法達成,分段進行也可以。
台灣有這麼多不輸給國外的寶藏,只是我們太少關注這塊土地。小岡常跟他說:「哥,既然我們還自詡是個擅跑的人,這不是老天爺給我們很好的禮物嗎?」當別人爬山要耗費很多體力時,大、小岡兄弟還有幾個吐沙夥伴用雙腳一日就可以跑得回來。也許可以以他們當成軸心,慢慢地把足以傲視群倫的山徑跑出來並記錄下來,當個先鋒者,讓不敢嘗試的人可以follow他們的腳步,有機會在台灣體驗壯闊刺激又讓人蕩氣迴腸的越野奔跑,多麼有意義。
運動其實不必那麼嚴肅,可以跑步爬山,也可以逛街健行散步,只要能夠讓身體處於動的狀態下,也能夠達到運動的功能。一年跑五千公里,跑很大、也跑得很好,卻強調不是追求速度是easy run的大岡對運動的看法很廣義,用他一貫溫和的態度看待這件事。
他舉村上春樹在《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一書裡援引毛姆的說法:「任何一支刮鬍刀都有它的哲學在。」這個行為不管多麼無聊,天天做了以後,就會產生自我觀照。天天運動之後,就會進入觀照或哲學的層次,反而會擺脫形體上的束縛,不會去在意成績、時間的快慢,反而是很享受這樣的氣氛,享受跟別人一起跑步的感覺。
跑成一條長長的河流
過了四十歲以後,人生還有那麼多勝負要去追求嗎?跑馬拉松也好,超馬也好,就是在跟自己競賽,「要揚棄勝負的迷思,再怎麼厲害,跑道上永遠只有一個吳天王(吳文騫),第一名永遠只有一個,我們唯一跟他一樣的就是認真。」冠軍只有一個,但是認真的人可以有很多個,不管做什麼事情就是認真全力以赴,找出適合自己的跑道,跑出自己的成就。
大岡喜歡借用希臘神話裡薛西弗斯推石頭上山的故事,周而復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做著看似毫無結果,沒有終點的機械而單調的事情。想想人生不也是如此嗎?每天太陽東升西落,一年春夏秋冬四季更迭,跟推滾大石頭很像,只是,在過程中有享受到什麼?跑步也是這樣的心境變化,或許是一種覺悟的歷程,也或許是另一種自由的開展。
這麼一想,心境豁然開朗,每天看似再普通不過的JogNote流水帳記事,「霎時竟也略帶著自我感覺良好的對待。」大岡謙遜的笑容裡,有一抹淺淺的幽默與不經意的自豪。二、三公里的芝麻里程也寫,溫度氣候風啊雲啊樹啊花草啊也寫,零碎片段口沫橫飛的亂談乃至於正經八百的時事,統統有,「我們大概只把跑步這一回事當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看待吧!」大岡的戰友Bee一本詼諧幽默地說著。
跑步對大岡的定義就像刷牙洗臉一樣,是生活的一部分,今天要不要跑步從來就不是他的選擇,他只是會問自己,今天什麼時候跑,要跑多少。希望大家能夠在跑步裡得到快樂,並傳達自己的快樂給別人。沒有太多強制的誓約,只有悠然綿長的淡淡情緒,他們就是這樣在十八尖山寫下厚厚的日誌,是跑步,是生活,是心情,也是一本有厚度的小品。
│郭豐州的觀察│
寫出自己專屬的跑步日誌
小魚這一篇大岡的故事寫得「特好」!大岡擁有單純的跑步動機,執行的毅力,是我仰慕的,哪像我和小魚常常光說不練,淨找藉口:趕稿,上課,開會,出國理由一堆,有時連「沒靈感跑步」的爛理由都出現了。「跑步就像刷牙洗臉一樣,是生活的一部分」是跑者的最高境界!我對於跑者的定義也是如此:「能將跑步運動融入日常生活中的人」,所以跑者不一定要天天跑,偶爾我們也會忘了刷牙吧?也不用一定要跑過馬拉松才能稱是跑者,經常跑個三公里、五公里不也很好?以前認識一位跑者小王,幾乎每天都來跑上一小時,可是他從來不參加比賽,因為他不喜歡競賽的氣氛,只喜歡無拘束地運動,你能說他不是跑者嗎?
心理學家說動物只有感覺,而人類不但有感覺,而且會蒐集感官訊號,傳到大腦處理後變成「知覺」,也就是說人們跑步時是有意識地動作,跑步會對人產生某些意義,而這些意義如果我們把它記錄下來,就成為屬於自己的跑步哲學。因此我常鼓勵學生把自己運動歷程寫下來,這種將感覺、情緒、情感經過內化後,會將跑步這項動作提升到更高的層次,也容易保持住運動的習慣。
心得感受可以寫在紙上,缺點是分享困難,無法享受電腦自動計算、儲存、搜尋等功能。大岡很聰明地找到工具JogNote幫他做跑步記錄,簡單地填寫資料之後就可以跟跑友分享一切,例如我上去看到「巴布今天早餐吃了豆漿、油蔥乾拌麵,跑了南隘路7.4K」,有互相砥礪的效果,軟體還會自動加總每週與每月公里數,提供了方便的自我管理功能。
市面上還有跑者用的軟體,有配合GPS自動計算跑步距離的,有開訓練課表的,如果我們把一些分散的功能軟體整合起來變成一套跑者專用系統,裡面有主動傳來比賽資訊功能,有人工智慧教練自動開課表,也可以自動/人工記錄運動日誌等功能,它可以是網站介面,也可以是智慧型手機APP。讓我描述一下這套系統使用的情景:小王前一天晚上睡前從網站下載該軟體到自己的電腦中,同時也下載到智慧型手機中。早上坐上捷運往公司途中,手機發出一聲提醒聲音,一看是心儀已久的「北宜公路超馬賽」開始報名的資訊,他立即按下螢幕上「報名」鍵,數秒鐘之後,系統回傳問說報名費五百元從預付儲值卡中扣除嗎?小王按下「是」,再幾秒後系統回應:「您已經報名成功,目前報名的人數有三十三位,電子收據已經自動傳到您的信箱」。螢幕接著出現:「請問您要智慧型教練幫您開訓練課表嗎?」,小王按下「是」,系統立即根據小王的過去紀錄和本賽事的距離與坡度訂出一套計畫,中間還會跟小王對話,確認小王的參賽目標後修訂課表。小王指頭在手機上滑動一下,就看到今天的課表:「劍南山兩趟,中度空手肌力重量練習五回合」,想起昨晚設定軟體時有註明自己方便練習的地點之一是劍南山。該天晚上,小王做完功課後,上網把今天的心得輸入,網路立即更新,數秒鐘後跑友阿興簡訊就來了:「羨慕你準時完成訓練功課,我還在捷運上咧!」
我的資訊背景有能力完成上述的整合系統,但是太忙碌了,成功不必在我,只要有人有興趣,我都樂意協助完成,畢竟享受到的是所有跑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