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S機會在前先說「好」
──我們常會用「我做不到」或「我忙不過來」,當成自己拒絕任務的理由,但其實在這些 Say no 的當下,你也已經將機會往外推出門了。
前些日子我接到一通電話,集團內的全球人力資源部門打電話給我,要我去柏林上一個課程,說是老闆指名要我參加的。
這個課程是公司安排的,分成兩個階段,一次在德國柏林,另一次在中國大連。全世界萊雅集團只有六個人會去上這個課,而且上課的人也都由集團總公司指定。亞洲區名額只有一個,我的老闆把名額給了我。其他一起上課的人則有美國跟歐洲區域的同事。這次的課程內容談的是高階管理,講領導、講創新,同時還包括了全球經濟現況等議題。因為跟經營管理與未來趨勢有關,所以與會同仁都是高階主管。
比較特別的是,以往這一類的課程,上課的人都是公司內部員工,這回我們還會與外面一些企業集團的人一起上課。來自萊雅集團的人有六位,除了我們之外,還有四家集團的人會出席,相互都是不同產業,目的就是希望我們要跟多種產業進行接軌,激盪出更多可能。而在課程之前,各個公司的CEO也會指定我們一些議題,希望我們針對這些題目進行討論、並且要有成果,而不是只去那裡聽聽課。課程之餘,我們還會參訪一些國際知名的集團公司,相互學習。
這些內容安排不僅花費公司很多成本,相對也會占去自己不少時間。當下又剛好是在兵荒馬亂、全台灣的百貨公司都進入週年慶的征戰期,雖然這是一個很難得的學習機會,而我一去就是一個多禮拜,還是在天高皇帝遠的柏林。儘管我相信同事們一定能完美達成業績,但無法在週年慶的重要時刻坐鎮指揮,還是讓我有些許不安。到底,我該去嗎?
雖然老闆事先詢問了我的想法與意願,我大可婉轉表達自己正在忙週年慶,而且現階段部門之間有一些成員調動,為了安穩人心,我可能不太方便去。只要我這樣一說,他們自然就會另覓他人,但我想的是,既然我是公司屬意的第一人選,就表示這個機會是我該把握的,是公司的美意,容不得放棄。我不能 Say no,應該要 Say yes。我該去,再怎麼排除萬難,都得去!
*Say yes,機會一直來
說真的,在工作上,我還真不會對眼前的機會 Say no。我永遠都是 Say yes。也因為自己從不說「不」,機會就會一直進來。
回想我畢業那年,白天在貿易公司擔任秘書助理、晚上在學校教英文的階段,那時因為年輕,除了想多賺一點錢,也覺得需要在工作上好好負責,所以雖然日夜蠟燭兩頭燒,但我從不輕言請假。平常早上八點半到下午五點半,我是聽人命令的小助理;公司下班後直到晚上十點,我是指導學生課業的學校老師。後來還交了男朋友,連約會也進來軋上一腳。我像是戴著日夜不同的兩款面具,中間有時還得穿插扮演女朋友的角色。現在想起來,自己當時竟然沒有錯亂,還真有點佩服自己當時的體力。
記得有一回,貿易公司來了個叫本田先生的日本訪客,因為內部人手有點忙不過來,所以我們總經理就叫我帶著本田先生去台南跟彰化,拜訪其他廠商。雖然那時的我不太有這方面的工作經驗,但還是答應了。
說來好笑,對於這次差旅行程,我唯一的顧慮不是自己帶領客戶的經驗不足,而是想著自己一個人帶客戶出差,有點不安。於是,我就央請當時的男友、也就是現在的先生一起出馬,拜託他充當司機。我那時傻傻的,還以為客戶一定看不出來,實在是有點天真。
但總之,我們兩人就一起陪著本田先生去彰化與台南。因為我並沒有想到要跟學校請假,或者應該說,我不認為自己「需要」為了這件事,跟學校告假。所以在出差行程告一段落後,我還是趕緊奔回學校上課。為了怕遲到,我還一直催我男友開快點,他就開著他那輛小小的大發汽車一路超車、變換車道,超到本田先生坐在後座驚嚇不已。最後總算讓我準時趕到學校打卡。
雖然我可以跟貿易公司的老闆說,我覺得自己可能不適合帶本田先生去拜訪客戶;或者告訴學校說我有事情要請假一天,好讓自己不那麼緊張匆促。但「不會說不」的這個特質,反而讓我的耐操度與可塑性都更加擴張,尤其當自己走過那一次又一次的調整與挑戰之後。
又例如我在擔任廣告業務的時期,那個年代還流行吃飯喝酒應酬,尤其是在本土廣告公司與本土客戶之間,喝酒是免不了的。自己雖是女流之輩,年紀也還不到三十,卻充滿了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氣魄。加上自己一部分好勝心重,另一部分則是向來認為工作就是要做到徹底,因此逢上喝酒的場合也從不畏懼,說乾杯便乾杯。說真的,我的酒量並不好,酒膽卻超乎常人,怎麼也不能輕易退縮,也不能讓自己喝醉。雖然現在看來那是非常不健康的工作方式,但我也因此獲得了許多難得的經驗,以及與客戶、夥伴的堅定情感。*Say yes,發現自己的無窮潛力
及至去了美國念MBA,畢業那年,進入美國寶僑擔任業務。我那時住在亞利桑納州鳳凰城,公司要我飛去洛杉磯跟那邊的區域業務經理進行三天的學習訓練,我就去了。到了那邊,見到洛杉磯的區域業務經理、完成簡單的報到手續後,他說我負責的區域,共有一百個零售通路客戶。然後他帶我到我入住的飯店,告訴我,飯店前面有個停車場,那裡有一部藍色的克萊斯勒,要我明天就開著那輛大車,一路往北到橘郡,那裡會有另一個業務,他會帶我去拜訪店家。最後他把車鑰匙交給我,問我有沒有問題。
我那時候只說好,沒問題,但心裡暗叫糟糕。因為我雖然在美國已經住了兩年,但是這段期間我先生都在身邊,每次出去都有他一起,所以就算我有駕照,卻從來不用開車,我從不曾真正地開車上過路,更不用說只有我自己一人。但我不能、也無法跟區域業務經理說我做不到,我甚至連怎麼開口都不知道,唯一想的就是,我再怎樣也要硬著頭皮完成這件事。
那天晚上我跟先生聯絡,說真的,我是有點不知如何是好。雖然從洛杉磯到橘郡約莫只有一個多小時的路程,但人生地不熟,車子的排檔桿在方向盤邊的樣子還是第一次碰到,該怎麼辦?我先生說他有個同學住在洛杉磯,可以請那個同學載我去,結果卻怎麼樣也聯絡不上那個同學,最後我只能硬著頭皮自己出發。
那一次我孤身上路,那車對我來說實在太大(記得有次我先生開那輛車載我,結果被警察攔下來,警察以為他單人違規駕駛在限雙人以上的車道上),而且因為對路線不熟悉,我在高速公路上就得一直留意出口,每到一個出口,就以為是不是該下交流道了,結果發現不是,又趕緊靠回車道來。就這樣一路歪歪扭扭、緊張兮兮,還一直被其他車子按喇叭,幾乎可說是險象環生、汗流浹背地把自己送到橘郡。我都不曉得自己最後是怎麼抵達的,但我就是開到了。
你問我怕不怕?怕啊,怎麼不會怕!我永遠不會忘記當時自己開車有多緊張,眼睛連眨都不敢眨。但想想,那也許是上天刻意要給的磨練吧。後來那一年,為了跑客戶,有時一天得開車趕路連續七小時,或者留宿一夜再到下一站,或者直接原路折返。有些路段在沙漠地區,沿途景致單調沒變化,長途駕車令人昏昏欲睡,有時遠望還可見海市蜃樓。而沙漠地帶天氣炎熱,太陽眼鏡是開車出門的必要配備,有時下車忘了順手帶出來,在大太陽的曝曬下,再上車時,只見膠架鏡框已經開始融化變形。對我來說,這些上山下海都是難能可貴、千金不換的實戰經驗。
我們常會用「我做不到」或「我忙不過來」,當成自己拒絕事物的理由,但其實在這些 Say no 的當下,你也將機會往外推出門了。假如我那天跟學校請了假,有了第一次,就會再有第二次,之後我就可能會開始鬆懈怠惰。或者,假如我那時告訴區域業務經理,我沒辦法自己一個人開車到橘郡去,可能他會為我另做安排,但相信他對我的工作能力瞬間就會打了折扣,日後我也無法從這份工作中得到如今這麼豐富的經歷。這些都是過程。「Say Yes」所為你帶來的事情,其實是你當下無法估量的,再怎麼忙、再怎麼辛苦,都要好好規畫自己的時間、相信自己的能力,抓住每一次的機會。而且說實在的,不也都走過來了嗎?
#11 MODEL那些引領著我的「典範」
──所謂「未到雲端,不知天空之廣闊」,我以前不是很能體會那種感覺,一直到認識植村秀先生之後,才真正感受到這句話的深意。和他的互動愈多,對他愈是了解,愈是令我佩服。他彷彿有著無限精力,無時無刻不在動著腦筋,讓人看到他擁有一顆年輕且好奇的心。
進入職場二十多年,一路上,我遇過不少貴人的扶持,也有很多典範在我面前引領著我。這些或短或長的緣分,都是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奮鬥學習的標竿。
想起來,我的第一個貴人,應該是力勸我在聯考志願表上填入台大的高中老師,若不是老師的建議,我想我的人生可能與現在截然不同,或是更為轉折。我不認為這是挫敗,但的確是個意外,只是這樣的意外讓我知道,其實很多事情或許自有命定,接受它,往前走,自然會有一片新的天空。
我的第二個貴人,應該就是建議我往廣告業發展的學長。學長的一句話,讓我一步步地找到了自己的志向,也釐清自己對工作的喜好及要求。對我來說,工作不能只是一份餬口的行業,要能讓我學習,給我刺激,讓我能夠充分展現我自己,並且日新又新。
我的第三個貴人,就是當年願意等我一年,找我兩次,引我入萊雅之門的法國老闆,他幫助我融入萊雅獨特的企業文化,給我展現才華的舞台。現在他常開玩笑地說自己慧眼識英雄,而我則認為自己是千里馬遇伯樂。*我要重新定義「女強人」
身為女性,不免在職場上會遭遇一些性別上的看待差異,雖不至於受到打壓或排擠,但如果要獲得更好的成果,勢必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隨著自己的位階愈走愈高,也開始被貼了「女強人」的標籤。偏偏有些時候,「女強人」往往不見得全然是正面之詞。雖然我自己並不是很在意,但多少也希望,是不是能透過自己的表現,讓大眾對於「女強人」的觀感有些許轉變。
我一直相信,「認真的女人最美麗」這句話是正確的。曾經在某個場合巧遇先生的一位同事,後來聽先生回來說起,那位同事對於他能夠擁有美麗大方的妻子大為盛讚,這件事情讓我頗感意外,因為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會和「美麗」二字畫上等號。後來想想,可能是因為我始終表現出滿滿的自信與從容的自在,才會讓人聯想到美麗一詞。
在職場多年,我曾遇過許多自我要求極高,具有強烈求知欲,抱持著學習心態的女性,她們像是海綿一樣,總能吸收得相當飽滿,也因著工夫下得夠深,渾身散發出自信與美麗。這些曾經相逢的女性前輩或工作夥伴,都讓我格外珍惜與關注,期望自己能從她們身上,看見更多自己的欠缺,並能加以學習補強。
例如前台灣奧美廣告董事長莊淑芬董事長,她是我進入職場後第一位印象深刻的認真女性。當時我初入廣告界,職位並不高,能和她直接互動的機會並不多,但每每見到她在工作上的認真態度,總是深深觸動著我。她不僅工作時間長,而且事必躬親,對工作的投入也無人能出其右,每週還抽出時間閱讀大量書籍。看到這麼認真的董事長,身為員工的我們,也都不敢偷懶。
廣告需要的是創意,莊淑芬身為廣告人,堅信員工必須不斷進步,對員工也採密集訓練。而廣告界原本就是個掌握資訊的環境,除了創意發想的訓練之外,每星期還會進行資訊分享,她會營造出資訊流通無阻的環境,讓整個辦公室充滿學習的氣氛。
我跟雅虎奇摩亞洲區董事總經理鄒開蓮的緣分也很奇妙,我們是大學時代就認識的朋友,我記得大學時,我們一起修了一堂英文戲劇課,當時就對她的語言才華和溝通技巧,佩服不已。那時也早預測她將來一定是個大有作為的人!後來我們很有緣,又先後在奧美廣告、寶僑成為同事,我們等於互相看著彼此在職場上開拓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她除了聰明才智過人,工作更是認真投入,非常懂得掌握機會,給了我不少啟發,也是學習的好對象。
我先生的姊姊吳瑪?,是與我最親近的認真女性典範。她不僅是位知名的藝術工作者,對台灣社會更有著潛移默化的貢獻。她關心的議題,都與社會脈動息息相關。她會為了讓更多人體會淡水河污染的嚴重情況,舉辦一場溯河活動,讓大家實地了解淡水河淤積的嚴重程度。她也是讓藝術深入基層社區的推手,例如她為了讓藝術走入生活,將嘉義的幾個鄉里改造成藝術實驗村,為地方打造屬於自己的藝術特色。以前的我,總以為藝術家的創作就是來自於一時的靈感,但在瑪?姊的身上,我卻看到她每一件創作背後的努力,包含事前所花的心思、所準備的功課,這些絕對不是投機取巧或靈光乍現而得,其費心費力的程度,有時讓我覺得不可思議。*大師風範,超凡魅力
其實,動人的工作者,當然不是只有女性,在我的職涯當中,我也很榮幸能夠親炙許多大師風範。其中,最令我獲益良多的,是植村秀品牌的創辦人植村秀大師。
那是我結束兩年萊雅集團巴黎總公司外派生涯後的第一項任務。原本植村秀這個品牌當年在台灣是由台商出任代理,後來併入萊雅,必須有人接手後續的人事整併與品牌行銷。這當中,最重要、也最棘手的,就是如何在保留住植村秀原本優勢的同時,還要能讓植村秀的成員萊雅化。
對萊雅而言,我是負責整併植村秀的最佳人選。除了因為我是台灣人,較能了解台灣公司運作,且也較為貼近日本文化,也因為我在法國待了兩年,對萊雅總公司的企業文化也有了相當程度的了解。我的老闆當年甚至明言我是不二人選。
接獲這個任務,我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飛往日本,拜會植村秀大師。後續的幾年,我與大師互動頻仍。可以說,我是從先認識植村秀先生這個人,再了解他所創設的品牌的內涵與品牌本身的歷史。
萊雅集團整合併購植村秀,更讓我看出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的不同。法商萊雅講求創意,尊重個人、尊重差異化,一個案子總是廣邀眾人討論,雖然可以集思廣益,獲得眾人之識,但有時難免耗損時間成本。而當時植村秀的經營強處在於執行力與服從度,一個案子交下去,二話不說,大家就合力照章執行,呈現良好效率。
同樣是為女性創造美的產品,植村秀的特色與法國品牌不同,是一種日式的婉約、自然與低調的美。對我而言,能夠因為這個品牌而與一代大師植村秀本人接觸,當然是一大收穫。雖然我不懂日文,僅能以英文與植村秀溝通互動,但在非母語的狀況下,表達畢竟還是隔上一層。然而,「美」是無國界也無語言隔閡的,在對美的共同追求與愛好之下,我與大師還是能夠相當愉悅地互動往來。
*植村秀:「我最討厭不進步的人。」
在彩妝的領域中,植村秀總是有著許多突破與創新,他不但是第一個把彩妝搬上舞台、變成表演秀的幕後推手,也是第一個將彩妝與藝術結合的人。對他而言,彩妝師就如同演員,在彩妝櫃檯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彩妝師也是藝術家,女人的臉就是任其揮灑的畫布。
台灣與日本地域相近,我們向來容易接觸到日本的文化,在和日本友人的互動中,特別可以感受到日本文化精緻的一面。同樣是彩妝,日本的包裝可以非常精細。不論是眼影或蜜粉,日本廠商製作粉末之細緻,也令人訝異。從這些細節中,可以體會到日本人要求「不斷進步」的精神,在植村秀身上,這種精神更是展露無遺。
植村秀先生有一個小地方,讓我感到既有趣又難忘。植村秀的口袋中,隨時有「寶」可獻。只要是他覺得好奇、想要進一步做研究的小東西,他就會隨時放進口袋,好方便他隨時可以取出來思考與研究,不論是睫毛膏的刷頭,或是一塊小小的海綿,只要引起他的興趣,他就會隨身攜帶。而每次見面,也都可見到他從口袋裡掏出新奇的寶貝。這種追求突破與創新的精神,總讓我感動不已。和植村秀的互動愈多,對他愈是了解,令我愈是佩服。他彷彿有著無限精力,無時無刻不在動著腦筋,讓人看到他擁有一顆年輕且好奇的心。每次植村秀大師親自來到台灣時,都會對專櫃彩妝師們說說話、打打氣。我還記得他曾經向大家表示:「我最討厭『不進步』的人。」
植村秀大師,雖然極具國際聲望,但為人謙虛隨和而體貼。每次來台訪視或參與品牌活動,他也從來不會挑剔飲食居所的安排,總是顯得開心而滿意,一切以簡單為原則,最愛吃的就是台灣米粉。和他在一起時,不必隨時抱持戰戰兢兢的態度,他總能讓人輕鬆自在。自從我們認識以來,每年都會收到他寄來的耶誕卡,讓我相當感動。
植村秀大師的生活經驗和哲理,頓時令人生出「爬得愈高,愈應謙遜」之感。所謂「未到雲端,不知天空之廣闊」,我以前不是很能體會那種感覺,一直到認識植村秀之後,才真正能感受到這句話的深意。
在我看來,植村秀先生不只是一位藝術家,也像是一位極具深度的哲學大師。他對生活的理念,話語之間,總是令人打從心底敬服,那都是他多年來人生歷練的累積,是一般人刻意模仿也學不來的。這些互動的經驗,無形中都深深影響了我,讓我多了另一種刺激與學習。我在辦公室裡掛了一個植村秀大師寫的書法「心」字,隨時提醒自己凡事「虛心和用心」。
──我們常會用「我做不到」或「我忙不過來」,當成自己拒絕任務的理由,但其實在這些 Say no 的當下,你也已經將機會往外推出門了。
前些日子我接到一通電話,集團內的全球人力資源部門打電話給我,要我去柏林上一個課程,說是老闆指名要我參加的。
這個課程是公司安排的,分成兩個階段,一次在德國柏林,另一次在中國大連。全世界萊雅集團只有六個人會去上這個課,而且上課的人也都由集團總公司指定。亞洲區名額只有一個,我的老闆把名額給了我。其他一起上課的人則有美國跟歐洲區域的同事。這次的課程內容談的是高階管理,講領導、講創新,同時還包括了全球經濟現況等議題。因為跟經營管理與未來趨勢有關,所以與會同仁都是高階主管。
比較特別的是,以往這一類的課程,上課的人都是公司內部員工,這回我們還會與外面一些企業集團的人一起上課。來自萊雅集團的人有六位,除了我們之外,還有四家集團的人會出席,相互都是不同產業,目的就是希望我們要跟多種產業進行接軌,激盪出更多可能。而在課程之前,各個公司的CEO也會指定我們一些議題,希望我們針對這些題目進行討論、並且要有成果,而不是只去那裡聽聽課。課程之餘,我們還會參訪一些國際知名的集團公司,相互學習。
這些內容安排不僅花費公司很多成本,相對也會占去自己不少時間。當下又剛好是在兵荒馬亂、全台灣的百貨公司都進入週年慶的征戰期,雖然這是一個很難得的學習機會,而我一去就是一個多禮拜,還是在天高皇帝遠的柏林。儘管我相信同事們一定能完美達成業績,但無法在週年慶的重要時刻坐鎮指揮,還是讓我有些許不安。到底,我該去嗎?
雖然老闆事先詢問了我的想法與意願,我大可婉轉表達自己正在忙週年慶,而且現階段部門之間有一些成員調動,為了安穩人心,我可能不太方便去。只要我這樣一說,他們自然就會另覓他人,但我想的是,既然我是公司屬意的第一人選,就表示這個機會是我該把握的,是公司的美意,容不得放棄。我不能 Say no,應該要 Say yes。我該去,再怎麼排除萬難,都得去!
*Say yes,機會一直來
說真的,在工作上,我還真不會對眼前的機會 Say no。我永遠都是 Say yes。也因為自己從不說「不」,機會就會一直進來。
回想我畢業那年,白天在貿易公司擔任秘書助理、晚上在學校教英文的階段,那時因為年輕,除了想多賺一點錢,也覺得需要在工作上好好負責,所以雖然日夜蠟燭兩頭燒,但我從不輕言請假。平常早上八點半到下午五點半,我是聽人命令的小助理;公司下班後直到晚上十點,我是指導學生課業的學校老師。後來還交了男朋友,連約會也進來軋上一腳。我像是戴著日夜不同的兩款面具,中間有時還得穿插扮演女朋友的角色。現在想起來,自己當時竟然沒有錯亂,還真有點佩服自己當時的體力。
記得有一回,貿易公司來了個叫本田先生的日本訪客,因為內部人手有點忙不過來,所以我們總經理就叫我帶著本田先生去台南跟彰化,拜訪其他廠商。雖然那時的我不太有這方面的工作經驗,但還是答應了。
說來好笑,對於這次差旅行程,我唯一的顧慮不是自己帶領客戶的經驗不足,而是想著自己一個人帶客戶出差,有點不安。於是,我就央請當時的男友、也就是現在的先生一起出馬,拜託他充當司機。我那時傻傻的,還以為客戶一定看不出來,實在是有點天真。
但總之,我們兩人就一起陪著本田先生去彰化與台南。因為我並沒有想到要跟學校請假,或者應該說,我不認為自己「需要」為了這件事,跟學校告假。所以在出差行程告一段落後,我還是趕緊奔回學校上課。為了怕遲到,我還一直催我男友開快點,他就開著他那輛小小的大發汽車一路超車、變換車道,超到本田先生坐在後座驚嚇不已。最後總算讓我準時趕到學校打卡。
雖然我可以跟貿易公司的老闆說,我覺得自己可能不適合帶本田先生去拜訪客戶;或者告訴學校說我有事情要請假一天,好讓自己不那麼緊張匆促。但「不會說不」的這個特質,反而讓我的耐操度與可塑性都更加擴張,尤其當自己走過那一次又一次的調整與挑戰之後。
又例如我在擔任廣告業務的時期,那個年代還流行吃飯喝酒應酬,尤其是在本土廣告公司與本土客戶之間,喝酒是免不了的。自己雖是女流之輩,年紀也還不到三十,卻充滿了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氣魄。加上自己一部分好勝心重,另一部分則是向來認為工作就是要做到徹底,因此逢上喝酒的場合也從不畏懼,說乾杯便乾杯。說真的,我的酒量並不好,酒膽卻超乎常人,怎麼也不能輕易退縮,也不能讓自己喝醉。雖然現在看來那是非常不健康的工作方式,但我也因此獲得了許多難得的經驗,以及與客戶、夥伴的堅定情感。*Say yes,發現自己的無窮潛力
及至去了美國念MBA,畢業那年,進入美國寶僑擔任業務。我那時住在亞利桑納州鳳凰城,公司要我飛去洛杉磯跟那邊的區域業務經理進行三天的學習訓練,我就去了。到了那邊,見到洛杉磯的區域業務經理、完成簡單的報到手續後,他說我負責的區域,共有一百個零售通路客戶。然後他帶我到我入住的飯店,告訴我,飯店前面有個停車場,那裡有一部藍色的克萊斯勒,要我明天就開著那輛大車,一路往北到橘郡,那裡會有另一個業務,他會帶我去拜訪店家。最後他把車鑰匙交給我,問我有沒有問題。
我那時候只說好,沒問題,但心裡暗叫糟糕。因為我雖然在美國已經住了兩年,但是這段期間我先生都在身邊,每次出去都有他一起,所以就算我有駕照,卻從來不用開車,我從不曾真正地開車上過路,更不用說只有我自己一人。但我不能、也無法跟區域業務經理說我做不到,我甚至連怎麼開口都不知道,唯一想的就是,我再怎樣也要硬著頭皮完成這件事。
那天晚上我跟先生聯絡,說真的,我是有點不知如何是好。雖然從洛杉磯到橘郡約莫只有一個多小時的路程,但人生地不熟,車子的排檔桿在方向盤邊的樣子還是第一次碰到,該怎麼辦?我先生說他有個同學住在洛杉磯,可以請那個同學載我去,結果卻怎麼樣也聯絡不上那個同學,最後我只能硬著頭皮自己出發。
那一次我孤身上路,那車對我來說實在太大(記得有次我先生開那輛車載我,結果被警察攔下來,警察以為他單人違規駕駛在限雙人以上的車道上),而且因為對路線不熟悉,我在高速公路上就得一直留意出口,每到一個出口,就以為是不是該下交流道了,結果發現不是,又趕緊靠回車道來。就這樣一路歪歪扭扭、緊張兮兮,還一直被其他車子按喇叭,幾乎可說是險象環生、汗流浹背地把自己送到橘郡。我都不曉得自己最後是怎麼抵達的,但我就是開到了。
你問我怕不怕?怕啊,怎麼不會怕!我永遠不會忘記當時自己開車有多緊張,眼睛連眨都不敢眨。但想想,那也許是上天刻意要給的磨練吧。後來那一年,為了跑客戶,有時一天得開車趕路連續七小時,或者留宿一夜再到下一站,或者直接原路折返。有些路段在沙漠地區,沿途景致單調沒變化,長途駕車令人昏昏欲睡,有時遠望還可見海市蜃樓。而沙漠地帶天氣炎熱,太陽眼鏡是開車出門的必要配備,有時下車忘了順手帶出來,在大太陽的曝曬下,再上車時,只見膠架鏡框已經開始融化變形。對我來說,這些上山下海都是難能可貴、千金不換的實戰經驗。
我們常會用「我做不到」或「我忙不過來」,當成自己拒絕事物的理由,但其實在這些 Say no 的當下,你也將機會往外推出門了。假如我那天跟學校請了假,有了第一次,就會再有第二次,之後我就可能會開始鬆懈怠惰。或者,假如我那時告訴區域業務經理,我沒辦法自己一個人開車到橘郡去,可能他會為我另做安排,但相信他對我的工作能力瞬間就會打了折扣,日後我也無法從這份工作中得到如今這麼豐富的經歷。這些都是過程。「Say Yes」所為你帶來的事情,其實是你當下無法估量的,再怎麼忙、再怎麼辛苦,都要好好規畫自己的時間、相信自己的能力,抓住每一次的機會。而且說實在的,不也都走過來了嗎?
#11 MODEL那些引領著我的「典範」
──所謂「未到雲端,不知天空之廣闊」,我以前不是很能體會那種感覺,一直到認識植村秀先生之後,才真正感受到這句話的深意。和他的互動愈多,對他愈是了解,愈是令我佩服。他彷彿有著無限精力,無時無刻不在動著腦筋,讓人看到他擁有一顆年輕且好奇的心。
進入職場二十多年,一路上,我遇過不少貴人的扶持,也有很多典範在我面前引領著我。這些或短或長的緣分,都是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奮鬥學習的標竿。
想起來,我的第一個貴人,應該是力勸我在聯考志願表上填入台大的高中老師,若不是老師的建議,我想我的人生可能與現在截然不同,或是更為轉折。我不認為這是挫敗,但的確是個意外,只是這樣的意外讓我知道,其實很多事情或許自有命定,接受它,往前走,自然會有一片新的天空。
我的第二個貴人,應該就是建議我往廣告業發展的學長。學長的一句話,讓我一步步地找到了自己的志向,也釐清自己對工作的喜好及要求。對我來說,工作不能只是一份餬口的行業,要能讓我學習,給我刺激,讓我能夠充分展現我自己,並且日新又新。
我的第三個貴人,就是當年願意等我一年,找我兩次,引我入萊雅之門的法國老闆,他幫助我融入萊雅獨特的企業文化,給我展現才華的舞台。現在他常開玩笑地說自己慧眼識英雄,而我則認為自己是千里馬遇伯樂。*我要重新定義「女強人」
身為女性,不免在職場上會遭遇一些性別上的看待差異,雖不至於受到打壓或排擠,但如果要獲得更好的成果,勢必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隨著自己的位階愈走愈高,也開始被貼了「女強人」的標籤。偏偏有些時候,「女強人」往往不見得全然是正面之詞。雖然我自己並不是很在意,但多少也希望,是不是能透過自己的表現,讓大眾對於「女強人」的觀感有些許轉變。
我一直相信,「認真的女人最美麗」這句話是正確的。曾經在某個場合巧遇先生的一位同事,後來聽先生回來說起,那位同事對於他能夠擁有美麗大方的妻子大為盛讚,這件事情讓我頗感意外,因為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會和「美麗」二字畫上等號。後來想想,可能是因為我始終表現出滿滿的自信與從容的自在,才會讓人聯想到美麗一詞。
在職場多年,我曾遇過許多自我要求極高,具有強烈求知欲,抱持著學習心態的女性,她們像是海綿一樣,總能吸收得相當飽滿,也因著工夫下得夠深,渾身散發出自信與美麗。這些曾經相逢的女性前輩或工作夥伴,都讓我格外珍惜與關注,期望自己能從她們身上,看見更多自己的欠缺,並能加以學習補強。
例如前台灣奧美廣告董事長莊淑芬董事長,她是我進入職場後第一位印象深刻的認真女性。當時我初入廣告界,職位並不高,能和她直接互動的機會並不多,但每每見到她在工作上的認真態度,總是深深觸動著我。她不僅工作時間長,而且事必躬親,對工作的投入也無人能出其右,每週還抽出時間閱讀大量書籍。看到這麼認真的董事長,身為員工的我們,也都不敢偷懶。
廣告需要的是創意,莊淑芬身為廣告人,堅信員工必須不斷進步,對員工也採密集訓練。而廣告界原本就是個掌握資訊的環境,除了創意發想的訓練之外,每星期還會進行資訊分享,她會營造出資訊流通無阻的環境,讓整個辦公室充滿學習的氣氛。
我跟雅虎奇摩亞洲區董事總經理鄒開蓮的緣分也很奇妙,我們是大學時代就認識的朋友,我記得大學時,我們一起修了一堂英文戲劇課,當時就對她的語言才華和溝通技巧,佩服不已。那時也早預測她將來一定是個大有作為的人!後來我們很有緣,又先後在奧美廣告、寶僑成為同事,我們等於互相看著彼此在職場上開拓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她除了聰明才智過人,工作更是認真投入,非常懂得掌握機會,給了我不少啟發,也是學習的好對象。
我先生的姊姊吳瑪?,是與我最親近的認真女性典範。她不僅是位知名的藝術工作者,對台灣社會更有著潛移默化的貢獻。她關心的議題,都與社會脈動息息相關。她會為了讓更多人體會淡水河污染的嚴重情況,舉辦一場溯河活動,讓大家實地了解淡水河淤積的嚴重程度。她也是讓藝術深入基層社區的推手,例如她為了讓藝術走入生活,將嘉義的幾個鄉里改造成藝術實驗村,為地方打造屬於自己的藝術特色。以前的我,總以為藝術家的創作就是來自於一時的靈感,但在瑪?姊的身上,我卻看到她每一件創作背後的努力,包含事前所花的心思、所準備的功課,這些絕對不是投機取巧或靈光乍現而得,其費心費力的程度,有時讓我覺得不可思議。*大師風範,超凡魅力
其實,動人的工作者,當然不是只有女性,在我的職涯當中,我也很榮幸能夠親炙許多大師風範。其中,最令我獲益良多的,是植村秀品牌的創辦人植村秀大師。
那是我結束兩年萊雅集團巴黎總公司外派生涯後的第一項任務。原本植村秀這個品牌當年在台灣是由台商出任代理,後來併入萊雅,必須有人接手後續的人事整併與品牌行銷。這當中,最重要、也最棘手的,就是如何在保留住植村秀原本優勢的同時,還要能讓植村秀的成員萊雅化。
對萊雅而言,我是負責整併植村秀的最佳人選。除了因為我是台灣人,較能了解台灣公司運作,且也較為貼近日本文化,也因為我在法國待了兩年,對萊雅總公司的企業文化也有了相當程度的了解。我的老闆當年甚至明言我是不二人選。
接獲這個任務,我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飛往日本,拜會植村秀大師。後續的幾年,我與大師互動頻仍。可以說,我是從先認識植村秀先生這個人,再了解他所創設的品牌的內涵與品牌本身的歷史。
萊雅集團整合併購植村秀,更讓我看出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的不同。法商萊雅講求創意,尊重個人、尊重差異化,一個案子總是廣邀眾人討論,雖然可以集思廣益,獲得眾人之識,但有時難免耗損時間成本。而當時植村秀的經營強處在於執行力與服從度,一個案子交下去,二話不說,大家就合力照章執行,呈現良好效率。
同樣是為女性創造美的產品,植村秀的特色與法國品牌不同,是一種日式的婉約、自然與低調的美。對我而言,能夠因為這個品牌而與一代大師植村秀本人接觸,當然是一大收穫。雖然我不懂日文,僅能以英文與植村秀溝通互動,但在非母語的狀況下,表達畢竟還是隔上一層。然而,「美」是無國界也無語言隔閡的,在對美的共同追求與愛好之下,我與大師還是能夠相當愉悅地互動往來。
*植村秀:「我最討厭不進步的人。」
在彩妝的領域中,植村秀總是有著許多突破與創新,他不但是第一個把彩妝搬上舞台、變成表演秀的幕後推手,也是第一個將彩妝與藝術結合的人。對他而言,彩妝師就如同演員,在彩妝櫃檯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彩妝師也是藝術家,女人的臉就是任其揮灑的畫布。
台灣與日本地域相近,我們向來容易接觸到日本的文化,在和日本友人的互動中,特別可以感受到日本文化精緻的一面。同樣是彩妝,日本的包裝可以非常精細。不論是眼影或蜜粉,日本廠商製作粉末之細緻,也令人訝異。從這些細節中,可以體會到日本人要求「不斷進步」的精神,在植村秀身上,這種精神更是展露無遺。
植村秀先生有一個小地方,讓我感到既有趣又難忘。植村秀的口袋中,隨時有「寶」可獻。只要是他覺得好奇、想要進一步做研究的小東西,他就會隨時放進口袋,好方便他隨時可以取出來思考與研究,不論是睫毛膏的刷頭,或是一塊小小的海綿,只要引起他的興趣,他就會隨身攜帶。而每次見面,也都可見到他從口袋裡掏出新奇的寶貝。這種追求突破與創新的精神,總讓我感動不已。和植村秀的互動愈多,對他愈是了解,令我愈是佩服。他彷彿有著無限精力,無時無刻不在動著腦筋,讓人看到他擁有一顆年輕且好奇的心。每次植村秀大師親自來到台灣時,都會對專櫃彩妝師們說說話、打打氣。我還記得他曾經向大家表示:「我最討厭『不進步』的人。」
植村秀大師,雖然極具國際聲望,但為人謙虛隨和而體貼。每次來台訪視或參與品牌活動,他也從來不會挑剔飲食居所的安排,總是顯得開心而滿意,一切以簡單為原則,最愛吃的就是台灣米粉。和他在一起時,不必隨時抱持戰戰兢兢的態度,他總能讓人輕鬆自在。自從我們認識以來,每年都會收到他寄來的耶誕卡,讓我相當感動。
植村秀大師的生活經驗和哲理,頓時令人生出「爬得愈高,愈應謙遜」之感。所謂「未到雲端,不知天空之廣闊」,我以前不是很能體會那種感覺,一直到認識植村秀之後,才真正能感受到這句話的深意。
在我看來,植村秀先生不只是一位藝術家,也像是一位極具深度的哲學大師。他對生活的理念,話語之間,總是令人打從心底敬服,那都是他多年來人生歷練的累積,是一般人刻意模仿也學不來的。這些互動的經驗,無形中都深深影響了我,讓我多了另一種刺激與學習。我在辦公室裡掛了一個植村秀大師寫的書法「心」字,隨時提醒自己凡事「虛心和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