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20幾歲敢衝,才不枉青春

79特價23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理想在山頂,現在的你在哪裡?

在一所私立學校中,有個學生在作文本上寫下了自己的理想,他的理想是擁有一座很大很大的牧場,在裡面建造一幢漂亮的別墅,養一些小動物。老師對他說,他的理想不切實際,因為他是窮人的兒子,要他換一個理想,不然就給他不及格。男孩思考了很久,決定堅持自己的理想,於是他作文不及格,但他並不後悔。

若干年後,這位老師帶著她的學生到一座牧場去寫生。那是一座很大的牧場,有漂亮的別墅,有可愛的小動物,當牧場的主人叫她老師時,她很詫異,原來他就是那個作文不及格的學生。他真的做到了,實現了那個她所謂不切實際的理想。

我相信,每個人都是有夢想的,而且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夢想就已經存在腦海中了,如果你問小孩子,你希望將來長大了做什麼?他會充滿雄心壯志地告訴你,我要當一名太空人!我要當一個作家!我要當一個企業家!我要當一名警察抓壞蛋。他說話時的那種氣勢就好像他已經摸到了自己的理想。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經歷了很多事,上學成績總是排在後面,自信心和自尊心經常受到老師和家長的打擊;畢業後,投了無數次履歷,總是找不到工作..想當太空人的孩子,現在連飛機都沒坐過;想當作家的孩子,現在一篇文章都還沒發表過;想當企業家的孩子,現在連找份工作都很難;想當警察抓壞蛋的孩子,現在自己還是個藥罐子 ..這個時候,他們發現自己的理想離現實是多麼的遙遠啊!他們只能無奈地、遠遠地仰視那份曾經如此神聖的期待,只覺得它遙不可及!

那份神聖的期待就在一個高高的山頂。看看你周圍的人,你會發現有的人永遠在山底徘徊,有的人已經走到了山腰,有的人馬上要觸摸到它,有的人已經得到了它。而現在的你,到哪裡了?

不如,現在來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下面幾個問題是為了到達山頂所架的梯子:

第 1問:你的職業理想是什麼?希望再過五年或是十年,自己會過什麼樣的生
活?

第 2問:你目前的狀況如何?擁有什麼樣的技能?是否有與理想相關的經驗?

第 3問:倘若你對第 2問的回答不太滿意,那麼你該如何去做?你需要學習哪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有什麼樣的資源可以利用?

第 4問:你準備什麼時候行動?

希望你的理想不要被殘酷的社會競爭或自己的懶惰所葬送,更希望這些問題能幫你理清思路。

是「很難」,不是「不能」

剛進社會的時候,很多人都帶著青春的夢想和衝動,很快的,理想開始與現實發生衝突。他們發現兒時的夢想並不實際,或者「很難」實現 ——請注意,是「很難」,不是「不能」。

很多人總是羡慕那些功成名就的人,總是覺得自己沒用,不如別人。我常跟一些年輕人聊天的時候,能感受到他們對成功者的羡慕,但只是羡慕而已。似乎這個世界已經註定了別人的成功、他的平淡。

我很討厭有人說:「我沒那本事!」「我做不好!」「我不會做!」「我不能跟你比!」「我條件不行!」很多人做事總是瞻前顧後,還沒開始做,就在考慮萬一做砸了怎麼辦?別人都在想成功以後的喜悅,而他總在憂慮失敗後的情形。

當你經常說自己不行,自己不能跟別人比的時候,你的頭腦裡就形成了這樣消極的暗示,慢慢的,你就會認為你真的不行,真的只能平平淡淡過一生了。其實,這些只是你不想努力的藉口。如果平時多學點「我可以做到」的哲學,那你的現狀可能會更好。拿破倫 ‧希爾是美國家喻戶曉的成功學家,他曾做過一個著名的試驗,他問一群學生:「你們有多少人覺得我們可以在三十年內廢除所有的監獄?」

學生們覺得不可思議,以為他是在開玩笑,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說:「那是不可能的,我們正常的生活會受到威脅。」「有些人天生壞是改不好的。」「監獄可能還不夠用呢!」「天天都有犯罪案發生!」

希爾說:「你們說了各種不能廢除的理由。現在,我們來試著相信可以廢除監獄,假設可以,我們該怎麼做?」

大家勉強把它當成試驗,開始靜靜地思考:「成立更多的青年活動中心。」「先消除貧窮,因為低收入階層的犯罪率最高。」「採取預防犯罪的措施,疏導有犯罪傾向的人。」最後,總共提出了七十八種構想。

這說明了,當你認為某件事情不可能做得到時,你的大腦就會為你找出種種做不到的理由。但是,當你真正相信某一件事確實可以做到時,你的大腦就會幫你找出能做到的各種方法。

如果你不想平平淡淡過一輩子,如果你想讓自己的生命過得有價值,那麼就不要給自己一些消極的暗示,多告訴自己「我可以的!」「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雖然現在很窮,但是將來我一定會富有!」

下次如果有人對你說「你可以」時,千萬不要再習慣性地否定,應該很自信地對自己說「那我就嘗試一下吧!」只要你願意,你就可以!

學歷不是唯一的「通行證」

有一個年輕人從家鄉到大都市找工作,幾個月未果。他想去的地方不錄取他,錄取他的地方他又不太想去。

他說:「以前不愛讀書,現在才發現文憑很重要。隨便好一點的公司都要求有大學學歷,可是我只有高中畢業,沒有學歷,生活看不到希望,無法改變過去,將來又該怎麼走?」

沒有學歷在這個社會真的行不通嗎?未必!不可否認,「學歷」常是企業判斷員工能力的基本要素,因為它決定了公司整體的知識結構和素質水準。高學歷的人顯然比低學歷的人更容易受到別人的關注和重視。

因此,許多人埋怨或懊悔自己沒有文憑,導致喪失更好的就業機會。其實,學歷只是個敲門磚。企業選人才的最終目的是要為自己的企業帶來利益,只要你有這個能力,即使你是低學歷者也完全可以跟他「抗衡」。我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某公司招聘銷售部經理助理,應試者如雲。經過層層選拔,最後只剩下三名候選者。他們各有所長,或知識淵博或思維靈活或經驗豐富,難分伯仲,但名額只有一個。

因此銷售部經理決定出一道題,選擇自己的未來合作夥伴。

題目:你看過《國王的新衣》嗎?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這三個人中,有一個文學碩士,他覺得這題目正撞自己「槍口」上。他於是寫道:這篇故事是安徒生一八三七年寫的,當時他三十二歲。這篇童話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虛榮、鋪張浪費和極端愚蠢,這種現象大概在任何時代、任何人身上都會變版重演,因此這篇童話在今天還都具有現實意義。

第二個人是哲學碩士,少有職業能跟他的學識對應,但憑著靈活思維,他也答得不含糊。他躊躇滿志地寫道:老子早說過,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換句話說就是此時無聲勝有聲,此時無形勝有形。我們可以就此推而廣之,﹁天衣無縫﹂可說是形容最好的衣服,無縫的衣服當然是此時無衣勝有衣。可以看出安徒生受過中國傳統哲學的影響。

第三個人,他有某大學經營管理的文憑,但這張文憑只花了他一些學分費和兩天時間,實際上他只是小學畢業而已。他略加思考,然後寫道:我小時候看過這個童話,忘了是誰寫的,以前我想當那個說真話的孩子,但自從做了銷售後,才明白那兩個裁縫才是我要追求的目標。如果您需要這樣的一個裁縫,選擇我您不會後悔。

過了三天,前兩位應試者的電子信箱裡收到了婉拒的信,信裡只有一句話:我們要找的只是一個裁縫而已,顯然,第三個應試者被選上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高學歷者步入社會的起點確實要比低學歷者高,因為多年寒窗苦讀,讓他們學到了不少理論知識,增長不少見識,但是,高學歷不代表高能力,學歷再高也不能代替實踐經驗。

一紙文憑只能說明你可能具備一些理論知識,但企業更需要實際操作技術。也可以說,在現代社會,能力比學歷更重要。某知名大企業總裁在總結公司用人經驗時說:「我們招聘新人的標準是二十%的知識+四十%的能力+四十%的態度。」看來,一個人的知識、能力和態度對老闆的吸引力高於「學歷」。

美國知名企業家比爾 ‧蓋茨大學肄業,香港企業家李嘉誠十二歲出來工作,他們也沒有高學歷。學歷低不要妄自菲薄,不要因此而自卑。如果你確實面臨學歷低、找工作困難的情況,不如在面試的時候先說說自己有哪方面的優勢和專長,用人單位會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你有真才實學,這樣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對方「先入為主」的情況了。當然,你也可以邊工作,邊讀取更高的文憑。

記住,你可以學歷低,但能力和素質不能低!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