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拆解問題
無法做出好成績,原因是……

一般人常敗在這些事……
 無論是團隊或是個人,想要完成夢想,交出漂亮的成績單,就一定要「堅持到底」。因為成功,只會留給堅持到最後的人。可惜的是,一般人往往會半途而廢。
  因此,在下定決心之前,如果沒有完成的把握,我勸大家,還是不要輕易開
始。因為凡事開始進行之後,如果半途而廢,就要付出更高的代價。
  舉個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很多人都有參加讀書會的經驗,但是我要問大家一個問題,你現在還繼續去讀書會嗎?我敢說,大部份的人都會回答:「沒有。」
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是因為有些人不能「堅持到底」。
  讀書會通常會固定一個時間舉行,也許每周一次,或是每月一次,但是,就是有人會缺席。即使主辦人盡責地把地點、時間發給所有成員,還是會遇到有人遲到、請假,或是人來了但根本沒做任何準備等狀況。漸漸地,參加的人越來越少,一開始主辦人可能只是取消聚會,後來可能因為人越來越少,最後只好解散讀書會。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來,不能遵守約定,或是覺得自己中途退出也沒什麼關係的人,不但自己沒辦法完成目標,還會影響團隊。最後,不管是個人或團隊,都不可能完成目標。
  讓我們換個角度想,如果團隊裡大部份的人都為了實踐夢想不斷努力,只因為少數幾個無法堅持的人而落得失敗的下場,這樣不是太不值得了嗎?
  所以,千萬別隨便做出承諾。如果已經決定要做,就不要輕易放棄,因為任何一件事只要起了頭,中途放棄影響的絕對不只是自己而已,在你身邊和你一起努力的夥伴,也會因為你的退出而打亂所有計畫。
  另外,假如在計畫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真的做不到,也不要硬著頭皮去做,或是想「不管了,先做再說」,這種不負責任的決定方式,之後都可能讓你付出慘痛的代價。這時候放棄絕對比做到一半臨陣脫逃好,損失也會更少。也許,你還可以把力氣留著,拿去做更值得放手一搏的事。
  總而言之,為了避免變成別人眼中「亂開支票又無法兌現」的人,做決定之
前,一定要認真思考,最好把評估的時間拉長,多想幾天也沒關係,重點是,要確認自己真的能夠排除萬難,堅持到底,才能放手去做。

工作上一定要堅持的事
  如果想在工作上贏得好成績,最重要的就是要取得同事或客戶的「信任」,並且有成功的「自信」。因此,你必須:

●遵守和對方的約定,得到對方的「信任」。
●遵守和自己的約定,得到「自信」。

  也就是說,在工作上必須堅持到底的事,就是克服一切困難,遵守與同事、客戶以及合作夥伴之間的約定。只有遵守與對方的約定,對方才會相信你,對你產生「信任」。
  同樣地,對個人來說,想要成功,就要遵守對自己的約定。只要做到「遵守約定」,你一定能在實踐的過程中累積成功的經驗,並因此更相信自己「一定做得到」,對自己更有「自信」。
  當你變成對自己有自信的人,你就會更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並努力朝目標前
進。因此,不管做什麼事,都會讓你更有動力,即使過程中遇到再多障礙,也能堅持下去,達成目標。
  總之,想要成功做好一件事,最重要的關鍵就是擁有對方的「信任」和對自己的「自信」。成功者的手感都是這樣來的
  能夠堅持到底的團隊和個人,不僅能得到最後的勝利,也會因為取得合作夥伴的「信任」而得到更多的幫助。相反地,做事總是半途而廢的人,不管做任何事都很容易失敗。這個道理我相信所有人都了解,但大部份的人卻很難做到。因為,做事能夠「堅持到底」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只要對自己說:「加油,要堅持下去。」就能做到。想擁有這種能力,必須經過「開始」、「堅持」、「重複」三個階段的訓練才能成功。
  經過我的觀察和親身經驗,我發現大部份容易半途而廢的人,都是因為在這三個階段中,遇到以下的狀況:

●第一階段:「開始」
  很多人在做一件事之前,常把事情想得很困難、很複雜,害怕自己沒準備好,常用「等我……,就開始……」結果,很多事都說說而已,根本無法開始。
●第二階段:「堅持」
  成功最大的挑戰,就在克服路上的重重難關,還要小心不被「負面思考」打倒,但這就是多數人無法到達終點的最大阻礙。
●第三階段:「重複」

  一般人好不容易把一件事堅持做到最後,結果卻不如預期,常會心生倦怠,不想再試一次。而且會用「畢竟我試過了」來安慰自己。畢竟放棄簡單多了,但你也可能會因此錯失大好機會。其實,你可能只是方法錯誤,不代表這件事是錯的,或一定會失敗的。因此,我認為想要把事情做好的重要關鍵,就在於能接受失敗,並且做到:反覆練習,不怕重來。

從行動與心態,內建成功DNA

正面思考,就會有好事發生
  現在,我想請大家做個小測驗,面對眼前的半杯水,你有什麼想法?
  如果是負面思考的人,可能會傷心地說:「只剩半杯水了。」相反地,樂觀的人會開心地說:「太好了!還有半杯水。」這就是有名的「半杯水理論」。
  為什麼要做這個測驗呢?因為只有了解自己,才能積極改變自己。
  實際上,現實中有很多事不能改變,因此,想要做好一件事,就必須改變自己的想法和面對問題的態度。也就是說,假如你能換個念頭,對事情的認知也會跟著改變,自然能改變你的行為,做出不一樣的結果。例如:不要先入為主地認為「堅持到底」是「很難」、「做不到」的事,你可以改變想法,先想完成時的「開心」和「成就感」,就能提供你立刻開始的動力。
  由此可知,人對於一件事的看法,全看自己的「內心」怎麼想。心態變了,自然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你的人生也會因此改變。
  總之,改變心態,就是改變現狀最基本有效的方法。

改變心態的最好方法:採取行動
  上一段文章中提過的心理學家詹姆斯,和荷蘭心理學家朗吉曾經共同發表「人不是因為悲傷才哭泣,而是因為哭泣才悲傷」的主張。這個論點告訴人們,情緒不能引導身體反應,而是先有身體反應,才帶動情緒產生。所以,想要避免自己總是陷入負面情緒之中,可以先試著改變動作,例如,悲傷時就練習微笑,或是沮喪時試著抬頭挺胸。當你試著改變自己的動作,你就會發現,本來低落的情緒也會跟著改變。
  無論是先改變情緒,再改變行動;或是先改變行為,再影響情緒,都沒有絕對的對或錯。如果真的要比較的話,或許可以這樣形容:改變心態的方式屬於進階版,需要有堅定的意志;至於改變行動的方法,屬於初級版,比較直覺,不需多想,只要做就對了。總之,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天大的事,都從小事做起

  中島先生是我們公司的顧問,由於工作的關係需要經常充實專業知識,他的閱讀清單上更是寫滿密密麻麻的書。只是,他工作太忙,幾乎沒有時間可以好好看書,即使想用上下班的通勤時間把書看完,卻因為太累,書還沒拿出來就先睡著了。所以,他的閱讀計畫一直沒辦法順利執行。
  為了改善這個狀況,中島先生想到一個解決方法,就是把目標降低。也就是從在通勤的時間「看完一本書」,變成「把書打開」。於是,他改變做法,只要坐上電車,立刻就把書從公事包中拿出來並打開。不管把書打開之後,他是不是能順利看完,或是不小心睡著,他還是持續這麼做。果然,這個方法讓總是抱怨沒有時間的中島先生開始有時間看書,並且看完越來越多本書。
  後來,我問中島先生成功養成閱讀習慣的方法是什麼,他說:「我之前的目標門檻太高,所以落得失敗的下場,經過檢討之後,我認為必須降低門檻。於是,我就把目標改成:﹃只要把書打開就好﹄。神奇的是,每當我把書翻開,我就會想:﹃既然書都打開了,多少讀一點吧﹄,因此,自然而然地達成目標。」

小事做好,更容易培養成功手感
  從中島先生的例子中可以發現,如果怎麼努力都沒辦法達成目標,就可以改變做法,把目標降低。這個道理就像嬰兒「學走路」一樣,在學會走路之前,必須先站穩腳步。所以,完成小目標,循序漸進,自然能「完成大目標」。
  再舉個例子,假如你設定每天早起晨跑的目標,但總是因為貪睡賴床而半途而廢。這時候,只要把「每天晨跑」的目標改成「換好運動服走出大門一步」。如果能讓自己走出門,即使只是走到門口拿報紙,又折回房間睡回籠覺也無所謂。  
  總之,從簡單的事做起,就能累積成功的經驗,讓你更快掌握成功的手感。
  同樣的道理,如果在工作上也遇到讓你備感壓力,遲遲無法開始動手執行的
事,你也可以試看看這個方法。例如:

  一、擬定企畫案 → 先開啟電腦的 Power Point 空白頁。
  二、填寫日報表 → 空檔時,先把一天的行程寫在筆記本裡。
  三、決定方案 → 先寫出三十個想法,天馬行空也沒關係。
  四、完成主管交付的任務 → 開始前,面對面和主管溝通,確認工作內容。
  五、把資料寄給客戶 → 先在信封上寫下收件者的姓名。

 總之,事情要從簡單容易做的部份開始著手,才能產生信心,讓你繼續往前
衝。即使做得不好,壓力也會比什麼都沒做小很多。
  以我自己為例,每天上午打開電腦前,我習慣先在行事曆上安排一整個星期的工作和生活計畫。我通常會先列出「工作清單」,再寫在行事曆上。不過,我每天都會確認並更新行事曆上的工作內容。這樣說你可能很難了解,請直接看我的「工作清單」。
  以下是我必須完成的工作清單,如果是你,會先做哪一件事呢?

  (A)製作向客戶提出的簡報:約十頁。
  (B)準備商品促銷會議的參考資料:約兩到三頁。
  (C ) 準備拜訪客戶的資料:確認公司網站簡介、列印、從其他部門打聽
  該公司的營運情形、瀏覽上次的拜訪記錄、向業務經理確認付款及交易條
  件。
  (D)填寫交通費申請單:準備這兩周的交通費用收據。

  以上四項工作中,必須花最多心思和時間的工作是(A),其次是(B);而最簡單的工作應該是(D)。因此,我會先從(D)著手。像這樣把工作一一列出來,再安排工作的先後順序,處理事情的過程就會更順暢。因為不管是什麼工作,只要完成之後大部份的人都會很有成就感,並且更有鬥志,這時候就能一鼓作氣,把最困難的(A)項和(B)項輕鬆搞定。
  我不建議各位先做困難的工作,因為那需要非常堅定的意志才能完成。如果是意志不夠堅定的人,做事時還是從簡單容易的小事開始著手比較實在。例行工作和雜事,想睡覺再做

   前幾天,我在研討會中認識了一位很了不起的家庭主婦?田彌輝女士。她不但要照顧兩個小孩,還必須完成所有家事。在這種忙碌的情況下,她卻能考上難度相當高的稅理士資格考試(編按:相當於台灣的會計師執照)。我向她請教關於準備考試的訣竅,她也很大方地和我分享,其中有一點讓我非常有同感就是:洗衣服和掃地等這些例行家務,等到想睡覺的時候再做就好。除此之外,她一定會利用早上的時間把進度看完,她說:「因為這個時間是頭腦最清醒的時間,比較容易集中精神,全力以赴。」因為她每天堅持這個方法,最後用成績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這位女士選擇的做法和時間規畫和我的主張非常接近。只要你能確實按部就班地執行進度,自然就能把黃金時間拿來做想做的事,幫助自己成功達成目標,改變自己的人生。

習慣讓你做事有如反射動作
  因為限時交稿的壓力,對我來說,寫電子報的專欄就是緊急且重要的工作,現在,它已經成為我的習慣。不過,這項工作曾被我列在「不急卻重要」的工作清單裡。說起這段過去,要追溯到二○○九年電子報創報的那一年,本來那時候發佈專欄的次數為一個星期一篇,工作量幾乎是現在的十分之一;後來我建議改為一天一次,其他人也沒有任何意見,於是就這樣決定了。我會提出這個建議的原因,是因為我認定這份工作是幫助我「宣傳自我品牌」的重要工作。
  如果按照原來的時間來看,它也不算是急件,所以我把它分配在黃金時間內完成。不過,因為我已經養成寫專欄的習慣,即使改變交稿時間,我也能輕鬆地準時截稿。就像是反射動作一樣自然,不會造成自己額外的負擔。
  但是,請記得,好習慣還是必須靠堅定的意志力才能繼續堅持下去。
當我利用黃金時間寫謝卡的習慣維持了半年左右,我自信地以為自己能不用刻意安排,就能把這份工作做好。於是,我決定把寫謝卡的時間改到傍晚去做。但是,當我改變工作時間後,我竟然像完全沒發生過這回事一樣,又回到之前重複拖
延的狀態。當我再次注意到這個問題時,才發現自己已經將近一個月沒寫謝卡。
  我覺得繼續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最後還是決定把寫謝卡再度列入黃金工作時間內,希望把這份工作變成一種習慣,並確實執行。
  從這裡你應該就能了解,無論工作時間分配得多仔細,都應該隨時檢驗實踐成果,並有彈性地分配時間,這才是真正有效率的規畫方式。
  畢竟,一天中的黃金工作時間錯過就沒了。所以,你得經常思考怎麼安排工
作,才能讓工作進行地更順利。進度落後,先暫時跳過

  我的寫書工作,大部份是利用正職工作以外的時間進行,一本一百五十頁的
書,一個月完成算是理想進度,所以一天必須完成五頁。不過,有時因為必須應付突如其來的工作,或是為了解決工作問題,經常耽誤原本預定結束的工作時間。所以,並不是所有工作都能如預期進行得那麼順利。而且,也經常會發生進度落後的狀況。
  因此,我開始向進度貸款,原本十天應該完成五十頁的進度,實際上只做了
二十頁。這讓我開始緊張,只能把進度訂得更趕,因為我必須把其他沒做到的十
頁進度分配到剩下的二十個工作日中,這表示我一天得寫完六.五頁。
  糟糕的是,進度訂得越趕,壓力就越大,也就越沒有動力去做。我開始覺得
「反正再怎樣努力也無法趕上進度」,為自己找各種放棄的理由。於是,越接截
稿時間,工作就越多,讓我更想逃避。結果,寫好的頁數一直停留在二十頁,並且一直重複逃避和面對現實的掙扎。
  經過冷靜思考後,我試著採取另一個解決方法:不讓先前累積的工作打亂我原本的進度。也就是說,即使進度落後,我還是繼續以一天五頁的速度前進,無法完成的頁數就讓它先空下。因此,我按照原來的步調不斷把進度向前推進,終於在三十天內寫完一百五十頁。雖然,寫到最後一頁的時候,中間會留下好幾頁空白頁,但我總算做到不輕易放棄,順利完成我的目標。
  因為這次的經驗,讓我對完成目標有新的體悟。
  在寫書的過程中,因為落後的進度讓成果留下好幾頁空白頁,但我還是按照進度成功寫完一百五十頁。這個方法讓我得到很大的成就感,心情也變得輕鬆起來。
  我才發現,原來只要願意去做,就能成功。」當工作的動力提升,工作效率也會跟著提升,自然就能讓自己進入最佳狀態。
  因為得到這股力量,在寫完最後一張後,我用過去不曾有過的速度,積極且迅速地把空白頁填滿。雖然我前面浪費很多時間,但整份稿件的交稿時間只比當初預定時間晚了一點點,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
  不過,為什麼當初幾乎令我想要放棄的工作,可以進行得如此順利?我想,答案就在「未完成的空白頁」裡。意思是指,在邁向目標的過程中,允許自己稍微放鬆一下,因為有喘息的空間,就能調節壓力,並重新產生堅持下去的勇氣和動力。

別被「落後」的進度壓垮
  根據研究顯示,當人的大腦接收到有事還沒完成的訊息,就會自動產生完成的意願。因此,我略過落後的進度留下空白頁時,「想要趕快把空白頁寫完」的意願也會因此提高,所以我才能輕鬆達成目標。而且,即使寫書的過程中留下的空白頁是失敗的象徵,但把它補滿時,反而因為超越從前的失敗,讓自己更有成就感。總之,如果真的趕不上進度,就瀟灑地留白吧,這樣反而比你把自己逼到角落,動彈不得來得更有效率。
  舉例來說:假設你想完成「開始階段」的工作,卻來不及把準備工作做好,另一方面又要處理難度較高、費時費力的工作,這時候,你最需要做的事,就是先暫停繁瑣的準備工作,盡全力在期限內完成高難度的工作。像這種讓工作暫時留白的方法,並不是執行高難度工作時的專利,只要手上有很多工作一起進行,你都能用這個方法為自己爭取更多時間。其中最重要的是,你必須懂得如何取捨,也就是要先做「重要的工作」。
  不過我還是要提醒一點,因為工作類型的差異,不是所有工作都能用「留白」的方式來達成目標。假如是已經設定截止日期的工作,因為已經向對方做出承諾,就一定要在期限內做到,不然工作沒有完成事小,但失去對方的信任,就非常不值得了。只要你了解這一點,我相信你一定能讓自己更有效率。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