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四章 當下如此珍貴

在呼吸中體現當下
有多少人能充分感恩人生的內在價值,並感念活著如此珍貴?是什?讓我們對生活不滿意,慫恿我們追求世俗目標、累積財富?又有多少人明白,如果我們無法在呼吸中放鬆下來、感恩自己的生命,內心就會感到焦慮,不得不張望他處,不得不冀望更多?

我們也許各自有家庭、工作等合理且重要的牽掛,但也得不忘提醒自己,一切作?應該幫助我們解脫,而不是奴役我們。認清生命的可貴,就沒有什?能夠束縛、壓迫我們。沒有什?比呼吸的自由更有意義,更沒有什麼能比在呼吸中體現當下,或全然活在當下能讓我們更開心──這即是「警醒心」。

熟讀萬卷書,並不代表擁有「警醒心」。警醒其實是無條件地生活、有意義地利用生命的每分每秒。警醒讓你每一口呼吸吐納擁有正當性。有這種領悟,你便繼承了佛陀的覺悟。

「當下」的警醒更是其中關鍵。在呼吸中放鬆指的是:懂得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停下腳步,品嚐呼吸的奇蹟,欣賞其生命力,在沒有增減一切的情形下為生命歡慶,全然活在當下就是如此簡單。

缺乏這種警醒的覺知,我們很快就會被難以駕馭的情緒耗盡心力。我們會為了保護「自我」以及增加「自我」的存在感而造惡行;背棄自己的本質,覺得自己既軟弱又不足取;忘了自己擁有「如意寶」 ,也就是警醒的本性。倘若我們能夠活出圓滿,享受生命中的富足與美麗,就能夠死而無憾,每一口呼吸──即便是生命最後一口氣──都將完整無缺。

珍貴的人生
沒有人能為人生定出價格,這是上天贈予我們最珍貴的禮物。生而為人,我們的思考和感受比其他一切生靈來得更深切,但也因而使我們渴望擁有富足的人生,一旦做不到,就會感到不完整和空虛。

一天當中,我們曾有幾次覺察到自己正在呼吸?世界各地的醫院裡有無數的人在生死邊緣掙扎;千百萬人因飢荒而失去生命;數不清的人在地震、颱風、水患肆虐之後成為無助的災民。戰爭和?亂無情地蹂躪全世界,導致千千萬萬的人蒙受苦難。而我們何時才會想到要「感謝自己今天還能呼吸」?如能這麼思考,無論皮包裡有多少鈔票、櫃子裡有多少獎盃或保險箱裡有多少金銀珠寶,我們都會覺得自己非常富足。請記得,不久之後的一天,我們終將如枯竭之流水般嚥下人生最後一口氣。因此,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全然地呼吸。

我們多數人都很幸運,能看、能聽、能感受,擁有理解與判斷力,生來就有兩隻手和十根手指頭。但我們多久才會覺察到上天的神奇贈予?我們多數人都很幸運,但卻將此恩賜視為理所當然,缺乏反思,不知道要感念這雙能烹飪、寫作、觸摸、幫助他人的手,甚或根本就忘了這雙令人驚嘆的手。

世界人口已達驚人的七十億,但其中有多少人失去聽力,無法聆聽夜鶯歌唱,失去視力無法目睹夕陽美景?有多少人心智受損,無法從佛陀教法中受益?有多少人在功成名就之後,反倒領悟希望的破滅而憤世嫉俗?有多少人日復一日在皇宮豪宅中徘徊踱步卻無法滿足?又有多少人從未聽聞過覺悟上師們的開示,更沒有足以依賴的心靈導師?不妨用上述問題或任何你想得到的方法,來思維生命的珍貴。請記得,每個逝去的瞬間,你都在耗費呼吸,耗費你最寶貴的資產。若是覺察不出呼吸的珍貴,便很難充分發揮自身潛力;若是把生命奇蹟視為理所當然,便無法活出完整的生命;若無法對於身體中跳動的生命感到絲毫謝意,表示我們的心智渙散、遠遠漂離當下,進而造成困惑與不滿。唯有與自己全然合一,才能體驗到真正的滿足。

想一想生命與生俱來的價值與富足有諸多面貌。我們必須深思人生的自由與優勢,如此一來才會更聰慧,更加警覺;擁有更深的見識,你就毋須經歷莫名的障礙與混亂,體驗更多的自在,在每個當下都會對自己還活著這件事感到驚喜,學會欣賞自己的生命,進而?發別人對生命燃起激情和熱忱。

如果我們無視於自身的?在財富,很容易便被短暫而吸引人之物所慫恿、誘惑。流行文化、電視廣告時時刻刻都在轟炸我們,宣稱能讓人生更快樂:讓秀髮如絲的洗髮精、性能卓越的超級跑車、更添魅力的流行服飾……。

或許有人要說,累積財富或環遊世界才能讓我們快樂。但是我們又能夠在多少個渡假海灘上盡情放鬆?海灘都是一樣的,就是沙子、海水和陽光!縱使最頂級的美食、最拉風的跑車、最奢華的豪宅,帶來的舒適和愉悅只能維持片刻,我們很快就覺得厭倦,種種華麗的表象終究落得虛華不實。總有一天,我們會明白物質享樂無法永遠完全滿足自我。

生命的目的何在?我們如何從喧嘩的混亂中發掘生命的意義?答案是:唯有在不受條件制約的生命狀態中,我們才能找到真正的滿足感;認清我們的真性,才能確保徹底長久的滿足;不執著於過往的愉悅,視之為你我生來即富足的生命狀態當中的額外點綴,才是真正的方法,真正的滿足。

你可以盡管橫跨七大洲找尋刺激和愉悅,讓自己忙得筋疲力盡,但是你遲早得歸鄉,終究得明白自己只是個正在呼吸的人。唯有領悟到自己與呼吸無二無別的人,才能享有滿足的生命。在柔和的呼吸流動中,一切都會回歸圓滿,就像散亂的拼圖,最後還是會被放回正確的位置。

只要細想,就會發現眾生之間並無二致,都是會呼吸的生命體。無論是富有的企業家還是貧窮的乞丐,都呼吸著相同的空氣;不論種族或地位,我們都是平等、呼吸著的生命。想要活出圓滿,我們就必須培養對眾生的尊重,在一呼一吸之間的無條件感恩中,找到對眾生無條件的大愛。只要領悟到自己的呼吸何其彌足珍貴,你便不會升起傷害任何生命的念頭,即使是爬在桌子上的小螞蟻亦復如是。

我們不會浪費任何一刻往他處看,與自己的真性不分離,將是你我唯一的興趣、唯一的渴望;我們將成?仁慈之人,懂得欣賞、關愛、尊重呼吸的奇妙。做個仁慈、關愛他人之人,正是我們短暫生命中唯一值得敬佩的成就。何謂自我解脫?
自我解脫就是徹底地活在當下。以聖諦的說法,因為「自我」已在當下解脫,「自我」也就不復存在,更實無有人需要解脫。當我們全然活著、不再自我投入,當下即是解脫;自由地活在當下,一切壓力和掙扎都將消失無蹤。
當我們追尋「更好」的事物時,其實就已經錯失當下。若此刻完滿無缺,我們就擁有一切,即刻圓滿成就。僅僅世俗間的成就無法滿足我們,唯有與當下建立完整且毫不妥協的關係,方能為我們帶來長久的滿足。
無法全然活在當下的人,時時刻刻都會感到匱乏和不全。道理聽起來不難,但如果認為自己聽完這些法教和概念後就能掌握其精華,其實是欺騙自己。這些話語也許很珍貴,但空有知識上的理解卻缺乏直接的體悟,就猶如被囚禁在「黃金牢房」中無法自由。概念上的理解非常有限,唯有自由地活在當下,才有解脫的可能。我們必須要擁抱、體現這赤裸的真理 。
每一個當下的精要心髓既深且廣。不妨問問自己:「有沒有勇氣從過去中解脫、從未來中解脫,甚至從當下解脫?我願意超脫『自他』的二元思維嗎?我有足夠的勇氣超脫智識和情緒,體驗真正的本質嗎?」時時刻刻練習解脫自己的貪、瞋、嫉、慢、痴,解脫每個當下,就是此傳承的教法核心。
在每個當下解脫的立論何在?海螺自始至終都是白色的,即使深埋在土中億萬年,依舊保持雪白。我們的本來自性就像是白色海螺,本初以來都是如此純淨、完美。倘若能夠見到這種清淨,一切都會在當下自然而然地獲得解脫。換句話說,沒有任何東西能阻擋我們全然在此當下做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刻都是完整的一刻,而覺察這個完整性就是自我解脫的基石。
學習專注:基礎禪修法
把禪修視為一種減輕壓力、讓內心平靜的方法,其實是一種誤解。我們應以慷慨的態度開始禪修,每每坐下來冥想時,都把這項修煉當成供養眾生之行。要明白,每個人都和我們一樣,想要找尋得到快樂的方法,而禪修則是達到目標的手段。持續的禪修將帶給我們喜樂;擁有一顆喜樂的心,自然能夠利益眾生。請下定決心,以此無私之心進行禪修。
要開始禪修,首要之務即是學習如何專注。我們的心在大部分時間裡四處徘徊,我們也很容易被感觀與念頭迷惑而難以保持專注。因此一些訓練是必要的,唯有透過訓練,我們才能專注在當下,全然體驗當下。
禪修方法有很多種,讓我們從其中一種方法開始。首先坐直,自然地呼吸;默算自己的呼吸,從一數到二十一,逐漸習慣自己的呼吸節奏;舌尖輕頂上顎,若感到昏沉,舌尖會鬆落,這會讓你從倦意中驚醒,這時只要再把舌尖頂回上顎,繼續保持專注即可。可以的話,請盤腿、雙眼沿著鼻尖朝前直視。我會建議不要閉上眼睛,這道理跟在叢林中到老虎而心生恐懼時,就算閉上眼睛老虎也不會消失相同。禪修時閉上雙眼並無法讓散亂的念頭和感受消失。睜開雙眼,反倒能保持警覺,準備好迎接任何挑戰。也許有人認為閉眼可讓禪修更有效率,實際上這麼做並無法提高專注力,只是更容易入睡而已。調整姿勢和呼吸之後,試著專注在特定物件上,例如佛陀的形象,它可以是一尊實質的佛像,也可以是腦中所觀想出的影像。你可以選擇某部分──佛陀慈祥的雙眼或其金色之身等──一旦覺察自己的念頭偏離這個專注點,輕輕將之帶回即可。要是覺察自己轉念想著股票投資組合,或是剛才忘了按下洗碗機開關,就把注意力拉回佛陀的身影上。畢竟股票投資只是俗事一件,而髒汙碗盤可以稍待片刻再洗。這個練習非常具有挑戰性,因為通常我們的心很容易從一個念頭跳到另一個念頭,彷彿一隻燥動的猴子,在樹梢之間上下跳竄個不停。專注在一樣東西上不動是非常困難的,需要我們付出所有的注意力及決心。不妨觀察自己的心能夠專注多久而不飄離。一般來說,若能維持五分鐘的專注,就已經算是很好的禪修者了!
一天當中不分時刻,隨時都可以練習禪修的方法,因此你盡可隨自己的意願決定禪修的時間長短。剛開始練習時,時間不需要太長,五分鐘的練習就已足夠。五分鐘之後,也許你會開始覺得在和自己的心鬥爭,這時不妨放鬆一下,告訴自己:「你這個被寵壞的小鬼,現在想去哪就去哪吧!」讓自己的心飛到巴黎、紐約或上海;或者動動身體、伸展筋骨、跳舞瘋狂一下。一旦精神恢復之後,再坐五分鐘。保持「專注╱放鬆」的循環約半小時到一小時。練習時間長短不拘,覺得舒服,不過分操勞即可。保持五分鐘不動搖的專注,勝過五個小時的散亂。
即使是最高段的修行者,練習專注的基本工夫依舊至關緊要。把一杯泥巴水放著不動,泥土最終會沉澱至杯底,留下純淨的水。練習專注,在心浮動之時找回注意力,光這項簡單的練習就能夠平息內心焦躁不安的念頭。只要持續修煉,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就能體驗澄澈明晰以及清淨的存在。
練習禪修,生命中的考驗、磨難和高潮起伏就不會太過干擾你,因為你的身心已更加放鬆,而禪修和生活的大小事之間會有更緊密的聯繫。當生活偏離常軌時,禪修之果就如同汽車安全氣囊,在發生意外時保護自己不受嚴重傷害;因此就算天翻地覆、世界風雲變色,你也會有更多的空間、更少的壓力;你會擁有力量和明視,掌握所有充滿挑戰的境況。
請練習並保持專注力。若無法如此訓練自己,你會發覺自己就像被寵壞、縱容的小孩,面對挑戰時束手無策。唯有擁有「活在當下」的能耐,你才能適切地回應任何境況。
請盡量每天保持某種形式的禪修。就算你成功爭取到價值數百萬元的訂單,在禪修所帶來的回報前也相形失色。生活可以沒有百萬元交易,然而內心缺少平和與健康卻萬萬不可。請寬待自己,跟自己做個意義深遠的交易:每天修行。每天抽出一點時間禪修,然後逐漸增加修行時間,如此教法的真理才會在內心深處展露。倘若僅把教法放在腦中,你會漫不經心地錯用自己剩餘的寶貴人生。禪修不僅僅只針對初學者,對於所有想在修行更上一層樓的人,這項訓練同樣至關緊要。
禪修之後要隨喜,並將修煉所得的結果回向給眾生;滿懷喜樂,心安住在殊勝的狀態,並發此願:
願此行所餘功德,能得日月長久,生生不息;
願我等與眾生,受益此行所得智慧與光明,直至成道之日;
我等所得功德,回向一切眾生之福祉。
善的能量透過回向得以保存,而修行也因此更加堅實;你更能為了自我與眾生之利益,獲取這股能量。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