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一分鐘KO對手

9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Part1 先改變自己,
才能搞定別人

★一、「看輕自己」,才能看重別人

好人緣從談話開始
  良好的人際關係是構建在溝通的基礎之上的,拓展自己的人脈,更需要學會與陌生人談話的技術,想要有個好人緣,與陌生人談話的技巧必不可少。但是,與陌生人談話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是溝通中的一大難關,處理得好,可以一見如故,相見恨晚;處理得不好,又能導致四目相對,局促無言。

快速熟悉陌生人
  與陌生人建立良好的聯繫,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儘快熟悉對方,消除陌生。你可以先行自我介紹,再去請教他的姓名職業,然後試探性的引出彼此都感興趣的話題。之後就要儘量在短時間裏,通過觀察他的髮型、他的服飾、他的領帶、他的煙盒、打火機、他隨身帶的提包、他說話時的聲調及他的眼神等各方面,初步地瞭解他,熟悉他,然後尋找你們的共同點。

內向者也可以做到
  內向的人如果覺得和陌生人交談有困難,可以試著調整自己的呼吸狀況,保持頭腦清醒,思維敏捷。與人說話時,要精神集中,心無旁騖,聽話的時候更要專注,努力捕捉對方的眼神表情,積極做出回應,如會心的微笑、贊同地點頭等。此外,交談過程中,不要過分客氣,使用太多的敬語,也不要故作幽默,說些不適合場合和氛圍的話。

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可
  有的人在於陌生人初次見面時,總是下意識地不想讓對方看透自己,覺得對方發現自己的弱點是個糟糕的後果。可是,即使是再好的夫妻或朋友之間也會有彼此討厭的地方,初次見面的兩個人更無須奢求百分之百地被人接受和喜歡。只要把你的人品和能力全部調動起來,儘量表達自己的誠意就可以了,把自己性格的真實一面展示給對方,就是一次成功的交際。

共同點讓陌生人不再陌生
  通常,人們會對與自己一樣喜歡某類運動、喜歡某個歌手的人產生興趣,所以要與別人交朋友,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尋找雙方的共同點,進而產生親近感。碰到陌生人時,不妨仔細觀察和發現自己和對方的共同點,從雙方都熟悉的人或事入手,順其自然地把自己的身份、愛好性格告訴對方。這樣可以讓雙方很快找到聯繫,變得不再陌生,從而讓氣氛變得融洽起來。

微案例

  一天,胡錦濤到陝西省勉縣周家山鎮一個村子裏視察,問一位農村婦女:「你是這個村子的人嗎?」這位婦女說:「我是來走親戚的。」胡錦濤笑著說:「我也一樣,我也是來走訪親戚的,是來看望鄉親們的。」一席親切的話語,一下子拉近了村民和主席的距離。
  溫家寶一天來到北京大學圖書館。他首先來到一樓的網路檢索大廳,那裏坐滿了學生。正在搜集資料的學生李同學看到溫家寶突然出現在自己身邊,一時緊張得不知道說什麼好。在得知李同學是學地質專業之後,溫家寶笑著說:「咱們倆是一個專業。」一句親切的話語,讓眾人都笑了起來,周圍的氣氛也變得非常輕鬆。
  國家主席和普通百姓身份地位相差懸殊,可是因為「共同點」,一下子又變得非常親近。這便是語言的妙處。



★二、「抬槓」,是一種愚蠢的行為

兩敗俱傷的爭論
  生活中很多人喜歡抬槓較勁,然而大多數的人在冷靜下來後會感到後悔,只是可惜這個世界上沒有後悔藥。無謂的爭論只會會破壞大家的感情。偏執的、明顯攻擊性的爭吵,就像惡魔一樣,吞噬著人們之間的友情。辯論雙方因固執地堅持自己的觀點而爭吵的面紅耳赤、難分勝負,往往為芝麻大的事鑽牛角尖,結果兩敗俱傷,十分的不明智。

永遠也不會贏
  抬槓總是會使雙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的正確性。而實際上,這是一場誰也贏不了的爭論。因為,如果你要是輸了,當然你就輸了;但是即使你贏了,但實際上你還是輸了,因為他打心底裏還是不認可你的勝利,即使他口服了,心裏也很難信服。這將會是一場永遠沒有結果的爭論。

勝利只是表面的
  明智的本傑明•佛蘭克林說:「如果你老是抬槓、反駁,也許偶爾能獲勝,但那只是空洞的勝利,因為你永遠得不到對方的好感。」因此,你自己要衡量一下,你是寧願要一種表面上的勝利,還是要別人對你的好感。你可能有理,但要想在爭論中改變別人的主意,一切都是徒勞。只能靠技巧、協調、寬容以及用同情的眼光去改變別人的觀點。

是自戀還是逆反?
  愛抬槓的人一般表現為不給別人發言的機會,並經常對別人說的話發表不同意見,其實這是一種自戀和逆反心理的表現。有自戀心理的人不會換位思考,覺得什麼都要自己說了算。而有逆反心理的人往往是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尊重的機會,所以希望能在後天中尋求補償,然而實際上愛抬槓只會破壞你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讓別人覺得你是個「杠頭」。

抬槓惹人厭煩
  抬槓無法讓你在爭論中獲勝,更無法彰顯你的口才和智慧。不斷地與人抬槓,只會顯得你心胸狹隘、狂傲自負,相信很少有人會喜歡和這樣的人結交,因為和這種人相處的過程中,總是很難有一個正常平和的交流過程。有時,愛抬槓的人為了說贏對方,還可能一不留神說了不該說的話,得罪了對方,甚至和別人結下樑子,實在是得不償失。

微案例

  有一天晚上,卡爾參加一次宴會。宴席中,坐在卡爾右邊的一位先生講了一段幽默的笑話,並引用了一句話,意思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他說那句話出自聖經,卡爾知道他錯了,是出自莎士比亞,就糾正了他。但那人立刻反唇相譏。
  卡爾的老朋友格蒙坐在那人右邊,他研究莎士比亞的著作已經多年。於是他們倆都同意向格蒙請教。格蒙聽了在桌子下踢了卡爾一下,然後說:「卡爾,這位先生沒說錯,聖經裏有這句話。」
  那晚回家路上,卡爾對格蒙說:「你明明知道那句話出自莎士比亞。」
  「是的,當然。」格蒙回答,「可是親愛的卡爾,我們是在宴會上的客人,為什麼要證明他錯了!那樣會使他喜歡你嗎?為什麼不給他留點面子!他也並沒有問你的意見啊?為什麼要跟他抬槓?應該永遠避免跟人家正面衝突。」
★三、「抱怨」,只會破壞雙方關係

抱怨不能解決問題
  很多人會抱怨的原因,在於他們認為抱怨能帶來某些好處,比如他人的同情、認可或者可憐的優越感等,然而實際上,抱怨非但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相反還會為我們帶來一連串的負面影響,就像某位哲人說的那樣,「抱怨是無能的表現」,到頭來,抱怨者反而會成為抱怨最大的受害者。

抱怨會破壞人際關係
  沒有人會喜歡一個消極、負面的人,更沒有人願意忍受不斷的牢騷和壞脾氣。不滿的情緒,必然會破壞內心的平靜,進而影響工作和整個團隊,接下來勢必會帶來更多的被抱怨和相互抱怨,甚至成為致禍的根源。很難想像一個總是在不停抱怨的人,會受到別人的歡迎和喜愛。

抱怨讓人失去理智
  理,即理性,是邏輯化的主見;智,即智慧,是機智行事的方法。它既是一種明智,也是一種胸懷。如果一個人有主見、有方法、有胸懷,那麼他必然會比一般人生活得更快樂,也更容易接近成功。而無休止的抱怨,只會讓人丟失正常的理智,始終沉浸在自己的悲觀世界之中。這實在不是一種好的選擇。

以退為進,停止抱怨
  每個人說話在選擇衝動的同時,也可以選擇忍耐或以退為進。所以,當你意識到你在抱怨或是無謂的批評時,就應該馬上的停止自己的抱怨,然後想一想你為什麼抱怨,試著問自己:抱怨的這件事是你可以改正的嗎?如果可以,那就開始改正;如果無能為力,那為它生氣也無濟於事,學會以平常心對待。

給他人一個不抱怨的典範
  你是個什麼樣的人,將在你的世界裏造成影響力。如果你總是不停地抱怨,那麼你的影響力可能都是負面的。當你停止抱怨,開始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來對待周圍的人和事,那麼這種負面的影響就會變成正面的。在消極的環境裏,如果你想幫助他人,那麼最好的方法就是過著不抱怨的生活,為他人樹立一個不抱怨的典範。因為我們的關注,將使這樣的期許在生活中實現。

微案例

  據義大利卡塔尼山的一塊墓碑記載,有一個名叫托比的人,來敘拉古城遊學,經過卡塔尼山時,看到山上有一隻老虎。進城後,托比便對人們說,山上有一隻老虎,上山時要小心。可是沒有人相信他,因為這裏從來沒有發現過老虎。
  托比一再堅持,並向人們描繪老虎的樣子如何兇猛。但是任憑他費盡口舌,人們仍然不相信。托比非常生氣,為了證明自己的誠實,他逢人便說他沒有撒謊,並抱怨那些不相信他的人。到最後,人們見到他就躲,甚至認為他是個瘋子。
  這實在讓托比無法忍受。最後他說:「既然你們不信,那麼我就讓你們去看看。」他買來一支獵叉,獨自上山尋虎。結果托比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幾天後,人們在山中發現了一堆破碎的衣服和一隻腳。法官驗證後說,托比是被一隻重量為五百磅左右的老虎吃掉的。
  托比沒有撒謊,也不是瘋子。可是,用死來證明這一切,未免代價太高。證明自己是大多數人自然的願望,然而世上許多不幸,都發生在人們急於向別人證明的過程之中。其原因就在於人們太在乎世俗的眼光,而抱怨則會讓人走入極端。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