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微心理工作術

9特價24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PART 1 努力做,不如巧妙做的微調整

一、學會用「三維」視角分析工作

◎一個關於空間思維的心理測試◎
  一位心理學家曾出過一個測驗題:在一塊土地上種植四棵樹,使每兩棵樹之間的距離都相等。學生在紙上畫了一個又一個的幾何圖形:正方形、菱形、梯形、平行四邊形……無論哪個都不行。心理學家公佈了答案:其中一棵樹可以種在山頂上,只要其餘三棵樹與之構成正四面體,就能符合題意要求了——這就是空間思維法。

◎生活中的空間思維成果◎
  空間思維就是從點到線、從線到面、從平面到立體的創新思維,要求人們跳出點、線、面的限制,有意識地從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各個方向去思考問題,也就是要「立起來思考」。生活中有不少東西都是空間思維的創新成果,例如彈簧、摩天大廈、「空中菜園」、天橋等等。

◎工作中缺乏空間思維的表現◎
  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企業中每個職位都有獨立的工作流程或操作規範,但是各個職位之間又相互聯繫。如果人們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處理事務,而不互相配合、互相補充,將會形成單一、定型化或固定化的線性思維、平面思維,容易產生片面的認識,導致工作目標、計畫和方法等方面脫離實際,以至於影響工作效率。

◎空間思維的角度◎
  一、事物都在一定的空間存在,空間思維跳出事物的本身,用更高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問題;二、事物都在一定的時間中存在,從時間角度思考,往往可以作今昔對比,從而瞻望未來,具有超前意識;三、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相互組成一定的聯繫,在事物千絲萬縷的聯繫網路中去思考問題,就能找出事物的本質,從而拓寬創新之路。

◎如何培養空間思維◎
  掌握現時代的立體思維,實現對空間動態的充分利用,是人們在職場生存發展的唯一出路。許多工作難題在平面思維中得不出答案,但在空間思維過程中,卻可以獲得圓滿的解決,這就要求人們首先要培養整體看問題的思維習慣,客服平面思維的單一性;其次,要學會從多角度看待問題,克服平面思維的片面性。

微案例
  日本普拉斯公司是一家專營文教用品的小企業,一直生意清淡。一九八四年,公司裏一位名叫玉村浩美的新職員發現,顧客來購買文具總是一次買三、四種;而在中小學生的書包內,也總是散亂地放著鋼筆、鉛筆、小刀、橡皮等用品。玉村浩美想到,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把各種文具組合起來出售呢?她把這項創意告訴公司老闆。於是,普拉斯公司精心設計了一個盒子,擺放五六種常用文具。結果這種「組合式文具」大受歡迎,不但中小學生喜歡,連社會工作人員也紛紛前來購買。儘管這套組合文具的價格比原先單件文具的價格總和高出一倍以上,但依然十分暢銷,在一個月內就賣了三百多盒,獲得了意想不到的贏利。
  可見,「組合式文具」正是一項運用立體思維的創新。


二、改變思路才能「巧」做事

◎手腦並用◎
  職場中很多人困惑:「為什麼我付出努力,卻看不到成績?」他們大都看上去辛苦忙碌,卻業績平平,少有進步。正如比爾•蓋茲所說:「人與人之間的區別,主要是脖子以上的區別。」其實,做事情是一個手、腦並用的過程,如果只會一味蠻幹,而不思考方法,那麼結果自然是吃力難討好。

◎大腦中蘊藏寶藏◎
  美國著名地質學家華萊士在總結其一生成敗經驗的著作《找油的哲學》中寫道:「找油的地方就在人的大腦中。」他提出一個著名的觀點:人的大腦裏蘊藏著豐富的寶藏,而思維方式,是其中最珍貴的資源。在職場中,一個聰明的人並不一定能夠成為一個高效能的成功者。如果他懶於動腦,或選擇了不恰當的思路,再聰明也只能和成功擦肩而過。

◎做事之前要思考◎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曾有形象而又深刻的闡述:「蜜蜂建造蜂房的本領使人世間的許多建築師感到慚愧。之所以蜜蜂比建築師高明的地方,就是他在用蜂蠟建築蜂房以前,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勞動過程結束時得到的結果,在這個過程開始時就已經在勞動者的表像中存在著,即成觀念地存在著。」

◎沒有目標的「窮忙」◎
  告別「窮忙」,首先要樹立明確的目標,否則工作就變成毫無意義的堆積,往往注重了工作的「量」而忽略了「質」。有些人也是很努力地做事,也想把事情做好,但正是因為沒有明確的目標,也就沒有與之匹配的標準,沒有標準,如何來評價好壞呢?忙,就變成了盲目的瞎忙,可能走了很多彎路,卻不見成效。

◎提高效率◎
  企業呼喚「效率」,但實際工作中能做到高效率的人並不多,這樣的後果往往人們漸漸失去了熱情,工作變成了負擔。而形成高效工作的思維方式,會讓工作變得簡單、從容。將工作進行有計劃的分解,不要把精力浪費在與工作目標無關的事務上。長此以往,你就會發現,每一步都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高品質完成,自己也會變得越來越自信。

微案例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給兒子的信中寫道:
  要想好運連連,必須要精心策劃運氣,而策劃運氣,需要好的計畫,好的計畫一定是好的設計,好的設計一定能夠發揮作用。你需要知道,在構思好的設計時,要考慮兩個基本的先決條件,第一是知道自己的目標,譬如你要做什麼,甚至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第二是知道自己擁有什麼資源,如地位、金錢、人際關係和能力。
  這兩個基本條件的順序並非絕對不能改變,你可能先有一個構想、目標,才開始尋找適於這些資源的目標。還可以把它們混合一處,形成第三和第四種方法,例如擁有某種目標和某種資源,為實現目標,你必須選擇性地創造一些資源,也可能擁有一些資源和某個目標,你必須根據這些資源,提高或降低目標。
  你根據資源調整目標或根據目標調整資源之後,就有了一個基礎——可以據以構思設計的結構,剩下的東西就是用手段與時間去填充,和等待運氣的來臨了。


三、化繁為簡,才能一分鐘KO工作

◎愛迪生的「巧辦法」◎
  愛迪生曾讓助手測量梨形燈泡的容積,助手接過後,不論是拿尺規測量,還是運複雜的數學公式計算,忙碌了幾個小時都沒有結果。於是愛迪生對他說:「你可以用最簡單辦法。」他向燈泡裏注滿水,遞給助手,說:「你去把燈泡裏的水倒進量杯,就會得出我們所需要的答案。」助手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最簡單的辦法才是最有效的。

◎化繁為簡是法寶◎
  哈佛商學院著名教授邁克爾•波特曾指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事實也證明,化繁為簡,把複雜的事物簡明化,是避免陷入忙亂、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法寶,它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關鍵。那麼,如何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採取簡單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去解決問題,是每一位職場人士都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時代發展需要「化繁為簡」◎
  曾任蘋果電腦公司總裁的約翰•斯卡利曾說:「未來屬於簡單思考的人」。化繁為簡,是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形勢賦予人們的一場思維變革。在面對各種繁雜的新情況、新問題時,學會把複雜問題簡單化,是每個人適應外界變化的內在要求,也是提高能力素質、增強競爭本領的迫切需要。

◎提高效率的「三原則」◎
  在工作中,人們常常要處理繁雜的事務,最簡單的方法往往就是最好的方法。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主席唐納德在《提高生產率》一書中講到了提高效率的「三原則」,即為了提高效率,每做一件事情時,應該先問三個「能不能」:能不能取消它?能不能把它與別的事情合併起來做?能不能用更簡便的方法來取代它?

◎掌握焦點,事半功倍◎
  溝通管理顧問公司總裁比爾•詹森根據多年研究指出:現代人工作變得複雜而沒有效率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焦點』。因為不清楚目標,總是浪費時間重複做同樣的事或不必要的事;遺漏了關鍵資訊,浪費太多時間在不重要的資訊上;抓不到重點,必須反覆溝通同一件事情。也就是說,目標清楚、掌握重點、做好溝通是簡單工作的秘訣。


微解釋
  蘋果創始人賈伯斯成功的最大奧秘是堅持追求一個目標:簡單。
  他曾說:「我有這樣一句魔咒——專注與簡單。簡單之所以比複雜更難,是因為你必須努力地清空你的大腦,讓它變得簡單。但這種努力最終被證實為有價值,因為你一旦進入那種境界,便可以撼動大山。」賈伯斯不斷地將事情削減至它們最簡單的水準,卻不是過分地單純,而是精簡。
  蘋果追求簡單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蘋果的創新靈感來自於對大眾消費潮流的前瞻性理解,產品滿足了電子生活日趨簡單的實際需求,為人們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境界。正如設計師喬納森•艾維在MacBook發佈會上向與會者介紹時闡述:「我們完全沉浸在尋找一種高度簡化的設計方案中,因為作為活生生的個體,我們都懂得『簡單』的定義。」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