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局 生死關頭
以前我聽到球迷的歡呼聲,只想趕快表現,打出來讓球迷高興,但是我現在學會享受。走過生死關頭,我很高興自己還可以聽到球迷的吶喊聲。
球員在場上,隨時會受傷,隨時都可能是最後一刻,我希望那一刻,我是帶著笑容,好好享受的。
二〇一三年七月十八日凌晨,林智勝剛結束在新莊球場的比賽,開車回宿舍,他的心神還停留在場上,沒想到一個轉彎,就與疾駛而來的計程車對撞。渾身是血的他用盡力氣爬出車外,在半昏半醒間被送去醫院。
谷底 左膝副韌帶斷裂
王薇欣一接到球團通知,火速從高雄趕來。
焦慮的她心臟急的要跳出胸口,只好不停跟球團、醫師通話。衝到醫院後,見到丈夫滿身都是血,向來堅強的王薇欣也嚇壞了。林智勝看到妻子,虛弱的說:「對不起。」王薇欣只說:「你應該要慶幸你還可以跟我說對不起。」
醫師、球團、親屬不停討論,牽掛林智勝的生死安危。此時,媒體也來了,竟然有記者盤問撞到意識不清楚的林智勝:「你有沒有喝酒?」明明剛打完比賽離開球場,怎麼可能喝酒?這問題讓人聽了既憤怒又心酸,林智勝不斷證明自己是個好球員,媒體卻仍對球員充滿偏見。
醫師初步診斷,林智勝頭頂有八公分撕裂傷,右手軟組織受傷,左膝蓋腫脹,需要進一步觀察。一整夜,林智勝不斷重覆的問:「現在幾點鐘?我在哪裡?發生什麼事?」
幸好,頭部的撞擊沒有造成太大影響,右手情況也可控制,左膝的傷害才是他最害怕的。MRI(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他的左膝外側副韌帶斷裂。
棒球選手的膝蓋韌帶斷裂,是致命傷,這幾乎是宣告他職業生涯的死亡。林智勝的心跌到谷底。
總是這樣,光榮時刻才剛剛來到,黑暗馬上降臨。新人年風光結束,他的右手就骨刺發作,連開三次刀,差點讓他的職業生涯倏忽終止;經典賽後,球迷終於回來,膝蓋韌帶竟然斷裂。
跟新人年不同的是,這時的他對棒球更執著堅定、更勇敢,也有更多人在他身後支持他。整個醫療團隊、復健團隊都是他的後盾。
洪雅琦天一亮也馬上趕到醫院,跟醫師群討論選手後續的醫療與復健。她看了MRI報告後,強烈建議林智勝開刀。林智勝曾經為了骨刺,連開三次刀,那個可怕的夢魘,讓他對開刀充滿恐懼。
洪雅琦卻堅持林智勝非開刀不可:「正常人膝蓋不穩定,可以用髖關節與小腿的力量補強,你是運動選手,髖關節已經被操得很脆弱,無法分出力量支撐膝蓋。其次,關節腔沒有受損、十字韌帶完好,只要開刀把關節腔外的韌帶補好就行,剩下來的就是復健與練習的調配。
這個刀不只要開,還要開傳統刀。因為髖關節鏡會在骨頭上打洞,影響將來你打擊時的穩定度,傳統刀工程浩大,卻可以保持關節完整。」
面對林智勝的恐懼,她用專業鼓舞他:「不要怕,你一開完刀,我馬上安排物理復健師來幫你,不會讓你一個人面對的!」
長庚醫學院的周適偉醫師是林智勝的乾爹,他本來也不建議開刀,聽了洪雅琦的分析後,卻轉而支持開刀。難免有人會質疑洪雅琦:「刀開壞了,你要負責嗎?」她說:「我只能給林智勝建議,他必須為自己做決定。」
兩天後,林智勝決定開刀。只要可以重回球場,再大的恐懼、疼痛,他都可以忍。
做了決定後,他帶著笑容進開刀房,他相信只要撐過這一關,一定可以再打棒球。開刀當天,林智勝一清醒過來,物理治療師已經在床邊等他,即刻展開復健。他更是不願躺在床上怨天尤人,與其把時間用來流淚,不如流汗。
這條漫漫長路,支撐他走下去的,是很簡單的信念:只要我敢面對困難、只要我肯練,一定沒問題。
只是,心魔沒有那麼容易打倒。他總是邊練邊害怕:真的可以再回到球場嗎?
重生 彷若重回第一次上場
復健總是進進退退,有時候往前進了好幾步,隔天又退到原點之後。退了,還可以拚命往前,林智勝最怕「疼痛感沒有消失」,他不是怕痛,而是不知道傷病惡魔到底怎麼樣才肯放過他,到底還要多努力,才能離開困境。
洪雅琦跟他約定:「你不要急,慢慢來,先跟著物理治療師做復健,三個月後你可以練了,我就會出現。我們一定要在開幕戰重返球場!」雖然醫療團隊都認為林智勝必須九個月後才能完全恢復,上場比賽,洪雅琦卻很明白林智勝,拖的愈久,只會愈折磨他的心智,讓他在開幕戰就上場,是很大的激勵。
林智勝咬牙撐著、撐著。出院之後,他天天到球場訓練室復健。突然有一天,洪雅琦竟然出現了!林智勝不敢置信,洪雅琦說:「走,外面太陽很好,到外面練!」林智勝大樂,很認真的帶了兩瓶水,開開心心跟著走。
這天的訓練是「踩草地」,與其說是練身體,不如說是練心,她要讓林智勝知道,「你可以回球場了」。林智勝剃了光頭,在久違的球場上帶著墨鏡,很得意的笑,洪雅琦忍不住揶揄:「你好像美國盲人歌手史蒂夫‧汪達。」
正當林智勝興致勃勃要開始訓練,第二次手術接踵而來。原來,固定膝蓋的骨釘會產生摩擦,讓林智勝不自主的軟腳,醫師建議取出。
過年前,林智勝又被推進了開刀房,開刀後就是農曆新年,他就回台東過年兼休養。想到過年難免喝酒,王薇欣很擔心,洪雅琦卻說:「讓他自己決定,要打球,就不要喝。」林智勝果然滴酒不沾。
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三日,Lamigo新球季第一戰,林智勝就站上球場,他實現對自己的承諾。
「那天站上球場,我的腳不停發抖,跟第一次打職棒那天一樣。我不停對自己喊話:你回到球場了,最大的目標已經達成了!沒想到我首打席就是中外野安打,真的很開心。」
這一天,他擊出三支安打、一個四壞保送、一分打點,甚至還有一個盜壘。他是天生球員,一上場,傷痛、害怕全都不見,眼中只有棒球。
對在場邊觀察的洪雅琦來說,真正讓她振奮的,是那一個盜壘,林智勝可以滑壘了,那是判斷膝蓋是否長好的關鍵。原來洪雅琦對他隱瞞了一個祕密,她鼓勵林智勝:「你已經完全好了!」其實,他的狀態只恢復到六成,韌帶根本沒有完全穩定,但是她瞭解林智勝,只有讓他在開幕戰回到球場,他才會重拾信心。
以前我聽到球迷的歡呼聲,只想趕快表現,打出來讓球迷高興,但是我現在學會享受。走過生死關頭,我很高興自己還可以聽到球迷的吶喊聲。
球員在場上,隨時會受傷,隨時都可能是最後一刻,我希望那一刻,我是帶著笑容,好好享受的。
二〇一三年七月十八日凌晨,林智勝剛結束在新莊球場的比賽,開車回宿舍,他的心神還停留在場上,沒想到一個轉彎,就與疾駛而來的計程車對撞。渾身是血的他用盡力氣爬出車外,在半昏半醒間被送去醫院。
谷底 左膝副韌帶斷裂
王薇欣一接到球團通知,火速從高雄趕來。
焦慮的她心臟急的要跳出胸口,只好不停跟球團、醫師通話。衝到醫院後,見到丈夫滿身都是血,向來堅強的王薇欣也嚇壞了。林智勝看到妻子,虛弱的說:「對不起。」王薇欣只說:「你應該要慶幸你還可以跟我說對不起。」
醫師、球團、親屬不停討論,牽掛林智勝的生死安危。此時,媒體也來了,竟然有記者盤問撞到意識不清楚的林智勝:「你有沒有喝酒?」明明剛打完比賽離開球場,怎麼可能喝酒?這問題讓人聽了既憤怒又心酸,林智勝不斷證明自己是個好球員,媒體卻仍對球員充滿偏見。
醫師初步診斷,林智勝頭頂有八公分撕裂傷,右手軟組織受傷,左膝蓋腫脹,需要進一步觀察。一整夜,林智勝不斷重覆的問:「現在幾點鐘?我在哪裡?發生什麼事?」
幸好,頭部的撞擊沒有造成太大影響,右手情況也可控制,左膝的傷害才是他最害怕的。MRI(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他的左膝外側副韌帶斷裂。
棒球選手的膝蓋韌帶斷裂,是致命傷,這幾乎是宣告他職業生涯的死亡。林智勝的心跌到谷底。
總是這樣,光榮時刻才剛剛來到,黑暗馬上降臨。新人年風光結束,他的右手就骨刺發作,連開三次刀,差點讓他的職業生涯倏忽終止;經典賽後,球迷終於回來,膝蓋韌帶竟然斷裂。
跟新人年不同的是,這時的他對棒球更執著堅定、更勇敢,也有更多人在他身後支持他。整個醫療團隊、復健團隊都是他的後盾。
洪雅琦天一亮也馬上趕到醫院,跟醫師群討論選手後續的醫療與復健。她看了MRI報告後,強烈建議林智勝開刀。林智勝曾經為了骨刺,連開三次刀,那個可怕的夢魘,讓他對開刀充滿恐懼。
洪雅琦卻堅持林智勝非開刀不可:「正常人膝蓋不穩定,可以用髖關節與小腿的力量補強,你是運動選手,髖關節已經被操得很脆弱,無法分出力量支撐膝蓋。其次,關節腔沒有受損、十字韌帶完好,只要開刀把關節腔外的韌帶補好就行,剩下來的就是復健與練習的調配。
這個刀不只要開,還要開傳統刀。因為髖關節鏡會在骨頭上打洞,影響將來你打擊時的穩定度,傳統刀工程浩大,卻可以保持關節完整。」
面對林智勝的恐懼,她用專業鼓舞他:「不要怕,你一開完刀,我馬上安排物理復健師來幫你,不會讓你一個人面對的!」
長庚醫學院的周適偉醫師是林智勝的乾爹,他本來也不建議開刀,聽了洪雅琦的分析後,卻轉而支持開刀。難免有人會質疑洪雅琦:「刀開壞了,你要負責嗎?」她說:「我只能給林智勝建議,他必須為自己做決定。」
兩天後,林智勝決定開刀。只要可以重回球場,再大的恐懼、疼痛,他都可以忍。
做了決定後,他帶著笑容進開刀房,他相信只要撐過這一關,一定可以再打棒球。開刀當天,林智勝一清醒過來,物理治療師已經在床邊等他,即刻展開復健。他更是不願躺在床上怨天尤人,與其把時間用來流淚,不如流汗。
這條漫漫長路,支撐他走下去的,是很簡單的信念:只要我敢面對困難、只要我肯練,一定沒問題。
只是,心魔沒有那麼容易打倒。他總是邊練邊害怕:真的可以再回到球場嗎?
重生 彷若重回第一次上場
復健總是進進退退,有時候往前進了好幾步,隔天又退到原點之後。退了,還可以拚命往前,林智勝最怕「疼痛感沒有消失」,他不是怕痛,而是不知道傷病惡魔到底怎麼樣才肯放過他,到底還要多努力,才能離開困境。
洪雅琦跟他約定:「你不要急,慢慢來,先跟著物理治療師做復健,三個月後你可以練了,我就會出現。我們一定要在開幕戰重返球場!」雖然醫療團隊都認為林智勝必須九個月後才能完全恢復,上場比賽,洪雅琦卻很明白林智勝,拖的愈久,只會愈折磨他的心智,讓他在開幕戰就上場,是很大的激勵。
林智勝咬牙撐著、撐著。出院之後,他天天到球場訓練室復健。突然有一天,洪雅琦竟然出現了!林智勝不敢置信,洪雅琦說:「走,外面太陽很好,到外面練!」林智勝大樂,很認真的帶了兩瓶水,開開心心跟著走。
這天的訓練是「踩草地」,與其說是練身體,不如說是練心,她要讓林智勝知道,「你可以回球場了」。林智勝剃了光頭,在久違的球場上帶著墨鏡,很得意的笑,洪雅琦忍不住揶揄:「你好像美國盲人歌手史蒂夫‧汪達。」
正當林智勝興致勃勃要開始訓練,第二次手術接踵而來。原來,固定膝蓋的骨釘會產生摩擦,讓林智勝不自主的軟腳,醫師建議取出。
過年前,林智勝又被推進了開刀房,開刀後就是農曆新年,他就回台東過年兼休養。想到過年難免喝酒,王薇欣很擔心,洪雅琦卻說:「讓他自己決定,要打球,就不要喝。」林智勝果然滴酒不沾。
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三日,Lamigo新球季第一戰,林智勝就站上球場,他實現對自己的承諾。
「那天站上球場,我的腳不停發抖,跟第一次打職棒那天一樣。我不停對自己喊話:你回到球場了,最大的目標已經達成了!沒想到我首打席就是中外野安打,真的很開心。」
這一天,他擊出三支安打、一個四壞保送、一分打點,甚至還有一個盜壘。他是天生球員,一上場,傷痛、害怕全都不見,眼中只有棒球。
對在場邊觀察的洪雅琦來說,真正讓她振奮的,是那一個盜壘,林智勝可以滑壘了,那是判斷膝蓋是否長好的關鍵。原來洪雅琦對他隱瞞了一個祕密,她鼓勵林智勝:「你已經完全好了!」其實,他的狀態只恢復到六成,韌帶根本沒有完全穩定,但是她瞭解林智勝,只有讓他在開幕戰回到球場,他才會重拾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