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章 你相信美國國會圖書館一千萬冊藏書的五百倍=人腦儲存量嗎?

一、人體是一個巨大的潛能庫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日,一名歹徒闖進一位年輕媽媽的家中,被人發現後,歹徒情急之下抱起五個月大的嬰兒爬上了屋頂,以摔死嬰孩來要脅,要求眾人離去,讓其平安脫身。大夥兒散去後,只留下恐懼不安的母親祈禱著歹徒能將孩子平安交還。誰想,兇狠殘忍的歹徒竟然將孩子脫手從屋頂扔下。此時,那位可憐的母親與孩子垂直摔下的地方距離一百多公尺,按照常理,即便這位母親具備世界短跑冠軍的頭銜,也不可能及時趕到孩子落地的地方,並成功將孩子接住,除非她突然長出一雙翅膀。

但是,奇跡最終發生了,人們簡直無法想像,摔落在母親懷裡的嬰孩竟然完好無損。事後人們詢問年輕的母親到底是如何做到的,這位母親也說不清楚自己是怎麼跑到孩子摔下的地方的,只是告訴眾人,在歹徒摔下孩子的那一刻,她只有一個念頭,就是一定要救下自己的孩子。

還有一個故事。一名軍官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無人能敵,因其戰功赫赫,上級承諾,只要戰爭一結束,就為其頒發國家級最高榮譽證書和勳章。然而,很不幸,就在最後一場戰役中,他連中三槍,而且槍槍正中要害。可是,奇怪的是,他竟然沒有立即死去。當天,所有活下來的參戰人員都乘坐飛機凱旋而歸,軍官也在這列隊伍之內。下飛機後,總統親自在機場為所有立下戰功的將士頒發了榮譽證書和勳章。輪到這位軍官時,從飛機上走下的他,臉色蒼白,雙目無光,但他的步伐卻極其有力。

然而,意外的是,就在頒獎人員為其戴上代表最高榮譽的勳章後,軍官卻突然倒地身亡。人們立即請來醫生為其診斷,但是檢查讓人跌破眼鏡,軍官兩小時前就已死去。那麼到底是什麼力量使其支撐到最後的?醫生的解釋是,那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人是這個世界上最高級的動物,但也是最奇特的物種。拋開表像的人,人內心的精神世界,也許比整個廣袤的宇宙還要巨大和神奇。有句話說得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正如那位將不可能變成可能而飛身救下孩子的母親,以及那位心臟早已死亡,卻用精神力量支撐到表彰結束的軍官一樣,人身上的一些神奇力量,很多時候是讓人目瞪口呆的。為此有人曾這樣說過,只要發揮自身的潛在能量,任何一個人不用依靠外界的任何力量,都能成為他想成為的人物:總統、發明家、大企業主、頂級藝術家……能量從何而來呢?科學研究發現,人類具備世界上任何最先進的機器都無法比擬的東西——大腦和眼睛。

人腦由一百四十億個腦細胞組成,每個腦細胞可生長出二萬個樹枝狀的樹突,用來計算資訊。其計算的先進性遠遠超過了世界上最強大的電腦;更讓人驚訝的是,人腦可儲存的資訊超過了五十億本書的內容,相當於世界上藏書最多的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書量(一千萬冊)的五百倍;處於啟動狀態下的人腦,每日記住四本書的內容都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至於人的眼睛,每一隻有一億三千萬個光接收器,每個光接收器每秒可吸收五個光子(光能量束),可區分一千多萬種顏色;人眼通過協調動作,其中的光接收器可以在不到一秒鐘的時間內,以超級精度對一幅含有十億個資訊的風景畫進行解碼;要建造一台與人眼相同的「機器人眼」,科學家預計將花費六千八百萬美元,並且這台「機器人眼」的體積有一幢樓房那麼大。

英國智力研究人員托尼•巴贊在他出版的《大腦第一》一書中也曾介紹說,人類具備九種潛能:創造潛能、個人潛能、社會潛能、精神潛能、身體潛能、感覺潛能、計算潛能、空間潛能、文字表達潛能。他在描述感覺潛能時寫道:

我們的鼻子有五百萬個嗅覺感受器,我們的眼睛可以辨別一千萬種色彩。可是,我們中間很多人進食卻不辨味道。

他在描述空間潛能時則寫道:

法國的舒馬赫就是一位空間天才。在賽車道上,他能夠駕駛時速為三百公里的法拉利賽車,靈活地在其他F1賽車之間穿行。這就意味著,人類具備世界上最小,儲存能量卻最大最多的「晶片」,也可以說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能量庫,只要利用好這些能量,任何人都會成為「神童」、「天才」、「具特異功能」的人。但是,就像一部最先進的機器,無人會操作一樣,通常情況下,人類的這些先進功能都是停用的,九十九%的人做著普通人,過著普通生活,僅僅發揮著自身十%的能量,常因對自己渴望的事情力不從心而感到鬱悶。

如此看來,人類是這個世界上具最大潛在能量,卻開發最少的物種。就連愛因斯坦這樣的天才級別的人物也僅僅使用了自身能量的十二%,比普通人僅多出了兩個百分點。可以說,一個表面毫無特殊之處的人,其在普通外表之下卻隱藏著一座巨大的「金礦」,可惜的是,人們能挖掘出的僅僅只有一/十。

科學研究者強調,如果我們能發揮自身哪怕只有三/十的能量,便能學會四十個國家的語言,背誦整本百科全書,拿十二個博士學位,但現實是很多人往往因學不會一國語言,背不會一篇文章,拿不到一個學位證書而愁眉不展。

也許有人會懷疑,人是否真的具備如此巨大的潛能?如果具備,為什麼沒有一個人能全部挖掘?甚至連一/三都挖掘不出?潛能,顧名思義為潛在能量,是人體以往遺留、沉澱、儲備的能量。人體內的這些能量不會平白無故發揮出來,而是在特定情況下,因特定的原因才能發掘出來,這個原因好比落在乾柴上的一個火星,具備著特定性。有這樣一個事例:美國的一位農場主有個兒子,兒子雖小卻相當調皮,小傢伙雖然不具備開車的年齡和資格,卻常常偷偷開著父親的運貨卡車在農場裡兜圈子。

因為農場足夠大,農場主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由兒子折騰。可是不幸很快便到來了,一日,剛剛發動汽車的兒子腳一踩油門,運貨車如離弦箭般直衝農場邊水溝而去。

當農場主趕到時,擺在他眼前的情景簡直糟糕到了極點,運貨車翻了,車頭一大半陷入水中,兒子困在貨車裡失去了知覺。

見此情景,農場主想都沒想,直接跳進河裡,用雙手將車托了起來,如此,正好為趕來救援的人救出昏迷的兒子提供了方便。農場主的兒子最終死裡逃生。事後,這位父親企圖再次將車抬起,可是,這次無論他使出多大的勁兒,翻倒的汽車卻都是絲紋不動。跟前面故事中的母親救下歹徒從房頂上拋下的孩子一樣,這位父親也是因為救子心切,激發出了自身的潛能。於是,研究者認為,潛能的挖掘與人的潛意識有關。佛洛德把人的意識分為意識和潛意識兩種。意識僅僅是對一些事物的喜歡和「想要」如何,而潛意識具有「一定要」的成分,不過很多時候這種意識都是塵封的、閉塞的。人們只有遇到必須要攻克的難題時,潛意識才會起作用。

比如,「我想成功」僅僅停留在意識層,能成功固然好,不能成功也無所謂,支配人的動力不大。如果變為「我要成功」,則就進入潛意識層,能成功要成功,不能成功也要創造條件成功,醒著時想要成功,夢中時也想要成功,一股強大的慾望推動你去行動。

想來,如果一個人心中有一個堅定的信念,並對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毫不懷疑,抱著只准成功不准失敗的念頭,那麼,他的潛能就會在毫無阻力的情況下發揮出來。有這樣一句經典的話:你說行,不行也行;你說不行,行也不行。如佛家所言,一塊石頭,你認為它是玉石,並堅信不疑,最終以假亂真,這塊普通的石頭就會在所有人眼中成為玉石。

潛意識的能量實在是太驚人了。不過,很多人並不清楚這一點,反而總是認為自己只能如此,無法再發揮了,已經達到極限了。在這種意識的作用下,人體的資源就這樣白白浪費掉了!

二、每人日記憶量可達四本書

有這樣一個事實,你聽了一定非常驚訝,我們的腦子,即便每秒鐘輸入十條新資訊,如此繼續一生,仍具有記憶其他事項的餘地。也許我們的腸胃,因為一頓大餐便有了負擔,以致有一整天時間讓我們吃不下任何東西,但類似的情況在人腦中根本就不存在。很多時候,我們總在說,好了,讓腦子停下來歇歇吧!其實呢,你的大腦就像一件法力超群的收納袋,不管你塞進多少東西,那裡總有空間接受和容納。

就像權威的資料所證明的,人大腦的記憶能力,相當於一千五百億台電腦(八十G)的存儲量。如果人們足夠專注的話,一個人一天就能記住四本圖書的內容。有研究還發現,只要人們下定決心去記憶某一件事情或某些內容,只要其意志足夠堅定,注意力足夠集中,就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記住他期望記住的東西,而且效果超好。有這樣一個小故事,比爾•蓋茲小的時候,有一次教授告訴同學們,誰只要花費一個晚上,背會《聖經》中的《馬太福音》一章,就能得到跟他一起參加一場盛大晚宴的機會。事實上,教授只是開了一個善意的玩笑,因為《馬太福音》是《聖經•新約》裡最長的一章,大概有三萬多字,相當於六本《道德經》。花一個晚上背會這麼多的內容,按照常理是誰也做不到的。但是,讓教授跌破眼鏡的是,第二天上課,比爾•蓋茲竟然一字不差、滾瓜爛熟地背給了他聽。

這是一段佳話,也是一段神話,人們普遍認為,也只有被稱為神童的電腦天才比爾•蓋茲能做到。其實,事實並非如此,正如日後比爾•蓋茲自己所說的,一個人想記住一些很難記住的事,只要他奔赴著某個目的,並且願望強烈,始終相信自己「能」,任何東西他都能記住。 如此,你可能要問了,此時此刻,我想花費十分鐘時間,記住一百個英語單詞,有沒有可能?有,而且可能性極大。

其實不光是你,任何一個人都能做到。這可不是誇張,儘管我們的大腦重量只有一千四百克左右,其存儲量卻是大得驚人,在一個人從出生到老年的漫長歲月中,大腦每秒鐘足以記錄一千個資訊單位,也就是說,我們能夠記住從小到大周圍所發生的一切事情。歷史上,具有超強記憶力的不乏其人。

約在十八世紀末期,英國有一位日報編輯,他被稱為「記憶力的天才」,當時英國國會在辯論時,禁止記者列席記錄,但這位編輯竟能憑其記憶,將十多篇演說詞記下來,等回到報館時都能重新寫下來,而且差錯甚少。古羅馬的凱撒大帝能記住每一個士兵的面孔和姓名;亞里斯多德幾乎能把所有看過的書一字不差地背誦出來;南非有位政治家,他不但記住了自家四千多本藏書的全部內容,同時他還能說出其所引用的句子是在某一本書的第幾頁。另外,還有一些人,在特殊情況下,他們的記憶力會超出平時記憶力的五十倍以上。

可見,驚人的記憶力不是名人的專利,也不是少數人的特殊稟賦,它屬於每一個正常的人,何時何地,你都能憑藉你驚人的記憶力進行一番驚人的記憶。但是,你需要弄明白一個事實,進入你大腦的一切資源,並不是主動儲存記憶的。就像文檔需要按「保存」按鈕才能存儲一樣,你的大腦也有這樣一個保存按鈕,它需要你的毅力、信念、信心去點擊才能儲存。

我們在記憶一些東西時,如果蜻蜓點水,走馬觀花,三心二意,大腦的存儲就會失靈。即便你反反覆覆,一遍一遍不停地記憶,最終的結果也是隨記隨忘。所以,專心致志,一心一意是記憶的根本。

約一七七○年在羅馬的聖提裡教堂,有一名著名的樂師正在演奏,他那美妙的旋律如天籟之音一般,讓聽者聽得如癡如醉,這群癡迷的崇拜者中也包括偉大的音樂家——莫札特。當時,他太想將這些曲子討來拿回家自己演奏了,但是,該教堂不准任何人拿走樂譜。於是,莫札特只能專心致志地聽。等散會後,回到家中的他,竟能憑記憶一句不漏地寫下樂譜,使人們大吃一驚。

除了一心一意外,你對於記住這些東西所能帶給你的好處必須是極其渴望的,就像前文故事中的比爾•蓋茲,因為太渴望教授帶他參加那場盛大的宴會,所以才會下定決心去背誦記憶。

如果沒有這樣一個條件作誘餌,他還會去背《馬太福音》嗎?如果條件不是足夠誘人,他的積極性就會受到影響,不要說滾瓜爛熟,能否背會都是個問題。

一位英語教師曾說,他任教前十年裡,總有學生因為背不會英語課文和單詞選擇退學。他想不通,記誦對於這些學生真的就那麼難嗎?他曾嘗試著走進一位學生的內心,便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首先這些退學的學生十有八九對英語不感興趣,因為討厭,所以背誦時就會很痛苦,而且容易受到周圍事物影響,對於他們來說,研究螞蟻的構造,比背會英語單詞更具吸引力。對於這些討厭英語的學生,以威逼懲戒的方式強迫他們記誦時,只會加重他們退學的可能性。此後,這位教師便換了種方式,他拿來了一架所謂最新科技的「測試儀」,然後對每一個學生進行了測試,將一個「所有學生都是英語天才」的答案公佈於眾。然後,他再以「承諾」的方式,答應所有學生,只要不曾及格的考及格,及格的考到良,良的考到優,就可以帶大家去接觸了自然。奇跡最終出現了,學生們對於英語的排斥空前減弱,那些曾一度喊著英語單詞難記的學生,都開始出現了驚人的記憶力。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認可,也希望別人能發掘自己的某些特殊資質,當別人說你具備了某種能力後,即便這種能力微不足道,我們還是樂於去使用它,並期望著將它發揚光大。正如那句有名的話所說的:說你行,不行也行!另外,人腦的驚人記憶力,也需要通過訓練得來。

英國的古恩斯曾經說過:「記憶力正如一部機器,越使用越有效益;只要你信任它,記憶力就會飛快地運轉。」的確,一臺上好的機器,如果我們擱置不去用它,時間久了,它就會生銹,齒輪變鈍,運轉就會受阻。是否常使用大腦跟這是一個道理。

三、你是雕琢自身的最佳工匠

有一塊璞玉,埋在毛石堆裡,它以為它的人生就這樣完了,以最卑劣的姿勢存在,被光彩遺忘在廢石堆裡,被偶然經過的路人踩來踩去。

可是,突然有一天,一個摔倒的路人竟然將它從石堆裡踢了出來,落在了一輛卡車上。一整車的璞玉,以最原始醜陋的面貌呈現。璞玉怯生生地問,它們這是要去哪裡?璞玉甲告訴它,它們將被拉去加工雕琢成精美的玉。

璞玉很激動,它想自己終於可以擺脫平庸了。但是璞玉乙告訴它,不是每一塊璞玉都能被打造成上等玉,雕琢打造是個鳳凰涅槃的過程,一鑿一鑿下去,疼痛會讓其生不如死。打造的過程還有風險,一旦鑿子偏了,或者重了,璞玉碎了,其變美的夢想也就破滅了。最恐怖的還有,璞玉們對自己沒有信心,以為自己就是一塊難以打磨的低等玉,沒有追求美好的慾望,一輩子蝸居在毛石堆裡,得過且過。璞玉聽得毛骨悚然,它並不能確定自己是否就是一塊上等璞玉,即便是,它也無法忍受那打在自己身上的鑿子。於是,它請求璞玉們將它推下車去。就在它焦急地祈求的時候,一塊光潔的璞玉來到它面前。「請你照照自己吧!」光潔的璞玉說道,「這黑色的質地,就像紳士們的燕尾服,這黃色的暈圈,就像天邊一道道美麗的彩虹,這突出的部分就像堅毅挺拔的山峰,這凹進去的部分,就像美女迷人的酒窩。多麼好的一塊玉啊,你一定會價值連城!」

一番誇讚後,璞玉似乎突然對自己充滿了信心,是啊,多麼美的一塊玉啊,有著那麼多優點,即便也有小小的瑕疵,但如果讓工匠在這裡鑿一鑿,那裡磨一磨;這裡進行一番改造,那裡進行一番填充後,自己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完美的玉了。

璞玉想得心花怒放,於是,跟著浩蕩的大軍,向著變幻莫測,但同時也充滿希望的未來邁進。

就像一塊等待被雕琢被改造的璞玉一樣,人的一生也是自我雕琢的一生。人這塊璞玉的最佳工匠就是人自己。那麼,我們為什麼要雕琢自己呢?因為人生來是不完美的,有著眾多的缺點、瑕疵和毛病。雕琢的過程就是自我完善的過程,是人進步的必經之路。

所以,當我們發覺自己能力不夠,不夠聰明,沒有足夠應付各種問題和困難的經驗,對很多事情不明白的時候,就要進行這些方面的補救和加強。當你愛生氣、愛計較、愛嫉妒的性格給你的人生帶來阻力時,你就要敢於狠心地一鑿子下去,將它們鑿除;當你的某些品質得到人們的喜愛和尊重時,你就要輕輕地摩擦,使它更加發光發亮。鑿除與摩擦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學習他人經驗教訓,總結自己的問題和不足,發現自己的優勢和長處,並開發自己潛能的過程。

改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即便人雕刻自己一輩子,也可能雕刻不到完美。所以,從我們懂事開始,就要以身邊優秀的人為榜樣,學習他們身上發光的東西;當我們不小心失敗失意後,不要自暴自棄,也不要抱怨命運,而要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下不為例;當他人步入歧途,或者走了彎路時,我們不要觀望,而要從別人的失敗裡找尋對自己有用的寶藏。哪個人的成長不需要經歷一番痛苦,我們所有的進步,幾乎都建立在痛苦之上。俗語云:「不經一番寒徹骨,哪來梅花撲鼻香!」正如那一鑿一鑿打在璞玉身上的鑿子,正是那些失敗失利和痛苦,給我們的人生留下了印跡,使我們更願意反省自己。

另外,學習也是雕刻自我的一個手段。美國研究者早在十年前就強調,人所有的能力皆來自學習。人的智慧隨著所學習東西的增多而提升,那些更喜歡學習的人,他們將更加聰明。而人所有的潛能,也是在學習他人、累積經驗、自我完善的過程中,得到了最好的開發。智者也曾強調,一個懂得欣賞自己、認可自己的人,他們絕不會看輕自己,以為自己沒有用。他們也不會委屈自己,碌碌無為終其一生。

所有懂得欣賞自己的人,都會對個人的未來負責。為了出人頭地,過上比別人更好的生活,取得巨大的成就,他們會不斷地向他人學習,不斷地完善和改進自己,不放過任何一個需要改正的缺點,也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讓自己進步的機會。當他們信任自己,看重自己,賞識自己,並為著一個強烈的願望向前邁進時,其潛能就會像打開的匣子,自覺主動地將有利人生的珠寶倒出來。

一名叫亨利的年輕人,在他三十歲生日那天站在河邊發呆,他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有活下去的必要。他從小在收容院長大,身材矮小,長相普通,說話又帶著濃厚的法國鄉下口音,所以他一直很瞧不起自己,認為自己是一個又醜又笨的鄉巴佬,連最普通的工作都不敢去應聘。現在他已經三十歲了,依舊一事無成,整日靠朋友的救濟度日。如此下去,這樣的人生是否還有必要繼續?

亨利一下陷入了生與死的徬徨中。就在這時,與他一起在收容院長大的好朋友約翰興沖沖地跑來告訴他,自己從收音機裡聽到了一個絕好的消息,拿破崙曾經丟失了一個孫子,而播音員描述的相貌特徵,與他亨利絲毫不差!「真的嗎?我竟然是拿破崙的孫子?」亨利一下子精神大振。聯想到爺爺曾經以矮小的身材指揮著千軍萬馬,用帶著泥土芳香的法語發出威嚴的命令,他頓感自己矮小的身材同樣充滿力量,他第一次講話不再口吃,而且充滿了貴族的威嚴和高貴。

第二天一大早,亨利便滿懷自信地來到一家大公司應聘。僅僅花了幾分鐘時間,他就通過了面試,又僅僅花了幾年時間,亨利便成了這家大公司的執行總裁。當他在事業場上大刀闊斧,創造業績時,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那個曾一度自卑消極的亨利,那個拿起任何工作,都覺得苦難重重的亨利,盡然有著這樣無窮無盡的智慧和無人能敵的鬥志。儘管後來他知道自己並不是拿破崙的孫子,但這早已不再重要。

在一次知名企業家的講座上,曾有人向亨利提出一個問題:「作為一名成功人士,您認為,在成功的諸多前提中,最重要的是什麼?」亨利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而是講了這個故事。最後,他說:「接納自己,欣賞自己,將所有的自卑全都拋到九霄雲外。就像壓抑的花草逢了一場春雨,你身上的所有潛能,瞬間會破土而出,這就是成功最重要的前提!」

那麼,你相信自己還有更大的進步空間嗎?你覺得自己有更大的潛能有待挖掘嗎?如果你相信自己,就盡心地雕琢自己吧!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