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1 窮人翻身第一步:
換腦袋 學習富人的存錢公式
父親教我的理財智慧:『放進口袋裡的錢不是錢,能留下來的錢才是錢!』
曾有專家說:『賺到的錢不是錢,放進你口袋裡的錢才是錢。』我的父親則跟我說:『放進你口袋裡的錢也不是錢,能留下來的錢才是錢!』
這句話影響我很深,我以前不太能體會,總是很隨興,賺得多也花得多,所以很早就體會到入不敷出的痛苦!
以前的我幾乎天天都在被錢追著跑,明明每個月都有薪水進帳,而且薪水還不少,但是不會控管的結果,造成一直都過著月光光、心慌慌的日子!等到急需用錢時,才充分體認到錢到用時方恨少,所有的痛苦都是自己造成的!
對照爸爸一向很會存錢,每個月的薪水除了能養一大家子,還能存下來去投資台北的房地產,讓錢滾錢,房子也連買3棟!要不是母親欠下巨額債款、賠光家產,我們家現在應該也是台北的有錢人了!尤其爸爸那時候房子都是買在台北的精華地段,以現在的房價來說獲利更可觀,這就是爸爸常感嘆的:『能夠留下來的錢才是錢!』
而股神巴菲特也說過,要成為有錢人,首先就是要存錢。
巴菲特6歲時就開始努力打工賺錢,他向開雜貨店的祖父批口香糖來賣,也在足球場、麵包店、雜貨店、高爾夫球場等各種地方打工,很多人好奇為什麼小小年紀的他要那麼努力賺錢?
他說,因為他的人生目標很簡單,就是:拼命賺錢、盡快存夠錢,然後開始他的投資冒險。
12歲時,他存了120美元,和姊姊合夥買了生平第一支股票;14歲時,他就存到人生的第一筆1千美元,然後繼續存錢;15歲時,他用1200美元買下40畝的農地,交給一位佃農來承租,巴菲特跟他平分收成。此後,他在學校會這樣自我介紹:『我是來自內布拉斯加的華倫•巴菲特,我在中西部擁有一塊農地。』
很震驚吧,巴菲特小小年紀就知道要先存錢、再投資、後享受的道理!我一直以來都深知沒有錢可以用的痛苦,所以為了擺脫借錢人生、為了往有錢人的目標邁進、為了讓自己有錢可以投資,我第一步就是決定像巴菲特所講的:從存錢開始!
但是要存錢哪有那麼簡單?!我這個整天在跟人調頭寸的人,套句俗話說的:『生吃都嘸夠啊,擱想要晒乾。』(台語,現吃都不夠了,哪還夠曬乾儲存起來?)但是我這個人天生反骨、不輕易認輸,越是覺得目標很困難達成,就越是想要去挑戰它。
我知道一定要讓自己想辦法養成存錢的習慣,將來才有可能翻身,這是改變的第一步,但一開始我不是拿薪水去存,因為這樣還是有可能到了月底不夠用又領出來花掉,我強迫自己存錢的方式是:從幫自己買一張小小的儲蓄險開始!
別小看一張小小儲蓄險的力量,它讓我不知不覺就養成了儲蓄的習慣,而且更沒想到的是,當我開始這麼做時,存款簿的數字竟然真的開始累積了!接下來又累積出更多的理財知識,也讓我對"存錢"這件事有了更好的概念。
於是當我累積好第1本存摺時,後面發現我可能還需要更多的存摺來幫我管理我的收入,而開始有了多元帳戶的想法,演變出『多元帳戶管理法』,讓我更清楚的控管所有金錢的運用和流向。
有了多元帳戶,我開始想要實行之前蔡老闆教我的投資概念,衍生出後來的『4本存摺養錢法』,並且開始增加多元投資,因此我的存摺又多了股票投資、保險投資,以及房地產投資……等等,讓我對累積財富更有安全感!
5個改變,擺脫『借錢人生』的第一步。
下面就是我為了徹底擺脫借錢人生的痛苦,訂定5個自我改造的小目標,來幫助我改變用錢習慣和態度:
1. 為自己買第一張儲蓄險:
21歲時(還是月光族時期),我的打工月收入只有2萬多到3萬,但是為了實行存錢計畫、早日擺脫貧窮,我決定跟當時在壽險業當理財顧問的姊姊買生平第一張小小的儲蓄險,每個月只要繳1千多元而已,我都利用打工每個月5號的發薪日直接轉帳扣款,這樣我也不會心痛或是拿不出錢來!
這張小小的儲蓄險只是我開始存錢的第一步而已,等收入越來越高之後,我又再多加了一張儲蓄險,這張一次就要扣3千元,一樣是每月扣。沒想到不知不覺中,一年也可以存到2萬元,等於是無痛存錢法!後來隨著開公司創業之後的收入變多,我又多買了幾張儲蓄險,幾年下來竟然也存了數十萬元!
到了23歲時,我發現自己的工作很累、很傷身體,於是又多買了一張醫療險。等到27歲時,我重新審視自己買的保單,發覺我總共買了4張儲蓄險、一些加值的醫療險,一年下來大概要繳30萬!這些都是十年期的保單,先不管還本的金額會有多高,至少我每個月都讓自己強迫儲蓄成功,結果就這樣越存越多,保單也越買越多、保障也越來越高!
從小小的一張儲蓄保單開始,我竟然可以慢慢存錢存出好幾張保單,這也是我第一次轉變自己用錢的習慣和觀念!
2. 設定買房當目標,不再亂撒錢:
以前有男友的時候我喜歡存錢,是因為我想把錢花在男友身上,我自己買衣服可以一件399,但是說也奇怪,買給男友的衣服一件1萬元我也不會心疼,我總是非常捨得花錢在男友和他們家人身上,對男友比對自己還大方!
在這樣的循環下,有一天我意識到自己存款簿的數字累積得很緩慢,加上那時候受到男友無薪假的影響(兩個人的花費,我要支出比較多),我幾乎存不了什麼錢,心理一直有個聲音告訴我,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雖然我很愛男友,但是我也知道如果不做一些改變的話,將來我們兩個都會很窮困、很可憐,於是在2011年時,我決定把理財投資轉向房地產!
當決定轉向房地產後,為了累積買房子的頭期款,因此從準備階段開始我就慢慢改變自己花錢的習慣,開始不愛娛樂、不喜歡亂買東西,甚至對男友也沒有出手那麼大方了。
3.開始記帳:
你知道自己一個月到底花多少錢嗎?你又知道自己每個月花在吃飯、交通、治裝、娛樂、投資理財等各別支出的比例又是多少嗎?
我相信很多人都跟當時的我一樣完全沒概念,只知道自己一個月賺多少,卻不清楚一個月到底花了多少、都花到哪裡去了?到底該如何弄清楚自己的消費習慣呢?我覺得記帳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現在有很多供人免費下載的App記帳軟體,只要輸入消費金額與明細,就可以幫你統計出各類支出的比例,很方便好用,或是你要買一本收支帳本來記帳都可以,總之就是要養成記帳的習慣。
像我也是開始記帳之後,才發現原來之前亂買東西的習慣對荷包的傷害這麼大!以前我總認為這些都是小東西、花不了什麼錢,卻不知道自己東買西買的,累積下來就是一大筆錢,錢就這樣無聲無息的被花掉了,真的很恐怖!
透過記帳的方式,我會清楚看見哪些是該花的?哪些是根本可以不用買的?哪些又買太多了?區分清楚之後,我在花錢的時候就會變得理智,花錢的慾望也自動降低了,存款簿的數字也自然成長變快了!
4. 只花皮夾內的現金:
我覺得這招很不錯!我出門皮夾裡一律都只放1千元,然後只會花皮夾內的錢,如果不夠,就不消費了,拒絕養成領錢的習慣,就能讓自己的錢妥善留下來。
我算是自制力很夠的人,如果你自認為是有可能受誘惑又去ATM領錢或是刷卡的人,那我建議你連金融卡和信用卡都不要帶出門,才不會破功。
另外,我曾看過理財專家有提到一個方法也很不錯:就是每次提款只提一週的生活費,例如你估計一星期大約要花5千元,那你就只領5千元,花到光為止,不到下一週,絕對不再領錢出來用。
這樣做有個效果,就是當你每次要花錢打開皮夾時,看到裡面的鈔票不斷減少,無形中就會有所警惕,也比較不會衝動消費,只要能做到當週不見底或透支,就代表你已經懂得節制消費了,下個月起可以朝向每週只花4千元的目標邁進,慢慢的你就能越存越多了。
5. 把逛網拍的時間減少:
我雖然是做網路生意起家,可是我算是網路購物的另類,我是在創業後三年後才開始逛網拍、買東西的,以前我很少逛街,也很少逛網拍,開始逛網拍之後,我給自己設定目標,例如:我後天有通告,需要什麼樣風格的衣服?設定好款式之後直接上網鎖定購買,而且也先設定好金額,只要超出預算就會特別注意,這樣就不會在網路上亂逛、亂花錢了,而且也比較好控管預算。
這5個做法其實都不是什麼大改變,剛開始存到的錢也不多,但是只要開始做,就會慢慢看到效果,我完全沒想到,當我開始做這5件事情之後,存款簿的數字果真開始累積了!
換腦袋 學習富人的存錢公式
父親教我的理財智慧:『放進口袋裡的錢不是錢,能留下來的錢才是錢!』
曾有專家說:『賺到的錢不是錢,放進你口袋裡的錢才是錢。』我的父親則跟我說:『放進你口袋裡的錢也不是錢,能留下來的錢才是錢!』
這句話影響我很深,我以前不太能體會,總是很隨興,賺得多也花得多,所以很早就體會到入不敷出的痛苦!
以前的我幾乎天天都在被錢追著跑,明明每個月都有薪水進帳,而且薪水還不少,但是不會控管的結果,造成一直都過著月光光、心慌慌的日子!等到急需用錢時,才充分體認到錢到用時方恨少,所有的痛苦都是自己造成的!
對照爸爸一向很會存錢,每個月的薪水除了能養一大家子,還能存下來去投資台北的房地產,讓錢滾錢,房子也連買3棟!要不是母親欠下巨額債款、賠光家產,我們家現在應該也是台北的有錢人了!尤其爸爸那時候房子都是買在台北的精華地段,以現在的房價來說獲利更可觀,這就是爸爸常感嘆的:『能夠留下來的錢才是錢!』
而股神巴菲特也說過,要成為有錢人,首先就是要存錢。
巴菲特6歲時就開始努力打工賺錢,他向開雜貨店的祖父批口香糖來賣,也在足球場、麵包店、雜貨店、高爾夫球場等各種地方打工,很多人好奇為什麼小小年紀的他要那麼努力賺錢?
他說,因為他的人生目標很簡單,就是:拼命賺錢、盡快存夠錢,然後開始他的投資冒險。
12歲時,他存了120美元,和姊姊合夥買了生平第一支股票;14歲時,他就存到人生的第一筆1千美元,然後繼續存錢;15歲時,他用1200美元買下40畝的農地,交給一位佃農來承租,巴菲特跟他平分收成。此後,他在學校會這樣自我介紹:『我是來自內布拉斯加的華倫•巴菲特,我在中西部擁有一塊農地。』
很震驚吧,巴菲特小小年紀就知道要先存錢、再投資、後享受的道理!我一直以來都深知沒有錢可以用的痛苦,所以為了擺脫借錢人生、為了往有錢人的目標邁進、為了讓自己有錢可以投資,我第一步就是決定像巴菲特所講的:從存錢開始!
但是要存錢哪有那麼簡單?!我這個整天在跟人調頭寸的人,套句俗話說的:『生吃都嘸夠啊,擱想要晒乾。』(台語,現吃都不夠了,哪還夠曬乾儲存起來?)但是我這個人天生反骨、不輕易認輸,越是覺得目標很困難達成,就越是想要去挑戰它。
我知道一定要讓自己想辦法養成存錢的習慣,將來才有可能翻身,這是改變的第一步,但一開始我不是拿薪水去存,因為這樣還是有可能到了月底不夠用又領出來花掉,我強迫自己存錢的方式是:從幫自己買一張小小的儲蓄險開始!
別小看一張小小儲蓄險的力量,它讓我不知不覺就養成了儲蓄的習慣,而且更沒想到的是,當我開始這麼做時,存款簿的數字竟然真的開始累積了!接下來又累積出更多的理財知識,也讓我對"存錢"這件事有了更好的概念。
於是當我累積好第1本存摺時,後面發現我可能還需要更多的存摺來幫我管理我的收入,而開始有了多元帳戶的想法,演變出『多元帳戶管理法』,讓我更清楚的控管所有金錢的運用和流向。
有了多元帳戶,我開始想要實行之前蔡老闆教我的投資概念,衍生出後來的『4本存摺養錢法』,並且開始增加多元投資,因此我的存摺又多了股票投資、保險投資,以及房地產投資……等等,讓我對累積財富更有安全感!
5個改變,擺脫『借錢人生』的第一步。
下面就是我為了徹底擺脫借錢人生的痛苦,訂定5個自我改造的小目標,來幫助我改變用錢習慣和態度:
1. 為自己買第一張儲蓄險:
21歲時(還是月光族時期),我的打工月收入只有2萬多到3萬,但是為了實行存錢計畫、早日擺脫貧窮,我決定跟當時在壽險業當理財顧問的姊姊買生平第一張小小的儲蓄險,每個月只要繳1千多元而已,我都利用打工每個月5號的發薪日直接轉帳扣款,這樣我也不會心痛或是拿不出錢來!
這張小小的儲蓄險只是我開始存錢的第一步而已,等收入越來越高之後,我又再多加了一張儲蓄險,這張一次就要扣3千元,一樣是每月扣。沒想到不知不覺中,一年也可以存到2萬元,等於是無痛存錢法!後來隨著開公司創業之後的收入變多,我又多買了幾張儲蓄險,幾年下來竟然也存了數十萬元!
到了23歲時,我發現自己的工作很累、很傷身體,於是又多買了一張醫療險。等到27歲時,我重新審視自己買的保單,發覺我總共買了4張儲蓄險、一些加值的醫療險,一年下來大概要繳30萬!這些都是十年期的保單,先不管還本的金額會有多高,至少我每個月都讓自己強迫儲蓄成功,結果就這樣越存越多,保單也越買越多、保障也越來越高!
從小小的一張儲蓄保單開始,我竟然可以慢慢存錢存出好幾張保單,這也是我第一次轉變自己用錢的習慣和觀念!
2. 設定買房當目標,不再亂撒錢:
以前有男友的時候我喜歡存錢,是因為我想把錢花在男友身上,我自己買衣服可以一件399,但是說也奇怪,買給男友的衣服一件1萬元我也不會心疼,我總是非常捨得花錢在男友和他們家人身上,對男友比對自己還大方!
在這樣的循環下,有一天我意識到自己存款簿的數字累積得很緩慢,加上那時候受到男友無薪假的影響(兩個人的花費,我要支出比較多),我幾乎存不了什麼錢,心理一直有個聲音告訴我,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雖然我很愛男友,但是我也知道如果不做一些改變的話,將來我們兩個都會很窮困、很可憐,於是在2011年時,我決定把理財投資轉向房地產!
當決定轉向房地產後,為了累積買房子的頭期款,因此從準備階段開始我就慢慢改變自己花錢的習慣,開始不愛娛樂、不喜歡亂買東西,甚至對男友也沒有出手那麼大方了。
3.開始記帳:
你知道自己一個月到底花多少錢嗎?你又知道自己每個月花在吃飯、交通、治裝、娛樂、投資理財等各別支出的比例又是多少嗎?
我相信很多人都跟當時的我一樣完全沒概念,只知道自己一個月賺多少,卻不清楚一個月到底花了多少、都花到哪裡去了?到底該如何弄清楚自己的消費習慣呢?我覺得記帳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現在有很多供人免費下載的App記帳軟體,只要輸入消費金額與明細,就可以幫你統計出各類支出的比例,很方便好用,或是你要買一本收支帳本來記帳都可以,總之就是要養成記帳的習慣。
像我也是開始記帳之後,才發現原來之前亂買東西的習慣對荷包的傷害這麼大!以前我總認為這些都是小東西、花不了什麼錢,卻不知道自己東買西買的,累積下來就是一大筆錢,錢就這樣無聲無息的被花掉了,真的很恐怖!
透過記帳的方式,我會清楚看見哪些是該花的?哪些是根本可以不用買的?哪些又買太多了?區分清楚之後,我在花錢的時候就會變得理智,花錢的慾望也自動降低了,存款簿的數字也自然成長變快了!
4. 只花皮夾內的現金:
我覺得這招很不錯!我出門皮夾裡一律都只放1千元,然後只會花皮夾內的錢,如果不夠,就不消費了,拒絕養成領錢的習慣,就能讓自己的錢妥善留下來。
我算是自制力很夠的人,如果你自認為是有可能受誘惑又去ATM領錢或是刷卡的人,那我建議你連金融卡和信用卡都不要帶出門,才不會破功。
另外,我曾看過理財專家有提到一個方法也很不錯:就是每次提款只提一週的生活費,例如你估計一星期大約要花5千元,那你就只領5千元,花到光為止,不到下一週,絕對不再領錢出來用。
這樣做有個效果,就是當你每次要花錢打開皮夾時,看到裡面的鈔票不斷減少,無形中就會有所警惕,也比較不會衝動消費,只要能做到當週不見底或透支,就代表你已經懂得節制消費了,下個月起可以朝向每週只花4千元的目標邁進,慢慢的你就能越存越多了。
5. 把逛網拍的時間減少:
我雖然是做網路生意起家,可是我算是網路購物的另類,我是在創業後三年後才開始逛網拍、買東西的,以前我很少逛街,也很少逛網拍,開始逛網拍之後,我給自己設定目標,例如:我後天有通告,需要什麼樣風格的衣服?設定好款式之後直接上網鎖定購買,而且也先設定好金額,只要超出預算就會特別注意,這樣就不會在網路上亂逛、亂花錢了,而且也比較好控管預算。
這5個做法其實都不是什麼大改變,剛開始存到的錢也不多,但是只要開始做,就會慢慢看到效果,我完全沒想到,當我開始做這5件事情之後,存款簿的數字果真開始累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