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你抱怨屬下不努力的遊戲,得停!

不管在哪個國家,職場上總是常見主管與下屬互相對立的狀況。不是主管訓斥屬下不努力,就是員工抱怨主管們只會出一張嘴等等。可是,我們都清楚,優秀的團隊才能創造出成功的事業,畢竟沒有誰可以一個人做好所有的事,而身為領導者,如何帶領下屬與凝聚團隊向心力,更顯得特別重要。

好的領導者必定是傑出的溝通者,能夠激勵人心,就可以讓屬下自動自發地跟隨、想展現出最棒的成就。因此,出色的領導者會提升自我溝通表達能力,並有辦法使得讓團隊全心全意為目標打拼。

團隊中的每個小零件都很重要

團隊中的每個角色都有許多不同的功能,每個角色的位置安排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如同一只設計精良的機械錶,每個零件都得環環相扣。當所有環節銜接得宜,並且確實運作時,才能使得機械錶不斷轉動,團隊的合作也是相同道理。但是每個人來自於不同的背景,也會有不同的價值觀與處世之道,如何依照專業技能將每個人放在適當與位置,是領導者的智慧;而成功地讓這些專業人士互相合作,發揮各自效益,達到互補與創造成績的目的,則是領導者的能耐。

卡內基對於溝通技巧提出了明確的見解,更針對領導者如何帶領團隊、凝聚人心說明明確的方法與步驟。

先說自己的錯才去指責,對方才聽得進去

傳統的管理者會將自己與屬下區隔,總覺得員工是請來幫自己解決所有問題的,因此會將所有的問題全數丟給他們去解決,如果沒有圓滿解決,就將他們資遣。

就管理者的角度來說,這當然並沒有任何問題。但是,這樣的方法容易造成人才流失,並使得員工離職率高升。許多人在評估工作時並不完全以薪資作為唯一考量,而是會觀察工作氣氛,看團隊是否有共進退的情感。工作上會遇到的問題,並不僅存在個人身上,也同時考驗著企業經營。如果永遠都沒有遇到問題,才最讓人感到詭異,畢竟要拓展新領域或是發展新技術,本來就是需要邊實作邊修正,「遇到問題」是常理。有問題,絕不會是一個人的問題

如果每次遇到問題時,領導者就要下屬或是員工來扛責任,結果可想而知,這樣的團隊一定留不住人才。許多時候問題解決不了,並不是只有一個環節需要調整,更不會是一個人的問題。因此,若是管理者願意主動將問題承擔下來,並帶領團隊中的所有人尋找解決辦法,就可以激勵團隊,目標有共識,跨越問題且達到更好的效果。

連桂慧老師給經理人的第12堂課

大家都有過處理他人錯誤的經驗吧?不管是老闆、主管、屬下,還是新員工犯錯,都常會讓我們覺得生氣。我有個學員是公司的總經理,年紀輕輕便自己創業。他有一位得力助手,公司是兩人一起打拼起來的,他相當器重這位助手。

有時這個助手在帶團隊時出現了一些問題,總經理就想幫助他,但是他又不太願意講出來,所以讓人想幫也不知道該從何幫起。總經理只好將自己知道的事全部都告訴對方,希望可以知道問題的癥結點,並找到解決方案。對方看起來似乎有在聽,但仍然不見成效。

有次,這個助手同仁犯了一個錯誤,這次讓公司承擔了相當虧損,讓他非常生氣。以往的他就會劈哩啪啦地告訴對方,應該要怎樣怎樣做,但是他忽然想起在卡內基上課的經驗,課堂上常說到「先說自己的錯,再說對方的錯」、「設法讓對方覺得點子是自己想到的」。他心想或許應該改變一下自己的方式。

因此,他將那位同事叫來辦公室,並且告訴他:「我覺得公司這次的損失,不能完全怪你,我自己在領導上面也要負責,可能我沒有盡力將你帶好。」當這位總經理這樣說的時候,這位同仁就愣住了,他說:「其實是我的問題比較大,我讓公司虧損了,當事情發生時,我已經發現自己犯了好幾個不該犯的錯誤。」

總經理又說;「這樣子啊,我想你在公司這麼資深,應該有很多解決方案吧。」同仁回覆他:「對,我有想到要……。」於是,年輕總經理將辦公室讓給這位同仁,要他好好利用這裡很大一片的白板,好好思考該怎樣處理,並且寫下來,寫完後再下班。說完,總經理就離開辦公室了。隔天總經理進辦公室時,他嚇了一跳,他看到白板上面寫著滿滿的建議方案,以及公司的整體狀況,該如何處理、有哪些方案,比他預期的還要詳細,他看了非常感動……。

激勵的話

與其一味給予別人建議,不如讓對方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找出方法,並且願意去改變,會比我們單方面要求別人改變來的有效多了。

暗示必定誤事,清楚表達救了大事

世界上假設有100個人,就會有100種價值觀與認知。大多數的人,不管是伴侶、親子、員工或同儕之間,都會遇到相同的問題:「溝通不良」。換句話說,就是「對方聽不懂你在說什麼」、「認知有落差」。

許多人都覺得,自己表達的意見,對方理所當然就應該要懂,但是這常常只是自己一廂情願的想法。

這邊舉一個比較嚴重的案例來說明,如果沒有清楚表達自己的意見,會有多麼嚴重的後果。這個案例是各大溝通學上都會提到的例子:1982年彿羅里達航空空難事件。

語意不清的「暗示」,反而會誤事

1982年,一架737的飛機在暴風雪中,從華盛頓特區的機場起飛,起飛不久就因為無法爬升而撞到橋墩,掉落到波多馬克河中。起飛之前,副機長已經對機長說了三次,機翼上的積雪太多,可能會有危險,但機長卻沒有任何的回應。這位副機長是怎麼對機長說的呢?原來他都是用「暗示」的方式表達,而不是直接清楚表達:

第一次副機長「暗示」機長:「你看,往後看,看到了嗎?那邊都結冰了。」結果,機長沒反應。

第二次副機長「暗示」機長:「你看到那些冰柱了嗎?你看到了嗎?」結果,機長還是沒反應。

第三次副機長「暗示」機長:「天啊,這麼多冰雪,怎麼除得了?」結果,機長還是沒反應。

最後,在他們得到起飛許可時,副機長的說法終於變得比較強硬且直接,改用「建議」的說法:

副機長說:「我們去檢查一下機翼上面吧,反正還要坐在這裡再等一會兒。」

結果機長回他說:「我想,我們現在就得走了。」




就是因為這樣的婉轉跟不直接溝通,造成了一樁憾事。雖然這個案例不是很完整的說明,但是針對不直接溝通這件事情,確實是一個很好的說明。許多事情之所以會變得很嚴重,是因為在一開始就沒有達到「清楚、直接」,假設只是一般的小事,也許還有機會挽回,但是如果是重要的事情,甚至和感情關係有關,短短的一句話,可能就會造成許多的誤會與分離,甚至可能連當事人都搞不楚發生了什麼事。

卡內基先生在溝通與人際關係上也說明,溝通的目的是在讓「對方」清楚收到自己的意思。因此,清楚表達並讓對方明白無誤,是我們應該學習的課題。

連桂慧老師給經理人的第37堂課

有位學員在國外念書後,就留在國外工作,他跟我分享在國外工作時,有一個很慘痛的經驗。他向來只接受上級分派下的任務,卻從來不表達自己的意見。當時的同事都說他像是一頭牛,默默地耕耘,不會喊累也不會提出自己的想法。

有時上級交代下來的工作,根本無法一個人完成,但是他又不會提出,只想著要趕快完成。可是真的做不完,所以到最後就演變成被主管責罵,還拖累了其他部門。

因此,在國外工作得不開心,沒多久他就回到臺灣。他找了一個新工作,同時也來卡內基上課,他分享自己在卡內基學到的最大的事,就是建立自信,他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看法,並且知道如何提出尋求協助。

現在的他知道如何跟上級表達意見。要是任務太過困難,他會提出來自己需要的資源,以便順利完成工作。有一天,他接到一個很難的訂單,是從來都沒有生產過的品項。以往的他一定默默接下,自己亂撞,但是這次他先問清楚主管對於訂單的需求,清楚表達自己從有接過這類的訂單。

主管給了他一些建議,他也清楚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說明困難的執行點為何、可能需要哪些部門配合才能做好,當主管聽到他這樣說明時,很開心他能思考地很周全,也請其他部門一起來參與會議,大家重新調整負責的事項,共同完成任務。

激勵的話

逆來順受的人,即使內在擁有強大力量,但卻沒有勇氣表現出來。能承受別人不能承受的苦,也是對自己最壞的人,我們不需要招搖的站在風頭上,但也不要當個苦情的老好人。自己若不幫自己的忙,也不能期待別人善待我們。溝通是雙向的,要先懂得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才能讓對方明白你的需求,方能真正達到成效。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