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圖解微溝通

9特價297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第1章

別怕和陌生人說話

溝通是一個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
如果你跟陌生人無法有效地溝通,
那麼你就無法認識和結交朋友。

【微溝通1】攀談應該從哪兒開始?

首先,和對方攀談時,不要從正面出擊,這樣很容易引來對方的戒心。從對方的左邊或右邊攀談,對方停下腳步的可能性會大大提升,成功率也會提高。

那麼,到底該是從左邊出擊還是從右邊出擊呢?這裡面有什麼不一樣的技巧呢?其實技巧很簡單,那就是看隨身包包。

女性的包包在生活中不僅是用來裝各種私人物品,而且還帶給女性安全感。女性走在大街上時,一般都會將自己的包包側背在其中一側。這裡面就有一個小祕密,女性的包包背在哪一側,而那一側就是女性缺乏安全感的一側,這時她的包包就有隔離和保護自己的作用。

而女性身體沒有用包包遮擋的那一側,則是她感到安全感的一側。所以,如果你從對方沒包包的那一側攀談,會使你們的溝通更順暢,她對你的態度也會更好。

而如果你從她背包包的那一側攀談,則會無意中把自己放在對方防衛的位置上,為你們之間增加了包包這樣一個阻隔物,從而引發對方對你的不信任和防禦,這種心理很多時候是在無意識中產生的。因此,要記得從沒包包的那一側開始攀談。

【微溝通2】攀談應以提問為開頭

攀談應該以問題而不是陳述做為開始,因為你攀談的目的是獲得對方的回應。如果你只是簡單陳述,對方很有可能不會有任何回應;而如果你向對方提出一個問題,對方就有可能回應你。

男:「我去過陽明山,陽明山感覺還不錯。」
女生沉默,因為不熟悉,女生不好對男生的陳述作進一步的評論。
男:「我去過陽明山,陽明山感覺還不錯,你去過那裡了嗎?」
女:「嗯。」
男:「去過了幾次呢?」
女:「去過一次。」

隨後兩個人自然展開了談話。

因此在與陌生人攀談時,應儘量以問句去攀談,而不是以陳述句去攀談。一般在還不熟悉彼此的情況下,人們不會主動評論對方的陳述,因此陳述句往往難以得到對方的回應,而問句則容易使溝通進行下去。【微溝通3】用幽默與別人攀談

攀談的方式和言語的效果如何,還需要在現實生活中進行檢驗。

男同學問道:「同學,請問現在幾點了?」
女同學看錶後說:「八點半。」
男同學不好意思地說:「啊~我忘了自己的手機上也有時間顯示,還來問妳,一定是被什麼巨大的魔力迷昏頭了!」

就算我們缺乏幽默的細胞,但我們並不排斥它。被攀談的女孩在這種無厘頭的搞怪中,多半是不會生氣的。接下來,只要男生說一些能與對方對得上的話題,基本上就可以成功地聊開了。

【微溝通4】以直接的方式攀談

如果你的形象本身就不是乖乖牌,臉皮也夠厚,心理建設又夠強,不妨用更直接的方式與對方攀談。其實,壞壞的感覺不一定讓人討厭。

男:「小姐,你踩到我了。」
女:「哪有?我離你那麼遠。」
男:「我的影子一直被吸引過來,就被你踩在腳下了。」
(圖檔p003-4)

當然,這種攀談絕對會讓你獲得「神經病」的稱號,但這並不意謂著對方真的有多麼討厭你。只要你願意承受這樣的稱呼,並透過類似的話術不斷地衝擊對方的心理,也不能說這種方法就一定不行。

【微溝通5】透過外在儀表影響對方的潛意識

在交往時,對方在四十五秒內就會對你產生第一印象,這種印象會影響或支配對方與你的交往策略。

快九點時,銷售員王顯滿頭大汗地趕到客戶那裡,客戶見了他,不禁皺起眉頭。原來王顯因為救人而弄髒了衣服,也因此耽誤了時間,他是跑著去見客戶的。所以在到達時,他的頭髮散亂,臉上還有汗珠,客戶感到非常不滿,便推託有事拒絕了王顯的會面。

可見,在人際交往中要獲得對方的好感,就必須留給對方良好的「第一印象」,潛意識激發對方對你的認同。

男士和女士在修飾外在形象方面,所要注意的小細節是不一樣的。男士需要注意透過以下這些小細節來改善自己的形象:

‧要每日修整鬍鬚、整理頭髮。
‧別讓臉過於油膩。
‧要經常保持身上無異味。

而女士對於以下這些小細節也是不容忽視的:

‧衣服要得體大方,忌諱過於花哨。
‧化妝要自然的淡妝,忌諱以濃妝示人。
‧塑造氣質,自信溫婉的女性最受歡迎。【微溝通6】初次見面多使用開放式提問

第一次見面,應該多用開放式提問的方式和對方進行溝通。如果用太多「是不是」或「要不要」之類的提問方式,表示你對對方有很多猜測和先入為主之見,會留給對方比較唐突和武斷的印象,自然也就不利於更進一步地瞭解對方了。

男:「你是不是臺北人?」
女:「你從哪兒看出我是臺北人?不過我不是。」
男:「哦?那你是不是高雄人?」
女:「唉,我是臺中人啦,這下你知道了吧!」

所以在第一次與他人交往時,應該盡可能地多用開放式提問,這樣也可以給予對方暢所欲言的交流情境。比如,可以問「你家有哪些人」或「你有什麼喜好」等。在第一次的溝通中,開放式提問可以讓對方敞開思維,放鬆警戒,能把自己的想法盡可能地講出來,從而有助於我們從更多的角度與對方溝通,更全面地瞭解對方。

而如果採用「是不是」的提問方式,只能得到對方「是」或「不是」的回答,這樣很容易使談話陷入僵局,這也是與他人進行初次溝通的大忌。

(待續……)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