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章 如何改變人的心靈
【你不能不知道的醫療現況】
從事醫療工作十七年,我一直在找尋所謂「最好」的改變心靈方式……
經過漫長的住院醫師訓練,並通過嚴格的專科醫師考試後,我成為正式的科主治醫師,開始負責各項臨床醫療業務。
大家都知道,門診時只要人一多,每位當事人所能分配到的時間就會被壓縮。在短短的五到十分鐘,甚或只有兩、三分鐘的時間裡,如何與當事人「談」出一些有意義、甚至有治療功效的內容,就成為我一直苦心思索的課題。
我開始探詢其他心理大師的足跡,希望能找到在真實世界中更為「犀利」的心理治療技術。
最初接觸到的是威廉‧葛拉瑟(William Glasser)的「現實治療」,他強調當下與未來,不再花費時間探索過去。從此,這個派別最著名的問句:「你要的是什麼?」就成為我和當事人會談的主軸,雙方以起設定目標,開始討論。
之後,我被另一個派別名稱「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當中的「短期」兩個字深深吸引,深入鑽研後才知道,雖然諮商輔導界早就開始重視「焦點解決短期治療」、「敘事治療」、「合作取向治療」等「後現代」治療學派,可是這些見解卻很少受到臨床治療者的青睞。
我發現,後現代學派的許多治療技術,可以將其獨立出來,在門診短時間的對話之中充分應用。只要聚焦成功,通常效果頗佳。
這樣的切身體驗,讓我不再想要改變當事人「整個人」,轉而專注於如何啟動當事人在想法上的「小小」改變!因為小小的改變,常常可以引發良性循環,造成後續滾雪球般的巨大效應!這在臨床案例中是屢見不鮮的。
這些成功的經驗,讓我對於「如何在短時間內影響一個人」,產生了深入探索的興趣。
【我的故事:當場改變心境的神奇時刻】
我回溯從小到大的生命歷程,尤其是與人互動的經驗中,是否曾出現過一些短暫、但足以造成重大改變,甚至引發「性格重塑」的神奇時刻?
這裡有兩個重要課題:第一是時間上的「快速」,第二是功效上能達到「持久改變」。
我確實擁有兩個印象深刻,且影響深遠的生命經驗……
第一個經歷,發生在小學中年級時。我從小就是自我要求很高的人。進入小學的第一天起就滿懷焦慮,因為我沒讀過幼稚園,很怕表現不如其他人。
父母都不必要求,我自己就特別注重學業表現,作業不但要寫完,而且還會再三檢查,數學題目一定要反覆驗算,國語習作如果字寫得不好看,也會擦掉重寫。每次大考小考前都苦讀到深夜,確定所有考試內容都已滾瓜爛熟。因為這樣的堅持,成績始終維持在班上前三名。
有一次,在好奇心下翻閱一位好朋友的作業,發現他有好多地方都沒寫,我趕緊提醒他要補齊。沒想到,他的答案讓我好驚訝:「寫功課幹嘛這麼累?幾題沒寫也不過得個『乙』而已,又沒差!」
我一時迷惑了……對啊!我每天把自己逼得這麼緊,這樣是幹嘛呢?
於是有一天,我開始學他:一題造句久久想不出來,乾脆就讓它空著。第二天,就這麼交了出去……
中午,班導師改到我的作業時,發現一向認真又細心的我,竟然漏寫了一道題目。她好心地將我叫到跟前,翻到那一頁,用眼神提醒我是不是該補一下。
我不假思索地開口說:「可是,其他同學的作業也常沒寫完就交了啊!」
班導師是一位慈祥又充滿睿智的長者,她沒有和我爭辯,她只是很誇張、很慢地做出一個恍然大悟的表情,點點頭,舉起粗粗的紅筆,慢慢在我的作業上打了一個大大的「甲下」!
我一看到這個「甲下」,淚水就瞬間潰堤,因為它如此刺眼!我的心中狂喊著:我要的不是「甲下」啊!就算這樣能輕鬆一百倍,這也不是我想要的啊!
班導師明白我是個好強的孩子。如果她勸我,那麼依照我的個性,一定會拿出一大堆理由和她辯論。最後我只會強化我的信念,認為「人不需要如此堅持完美」。
所以,她選擇用誇張的表情、動作,不費一言一語,就發揮「以退為進」的強大威力!?
老師誇張的表情,還有那個「甲下」,深深烙印進我的腦海,改寫了我的神經線路;從此我發誓,這輩子只要是自己做得到的事情,就一定要全力以赴,沒有絲毫怠惰的空間!也因為如此,可以在之後求學生涯中順利晉級,最終得以進入醫學院。也許有人會認為,過度堅持完美是不健康的……但是走入職場多年以後,我深深深體會,社會為「醫生」這個角色設定這麼高的門檻,目的並不是為了要找出最聰明的人,而是要篩選出最自律、最細心、堅持零失誤的人啊!對於從事攸關他人生死工作的人,這樣嚴格的把關機制,難道不是對於全民權益的最佳保障嗎?
班導師只花了五秒鐘,甚至沒有開口,就徹底改造了一個孩子,甚至為我的未來生涯,打下了穩固的心理基礎。這真是超級快速的心靈改變法,而且效果其長期、深刻。我想,就算是多數老練的心理治療者,也要自嘆弗如吧!
【道理要「活生生」,才會有效!】
二十年後,發生了第二個印象深刻的生命故事……
我剛抵達新竹,成為醫院創科的主任醫師,帶領二十多人的醫療團隊開疆拓土。雖然我充滿願景與雄心壯志,但由於缺乏領導統御的經驗,加上衝動的個性,不但惹出不少麻煩,也逐漸失去屬下的向心力!
那時候我花最多時間做的事情,就是用自以為聰明的頭腦,回想每天發生的大小事情。完美主義的我,總以為分析出事發的原因,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但解決方案還遙遙無期,我卻因為腦袋中塞滿這些負面的事件,弄得自己頭暈腦脹、精疲力竭……
不久後,在好友介紹下,我參加了一個特別的心靈成長課程。第一天,我就被課堂上的一個小插曲深深打動!
討論時間,某位學員告訴講師,最困擾自己的一個問題:「我總是為了已經發生、無法挽回的事情反覆煩惱甚至懊悔萬分,不但浪費時間,而且牛角尖鑽來鑽去只是讓自己更不好受,請問老師有沒有什麼好方法可以解決?」
功力深厚的外籍講師並沒有直接回答她的問題,反而緩緩問出幾個新問題:
「妳有開車嗎?」
學員回答:「有啊……每天開車上下班。」
學員心裡對於講師無厘頭的問題有點納悶。同時,全場學員也豎起耳朵,露出狐疑的表情。
「開車時眼睛會看哪裡呢?」
學員回答:「當然是看著前方啊!」
講師淡淡地說:「如果有一個人,開車時老是看著照後鏡,會發生什麼事情?」
學員答道:「當然會撞車啊!」這時講師的眼睛綻放出光芒:「所以,開車時該看哪裡呢?」
學員沒有回答,但已經露出會心的微笑,滿意地點點頭。全場一百多位學員在這一瞬間爆發出掌聲、笑聲,為這段簡短對話的深遠意涵而敬佩不已。
我當下也有一種被震撼到的感覺,反覆揣摩那種開車時,又必須注意前方,又忍不住老想看照後鏡的滑稽感受。
重點是,那次的課程結束幾個月後,有一天我突然發現,我已經很久沒有像過去一樣,為了已然發生、無法挽回的事情一再鑽牛角尖了!正確地說,每天發生的事情我並沒有忘記,但是反覆回想的時間大幅減少了!就算有,也僅是蜻蜓點水,就像「開車時專注前方,但偶爾也會瞄一下照後鏡以知道後方交通狀況」的感受完全一樣!
這樣的新習慣,讓我的負面情緒少了很多,也能節省出更多時間用來解決問題、規劃未來。
那次課程裡面聽到講師的一個簡單譬喻,就然解決了我的一大心理難題!讓我不禁思索,這樣快速又有威力的翻轉心靈法,到底具備什麼條件?
首先,「看著照後鏡開車」的譬喻如此荒謬,讓人對它瞬間產生深刻的印象。換句話說,它是一個「活生生的道理」,有畫面、有劇情、有情緒,所以能立即打動人心。如果當時講師是平鋪直述地勸學員說:「人生要向前看,不要老是向後看……」絕對不會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
更重要的是,這個「開車該看前面,還是看照後鏡」畫面,是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的!不管是自己開車、坐別人的車,或是望著馬路上來來往往的汽機車;每當看到「照後鏡」,就會加深一次「別老是懊悔過去」的「想法」。反覆增強的結果,「想法」就會成為根深蒂固的「信念」,過去的壞習慣也就逐漸消失無蹤了。正因為如此,它的效用是長遠的,甚至可以持續終生!
經由這兩個深刻的人生體驗,我確定世上存在著快速、有效的心靈提升方法!接下來,更重要的工作,就是整理出這項技術背後的原理,去蕪存菁,並於臨床經驗中充分應用,以驗證它的功效。藉由反覆施行、檢討與改進,或可成為別具一格的心理治療新學派,幫助更多深陷困境的苦難心靈!
【你不能不知道的醫療現況】
從事醫療工作十七年,我一直在找尋所謂「最好」的改變心靈方式……
經過漫長的住院醫師訓練,並通過嚴格的專科醫師考試後,我成為正式的科主治醫師,開始負責各項臨床醫療業務。
大家都知道,門診時只要人一多,每位當事人所能分配到的時間就會被壓縮。在短短的五到十分鐘,甚或只有兩、三分鐘的時間裡,如何與當事人「談」出一些有意義、甚至有治療功效的內容,就成為我一直苦心思索的課題。
我開始探詢其他心理大師的足跡,希望能找到在真實世界中更為「犀利」的心理治療技術。
最初接觸到的是威廉‧葛拉瑟(William Glasser)的「現實治療」,他強調當下與未來,不再花費時間探索過去。從此,這個派別最著名的問句:「你要的是什麼?」就成為我和當事人會談的主軸,雙方以起設定目標,開始討論。
之後,我被另一個派別名稱「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當中的「短期」兩個字深深吸引,深入鑽研後才知道,雖然諮商輔導界早就開始重視「焦點解決短期治療」、「敘事治療」、「合作取向治療」等「後現代」治療學派,可是這些見解卻很少受到臨床治療者的青睞。
我發現,後現代學派的許多治療技術,可以將其獨立出來,在門診短時間的對話之中充分應用。只要聚焦成功,通常效果頗佳。
這樣的切身體驗,讓我不再想要改變當事人「整個人」,轉而專注於如何啟動當事人在想法上的「小小」改變!因為小小的改變,常常可以引發良性循環,造成後續滾雪球般的巨大效應!這在臨床案例中是屢見不鮮的。
這些成功的經驗,讓我對於「如何在短時間內影響一個人」,產生了深入探索的興趣。
【我的故事:當場改變心境的神奇時刻】
我回溯從小到大的生命歷程,尤其是與人互動的經驗中,是否曾出現過一些短暫、但足以造成重大改變,甚至引發「性格重塑」的神奇時刻?
這裡有兩個重要課題:第一是時間上的「快速」,第二是功效上能達到「持久改變」。
我確實擁有兩個印象深刻,且影響深遠的生命經驗……
第一個經歷,發生在小學中年級時。我從小就是自我要求很高的人。進入小學的第一天起就滿懷焦慮,因為我沒讀過幼稚園,很怕表現不如其他人。
父母都不必要求,我自己就特別注重學業表現,作業不但要寫完,而且還會再三檢查,數學題目一定要反覆驗算,國語習作如果字寫得不好看,也會擦掉重寫。每次大考小考前都苦讀到深夜,確定所有考試內容都已滾瓜爛熟。因為這樣的堅持,成績始終維持在班上前三名。
有一次,在好奇心下翻閱一位好朋友的作業,發現他有好多地方都沒寫,我趕緊提醒他要補齊。沒想到,他的答案讓我好驚訝:「寫功課幹嘛這麼累?幾題沒寫也不過得個『乙』而已,又沒差!」
我一時迷惑了……對啊!我每天把自己逼得這麼緊,這樣是幹嘛呢?
於是有一天,我開始學他:一題造句久久想不出來,乾脆就讓它空著。第二天,就這麼交了出去……
中午,班導師改到我的作業時,發現一向認真又細心的我,竟然漏寫了一道題目。她好心地將我叫到跟前,翻到那一頁,用眼神提醒我是不是該補一下。
我不假思索地開口說:「可是,其他同學的作業也常沒寫完就交了啊!」
班導師是一位慈祥又充滿睿智的長者,她沒有和我爭辯,她只是很誇張、很慢地做出一個恍然大悟的表情,點點頭,舉起粗粗的紅筆,慢慢在我的作業上打了一個大大的「甲下」!
我一看到這個「甲下」,淚水就瞬間潰堤,因為它如此刺眼!我的心中狂喊著:我要的不是「甲下」啊!就算這樣能輕鬆一百倍,這也不是我想要的啊!
班導師明白我是個好強的孩子。如果她勸我,那麼依照我的個性,一定會拿出一大堆理由和她辯論。最後我只會強化我的信念,認為「人不需要如此堅持完美」。
所以,她選擇用誇張的表情、動作,不費一言一語,就發揮「以退為進」的強大威力!?
老師誇張的表情,還有那個「甲下」,深深烙印進我的腦海,改寫了我的神經線路;從此我發誓,這輩子只要是自己做得到的事情,就一定要全力以赴,沒有絲毫怠惰的空間!也因為如此,可以在之後求學生涯中順利晉級,最終得以進入醫學院。也許有人會認為,過度堅持完美是不健康的……但是走入職場多年以後,我深深深體會,社會為「醫生」這個角色設定這麼高的門檻,目的並不是為了要找出最聰明的人,而是要篩選出最自律、最細心、堅持零失誤的人啊!對於從事攸關他人生死工作的人,這樣嚴格的把關機制,難道不是對於全民權益的最佳保障嗎?
班導師只花了五秒鐘,甚至沒有開口,就徹底改造了一個孩子,甚至為我的未來生涯,打下了穩固的心理基礎。這真是超級快速的心靈改變法,而且效果其長期、深刻。我想,就算是多數老練的心理治療者,也要自嘆弗如吧!
【道理要「活生生」,才會有效!】
二十年後,發生了第二個印象深刻的生命故事……
我剛抵達新竹,成為醫院創科的主任醫師,帶領二十多人的醫療團隊開疆拓土。雖然我充滿願景與雄心壯志,但由於缺乏領導統御的經驗,加上衝動的個性,不但惹出不少麻煩,也逐漸失去屬下的向心力!
那時候我花最多時間做的事情,就是用自以為聰明的頭腦,回想每天發生的大小事情。完美主義的我,總以為分析出事發的原因,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但解決方案還遙遙無期,我卻因為腦袋中塞滿這些負面的事件,弄得自己頭暈腦脹、精疲力竭……
不久後,在好友介紹下,我參加了一個特別的心靈成長課程。第一天,我就被課堂上的一個小插曲深深打動!
討論時間,某位學員告訴講師,最困擾自己的一個問題:「我總是為了已經發生、無法挽回的事情反覆煩惱甚至懊悔萬分,不但浪費時間,而且牛角尖鑽來鑽去只是讓自己更不好受,請問老師有沒有什麼好方法可以解決?」
功力深厚的外籍講師並沒有直接回答她的問題,反而緩緩問出幾個新問題:
「妳有開車嗎?」
學員回答:「有啊……每天開車上下班。」
學員心裡對於講師無厘頭的問題有點納悶。同時,全場學員也豎起耳朵,露出狐疑的表情。
「開車時眼睛會看哪裡呢?」
學員回答:「當然是看著前方啊!」
講師淡淡地說:「如果有一個人,開車時老是看著照後鏡,會發生什麼事情?」
學員答道:「當然會撞車啊!」這時講師的眼睛綻放出光芒:「所以,開車時該看哪裡呢?」
學員沒有回答,但已經露出會心的微笑,滿意地點點頭。全場一百多位學員在這一瞬間爆發出掌聲、笑聲,為這段簡短對話的深遠意涵而敬佩不已。
我當下也有一種被震撼到的感覺,反覆揣摩那種開車時,又必須注意前方,又忍不住老想看照後鏡的滑稽感受。
重點是,那次的課程結束幾個月後,有一天我突然發現,我已經很久沒有像過去一樣,為了已然發生、無法挽回的事情一再鑽牛角尖了!正確地說,每天發生的事情我並沒有忘記,但是反覆回想的時間大幅減少了!就算有,也僅是蜻蜓點水,就像「開車時專注前方,但偶爾也會瞄一下照後鏡以知道後方交通狀況」的感受完全一樣!
這樣的新習慣,讓我的負面情緒少了很多,也能節省出更多時間用來解決問題、規劃未來。
那次課程裡面聽到講師的一個簡單譬喻,就然解決了我的一大心理難題!讓我不禁思索,這樣快速又有威力的翻轉心靈法,到底具備什麼條件?
首先,「看著照後鏡開車」的譬喻如此荒謬,讓人對它瞬間產生深刻的印象。換句話說,它是一個「活生生的道理」,有畫面、有劇情、有情緒,所以能立即打動人心。如果當時講師是平鋪直述地勸學員說:「人生要向前看,不要老是向後看……」絕對不會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
更重要的是,這個「開車該看前面,還是看照後鏡」畫面,是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的!不管是自己開車、坐別人的車,或是望著馬路上來來往往的汽機車;每當看到「照後鏡」,就會加深一次「別老是懊悔過去」的「想法」。反覆增強的結果,「想法」就會成為根深蒂固的「信念」,過去的壞習慣也就逐漸消失無蹤了。正因為如此,它的效用是長遠的,甚至可以持續終生!
經由這兩個深刻的人生體驗,我確定世上存在著快速、有效的心靈提升方法!接下來,更重要的工作,就是整理出這項技術背後的原理,去蕪存菁,並於臨床經驗中充分應用,以驗證它的功效。藉由反覆施行、檢討與改進,或可成為別具一格的心理治療新學派,幫助更多深陷困境的苦難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