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CH03
只知玩樂,就創造不出成果。
一旦蹺班,就做不好工作。
這些話是真的嗎?
戶外休閒品牌「Patagonia」的創始人伊馮.喬伊納德(Yvon Chouinard)因為「冬天會有好浪」的理由,而把總部設在加州的Ventura。
而且他公開宣稱「讓員工去衝浪吧」。
Patagonia的員工平日在11點或下午2點都可以隨時去衝浪。很多員工上班時都把衝浪板擱在車上,一旦有適當的浪來,就會利用工作的空檔去享受衝浪的樂趣。
這樣會不會影響到工作的進度?
不會有人因此老是蹺班嗎?
⋯⋯也許有人會這樣懷疑,然而事實上卻是完全相反。
可以自由去衝浪的環境激發出員工的責任感和效率、彈性、協調性、專業性。
什麼叫一般?什麼叫理所當然?
這世界也普遍存在著與「一般」相反的想法。
SWICH06
在慨歎「沒有才能」之前,
在為「沒有技能」而沮喪之前⋯⋯
事實上,就算沒有才能也能成功。
其實沒有技能,也可以塑造出強度。
便利店「右近服務社」的右近勝吉先生。
他被譽為便利店的始祖,據說月賺300萬日圓。
他在14歲時加入幫派,整天在新宿地區與人爭鬥廝殺。某一天,
他在路邊遇見了一個滿臉笑容的布道師,看到那個笑容之後,他就頻繁地進出教會,17歲金盆洗手了。
大學畢業之後,他不斷地換工作,但是卻在26歲時以不花一毛錢的方式周遊了世界一圈。
整個世界繞完一圈,38歲時他去面試,想找個企業上班,卻事與願違。
他發現自己連一項技能都沒有。
「既然如此,就做所有我能做的事情吧。」他這樣想,開始了便利店的經營。
他幫人搬家、清水溝、丟垃圾、陪喝茶、遛狗、伴遊、陪孤獨老人聊天⋯⋯等等,什麼活都做。
只要有客人委託,天涯海角他都跑。也曾經有一個專門收集世界各地奇石的客戶提出要求「我沒辦法親自去南極,希望你能代替我去」,他也真的跑去了。甚至有人從巴西聯繫「沒有電」,他也千里迢迢跑去。
據說,這種工作模式也曾經讓他一個月賺到4600萬日圓。
「我沒有任何才能。唯一的才能是什麼都能做,所以就什麼都做。」這是他的哲學。
在慨歎沒有才能、沒有技能之前,是不是可以先試著做自己能做的事?他的生活模式似乎提示了這樣的問題。SWICH08
想取悅我們喜歡的人,
想看對我們而言很重要的人的笑容。
基於如此單純的理由,
我們想都想不到的力量就此衍生,人生因此而改變。
到目前為止,繪本作家.NOBUMI先生出版超過130本以上的繪本,而且持續每年發表10本左右的繪本作品。
他連續推出了包括《新幹君》系列和《我變成假面騎士》系列在內的許多暢銷作品。在NHK教育節目中,也負責《找到了!》的《手的繪本》的動畫,《搖搖屁股》《唉呀呀海狗》《癢癢蟲的癢太郎》等的作詞工作。更和EXILE的表演者USA、漫畫家森川喬治等合作創作作品。
他是個非常活躍的超級繪本作家,竟然只有34歲!
他有傲人的成績,經歷也非同小可。
他的老家是基督教的教會,父母都是牧師。
念小學時,他是受到霸凌的孩子,曾經有2次自殺未遂的經驗。
「再這樣下去不行」,一個念頭的轉換,升上高中生之後,他徹底地投入完全相反的「邪惡的世界」。之後成了飆車族.池袋聯盟160人集團的頭頭,四處使壞。
他的學生時代真的是一團混亂。
之後,基於「可能會有許多可愛又溫柔的女孩」的理由,他參加了十所保育師專門學校的考試,卻全部落榜。
無處可去啊⋯⋯正當他這樣想時,一直為他擔心的父親悄悄地當槍手幫他考上了一所學校,他也得以順利地進了保育師專門學校就讀。
在學校裡,讓他一見鍾情的女孩說的一句話改變了他的人生。
「我喜歡看繪本。」
「繪本?我會畫啊!」
根本沒有畫過繪本的NOBUMI先生當然是在說謊。
為了將這件事情變成事實,回到家之後,他立刻開始畫繪本,從第二天開始,每天把自己所畫的作品拿給她看。
為了討她的歡心,為了畫出更好的繪本,他到附近的圖書館去,把裡面所有的繪本(6000本)看得滾瓜爛熟同時進行研究。長達兩年的時間,為了她,他以自學的方式完成的繪本竟然多達300本!
他持續將那些作品帶去給出版社,終於成功地以繪本作家的身分出道。
之後十年,出版社幫他出版的繪本超過了130本。
現在,NOBUMI先生是兩個孩子的爸爸。
而他的太太⋯⋯就是非常喜歡繪本的那位女孩。
最後再提到一段關於NOBUMI先生的事情。
他到目前為止雖然出版了130本以上的繪本,但是由出版社提供的企劃卻只有3本。
其他的都是他自行提供給出版社的作品。
他說:
「沒被採用的作品超過2000本以上。我自行創作的東西有10000本以上呢。」SWICH16
與一般常識背道而馳的發想,
有時候會導出答案。
這是一個關於目前已經發展成為足以代表日本,具有世界規模的企業「UNIQLO」的故事。
1995年UNIQLO的營業額順利地成長,展店數大幅地增加。企業擔心隨著規模的擴大,商品的品質控管不夠徹底,會導致品質方面的低落,於是便舉辦了一項活動。
活動的內容就是在全國各大報和週刊雜誌上刊登「說UNIQLO的壞話拿100萬日圓」的廣告。
主旨是提供優質的客訴內容,企業就會致贈100萬日圓的獎金。
多達1萬多則的批評送到了企業。
於是UNIQLO將被指出的問題點拿來進行分析,具體地做改善。
這個活動是基於「與其請教諮詢師, 不如直接詢問顧客對UNIQLO的看法更能得到有幫助的情報」的理念而企劃出來的。
就這樣,UNIQLO不但提升了品質和顧客的滿意度,其快速攻城掠地的態勢更是一瀉千里。
SWICH27
都這把年紀了……?
當我們開始從事某件事情時,我們需要的不是年紀,是熱情。
所謂的年齡,只是在放棄一件事情時所需要的藉口罷了。
菊田浩先生是小提琴工匠。
他本來在NHK擔任工程師,35歲時被在歐洲的路邊攤以3千日圓購買的小提琴所吸引。之前,他當然沒有製作過小提琴,也沒有拉過小提琴,卻從此開始一邊工作,一邊去上小提琴製作教室,開始學習小提琴的製作方法。
當他可以順利地製作出屬於他自己的作品時,他把自己製作出來的小提琴拿給曾經在義大利學習製工的日本人看,結果得到的評語是「確實是照設計圖製作出來了,但是,這不算是真正的小提琴」。
這句話成了一個契機,他決定要成為一個真正的小提琴工匠。
40歲。
結婚第七年。
他向妻子表明心意:「我要辭掉工作,一邊打工,一邊製作小提琴。」
於是太太說:「如果你覺得這是你人生中唯一重要的事情,就不要半途而廢,最好是辭掉工作到義大利去學習。」
這句話如同一劑強心針,使得他決定去留學。
就這樣,他以41歲的年紀,進了義大利的小提琴製作學校就讀。
四周的同學都只有10幾歲。
而且,除了小提琴的製作之外,他還必須學習其他的科目。
他一邊上學,同時還前往他在日本就極度嚮往的專業工匠尼可拉.拉扎利(Nicola Lazzari)的工房,學習製作小提琴。三年後。
他竟然以首席的身分畢業。
同時,他受到FERRARINI集團表揚為最優秀的畢業生,還拿到獎學金。
之後他持續製作小提琴,2006年參加在波蘭舉辦的,被視為難度最高的競賽「維尼亞夫斯基小提琴製作比賽」,成為第一個獲勝的日本人,同時獲頒最優秀音響獎。
隔年,他又參加「柴可夫斯基小提琴製作大賽」,獲得金牌。
他從35歲開始製作小提琴,短短的十六年間,他就完成了世界第一的小提琴。
SWICH42
現在從事的工作適合自己嗎?
現在的環境適合自己嗎?
就算不適合,
也許會有辦法可以改變。
海洋冒險家白石康次郎先生在26歲的時候,搭乘遊艇「雄幸精神號」,花了一百七十六天的時間,完成全世界最年輕的、獨自一人不靠港環繞世界一周的壯舉;2008年創下從舊金山到橫濱的單獨橫渡太平洋的世界最快紀錄。
而讓持續挑戰全世界各地的海洋他感到困擾的問題,竟然是暈船。聽說他在出海之後的幾天,因為暈船,甚至產生了快要死掉的感覺。
為了解決這個困擾,他想到的方法是「喝大量的柳橙汁」。因為柳橙的味道對嘔吐過的人來說,具有最好的安撫效果。他表示,在漫長的航行當中,如何享受本來討厭的事物是非常重要的。
他也這樣說:
「我並不適合搭乘遊艇。『喜歡的事物』和『適合的事物』是兩碼子事。」
SWICH67
年輕的登山專家栗城史多先生計畫單獨一人在沒有氧氣輔助的情況下挑戰珠穆朗瑪峰(Everest)。
他在20歲時開始爬山,短短的兩年之後,他就成功地登上了北美的最高峰丹奈利峰(McKinley)。
之後,他成功地制霸了南美、歐洲、非洲、大洋洲,還有南極等高山。
目前他的目標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
而且,他要在「單獨一人、沒有氧氣設備」的情況下攻頂。
此外,他還要自行用錄影機拍下登頂的過程,以動畫的方式傳送到網路上,和觀眾們「共享冒險」。
這種登山界前所未有,突破固有型態的做法引起了話題,現在,他是最受矚目的年輕冒險家。
他開始爬山源於一個契機。
那就是「失戀」。
學生時代交往的女朋友的興趣就是爬山。
聽說她喜歡爬山的程度到了連冬天都不放棄的地步。
當時的他連夢想都沒有,只是索然無味地過著每一天。
她理想中的男性條件則是「大學畢業、公務員、有車階級」,所以,他想以此為目標。
結果他被她甩了。 心情沮喪的他突然想起她愛爬山,開始在意:「她看到的世界是什麼樣的世界呢?」
於是他進了大學的登山社,開始爬山。
也就是說,他的冒險行動始於「單純的依戀」。
之後短短的兩年。
為了登山,他第一次出國,挑戰丹奈利峰。
他的登山經驗很少,卻想直接挑戰北美的最高峰,大學登山社的先進們都阻止他「絕對行不通的,放棄吧」。
於是他離開了登山社,決定單獨行動。
結果他成功地登頂,從此「共享冒險」的挑戰開啟了序幕。
現在,他要挑戰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
當然是在單獨、沒有氧氣設備的狀況下。
如果成功,那將成為日本人首度的壯舉。
契機這種東西不管再怎麼微小,也不管是什麼內容,都無所謂。
只知玩樂,就創造不出成果。
一旦蹺班,就做不好工作。
這些話是真的嗎?
戶外休閒品牌「Patagonia」的創始人伊馮.喬伊納德(Yvon Chouinard)因為「冬天會有好浪」的理由,而把總部設在加州的Ventura。
而且他公開宣稱「讓員工去衝浪吧」。
Patagonia的員工平日在11點或下午2點都可以隨時去衝浪。很多員工上班時都把衝浪板擱在車上,一旦有適當的浪來,就會利用工作的空檔去享受衝浪的樂趣。
這樣會不會影響到工作的進度?
不會有人因此老是蹺班嗎?
⋯⋯也許有人會這樣懷疑,然而事實上卻是完全相反。
可以自由去衝浪的環境激發出員工的責任感和效率、彈性、協調性、專業性。
什麼叫一般?什麼叫理所當然?
這世界也普遍存在著與「一般」相反的想法。
SWICH06
在慨歎「沒有才能」之前,
在為「沒有技能」而沮喪之前⋯⋯
事實上,就算沒有才能也能成功。
其實沒有技能,也可以塑造出強度。
便利店「右近服務社」的右近勝吉先生。
他被譽為便利店的始祖,據說月賺300萬日圓。
他在14歲時加入幫派,整天在新宿地區與人爭鬥廝殺。某一天,
他在路邊遇見了一個滿臉笑容的布道師,看到那個笑容之後,他就頻繁地進出教會,17歲金盆洗手了。
大學畢業之後,他不斷地換工作,但是卻在26歲時以不花一毛錢的方式周遊了世界一圈。
整個世界繞完一圈,38歲時他去面試,想找個企業上班,卻事與願違。
他發現自己連一項技能都沒有。
「既然如此,就做所有我能做的事情吧。」他這樣想,開始了便利店的經營。
他幫人搬家、清水溝、丟垃圾、陪喝茶、遛狗、伴遊、陪孤獨老人聊天⋯⋯等等,什麼活都做。
只要有客人委託,天涯海角他都跑。也曾經有一個專門收集世界各地奇石的客戶提出要求「我沒辦法親自去南極,希望你能代替我去」,他也真的跑去了。甚至有人從巴西聯繫「沒有電」,他也千里迢迢跑去。
據說,這種工作模式也曾經讓他一個月賺到4600萬日圓。
「我沒有任何才能。唯一的才能是什麼都能做,所以就什麼都做。」這是他的哲學。
在慨歎沒有才能、沒有技能之前,是不是可以先試著做自己能做的事?他的生活模式似乎提示了這樣的問題。SWICH08
想取悅我們喜歡的人,
想看對我們而言很重要的人的笑容。
基於如此單純的理由,
我們想都想不到的力量就此衍生,人生因此而改變。
到目前為止,繪本作家.NOBUMI先生出版超過130本以上的繪本,而且持續每年發表10本左右的繪本作品。
他連續推出了包括《新幹君》系列和《我變成假面騎士》系列在內的許多暢銷作品。在NHK教育節目中,也負責《找到了!》的《手的繪本》的動畫,《搖搖屁股》《唉呀呀海狗》《癢癢蟲的癢太郎》等的作詞工作。更和EXILE的表演者USA、漫畫家森川喬治等合作創作作品。
他是個非常活躍的超級繪本作家,竟然只有34歲!
他有傲人的成績,經歷也非同小可。
他的老家是基督教的教會,父母都是牧師。
念小學時,他是受到霸凌的孩子,曾經有2次自殺未遂的經驗。
「再這樣下去不行」,一個念頭的轉換,升上高中生之後,他徹底地投入完全相反的「邪惡的世界」。之後成了飆車族.池袋聯盟160人集團的頭頭,四處使壞。
他的學生時代真的是一團混亂。
之後,基於「可能會有許多可愛又溫柔的女孩」的理由,他參加了十所保育師專門學校的考試,卻全部落榜。
無處可去啊⋯⋯正當他這樣想時,一直為他擔心的父親悄悄地當槍手幫他考上了一所學校,他也得以順利地進了保育師專門學校就讀。
在學校裡,讓他一見鍾情的女孩說的一句話改變了他的人生。
「我喜歡看繪本。」
「繪本?我會畫啊!」
根本沒有畫過繪本的NOBUMI先生當然是在說謊。
為了將這件事情變成事實,回到家之後,他立刻開始畫繪本,從第二天開始,每天把自己所畫的作品拿給她看。
為了討她的歡心,為了畫出更好的繪本,他到附近的圖書館去,把裡面所有的繪本(6000本)看得滾瓜爛熟同時進行研究。長達兩年的時間,為了她,他以自學的方式完成的繪本竟然多達300本!
他持續將那些作品帶去給出版社,終於成功地以繪本作家的身分出道。
之後十年,出版社幫他出版的繪本超過了130本。
現在,NOBUMI先生是兩個孩子的爸爸。
而他的太太⋯⋯就是非常喜歡繪本的那位女孩。
最後再提到一段關於NOBUMI先生的事情。
他到目前為止雖然出版了130本以上的繪本,但是由出版社提供的企劃卻只有3本。
其他的都是他自行提供給出版社的作品。
他說:
「沒被採用的作品超過2000本以上。我自行創作的東西有10000本以上呢。」SWICH16
與一般常識背道而馳的發想,
有時候會導出答案。
這是一個關於目前已經發展成為足以代表日本,具有世界規模的企業「UNIQLO」的故事。
1995年UNIQLO的營業額順利地成長,展店數大幅地增加。企業擔心隨著規模的擴大,商品的品質控管不夠徹底,會導致品質方面的低落,於是便舉辦了一項活動。
活動的內容就是在全國各大報和週刊雜誌上刊登「說UNIQLO的壞話拿100萬日圓」的廣告。
主旨是提供優質的客訴內容,企業就會致贈100萬日圓的獎金。
多達1萬多則的批評送到了企業。
於是UNIQLO將被指出的問題點拿來進行分析,具體地做改善。
這個活動是基於「與其請教諮詢師, 不如直接詢問顧客對UNIQLO的看法更能得到有幫助的情報」的理念而企劃出來的。
就這樣,UNIQLO不但提升了品質和顧客的滿意度,其快速攻城掠地的態勢更是一瀉千里。
SWICH27
都這把年紀了……?
當我們開始從事某件事情時,我們需要的不是年紀,是熱情。
所謂的年齡,只是在放棄一件事情時所需要的藉口罷了。
菊田浩先生是小提琴工匠。
他本來在NHK擔任工程師,35歲時被在歐洲的路邊攤以3千日圓購買的小提琴所吸引。之前,他當然沒有製作過小提琴,也沒有拉過小提琴,卻從此開始一邊工作,一邊去上小提琴製作教室,開始學習小提琴的製作方法。
當他可以順利地製作出屬於他自己的作品時,他把自己製作出來的小提琴拿給曾經在義大利學習製工的日本人看,結果得到的評語是「確實是照設計圖製作出來了,但是,這不算是真正的小提琴」。
這句話成了一個契機,他決定要成為一個真正的小提琴工匠。
40歲。
結婚第七年。
他向妻子表明心意:「我要辭掉工作,一邊打工,一邊製作小提琴。」
於是太太說:「如果你覺得這是你人生中唯一重要的事情,就不要半途而廢,最好是辭掉工作到義大利去學習。」
這句話如同一劑強心針,使得他決定去留學。
就這樣,他以41歲的年紀,進了義大利的小提琴製作學校就讀。
四周的同學都只有10幾歲。
而且,除了小提琴的製作之外,他還必須學習其他的科目。
他一邊上學,同時還前往他在日本就極度嚮往的專業工匠尼可拉.拉扎利(Nicola Lazzari)的工房,學習製作小提琴。三年後。
他竟然以首席的身分畢業。
同時,他受到FERRARINI集團表揚為最優秀的畢業生,還拿到獎學金。
之後他持續製作小提琴,2006年參加在波蘭舉辦的,被視為難度最高的競賽「維尼亞夫斯基小提琴製作比賽」,成為第一個獲勝的日本人,同時獲頒最優秀音響獎。
隔年,他又參加「柴可夫斯基小提琴製作大賽」,獲得金牌。
他從35歲開始製作小提琴,短短的十六年間,他就完成了世界第一的小提琴。
SWICH42
現在從事的工作適合自己嗎?
現在的環境適合自己嗎?
就算不適合,
也許會有辦法可以改變。
海洋冒險家白石康次郎先生在26歲的時候,搭乘遊艇「雄幸精神號」,花了一百七十六天的時間,完成全世界最年輕的、獨自一人不靠港環繞世界一周的壯舉;2008年創下從舊金山到橫濱的單獨橫渡太平洋的世界最快紀錄。
而讓持續挑戰全世界各地的海洋他感到困擾的問題,竟然是暈船。聽說他在出海之後的幾天,因為暈船,甚至產生了快要死掉的感覺。
為了解決這個困擾,他想到的方法是「喝大量的柳橙汁」。因為柳橙的味道對嘔吐過的人來說,具有最好的安撫效果。他表示,在漫長的航行當中,如何享受本來討厭的事物是非常重要的。
他也這樣說:
「我並不適合搭乘遊艇。『喜歡的事物』和『適合的事物』是兩碼子事。」
SWICH67
年輕的登山專家栗城史多先生計畫單獨一人在沒有氧氣輔助的情況下挑戰珠穆朗瑪峰(Everest)。
他在20歲時開始爬山,短短的兩年之後,他就成功地登上了北美的最高峰丹奈利峰(McKinley)。
之後,他成功地制霸了南美、歐洲、非洲、大洋洲,還有南極等高山。
目前他的目標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
而且,他要在「單獨一人、沒有氧氣設備」的情況下攻頂。
此外,他還要自行用錄影機拍下登頂的過程,以動畫的方式傳送到網路上,和觀眾們「共享冒險」。
這種登山界前所未有,突破固有型態的做法引起了話題,現在,他是最受矚目的年輕冒險家。
他開始爬山源於一個契機。
那就是「失戀」。
學生時代交往的女朋友的興趣就是爬山。
聽說她喜歡爬山的程度到了連冬天都不放棄的地步。
當時的他連夢想都沒有,只是索然無味地過著每一天。
她理想中的男性條件則是「大學畢業、公務員、有車階級」,所以,他想以此為目標。
結果他被她甩了。 心情沮喪的他突然想起她愛爬山,開始在意:「她看到的世界是什麼樣的世界呢?」
於是他進了大學的登山社,開始爬山。
也就是說,他的冒險行動始於「單純的依戀」。
之後短短的兩年。
為了登山,他第一次出國,挑戰丹奈利峰。
他的登山經驗很少,卻想直接挑戰北美的最高峰,大學登山社的先進們都阻止他「絕對行不通的,放棄吧」。
於是他離開了登山社,決定單獨行動。
結果他成功地登頂,從此「共享冒險」的挑戰開啟了序幕。
現在,他要挑戰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
當然是在單獨、沒有氧氣設備的狀況下。
如果成功,那將成為日本人首度的壯舉。
契機這種東西不管再怎麼微小,也不管是什麼內容,都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