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01 用你的心靈呼喚幸福
二十五歲是女人人生處於分水嶺的年齡——既是女人愛情的困渴期、家庭的初始期、事業的發展期、婚姻的磨合期,也是女人全面走向成熟的開始……無論事業還是愛情上遇到多麼大的挫折,女人唯有將信念埋於心,置於行,才能演繹自己更加美麗動人的人生。
01你看不見的幸福,需要用相信召喚
對你而言,你的人生可有可無的事情有多少?
工作可有可無?戀人可有可無?好的衣服和鞋子可有可無?好的朋友可有可無?如果你還沒有看破紅塵的話。為什麼這些世界上美好的東西,對你來說都可有可無呢?
是因為害怕自己得不到?害怕擁有之後要經歷種種考驗?害怕被拒絕,所以寧可讓自己永遠處在低標準的穩定生活當中?
假如你從來沒有發自內心真的想要擁有什麼東西,那麼好運要怎麼降臨在你身上呢?這就好像和眾多競爭者在爭取一個工作,你的表現像是可有可無,而別人的表現卻是非到手不可,那麼命運女神會比較眷顧誰呢?
有時候我們沒有得到什麼好東西,不是因為我們的運氣比較差,而是因為我們“不想要”的信念比“想要”的信念還要強,所以當然是得不到了。
許多人都不會意識到自己“不想要”的信念比較強。可想而知,美好的事物誰不愛呢?問題是,有些人愛到願意飛簷走壁去爭取,而有些人只會坐著想:如果我能擁有就好了!於是在“想要”與“不想要”的拉鋸戰中,顯然“不想要”這一邊略勝一籌。如果美好的事物降臨了,而你連伸出手的努力都畏懼,那麼還能接得到嗎?
如果你走過一家精品店,看到一個你此生夢想的皮包,當時你的心裏會怎麼想呢?
是“我給自己一年的時間在工作上努力,不惜兼職多賺一些錢存下來,不惜把每個月買衣服的預算都節省下來,不惜一個月少吃兩次大餐,少參加兩次聚會……如果這一年我能做到這些事情,我就在明年生日當天走進這家店帶走這個經典皮包。如果這個品牌明年不出這個款式,那我會想辦法去網上買一個二手的,或把這筆錢留著等它哪天再度上市”,還是“天啊,一個要價十萬元!這麼貴!我完全不可能得到它。想想看,我的月薪才二萬多,又要付保險費、房租,買基金、股票,每個月還要買一些衣服,我就算不吃不喝一年,也買不起這個皮包。我想它和有錢人比較有緣,像我這麼貧窮,我看還是連想都不要想了”?如果正在職場上的你,在工作上遇到了升遷瓶頸,認為要回學校進修才能對長遠的職場規劃更有利,那麼你會如何盤算呢?
是“我現在年收入超過五十萬,如果辭掉工作去讀研究生,那就一切歸零了。不過我很確信,等我花兩三年念完學位回到職場之後,我的身價會翻兩倍以上,所以這是值得的。唯一要想的是:這兩三年我要靠什麼活下去?靠積蓄一定是不夠的,如果打工兼職半工半讀也是辦法之一,不過很可能影響拿到學位的進度。想來想去,還是搬回家和爸媽一起住最好,畢竟他們年紀大了也需要照顧,而大家住在一起開銷也比較少。雖然這幾年壓力會很大而且日子會很無聊,可是我認為是值得的。所以,辭去工作再去進修並不是不可行的選擇”,還是“我真的超想再去進修的。想想看,這家公司給我的待遇真的很差,幾年都沒有加過薪水,我的人生可不想埋葬在這裏。可是,我有什麼辦法呢?我每個月的開銷和這份薪水剛好打平,如果我沒有這份工作,不要說我的保險基金都付不出來了,連吃飯都會成為問題。算了,反正這就是我的命,註定要庸庸碌碌,沒什麼好說的。真怨恨當初我媽沒有鼓勵我繼續讀研究生,害得我現在後悔都來不及,這一切只能怪我媽”?
很多人在自己面臨抉擇的時候,都會先從逃避的角度去思考。這是人之常情,因為逃避和安於現狀,能讓人得到比較多的安全感,也代表了一切會“不能更差”地持續下去。所以在我們作決定的同時,會找到非常多的理由、藉口,讓自己不管怎麼推論,都會傾向“比較容易做到”的那個決定。
例如:明明是自己不愛的男人,可是因為不想一個人過日子,就找了很多藉口繼續和這個男人在一起,可是在一起了之後,又不斷地對兩人相處的現狀感到挫敗和憤怒;明明是一個自己很想要追求的對象,可是因為害怕被拒絕,所以也找了許多藉口,讓自己連第一步都不跨出去。
如果這個時候有旁人給予客觀的意見,那是最好不過了。只是我們的內心早就有了比較好逸惡勞的決定,所以不管別人分析得多有道理,最後也不能改變你的決定。如果你能夠瞭解自己在作抉擇時,慣用的思考邏輯和方向,或許就能比較清楚認識到自己老是作錯決定的問題在哪裡,那真的不完全是命運。建議你找自己曾經作錯的一個重大決定,想想自己當初作這個決定時是如何思考的?或許就會發現當時的判斷,在哪裡出了問題,還是判斷根本沒有出問題,問題在於你給自己的藉口太多,所以選擇了一個好逸惡勞的決定。
02想一想,希望十年之後的自己變成什麼樣子
25歲了,不知道該稱自己女孩還是女人,說女孩覺得太矯情,說女人又太風塵。
25歲,看那些十七、八歲的小女孩太浮躁,又覺得那些30幾歲的老女人太世俗。
25歲,公司主管覺得你還是新手,但新來的同仁喊你叫前輩。
25歲,不大不小,三年前的衣服還能穿,三年前的想法卻早已入古。
25歲註定是個尷尬的年紀……
在年齡概念上,25歲一直以來都是個沒有名分的階段,前有二八年華、雙十年華,後有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單單橫在中間的25歲少了件約定俗成的外衣。25歲作為一個特殊的年齡段(也有人認為定義為年齡點更為合適)被提出和界定,也是最近的事情。雖然是否有必要把25歲這個以往被人忽視的年齡“特殊化”的爭論還存在,但據一家知名調查公司的一項調查表明,在20-30這個年齡段裏,25歲是提及率最高的“標誌性年齡”,而且很多關於人生的新的困惑和矛盾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25歲是跨過第二個本命年後的第一年,是下一個本命年的開始,開啟了下一個輪迴。這個時候,人會無比真實地認識到自己長大了,跨過這個年紀之後,直奔而去的是三十而立,責任感和緊迫感突然被提升。但實際上這又的確不是一個心理很成熟的年齡,在接觸最多的長輩、同事、朋友圈裏,你可能還是個“孩子”。於是你很容易活在一種混亂的感覺裏,認識到自己長大了,也確確實實是長大了,可你還不情願背負“年紀大了”這種說法,只是不敢像以前一樣「倚小賣小」。25歲是怎樣的一個群體?大學畢業一兩年,工作剛剛穩定,但還談不上事業有成;依然充滿對自由、浪漫和激情的渴望,卻又不得不開始思考人生的一些大事,譬如說婚姻。這個時候該用一場怎樣的戀愛來成全自己的感情?成為很多人心裏左右為難的問題。是繼續愛情的馬拉松,還是攜手步入紅地毯?都說女人的身體會從25歲起進入衰老期,那麼25歲還得不到婚姻承諾的女人也許就急了,可是男人說,我沒事業沒房子。另外,注重愛的感覺或談一場純粹的精神戀愛,其實很美,但25歲的人究竟還有多少敢為沒有結果的感情耗上幾年?在純粹的戀愛裏面,成熟的身體又該如何“照顧”?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問題。
25歲的日子遠比23歲的日子更彷徨。如同我增經在網誌上寫下的這麼一段話:
23歲的事情真的好談,就是衝、衝、衝,以為自己是九命怪貓,死了可以復活。但是25歲呢?
在這個後青春期裏,你依然氣盛,但又被現實萎縮了一點雄心,真正的夢想和現實之間的戰爭,這才開始。
夜深人靜時,你總惦記著那幾首沒寫完的詩、沒唱完的歌,沉溺在華麗的青春美夢中,感覺不到時光的流逝。但有時候,你全身上下的細胞熱騰騰,好像都不容許你昏愚度過剩下的年歲,你迫不及待地想走出這一團迷霧,看見屬於自己30歲的幸福安定。
於是,更多時候變得詭異了,選擇極端逃避,以為超越現實和夢想之上,可以安然無恙。但是,這樣的選擇卻將你拋出地球之外,成為衛星,只能在地球邊緣運行,再也無法切入軌道。
面對單身或婚姻、升學或就業、家庭和自我,25歲的你會特別焦急,尤其在同儕當中的競爭,會讓你想要追上別人的腳步,乃至於想超越別人。
或許你的朋友比你多一些機會,也恰巧在那個時候掌握了屬於她的機會,所以她在工作上或感情上的進展就突飛猛晉,相較之下,會讓你自慚形穢。
但這就好像有人很快地學會走路,可有人就是比較晚學會走路一樣,是很難比較出好壞的,也無法決定未來誰的命運比較好。而且,人生本來就是自己的,如果自己對自己的一切都滿意,實在無須和別人比較。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快樂和滿足。許多人在25歲左右時不斷地換工作,換男友,過程非常艱辛。可是她可能在某一個時間點裏,理清自己的方向,就會安定下來了,不會因為一次的壓力、一次的不滿,就隨便放棄自己擁有的一切。
在這個過程當中,要試著給自己一點空間,找出自己的特質、自己的定位。不要拿同儕已經有的成就來逼迫自己,或硬去卡在一個不適合你的工作職位上,或消耗在一個不適合你的感情上,雖然這樣一時看來好像不錯,好像追得上別人了,可是因為不是你自己心甘情願的選擇,這個壓力有一天還是會像火山爆發一樣,一爆炸就會把整個成果夷為平地,讓你回到原點。
不要貿然去做沒有經過周密思考的事情,只為了“像某人一樣成功”,這一點意義都沒有。
如果你感覺對現狀不滿又無法突破,那麼也許你應該給自己多一點點空間,在你現有的資源上先改變做法,再去努力。例如:你一直無法突破工作上的瓶頸,那麼你第一個要想的不是換工作,而是查詢資料,詢問前輩,找到自己可能努力的空間。如果你一直無法突破感情上的瓶頸,那麼你的第一個想的不是換掉情人,而是想想和他之間可能努力的方向。每一件事情你都至少應該換種方式努力過,不可輕易言敗。
失敗之後也別急著再跳進另一個坑。許多女孩子習慣一個男友接著一個男友地換,搞得自己心力交瘁,夜半醒來還忘了現任男友叫什麼名字。最可怕的是,她就這麼被一個又一個不同男人牽絆了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永遠沒有空間留給自己好好想一想,十年之後的自己究竟要變成什麼樣子。雖然從兩人世界回到一個人的世界裏很孤單,但有時候這種孤單的空間是必需的,它能促使你更完整更獨立地思考自己,如此才能找到下一個更好的戀情。
既然可以允許自己暫時沒有男朋友,當然也可以允許自己小小地失業一下。有些女孩子在經濟上無虞,就讓自己長期陷入失業狀態,這也是對自己不利的,因為它會讓你漸漸地失去適應社會的能力;而有些女孩子由於在經濟上比較缺乏安全感,所以無論如何都要死抱住一份乏味的工作,就算這份工作沒有前景可言,這同樣對自己不利,因為你還非常年輕,在職場上有的是資本轉換跑道,甚至考慮去進修。如果在你的選擇還非常容易的時候,就讓自己動彈不得,那麼等到有一天你被職場篩選下來的時候,情況就更糟了。從現實上來看,說25歲的年紀是一個幸福的決戰場,一點也不為過。有人說,一定要在30歲之前把自己嫁掉,一定要在30歲之前生個小孩,一定要在30歲之前在自己的事業上站穩腳跟,即使什麼都沒有,至少也要有一個不動產。為什麼這些事情都要在30歲之前完成?除了偏執的心態,實際上也是因為:能讓自己在某一方面有個定位,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來享受人生,就完全決定於自己25歲的年紀做了什麼,選擇了什麼,堅持了什麼。
在繼續閱讀這本書之前,我想請你先想想:你現在在做什麼?選擇了什麼?堅持著什麼?
03好的選擇,它一定是冒險的
幸福是可以呼喚來的,只要隨時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然後要養成不再做好逸惡勞決定的習慣。
好的選擇就像好東西一樣難得,出自於精美款式、天然材質、難得一見的品質、細膩的製作……好東西之所以昂貴,就是因為難得,好的衣服比起大量成衣商品難得,就是因為難得珍貴無法量產。我非常推薦女人都應該認識好東西,即使你不一定要擁有它,但至少應該要能分辨得出它和粗製濫造的東西差異在哪裡。
好的選擇也是一樣,它一定是冒險的,如果你沒有足夠的付出和等待,是不可能得到它的。好的選擇通常需要時間的醞釀,所以你也不可能在決定當下,就百分之百地確定成功的遠景(所以許多人在作這種決定的時候,會去算命問卜,補充一下安全感)。因為耗時費工,又不知道結果究竟能不能如自己期望的那樣,所以大多數時候我們因為軟弱而作出來的抉擇,都不會是好的選擇。就好比要交往一個很隨便的男人很容易,你可以花不到一天的時間就成為他的女朋友,而且幾乎從你第一眼見到他,就可以馬上確定你不需要花24個小時就能得到他,因為他看待兩性關係就是這麼easy,來去自如;可是如果你要和一個很有品質的男人交往,就必須煞費苦心,花許多時間瞭解他,吸引他,進而和他交往,有時候就是非得一年半載、三年五載不可,因為他對自己比較嚴格,所以才能維持住優質男人的品質。
所以說,如果你總是怨歎自己遇人不淑,倒是可以想想看,真的是命運決定了你的遇人不淑?還是你總是貪圖方便吃泡麵戀情?才把自己的感情品質吃出了問題。20多歲的日子充滿著彷徨和自我懷疑,其實是很正常的。而隨著時間流逝、年齡增長、經歷增加,彷徨和懷疑的事情會越來越少,但永不會停止。
要讓自己突破一個又一個彷徨,就要勇敢走出去,為自己爭取更好的待遇和人生,即使經過短暫的衝突爭執,也要用勇敢的態度迎戰。
只有“積極”和“勇敢”這四個字,能夠幫助你呼喚幸福,遠離那些目光很短淺的抉擇。
二十五歲是女人人生處於分水嶺的年齡——既是女人愛情的困渴期、家庭的初始期、事業的發展期、婚姻的磨合期,也是女人全面走向成熟的開始……無論事業還是愛情上遇到多麼大的挫折,女人唯有將信念埋於心,置於行,才能演繹自己更加美麗動人的人生。
01你看不見的幸福,需要用相信召喚
對你而言,你的人生可有可無的事情有多少?
工作可有可無?戀人可有可無?好的衣服和鞋子可有可無?好的朋友可有可無?如果你還沒有看破紅塵的話。為什麼這些世界上美好的東西,對你來說都可有可無呢?
是因為害怕自己得不到?害怕擁有之後要經歷種種考驗?害怕被拒絕,所以寧可讓自己永遠處在低標準的穩定生活當中?
假如你從來沒有發自內心真的想要擁有什麼東西,那麼好運要怎麼降臨在你身上呢?這就好像和眾多競爭者在爭取一個工作,你的表現像是可有可無,而別人的表現卻是非到手不可,那麼命運女神會比較眷顧誰呢?
有時候我們沒有得到什麼好東西,不是因為我們的運氣比較差,而是因為我們“不想要”的信念比“想要”的信念還要強,所以當然是得不到了。
許多人都不會意識到自己“不想要”的信念比較強。可想而知,美好的事物誰不愛呢?問題是,有些人愛到願意飛簷走壁去爭取,而有些人只會坐著想:如果我能擁有就好了!於是在“想要”與“不想要”的拉鋸戰中,顯然“不想要”這一邊略勝一籌。如果美好的事物降臨了,而你連伸出手的努力都畏懼,那麼還能接得到嗎?
如果你走過一家精品店,看到一個你此生夢想的皮包,當時你的心裏會怎麼想呢?
是“我給自己一年的時間在工作上努力,不惜兼職多賺一些錢存下來,不惜把每個月買衣服的預算都節省下來,不惜一個月少吃兩次大餐,少參加兩次聚會……如果這一年我能做到這些事情,我就在明年生日當天走進這家店帶走這個經典皮包。如果這個品牌明年不出這個款式,那我會想辦法去網上買一個二手的,或把這筆錢留著等它哪天再度上市”,還是“天啊,一個要價十萬元!這麼貴!我完全不可能得到它。想想看,我的月薪才二萬多,又要付保險費、房租,買基金、股票,每個月還要買一些衣服,我就算不吃不喝一年,也買不起這個皮包。我想它和有錢人比較有緣,像我這麼貧窮,我看還是連想都不要想了”?如果正在職場上的你,在工作上遇到了升遷瓶頸,認為要回學校進修才能對長遠的職場規劃更有利,那麼你會如何盤算呢?
是“我現在年收入超過五十萬,如果辭掉工作去讀研究生,那就一切歸零了。不過我很確信,等我花兩三年念完學位回到職場之後,我的身價會翻兩倍以上,所以這是值得的。唯一要想的是:這兩三年我要靠什麼活下去?靠積蓄一定是不夠的,如果打工兼職半工半讀也是辦法之一,不過很可能影響拿到學位的進度。想來想去,還是搬回家和爸媽一起住最好,畢竟他們年紀大了也需要照顧,而大家住在一起開銷也比較少。雖然這幾年壓力會很大而且日子會很無聊,可是我認為是值得的。所以,辭去工作再去進修並不是不可行的選擇”,還是“我真的超想再去進修的。想想看,這家公司給我的待遇真的很差,幾年都沒有加過薪水,我的人生可不想埋葬在這裏。可是,我有什麼辦法呢?我每個月的開銷和這份薪水剛好打平,如果我沒有這份工作,不要說我的保險基金都付不出來了,連吃飯都會成為問題。算了,反正這就是我的命,註定要庸庸碌碌,沒什麼好說的。真怨恨當初我媽沒有鼓勵我繼續讀研究生,害得我現在後悔都來不及,這一切只能怪我媽”?
很多人在自己面臨抉擇的時候,都會先從逃避的角度去思考。這是人之常情,因為逃避和安於現狀,能讓人得到比較多的安全感,也代表了一切會“不能更差”地持續下去。所以在我們作決定的同時,會找到非常多的理由、藉口,讓自己不管怎麼推論,都會傾向“比較容易做到”的那個決定。
例如:明明是自己不愛的男人,可是因為不想一個人過日子,就找了很多藉口繼續和這個男人在一起,可是在一起了之後,又不斷地對兩人相處的現狀感到挫敗和憤怒;明明是一個自己很想要追求的對象,可是因為害怕被拒絕,所以也找了許多藉口,讓自己連第一步都不跨出去。
如果這個時候有旁人給予客觀的意見,那是最好不過了。只是我們的內心早就有了比較好逸惡勞的決定,所以不管別人分析得多有道理,最後也不能改變你的決定。如果你能夠瞭解自己在作抉擇時,慣用的思考邏輯和方向,或許就能比較清楚認識到自己老是作錯決定的問題在哪裡,那真的不完全是命運。建議你找自己曾經作錯的一個重大決定,想想自己當初作這個決定時是如何思考的?或許就會發現當時的判斷,在哪裡出了問題,還是判斷根本沒有出問題,問題在於你給自己的藉口太多,所以選擇了一個好逸惡勞的決定。
02想一想,希望十年之後的自己變成什麼樣子
25歲了,不知道該稱自己女孩還是女人,說女孩覺得太矯情,說女人又太風塵。
25歲,看那些十七、八歲的小女孩太浮躁,又覺得那些30幾歲的老女人太世俗。
25歲,公司主管覺得你還是新手,但新來的同仁喊你叫前輩。
25歲,不大不小,三年前的衣服還能穿,三年前的想法卻早已入古。
25歲註定是個尷尬的年紀……
在年齡概念上,25歲一直以來都是個沒有名分的階段,前有二八年華、雙十年華,後有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單單橫在中間的25歲少了件約定俗成的外衣。25歲作為一個特殊的年齡段(也有人認為定義為年齡點更為合適)被提出和界定,也是最近的事情。雖然是否有必要把25歲這個以往被人忽視的年齡“特殊化”的爭論還存在,但據一家知名調查公司的一項調查表明,在20-30這個年齡段裏,25歲是提及率最高的“標誌性年齡”,而且很多關於人生的新的困惑和矛盾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25歲是跨過第二個本命年後的第一年,是下一個本命年的開始,開啟了下一個輪迴。這個時候,人會無比真實地認識到自己長大了,跨過這個年紀之後,直奔而去的是三十而立,責任感和緊迫感突然被提升。但實際上這又的確不是一個心理很成熟的年齡,在接觸最多的長輩、同事、朋友圈裏,你可能還是個“孩子”。於是你很容易活在一種混亂的感覺裏,認識到自己長大了,也確確實實是長大了,可你還不情願背負“年紀大了”這種說法,只是不敢像以前一樣「倚小賣小」。25歲是怎樣的一個群體?大學畢業一兩年,工作剛剛穩定,但還談不上事業有成;依然充滿對自由、浪漫和激情的渴望,卻又不得不開始思考人生的一些大事,譬如說婚姻。這個時候該用一場怎樣的戀愛來成全自己的感情?成為很多人心裏左右為難的問題。是繼續愛情的馬拉松,還是攜手步入紅地毯?都說女人的身體會從25歲起進入衰老期,那麼25歲還得不到婚姻承諾的女人也許就急了,可是男人說,我沒事業沒房子。另外,注重愛的感覺或談一場純粹的精神戀愛,其實很美,但25歲的人究竟還有多少敢為沒有結果的感情耗上幾年?在純粹的戀愛裏面,成熟的身體又該如何“照顧”?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問題。
25歲的日子遠比23歲的日子更彷徨。如同我增經在網誌上寫下的這麼一段話:
23歲的事情真的好談,就是衝、衝、衝,以為自己是九命怪貓,死了可以復活。但是25歲呢?
在這個後青春期裏,你依然氣盛,但又被現實萎縮了一點雄心,真正的夢想和現實之間的戰爭,這才開始。
夜深人靜時,你總惦記著那幾首沒寫完的詩、沒唱完的歌,沉溺在華麗的青春美夢中,感覺不到時光的流逝。但有時候,你全身上下的細胞熱騰騰,好像都不容許你昏愚度過剩下的年歲,你迫不及待地想走出這一團迷霧,看見屬於自己30歲的幸福安定。
於是,更多時候變得詭異了,選擇極端逃避,以為超越現實和夢想之上,可以安然無恙。但是,這樣的選擇卻將你拋出地球之外,成為衛星,只能在地球邊緣運行,再也無法切入軌道。
面對單身或婚姻、升學或就業、家庭和自我,25歲的你會特別焦急,尤其在同儕當中的競爭,會讓你想要追上別人的腳步,乃至於想超越別人。
或許你的朋友比你多一些機會,也恰巧在那個時候掌握了屬於她的機會,所以她在工作上或感情上的進展就突飛猛晉,相較之下,會讓你自慚形穢。
但這就好像有人很快地學會走路,可有人就是比較晚學會走路一樣,是很難比較出好壞的,也無法決定未來誰的命運比較好。而且,人生本來就是自己的,如果自己對自己的一切都滿意,實在無須和別人比較。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快樂和滿足。許多人在25歲左右時不斷地換工作,換男友,過程非常艱辛。可是她可能在某一個時間點裏,理清自己的方向,就會安定下來了,不會因為一次的壓力、一次的不滿,就隨便放棄自己擁有的一切。
在這個過程當中,要試著給自己一點空間,找出自己的特質、自己的定位。不要拿同儕已經有的成就來逼迫自己,或硬去卡在一個不適合你的工作職位上,或消耗在一個不適合你的感情上,雖然這樣一時看來好像不錯,好像追得上別人了,可是因為不是你自己心甘情願的選擇,這個壓力有一天還是會像火山爆發一樣,一爆炸就會把整個成果夷為平地,讓你回到原點。
不要貿然去做沒有經過周密思考的事情,只為了“像某人一樣成功”,這一點意義都沒有。
如果你感覺對現狀不滿又無法突破,那麼也許你應該給自己多一點點空間,在你現有的資源上先改變做法,再去努力。例如:你一直無法突破工作上的瓶頸,那麼你第一個要想的不是換工作,而是查詢資料,詢問前輩,找到自己可能努力的空間。如果你一直無法突破感情上的瓶頸,那麼你的第一個想的不是換掉情人,而是想想和他之間可能努力的方向。每一件事情你都至少應該換種方式努力過,不可輕易言敗。
失敗之後也別急著再跳進另一個坑。許多女孩子習慣一個男友接著一個男友地換,搞得自己心力交瘁,夜半醒來還忘了現任男友叫什麼名字。最可怕的是,她就這麼被一個又一個不同男人牽絆了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永遠沒有空間留給自己好好想一想,十年之後的自己究竟要變成什麼樣子。雖然從兩人世界回到一個人的世界裏很孤單,但有時候這種孤單的空間是必需的,它能促使你更完整更獨立地思考自己,如此才能找到下一個更好的戀情。
既然可以允許自己暫時沒有男朋友,當然也可以允許自己小小地失業一下。有些女孩子在經濟上無虞,就讓自己長期陷入失業狀態,這也是對自己不利的,因為它會讓你漸漸地失去適應社會的能力;而有些女孩子由於在經濟上比較缺乏安全感,所以無論如何都要死抱住一份乏味的工作,就算這份工作沒有前景可言,這同樣對自己不利,因為你還非常年輕,在職場上有的是資本轉換跑道,甚至考慮去進修。如果在你的選擇還非常容易的時候,就讓自己動彈不得,那麼等到有一天你被職場篩選下來的時候,情況就更糟了。從現實上來看,說25歲的年紀是一個幸福的決戰場,一點也不為過。有人說,一定要在30歲之前把自己嫁掉,一定要在30歲之前生個小孩,一定要在30歲之前在自己的事業上站穩腳跟,即使什麼都沒有,至少也要有一個不動產。為什麼這些事情都要在30歲之前完成?除了偏執的心態,實際上也是因為:能讓自己在某一方面有個定位,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來享受人生,就完全決定於自己25歲的年紀做了什麼,選擇了什麼,堅持了什麼。
在繼續閱讀這本書之前,我想請你先想想:你現在在做什麼?選擇了什麼?堅持著什麼?
03好的選擇,它一定是冒險的
幸福是可以呼喚來的,只要隨時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然後要養成不再做好逸惡勞決定的習慣。
好的選擇就像好東西一樣難得,出自於精美款式、天然材質、難得一見的品質、細膩的製作……好東西之所以昂貴,就是因為難得,好的衣服比起大量成衣商品難得,就是因為難得珍貴無法量產。我非常推薦女人都應該認識好東西,即使你不一定要擁有它,但至少應該要能分辨得出它和粗製濫造的東西差異在哪裡。
好的選擇也是一樣,它一定是冒險的,如果你沒有足夠的付出和等待,是不可能得到它的。好的選擇通常需要時間的醞釀,所以你也不可能在決定當下,就百分之百地確定成功的遠景(所以許多人在作這種決定的時候,會去算命問卜,補充一下安全感)。因為耗時費工,又不知道結果究竟能不能如自己期望的那樣,所以大多數時候我們因為軟弱而作出來的抉擇,都不會是好的選擇。就好比要交往一個很隨便的男人很容易,你可以花不到一天的時間就成為他的女朋友,而且幾乎從你第一眼見到他,就可以馬上確定你不需要花24個小時就能得到他,因為他看待兩性關係就是這麼easy,來去自如;可是如果你要和一個很有品質的男人交往,就必須煞費苦心,花許多時間瞭解他,吸引他,進而和他交往,有時候就是非得一年半載、三年五載不可,因為他對自己比較嚴格,所以才能維持住優質男人的品質。
所以說,如果你總是怨歎自己遇人不淑,倒是可以想想看,真的是命運決定了你的遇人不淑?還是你總是貪圖方便吃泡麵戀情?才把自己的感情品質吃出了問題。20多歲的日子充滿著彷徨和自我懷疑,其實是很正常的。而隨著時間流逝、年齡增長、經歷增加,彷徨和懷疑的事情會越來越少,但永不會停止。
要讓自己突破一個又一個彷徨,就要勇敢走出去,為自己爭取更好的待遇和人生,即使經過短暫的衝突爭執,也要用勇敢的態度迎戰。
只有“積極”和“勇敢”這四個字,能夠幫助你呼喚幸福,遠離那些目光很短淺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