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曲家瑞痛快人生關鍵字KEYWORD OF LIFE

9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自主

與其聽別人的意見,不如好好問你自己的心

以前曾經交過一個男朋友A,對穿搭很有自己的見解,因此常常會批評我的穿著。為了討好,我都會聽從他的意見。有一次我們去林肯中心聽音樂會,他看到我就說:「這麼正式的場合,你應該穿長裙的。」因為這句話,我以為自己穿的不夠得體。後來又相約吃飯時,不愛長裙的我特別精心打扮,穿上連身黑色蕾絲長裙,沒想到他卻皺皺眉:「只是來吃個日本料理,你以為要去哪裡啊?」

什麼?又不對?那穿名牌總不會錯吧。於是要媽媽帶去逛精品店,買了女孩最喜愛的香奈兒外套,但還是被嫌。我心想可能因為是媽媽選的,所以穿起來有點老氣。

有一天又約碰面,我決定捨棄名牌,選擇自己喜歡的風格,還搭配了一雙很有個性的亮皮尖頭鞋。見面時他說:「剛剛看你遠遠走過來,哇,這一身打扮真酷。」正當我開心不已時,他卻捅了一刀:「但就是鞋子不對,怎麼看都怪。」

B不喜歡我穿高跟鞋,他常說:「有自信的女生都會選擇平底鞋,而且你也不適合穿高跟鞋。」於是把有跟的鞋都收起來。後來才知道他很介意我穿高跟鞋個子比他高出半個頭。C說我戴眼鏡比較好看,「在我們藝術圈裡,有自信有內涵的女生大多戴眼鏡。」他這樣說服著。事實上我近視將近九百度,厚厚的鏡片架在鼻子上又重又辛苦,但為了他還是撐下去。殊不知原來是怕我太漂亮被別人覬覦(也太自戀了),這才發現他很自私。D不喜歡我穿短裙,看到別人盯著我的腿他就不舒服,可是曲老師就是愛露腿啊!

想想看,自己為對方做了多少改變,但到頭來才發現他們都是基於私心,要我變成他們想要的樣子。為什麼要做這樣的事,真正的曲家瑞到底在哪裡呢?我相信有很多人也像我過去一樣,會為了對方而盲目改變自己,留長髪、穿裙子等等。本來情人彼此之間互相影響、學習一定是有的,但不管如何,千萬不要為了迎合或討好,而勉強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因為到頭來你會覺得不舒服,對方也永遠不會滿意不會珍惜,或因此而多愛你一點,你很有可能變成什麼都不是。學會自主,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件事啊。風格

不僅是搭配技巧,要加上自信,才能形成獨特的調子

一直到上大學初期,我對穿著既不太重視,也沒有明確的想法,衣櫃裡都是媽媽幫忙挑選的衣服。有一天下課走出教室時,聽到後方傳來一陣笑聲,一開始以為在稱讚,仔細一聽才知道是取笑,「這裡是藝術學校耶,怎麼會穿這樣?」當時學校裡都是一些穿著奇裝異服的學生,在他們眼中我應該像是宅女闖進異想世界吧。

因為這個刺激,決定跨出原來的樣子,全面改造自己。我仔細觀察同學們的打扮,班上有個女同學非常搶眼,一頭金髮,全身皮衣皮褲皮靴,白色口紅白色指甲油,儼然龐克搖滾風。但我評估之後,既不想打十幾個耳洞也不敢戴鼻環、舌環,只好從黑色口紅和指甲油下手吧。

還有幾個同學,他們的衣服都不會跟別人撞衫,造型既誇張,花色也不是當季流行,很像從早期電影中走出來一樣,既怪又新奇。我問他們都去哪裡逛?原來是二手衣店。這可嚇死人了,我一向都買全新的,要穿別人用過的衣服,真的要克服很大的心理障礙,而且我以為只有貧困的人才會去二手衣店,加上沒有美麗的櫥窗和陳列,實在讓我踏不進去。但是同學說:「重點不是衣服新不新或貴不貴,而是要形成個人的符碼。」

在這之前我己經進行初步改造,換了髪型,也配了隱形眼鏡,為此每天都要早起一個半小時準備。都已經這麼大費周章了,衣服不突破不是破功了嗎?可是一穿上那些二手衣,我的媽呀,簡直像被鬼附身,讓人混身覺得不對勁,但好像又可以吸引很多目光,只好硬著頭皮買下來。慢慢地,我全身上下,從上衣外套到褲子、鞋子、包包、配件,全部都是二手貨。

跨過這一關,什麼都可以了。有個時期曾經把頭髮剪的非常短,像個小男生,穿著偏男性化。大三大四,我的風格才逐漸成形,不管是二手衣或新衣都能做很好的搭配,從內而外有自己的調調。念研究所時,覺得不需要再標新立異,又開始留回長髪,衣著也有了改變。風格其實會隨著年紀、身形、閱歷等等而不斷改變、成形。我從學生身上就觀察到,通常大一的學生都不太會穿搭,但大二大三開始,對穿著有自己的想法,這一點也反應在作品的成熟度上,可見內在和外在是互相影響的。以前班上有個小男生,外型毫不起眼,作品卻讓我眼睛一亮,當時心想,假以時日他的外在就會追上內在的高度。果然幾年後外在變得自信有型,我們以為他都採買名牌之類的,肯定家境優渥。後來一問才知道根本不是這回事,他家環境普通,媽媽在市場工作,因此衣服大部分來自市場牌,重點是他有自己的穿衣哲學和搭配技巧。

如果你願意不斷去嘗試,就會逐步找出自己的樣子。我常覺得沒有所謂不能穿的衣服,而是你要如何駕馭,風格並不是由錢堆砌而成,而是內在素養及厚度形之於外。當有了自信,這時不管什麼衣服,你都可以穿出自己的味道。

頭銜

你如何定義自己,比名片上的頭銜更重要

有一次去電視台錄製一個人物專訪,他們除了採訪我,也找了其它人來談我,其中有一段蔡康永的訪談被剪掉一些些。

我很好奇究竟是為什麼?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康永哥覺得我的頭銜太多了。他說曲家瑞又是教授又畫畫又在演藝圈,應該要選一個專注去做就好….。因為這一段話和他們原先把我設定成跨領域的形象不符,所以被剪掉。

這件事給了我一些衝擊,難道這樣的我不好嗎?

記憶中,我爸爸的名片上面密密麻麻印著很多頭銜,當時就覺得他的事業做好大,看起來很重要的樣子,事實上我爸確實為台灣的漁業付出很多。這件事無形中影響了我,開始朝各方面發展,教授、畫家、作家、藝人、策展人、二手娃娃收藏家……,變成有很多頭銜的人。

這些頭銜都是相關連發展而來,並沒有刻意去追求,但不可否認,某種程度上也有自我良好的感覺。哇,自己好厲害,十八般武藝樣樣都會,頭銜愈多表示我能力愈強。如今我開始回想,雖然我是藝人,但並沒有什麼代表作。我是策展人,卻沒有做出理想中的國際性展覽。雖然出過幾本書,也賣的不錯,我心知肚明距離專業作者還很遠。專業是需要花時間和苦功才能得到的,就算有很多頭銜,沒有那樣的實力也沒有意義。更何況,在這麼多頭銜中,那一個才是真正的我?如果可以把一件事做好,不就很棒了嗎?何必要強調或在乎自己有多少能耐?嘗試仍然是必要的,有很多興趣也是好的,我鼓勵大家多方面發展。但其中一定要有一件是自己最擅長最厲害,而不是樣樣都懂一些,樣樣只是皮毛而己。

最近已經開始把一些頭銜刪掉了,心裡愈來愈清楚自己更想做的事,也許那一天只剩下一個,甚至沒有頭銜也說不定。頭銜只是外界用來定義、認識我們的一種方式,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如何定義自己。

安全感

東西不能給予安全感,只有自信才有這種力量

最近持續在整理房子,從臥室到畫室、工作室,不斷在做淨空的工作。臥室甚至簡單到只有一張床,其它櫃子擺設等等一切都沒有,媽媽看了很擔心:「這樣好嗎?房間空蕩蕩的看起來像靈堂。」

為了專心畫畫,畫室也重新整修過。以前這裡簡直是雜物間,至於工作室更不像話,東西都要滿出來了。一個朋友曾告訴我,她家是四層樓的透天厝,但東西卻堆到舉步維艱。由於多年前爸爸拋棄了一家人,媽媽頓時失去安全感,漸漸出現愛亂買又會亂撿的習慣,嚴重到連人家不要的紙類都搬回去,家裡好像資源回收站,連走路轉身的空間都沒有,而且不准小孩碰。雖然朋友盡力幫媽媽處理、丟棄,但又馬上恢復原形,不免覺得媽媽好可憐,一個人和滿屋子的雜物、垃圾住在一起,更形寂寞。

在美國也看過介紹囤積癖的節目,不管有錢沒錢,家裡都像垃圾場。我想那些有囤積癖的人,一定是人生中有哪個點過不去,如同朋友的媽媽一樣。

其實我也很會囤積東西,剛從美國回來時,把所有歷任男朋友給的小禮物、兩人的各種回憶,連去旅行的票券之類及在求學時期的光榮事蹟、獎盃獎狀等等擺滿整個工作室。記得後來在台灣的交往對象一走進來就受不了。當時心想他肚量真差(還是東西多到令人窒息?)現在才知道之所以那麼執著留著過去的回憶,無非是懷念往日的時光,覺得那是我的人生獎盃。

曾經大力整頓了一下,但沒幾個星期又故態復萌,總覺得空空的很沒安全感,這像曲家瑞嗎?怎麼可能?太沒個性了,於是又開始買、用力擺滿。大家都知道我收集數千個二手娃娃,開始時是有計劃性的買,到後來完全失控,看到就要,連有沒有空間擺放都不考慮,甚至很多都沒拆封,簡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直到有一天,連我自己都負荷不了,如果收來的玩具,只是到處亂丟,無法給予完善的照顧,甚至都沒有花時間了解,又有什麼意義呢?才下了痛苦的停手決定,偶而收收好友給的(希望這次可以持續,不要再發作了)。

一邊整理物品,一邊也在整理自己。或許我也像那些囤積癖一樣,人生中有個點還沒過去,那應該是對自己極度沒有安全感,才會需要這麼多東西來圍繞、武裝。曾經就有人問我:「你收藏這麼多娃娃,是不是因為很孤單寂寞?」雖然一直鼓勵大家要有自信,事實上那也是在對自己喊話。也許可以從放掉一些東西開始,當不再依賴充滿過去回憶的空間,那就是我們向前走的時候了。

勉強

逼自己再跨出一步,去做超出舒適圈的事

你曾經勉強自己做過什麼事情嗎?

每到期末我都會要求大一學生投入更多時間畫一幅巨作,連續四個星期把它完成。通常兩星期下來大家會愈畫愈無力,進度不是像龜速就是停滯不前。

後來仔細一想,以前在美國念書時,學校的老師一人負責十幾個學生,幾乎每個都可以照顧到,給予充分的建議、指導和鞭策,所以大家都愈畫愈投入。如今在台灣一個老師要帶五六十個,還真是鞭長莫及啊。而且現在學生的專注力不比從前,一堂課三個小時下來可能都精神渙散了。

創作雖然沒完成,但下課鐘響走人,誰也沒有錯。只是覺得這件事就這樣結束很可惜,於是強制學生留下來,一路畫到晚上八點九點,甚至更晚。當然有人抗議,但我不為所動,恩威並施,除了逼迫,也在一旁鞭策、陪伴、鼓勵他們。

沒想到這個方式奏效,進度愈來愈快,原本只完成百分之五十的,可以提高到百分之八十,作品的品質不斷突破,戰鬥意志也愈來愈高,在互相感染之下,學生們的情緒都很高昂。有些起跑較慢的,也逐漸抓到自己的調子,有了雛型。人其實都會有惰性,因此有時必須勉強自己設定一個目標,逼自己再踏出一步、再往前一尺。到了今年的期末,學生們還是沒能在期限內完成作品,我依然苦口婆心鼓勵他們,卻沒有任何起色,加上距離繳交學期末總成績的時間只剩下幾天,心想就不要勉強他們,決定換一個方式,我說:「這裡有兩種選擇,一是相信自己繼續努力拚拚看。如果不想畫,我也不勉強,一律給八十三分。」

話才說完,只見大家低著頭,現場一片沉默。「你們都不講話是什麼意思?」不知過了多久,終於有一個學生舉手:「老師,我想給自己一個機會再試試看。」接著又有一個、二個附合,當下我感動的真想哭,但不到兩秒,突然聽到一個聲音:「老師,我不想畫了,請你給我八十三分。」有人起了頭,陸陸續續更多人也選擇離開。「確定不要再試一下嗎?」我試圖鼓勵:「你們絕對有能力可以畫到九十、一百分的。」

結果還是有很多人選擇不想勉強自己,本來可以更好的,卻在這個時刻寧願留在原地,連試都不想試。我難過地心想:「才大一就這麼輕易選擇放棄,將來出社會怎麼辦?」欣慰的是另外一群決定挑戰自我的學生,留下來徹夜畫圖,三更半夜裡,整個系從走廊、教室到大廳中庭,只聽見炭筆在畫紙上來回磨擦的聲音,整個空間洋溢著創作的能量,簡直比菜市場熱鬧。

我在他們身上看到一種企圖往上的力量,每個人都超越原來的自己,同學們興奮地說:「想不到能完成這樣的作品,真的太high了!」甚至有人放暑假了,還留在學校繼續畫。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原本成績就不高,經過努力也只能獲得七十幾分的人,他們選擇不去拿現成的高分,而是踏實地磨練,光是這種勉強自己再往前一步的精神,我認為絕對都值得一百分。就因為「勉強」,不只學生,連我也有了一次意外的收穫。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