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投其所好,也得有點自己的「絕活」
北齊有個叫和士開的人,精於一種類似於今日象棋的遊戲―—「握槊」。這玩意給他提供了發跡的機會。
和士開的父親和安任職於東魏,「恭敏善事人。」就是說表面恭順但為人非常狡猾,很有一套恭維討好皇帝的手腕。「有其父,必有其子。」和士開沒有辜負他老子和安的期望。他一方面秉承了父親的先天遺傳,「幼而聰慧,解悟捷疾」,一方面又勤於後天的學習,樂於接受父親的耳提面命。結果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拍馬屁的功夫遠遠超過他老子了。
北齊天保初年,高湛得寵,進爵為長廣王,拜尚書令,不久又兼司徒,遷太尉,地位顯赫,權勢很大。高湛是齊高祖高歡的第九子,雖然在諸子中年紀尚幼,排序較遠,但由於他「儀表堂堂」,所以高祖非常鍾愛,因而被封以高位,委以重權。和士開他老兄見高湛是下一任當皇帝的一張王牌,便想方設法接近、巴結他。
高湛喜歡玩「握槊」,於是和士開便找機會與他遊戲。兩人棋逢對手,總是鬥得難分難解,越玩越上癮,次數也越來越頻繁。
高湛還喜歡音樂,恰好和士開又善於彈琵琶。他經常為高湛彈曲。興致高時,還往往邊彈邊唱,那清歌妙曲,使高湛甚為著迷。
高湛還喜談笑,恰好和士開生就一副伶牙俐齒,遂經常陪高湛胡扯閒聊。和士開的甜言蜜語和淫詞穢談更使高湛開心,兩人越談越投機,親狎無比。和士開吹捧高湛說:「殿下非天人也,是天帝也。」高湛也對他說:「卿非世人也,是世神也。」於是,高湛任用和士開為府行參軍。
和士開與高湛這兩個浪蕩子如同前世有緣,一拍即合,合則難分,形影難離。到後來,高湛的兄長齊顯祖文宣帝高洋對此實在看不下去,譴責高湛與和士開「戲狎過度」,不許高湛過於接近和士開,將和士開遠徙長城。但高湛不斷在文宣帝面前為之求情,後又授和士開為京畿士曹參軍。
北齊孝昭帝駕崩,高湛繼承大位,是為武成帝。和士開長期企盼的日子終於到了。本來,高湛繼位前,與和士開的關係已經火熱,即位後,和士開對他更是「奸諂百端」,因而他視之如心腹,寵愛一日勝似一日。和士開得寵的程度簡直是空前絕後的。高湛剛一即位,和士開便加官進爵。後來,那高湛簡直到了一刻也離不開和士開的地步,前後賞賜,更是「不可勝數」。和士開「遭母劉氏憂,帝聞而悲惋,遣武衛將軍呂芬詣宅,晝夜扶侍,成服後方還。其日,帝又遣以犢車迎士開入內。帝見,愴惻下泣,曉喻良久,然後遣還,並諸弟四人並起復本官。」老母病逝本人之常事,但武成帝竟如此鄭重其事,如同死了自己的親娘。
可見,想做一個厚黑之士,還是得下點功夫,具針對性地掌握一些專業技術。一旦這些專業技術被人賞識,也就為你鋪就了自己成功的坦途。這是一種神乎奇神高境界的「投其所好」。
2‧摸準了對手的脾氣,才好下手糊弄
童貫在太監中是個很特殊的人物。他雖是太監,卻沒有一點兒太監的模樣。據說他身軀高大,聲如宏鐘,「其勁如鐵」;而且不知怎麼弄的,他的嘴唇上居然還長出了幾根鬍子。有這個得天獨厚的條件,他就極容易討到妃子、宮女的歡心。再加上他生性豪爽,不惜以財物結納眾人,而且度量很大,不計較小是小非。所以,宮廷內部上上下下都很喜歡他。他贏得了「良好的人際關係」。
童貫善於察顏觀色,拍馬逢迎的本領,直到宋徽宗即位後才發揮得淋漓盡致。
他瞅準機會,一拍即中,終於在徽宗時期發了跡。童貫主持樞密院,掌握兵權達二十年,與宰相蔡京互為表裡,狼狽為奸,權勢之大,其實還在宰相之上。蔡京是男人,被世人稱為「公相」;童貫是閹人,所以人們稱他是「媼相」。
宋徽宗趙佶即位之後,自認天下再也無人能夠「壓抑」他的「藝術才華」了,就派遣童貫四處搜羅天下名畫,以供他玩賞摹寫。當時,書畫藝術最發達的地區是在東南沿海,尤其是江浙蘇杭一帶。於是,童貫就來到杭州。辦這一趟好差使,這真是他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他知道宋徽宗酷愛書畫藝術,只要能投其所好,肯定會受到寵信。
童貫不愧是富有經驗又深諳人情事態的官場老手,他的分析是極有道理的:藝術家往往不理會其它理性因素,只要能在情感上相通,當即置一切於腦後。於是,童貫在蘇杭一帶把歷史名畫和時人傑作,源源不斷地送到宋徽宗面前,徽宗在大飽眼福之後,對這位使者的盡心盡力當然十分感激。不久,童貫在杭州遇到了逐臣蔡京。蔡京是個奸詐狡猾的投機分子。宋神宗時,他投合於變法派。後來司馬光當權,罷除新法,知開封府的蔡京積極回應司馬光,迅速廢除了新法,由此獲得司馬光的賞識。紹聖年間,哲宗恢復新法,新黨上臺得勢,蔡京又積極支持新法。這隻行為沒有定軌的政治「變色龍」,終於在徽宗剛剛即位時,就被向太后趕出了朝廷,到杭州任知州去了。童貫此次來到杭州,便與蔡京交接起來。沒想到兩人竟然一見如故,十分投機。童貫想藉機薦舉蔡京。
恰巧,蔡京也精於書法,還通繪畫。在中國書法史上,北宋有蘇、黃、米、蔡四大書法家,蘇指蘇軾,黃指黃庭堅,米指米芾,蔡就是蔡京。只是後人因蔡京乃奸臣,不願把書法家這一桂冠套在他的頭上,姓蔡的便換成另一個人。童貫就利用蔡京的這一特長,每次送給徽宗的書畫中都帶有蔡京的作品,並附上吹噓蔡京的奏章。徽宗見了蔡京的書畫,本就喜歡,再加上童貫的吹捧,就決定拜蔡京為相。正巧,朝內新、舊兩派鬥爭不休,徽宗即借調和兩派關係之因由,免了宰相韓忠彥,任蔡京為相。
了解上司的喜好,投其所好,幾乎是一種百發百中的手法。因為所謂的「嗜好」,就是一個人對某種事物一直以來的喜歡所養成的一種習慣。
北齊有個叫和士開的人,精於一種類似於今日象棋的遊戲―—「握槊」。這玩意給他提供了發跡的機會。
和士開的父親和安任職於東魏,「恭敏善事人。」就是說表面恭順但為人非常狡猾,很有一套恭維討好皇帝的手腕。「有其父,必有其子。」和士開沒有辜負他老子和安的期望。他一方面秉承了父親的先天遺傳,「幼而聰慧,解悟捷疾」,一方面又勤於後天的學習,樂於接受父親的耳提面命。結果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拍馬屁的功夫遠遠超過他老子了。
北齊天保初年,高湛得寵,進爵為長廣王,拜尚書令,不久又兼司徒,遷太尉,地位顯赫,權勢很大。高湛是齊高祖高歡的第九子,雖然在諸子中年紀尚幼,排序較遠,但由於他「儀表堂堂」,所以高祖非常鍾愛,因而被封以高位,委以重權。和士開他老兄見高湛是下一任當皇帝的一張王牌,便想方設法接近、巴結他。
高湛喜歡玩「握槊」,於是和士開便找機會與他遊戲。兩人棋逢對手,總是鬥得難分難解,越玩越上癮,次數也越來越頻繁。
高湛還喜歡音樂,恰好和士開又善於彈琵琶。他經常為高湛彈曲。興致高時,還往往邊彈邊唱,那清歌妙曲,使高湛甚為著迷。
高湛還喜談笑,恰好和士開生就一副伶牙俐齒,遂經常陪高湛胡扯閒聊。和士開的甜言蜜語和淫詞穢談更使高湛開心,兩人越談越投機,親狎無比。和士開吹捧高湛說:「殿下非天人也,是天帝也。」高湛也對他說:「卿非世人也,是世神也。」於是,高湛任用和士開為府行參軍。
和士開與高湛這兩個浪蕩子如同前世有緣,一拍即合,合則難分,形影難離。到後來,高湛的兄長齊顯祖文宣帝高洋對此實在看不下去,譴責高湛與和士開「戲狎過度」,不許高湛過於接近和士開,將和士開遠徙長城。但高湛不斷在文宣帝面前為之求情,後又授和士開為京畿士曹參軍。
北齊孝昭帝駕崩,高湛繼承大位,是為武成帝。和士開長期企盼的日子終於到了。本來,高湛繼位前,與和士開的關係已經火熱,即位後,和士開對他更是「奸諂百端」,因而他視之如心腹,寵愛一日勝似一日。和士開得寵的程度簡直是空前絕後的。高湛剛一即位,和士開便加官進爵。後來,那高湛簡直到了一刻也離不開和士開的地步,前後賞賜,更是「不可勝數」。和士開「遭母劉氏憂,帝聞而悲惋,遣武衛將軍呂芬詣宅,晝夜扶侍,成服後方還。其日,帝又遣以犢車迎士開入內。帝見,愴惻下泣,曉喻良久,然後遣還,並諸弟四人並起復本官。」老母病逝本人之常事,但武成帝竟如此鄭重其事,如同死了自己的親娘。
可見,想做一個厚黑之士,還是得下點功夫,具針對性地掌握一些專業技術。一旦這些專業技術被人賞識,也就為你鋪就了自己成功的坦途。這是一種神乎奇神高境界的「投其所好」。
2‧摸準了對手的脾氣,才好下手糊弄
童貫在太監中是個很特殊的人物。他雖是太監,卻沒有一點兒太監的模樣。據說他身軀高大,聲如宏鐘,「其勁如鐵」;而且不知怎麼弄的,他的嘴唇上居然還長出了幾根鬍子。有這個得天獨厚的條件,他就極容易討到妃子、宮女的歡心。再加上他生性豪爽,不惜以財物結納眾人,而且度量很大,不計較小是小非。所以,宮廷內部上上下下都很喜歡他。他贏得了「良好的人際關係」。
童貫善於察顏觀色,拍馬逢迎的本領,直到宋徽宗即位後才發揮得淋漓盡致。
他瞅準機會,一拍即中,終於在徽宗時期發了跡。童貫主持樞密院,掌握兵權達二十年,與宰相蔡京互為表裡,狼狽為奸,權勢之大,其實還在宰相之上。蔡京是男人,被世人稱為「公相」;童貫是閹人,所以人們稱他是「媼相」。
宋徽宗趙佶即位之後,自認天下再也無人能夠「壓抑」他的「藝術才華」了,就派遣童貫四處搜羅天下名畫,以供他玩賞摹寫。當時,書畫藝術最發達的地區是在東南沿海,尤其是江浙蘇杭一帶。於是,童貫就來到杭州。辦這一趟好差使,這真是他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他知道宋徽宗酷愛書畫藝術,只要能投其所好,肯定會受到寵信。
童貫不愧是富有經驗又深諳人情事態的官場老手,他的分析是極有道理的:藝術家往往不理會其它理性因素,只要能在情感上相通,當即置一切於腦後。於是,童貫在蘇杭一帶把歷史名畫和時人傑作,源源不斷地送到宋徽宗面前,徽宗在大飽眼福之後,對這位使者的盡心盡力當然十分感激。不久,童貫在杭州遇到了逐臣蔡京。蔡京是個奸詐狡猾的投機分子。宋神宗時,他投合於變法派。後來司馬光當權,罷除新法,知開封府的蔡京積極回應司馬光,迅速廢除了新法,由此獲得司馬光的賞識。紹聖年間,哲宗恢復新法,新黨上臺得勢,蔡京又積極支持新法。這隻行為沒有定軌的政治「變色龍」,終於在徽宗剛剛即位時,就被向太后趕出了朝廷,到杭州任知州去了。童貫此次來到杭州,便與蔡京交接起來。沒想到兩人竟然一見如故,十分投機。童貫想藉機薦舉蔡京。
恰巧,蔡京也精於書法,還通繪畫。在中國書法史上,北宋有蘇、黃、米、蔡四大書法家,蘇指蘇軾,黃指黃庭堅,米指米芾,蔡就是蔡京。只是後人因蔡京乃奸臣,不願把書法家這一桂冠套在他的頭上,姓蔡的便換成另一個人。童貫就利用蔡京的這一特長,每次送給徽宗的書畫中都帶有蔡京的作品,並附上吹噓蔡京的奏章。徽宗見了蔡京的書畫,本就喜歡,再加上童貫的吹捧,就決定拜蔡京為相。正巧,朝內新、舊兩派鬥爭不休,徽宗即借調和兩派關係之因由,免了宰相韓忠彥,任蔡京為相。
了解上司的喜好,投其所好,幾乎是一種百發百中的手法。因為所謂的「嗜好」,就是一個人對某種事物一直以來的喜歡所養成的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