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1 妳的魅力來自於了解自己
「好」和「壞」由自己認定,重要是問心無愧!
同學會,名義上是聯絡同學感情的聚會,實際上卻是一個成功者炫耀自己、普通人尋找資源、失敗者激勵自己的社會縮影。
然而,在參加高中同學聚會之前,季同並不明白這個道理。國文系高材生的她,一畢業就順利進入了一家雜誌社當編輯,她工作很勤奮,但雜誌的銷售並不好,業績不斷下滑,不過幾年功夫,便瀕臨倒閉。就在季同準備開始找下一份工作時,他收到了高中同學會的邀請。
畢業多年,季同對同學們也十分想念,她如期欣然前往,但是當同學們得知她現在只是一個雜誌社的小編輯後,便立即對她失去了興趣,轉而圍繞著幾個事業有成的同學傳杯換盞、稱兄道弟。
季同忿忿不平,曾經的同學友誼,都被這個現實的世界毀滅殆盡,妳成功,全世界都會為妳鼓掌,妳失敗,便只能獨自一人躲在角落裡舔拭傷口。
平心而論,季同並非不努力,她上班從不打混,工作兢兢業業。但為什麼幾年過去,還是按月領著微薄的薪資,一事無成呢?
季同覺得是自己入錯了行,選錯了工作。
沒錯,在社會高度資訊化的年代,文字工作者的處境的確比以往艱難,但是,無論什麼年代,無論什麼行業,總有佼佼者,為什麼別人可以出類拔萃,自己就不行呢?
說到底,還是妳不夠努力!
這世界,永遠有人比妳更努力
妳為了寫出好文章日思夜想、盡心竭力,別人卻可以連續半個月深入現場、做深度報導;
妳為了完成工作加班熬夜,晚上十一點下班,別人卻能為把一個小細節做到盡善盡美而徹夜不眠;
妳為賣出一件商品說破嘴皮,別人卻不只是銷售,更在售出後追蹤客戶使用心得,做到良好的售後服務……
世界從不缺乏努力的人,缺少的是肯付出全部心力把事情做到盡善盡美的人。妳努力,別人比妳更努力。
這個社會很現實,遊戲規則卻很簡單──
妳不肯盡力,妳落於平庸,妳泯然眾人,妳不受關注;
妳傾盡全力,妳出類拔萃,妳功成名就,世界為妳喝彩。
為什麼妳努力了,沒有收穫?
都是因為妳努力的程度不夠!
如果硬要把原因歸結於別人的人脈和資本,那妳也要明白,那些靠爸媽的人也是因為他們的父母曾經傾盡全力,才為自己的子孫贏得了資本;沒有資本的我們唯有比別人更努力,才能趕上他們,才能讓我們的孩子將來有爸媽可以靠。別去羨慕別人的人脈,別人的人脈也多源於他們的可利用價值,即便真是貴人,他們也只會幫助他們能看到的人。當妳自身有價值,散發出光芒,就能很快地建立起自己的人際圈。
最艱難的是第一步,是妳敢不敢在黑暗之中忍受寂寞,用盡全力突破自我。
在女兒生病之前,郁陽是一家大型企業的產品經理,工作雖然忙碌,但收入不菲。自從女兒住進醫院的那一刻,錢像流水一樣花出去,郁陽才開始後悔自己過去生活得太安逸。她開始兼職,幫別人做專案,每天只睡四個小時,早上再睏在疲憊也咬著牙起床上班,因為她沒有選擇,不能退縮。
漸漸地,郁陽有了自己的資源,她開始建立自己的團隊,更努力打拼。為了產品銷路,打盡所有人情牌,做了許多自己原來連想都不敢想的事。郁陽這才發現自己的潛力,遠比自己想像的大,後來,郁陽賺到了女兒的手術費,花錢請來看護,全心照顧孩子,而她也靠著累積來的第一桶金贏得了更廣闊的一片天地。
隨著事業的發展壯大,郁陽進入了一個更大的圈子,她的視野變得更廣闊,再回過頭來想想曾經的自己,真是渺小得不值一提。
很多時候,困難就是災難,但也有很多時候,困難就是機遇。當妳身處困境,無路可退時,便只能傾盡全力,無所顧忌,為自己爭取一個未來。
不盡力,妳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極限和潛能有多大
據說在內陸,有一種竹子,它們的種子被埋入地下之後,三年都不會發芽,但是一旦從土裡冒出頭來,便會以每天三十釐米的速度瘋長,短短六週的時間便可高達十五米,如果在寂靜的夜裡,住在竹林裡的人還會不斷聽到竹子拔節的聲音。有人試圖把冒出頭的竹子挖出來,卻發現竹子的根在地下盤根錯節,延伸到了數百平米。
原來竹子在三年的時間裡不能出頭,是因為它們把時間花在了紮根上。
我們總是在抱怨「世界上有才華的人太多,他們的光彩遮蓋了我的光芒,所以即便我已經盡力,還是看不到出頭之日。」卻不知道在平凡歲月裡的每一日,他們正竭盡所能地在努力紮根,為以後的進步和發展累積能量。
這裡所指的盡力不是要妳去做那些駕輕就熟的工作。如果一份工作,沒有什麼難度,妳能做,大家都能做,長期累積下來,妳也不過是一個熟練的技術人員,想要成功,一定要突破極限,做別人不敢做,做不來的事情。「不畏懼工作,卻畏懼很難的工作」,這是大多數人的潛在心理,一旦某件事情達到我們的極限,需要我們拼盡全力、想盡辦法去完成,或者難度、高度讓我們覺得無法完成,那種痛苦的感覺,會讓我們從心底裡生出抗拒,最終連嘗試也沒有便選擇了放棄。
美國心理醫生肯尼斯‧克利斯汀曾做過一項研究,他發現,很多小時候很有天賦的人,長大後卻庸庸碌碌,沒有取得什麼成就,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情況呢?
肯尼斯經過許多調查研究後得出結論──天才的碌碌無為,多源於它們只肯做低於自己真正能力的工作,只肯付出最低程度的努力,因為這樣不必全力以赴、不會失敗,結果不會讓自己失望。也正是因為這種態度,他們扼殺了自己的潛能,永遠沒有機會更進一步,庸庸碌碌地得過且過,最終人生一無所獲。
親愛的妳,有沒有在某些時刻,因為畏懼而放棄呢?
其實,很多在我們認為困難的事情,不過是源於我們不夠認識自己的潛力,真正做起來並沒有那麼難。勇敢去做,勇敢去拼,即便失敗,也能從中獲取教訓,歲月漸長,經驗漸豐,妳終將成就無與倫比的自己。
真正的成熟是明知道有些事可能會無能為力,但還是會盡力爭取。在能力還撐不起夢想時,我們更要付出一百二十分的努力,去學習,挑戰,就像美國著名脫口秀主持人歐普拉說的:勇往直前吧,跌倒吧,妳會從地上看到一個不同的世界。
機會是給值得的妳!
即便是貴人,也只會幫助他們能看到的人。當妳自身有價值,散發出光芒,就能很快地建立起自己的人際圈。
想要成功,一定要突破極限,做別人不敢做、做不來的事情。
困難是災難,也是機遇。不求退路,傾盡全力,無所顧忌,才能為自己爭取一個未來。Chapter2 善用妳的個性特質,開拓職場無限潛能
捨悲觀擁自信,不設防的人生才精彩
態度決定高度,性格決定命運。行走職場,怎麼避開地雷區、走捷徑?什麼樣的職業規劃更適合自己?怎麼才能快速走上人生巔峰……等等,本書依據不同性格的特質,逐一分析,讓妳蛻變成更好的女人。
職場中常見一種人,凡事都往壞處想,十足的悲觀者,女性更特別容易發生,這樣的女性大多是羞澀的人,有點神經質,處理事情時優柔寡斷,不敢承擔大任,遇到事情總是習慣請別人拿主意。無論在職場,還是在人際交往中,都戰戰兢兢,唯恐引起別人的不滿。但事與願違的是,她們愈是退讓,愈受人欺負,愈是謹慎,就愈容易犯錯。
她們的內心世界很豐富,可是外人眼裡的她們,卻相當乏味。她們渴望在職場有所作為,希望有一天也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可是,她們的性格已為自己設定了界限,無論他人還是自己,似乎都在說──妳,做不到!
妳真的做不到嗎?
不,妳可以!
妳的不完美,不過是源於太過關注自己
畢業兩年,黃玉已經從一個初入職場的懵懂少女變成了可以熟練展開日常工作的職場白領,她可以把手中的工作處理得盡善盡美,完美程度甚至超過那些資深員工。但是,兢兢業業的黃玉卻是主管眼中的隱形人。
「那個誰」是主管對她的稱呼,她總是那麼不起眼,以至於主管到現在都記不住她的名字,她總是羞澀,每次當她和別人說話,別人一看她,她便下意識垂下眼睛;別人語氣稍嚴厲,她就半天不開心,別人說什麼她都唯唯諾諾,不敢反對。她做事謹慎刻板,不敢越雷池半步,和客戶報告時總是結結巴巴……
黃玉自己也很懊惱,她也想成為一名女強人,也想在別人面前言行得體,滔滔不絕,也想獨當一面,讓別人為自己鼓掌,但是,多年來養成習慣,讓她不知從何處做起……
黃玉,就是一個典型的悲觀者。和大多數悲觀者一樣,她的懊惱,不過是源於太過關注自己。因為關注自己,所以不能容許自己的不完美,不能容許自己在別人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悲觀者用「完美」為自己築起了一扇防守的大門,躲在自己的空間,不肯相信世界的善意。不能否認,世界上的確有許多壞人,他們缺乏善念,算計別人,面對這種人,不能不嚴防死守,於是我們告訴自己「防人之心不可無」。但是當心理陷入過度防禦,我們便會對周圍的人敬而遠之,與任何人接觸,總是反射性地擔心──我言行是否得體?他會不會算計我?我的一言一行會不會成為別人的笑柄……久而久之,把自己變成了一個無法與人正常交流溝通的人。
所以,我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卸下心防,提升自信,從心理上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這樣才是改變現狀、走出職場泥淖的關鍵。
增加自信,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悲觀者的被忽視,多源於缺乏自信,總是覺得自己不可以,看不到自身的優點,擔心自己不能給別人留下好印象。而事實上,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缺點,只關注自己優點而忽視缺點的人,必定會自傲自大,而只關注自己缺點卻看不到自己優點的人,最後只會流於悲觀、畏首畏尾。所以,妳首先要做的,就是放下對自己的偏見,多欣賞自己的優點,即便言行不當,也一笑而過,告訴自己──別人那麼忙,哪有心思把精力放在我身上?慢慢地心情自然就放鬆下來。
陳靜,曾經也是一個悲觀者,在她的眼中,別人都是能幹的女超人,言行舉止各有特色,也都相當得體,於是她自卑,她羞怯,她沒有自信,但是一次出差的經歷卻讓她改變了認知。
陳靜與同事楊晨同住一個房間,楊晨說自己的手機一直無法上網,請陳靜幫她看看,陳靜接過手機,兩三下就解決了問題,原來一向精明的楊晨居然忘記開WIFI!
傍晚,陳靜回到旅社向經理交代事情,走到門口,透過虛掩的房門,陳靜看見一向氣場超強的經理居然正在專注的摳腳。
後來,陳靜漸漸明白,無論處在什麼位置,大家都是普通人,都有自己的小缺憾和不完美,她與別人的區別就在於她太渴望自己完美的展現。
她不敢正視別人的眼睛說話,是因為對自己所說的內容缺乏自信,怕被人挑錯;
她與人聊天找不到話題,是因為總想給別人留個好印象,但涉獵不夠,總擔心說錯話;
當然有時候她也可以很流暢地跟別人聊天,那多是因為她面對的,是很熟悉或者跟自己同一層次的人。其實就算層次比自己高的人又如何呢?說錯了,做錯了,就當作提升自己的動力,出糗總比做個連自己都嫌棄的隱形人好。
從此以後,陳靜敢說也敢做了,做錯了、說錯了,就哈哈一笑,她終於再也不把別人視為洪水猛獸了。
提升自己,與世界握手言和
「妳永遠都不知道擁有一個開朗、有趣的朋友多麼重要!」,曾經的膽小鬼、現在的開心果秦楠在談及自己一年來的轉變時,這麼說。
秦楠初到公司時,總是沉默寡言,但是身邊的于果卻相當樂觀,講起話來幽默生動,妙語連珠,經常逗得秦楠哈哈大笑,兩個人成了好朋友。受到于果的感染,秦楠漸漸也開朗起來,她從于果身上,學到的不僅是樂觀的精神,還有說話知道以及如何自嘲化解尷尬。
秦楠開始敢在公眾場合主動與人聊天,她也可以把陌生人當作一個許久未見的朋友,以尊重、平等的心態與對方說話,她的生活開始豐富起來,不論電影、運動、唱歌等話題都能侃侃而談。說錯了,就告訴對方「口誤」或者「我太緊張了」,然後繼續交談,說也奇妙,緊張的心理因此就降低了。
後來,沒有了于果在身邊,秦楠也依然可以把工作和人際處理得很圓滑,充滿自信的她早已拋棄了以前凡事悲觀的那個她。當然,有時候秦楠仍會膽怯,但是,誰沒有膽怯的時候呢?
行走職場,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要怕出錯,放下自己的心理防線,因為在職場中,做好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前提,如果妳能把工作做到完美,那其他妳在擔心的事情,都只是小事了。妳可能詞不達意,可能緊張害羞,但是這也是妳真實可愛的一面。
所以,親愛的妳,別把周遭的人視作洪水猛獸,放鬆下來,妳終將成為心中所希望的自己,加油吧!
機會是給值得的妳!
放下對自己的偏見,多欣賞自己的優點,即便言行不當,一笑而過就好。
卸下心防,提升自信,從心理上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這樣才是改變現狀、走出職場泥淖的關鍵。
別把周遭的人視作洪水猛獸,放鬆下來,妳終將成為心中所希望的自己,加油!
「好」和「壞」由自己認定,重要是問心無愧!
同學會,名義上是聯絡同學感情的聚會,實際上卻是一個成功者炫耀自己、普通人尋找資源、失敗者激勵自己的社會縮影。
然而,在參加高中同學聚會之前,季同並不明白這個道理。國文系高材生的她,一畢業就順利進入了一家雜誌社當編輯,她工作很勤奮,但雜誌的銷售並不好,業績不斷下滑,不過幾年功夫,便瀕臨倒閉。就在季同準備開始找下一份工作時,他收到了高中同學會的邀請。
畢業多年,季同對同學們也十分想念,她如期欣然前往,但是當同學們得知她現在只是一個雜誌社的小編輯後,便立即對她失去了興趣,轉而圍繞著幾個事業有成的同學傳杯換盞、稱兄道弟。
季同忿忿不平,曾經的同學友誼,都被這個現實的世界毀滅殆盡,妳成功,全世界都會為妳鼓掌,妳失敗,便只能獨自一人躲在角落裡舔拭傷口。
平心而論,季同並非不努力,她上班從不打混,工作兢兢業業。但為什麼幾年過去,還是按月領著微薄的薪資,一事無成呢?
季同覺得是自己入錯了行,選錯了工作。
沒錯,在社會高度資訊化的年代,文字工作者的處境的確比以往艱難,但是,無論什麼年代,無論什麼行業,總有佼佼者,為什麼別人可以出類拔萃,自己就不行呢?
說到底,還是妳不夠努力!
這世界,永遠有人比妳更努力
妳為了寫出好文章日思夜想、盡心竭力,別人卻可以連續半個月深入現場、做深度報導;
妳為了完成工作加班熬夜,晚上十一點下班,別人卻能為把一個小細節做到盡善盡美而徹夜不眠;
妳為賣出一件商品說破嘴皮,別人卻不只是銷售,更在售出後追蹤客戶使用心得,做到良好的售後服務……
世界從不缺乏努力的人,缺少的是肯付出全部心力把事情做到盡善盡美的人。妳努力,別人比妳更努力。
這個社會很現實,遊戲規則卻很簡單──
妳不肯盡力,妳落於平庸,妳泯然眾人,妳不受關注;
妳傾盡全力,妳出類拔萃,妳功成名就,世界為妳喝彩。
為什麼妳努力了,沒有收穫?
都是因為妳努力的程度不夠!
如果硬要把原因歸結於別人的人脈和資本,那妳也要明白,那些靠爸媽的人也是因為他們的父母曾經傾盡全力,才為自己的子孫贏得了資本;沒有資本的我們唯有比別人更努力,才能趕上他們,才能讓我們的孩子將來有爸媽可以靠。別去羨慕別人的人脈,別人的人脈也多源於他們的可利用價值,即便真是貴人,他們也只會幫助他們能看到的人。當妳自身有價值,散發出光芒,就能很快地建立起自己的人際圈。
最艱難的是第一步,是妳敢不敢在黑暗之中忍受寂寞,用盡全力突破自我。
在女兒生病之前,郁陽是一家大型企業的產品經理,工作雖然忙碌,但收入不菲。自從女兒住進醫院的那一刻,錢像流水一樣花出去,郁陽才開始後悔自己過去生活得太安逸。她開始兼職,幫別人做專案,每天只睡四個小時,早上再睏在疲憊也咬著牙起床上班,因為她沒有選擇,不能退縮。
漸漸地,郁陽有了自己的資源,她開始建立自己的團隊,更努力打拼。為了產品銷路,打盡所有人情牌,做了許多自己原來連想都不敢想的事。郁陽這才發現自己的潛力,遠比自己想像的大,後來,郁陽賺到了女兒的手術費,花錢請來看護,全心照顧孩子,而她也靠著累積來的第一桶金贏得了更廣闊的一片天地。
隨著事業的發展壯大,郁陽進入了一個更大的圈子,她的視野變得更廣闊,再回過頭來想想曾經的自己,真是渺小得不值一提。
很多時候,困難就是災難,但也有很多時候,困難就是機遇。當妳身處困境,無路可退時,便只能傾盡全力,無所顧忌,為自己爭取一個未來。
不盡力,妳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極限和潛能有多大
據說在內陸,有一種竹子,它們的種子被埋入地下之後,三年都不會發芽,但是一旦從土裡冒出頭來,便會以每天三十釐米的速度瘋長,短短六週的時間便可高達十五米,如果在寂靜的夜裡,住在竹林裡的人還會不斷聽到竹子拔節的聲音。有人試圖把冒出頭的竹子挖出來,卻發現竹子的根在地下盤根錯節,延伸到了數百平米。
原來竹子在三年的時間裡不能出頭,是因為它們把時間花在了紮根上。
我們總是在抱怨「世界上有才華的人太多,他們的光彩遮蓋了我的光芒,所以即便我已經盡力,還是看不到出頭之日。」卻不知道在平凡歲月裡的每一日,他們正竭盡所能地在努力紮根,為以後的進步和發展累積能量。
這裡所指的盡力不是要妳去做那些駕輕就熟的工作。如果一份工作,沒有什麼難度,妳能做,大家都能做,長期累積下來,妳也不過是一個熟練的技術人員,想要成功,一定要突破極限,做別人不敢做,做不來的事情。「不畏懼工作,卻畏懼很難的工作」,這是大多數人的潛在心理,一旦某件事情達到我們的極限,需要我們拼盡全力、想盡辦法去完成,或者難度、高度讓我們覺得無法完成,那種痛苦的感覺,會讓我們從心底裡生出抗拒,最終連嘗試也沒有便選擇了放棄。
美國心理醫生肯尼斯‧克利斯汀曾做過一項研究,他發現,很多小時候很有天賦的人,長大後卻庸庸碌碌,沒有取得什麼成就,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情況呢?
肯尼斯經過許多調查研究後得出結論──天才的碌碌無為,多源於它們只肯做低於自己真正能力的工作,只肯付出最低程度的努力,因為這樣不必全力以赴、不會失敗,結果不會讓自己失望。也正是因為這種態度,他們扼殺了自己的潛能,永遠沒有機會更進一步,庸庸碌碌地得過且過,最終人生一無所獲。
親愛的妳,有沒有在某些時刻,因為畏懼而放棄呢?
其實,很多在我們認為困難的事情,不過是源於我們不夠認識自己的潛力,真正做起來並沒有那麼難。勇敢去做,勇敢去拼,即便失敗,也能從中獲取教訓,歲月漸長,經驗漸豐,妳終將成就無與倫比的自己。
真正的成熟是明知道有些事可能會無能為力,但還是會盡力爭取。在能力還撐不起夢想時,我們更要付出一百二十分的努力,去學習,挑戰,就像美國著名脫口秀主持人歐普拉說的:勇往直前吧,跌倒吧,妳會從地上看到一個不同的世界。
機會是給值得的妳!
即便是貴人,也只會幫助他們能看到的人。當妳自身有價值,散發出光芒,就能很快地建立起自己的人際圈。
想要成功,一定要突破極限,做別人不敢做、做不來的事情。
困難是災難,也是機遇。不求退路,傾盡全力,無所顧忌,才能為自己爭取一個未來。Chapter2 善用妳的個性特質,開拓職場無限潛能
捨悲觀擁自信,不設防的人生才精彩
態度決定高度,性格決定命運。行走職場,怎麼避開地雷區、走捷徑?什麼樣的職業規劃更適合自己?怎麼才能快速走上人生巔峰……等等,本書依據不同性格的特質,逐一分析,讓妳蛻變成更好的女人。
職場中常見一種人,凡事都往壞處想,十足的悲觀者,女性更特別容易發生,這樣的女性大多是羞澀的人,有點神經質,處理事情時優柔寡斷,不敢承擔大任,遇到事情總是習慣請別人拿主意。無論在職場,還是在人際交往中,都戰戰兢兢,唯恐引起別人的不滿。但事與願違的是,她們愈是退讓,愈受人欺負,愈是謹慎,就愈容易犯錯。
她們的內心世界很豐富,可是外人眼裡的她們,卻相當乏味。她們渴望在職場有所作為,希望有一天也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可是,她們的性格已為自己設定了界限,無論他人還是自己,似乎都在說──妳,做不到!
妳真的做不到嗎?
不,妳可以!
妳的不完美,不過是源於太過關注自己
畢業兩年,黃玉已經從一個初入職場的懵懂少女變成了可以熟練展開日常工作的職場白領,她可以把手中的工作處理得盡善盡美,完美程度甚至超過那些資深員工。但是,兢兢業業的黃玉卻是主管眼中的隱形人。
「那個誰」是主管對她的稱呼,她總是那麼不起眼,以至於主管到現在都記不住她的名字,她總是羞澀,每次當她和別人說話,別人一看她,她便下意識垂下眼睛;別人語氣稍嚴厲,她就半天不開心,別人說什麼她都唯唯諾諾,不敢反對。她做事謹慎刻板,不敢越雷池半步,和客戶報告時總是結結巴巴……
黃玉自己也很懊惱,她也想成為一名女強人,也想在別人面前言行得體,滔滔不絕,也想獨當一面,讓別人為自己鼓掌,但是,多年來養成習慣,讓她不知從何處做起……
黃玉,就是一個典型的悲觀者。和大多數悲觀者一樣,她的懊惱,不過是源於太過關注自己。因為關注自己,所以不能容許自己的不完美,不能容許自己在別人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悲觀者用「完美」為自己築起了一扇防守的大門,躲在自己的空間,不肯相信世界的善意。不能否認,世界上的確有許多壞人,他們缺乏善念,算計別人,面對這種人,不能不嚴防死守,於是我們告訴自己「防人之心不可無」。但是當心理陷入過度防禦,我們便會對周圍的人敬而遠之,與任何人接觸,總是反射性地擔心──我言行是否得體?他會不會算計我?我的一言一行會不會成為別人的笑柄……久而久之,把自己變成了一個無法與人正常交流溝通的人。
所以,我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卸下心防,提升自信,從心理上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這樣才是改變現狀、走出職場泥淖的關鍵。
增加自信,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悲觀者的被忽視,多源於缺乏自信,總是覺得自己不可以,看不到自身的優點,擔心自己不能給別人留下好印象。而事實上,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缺點,只關注自己優點而忽視缺點的人,必定會自傲自大,而只關注自己缺點卻看不到自己優點的人,最後只會流於悲觀、畏首畏尾。所以,妳首先要做的,就是放下對自己的偏見,多欣賞自己的優點,即便言行不當,也一笑而過,告訴自己──別人那麼忙,哪有心思把精力放在我身上?慢慢地心情自然就放鬆下來。
陳靜,曾經也是一個悲觀者,在她的眼中,別人都是能幹的女超人,言行舉止各有特色,也都相當得體,於是她自卑,她羞怯,她沒有自信,但是一次出差的經歷卻讓她改變了認知。
陳靜與同事楊晨同住一個房間,楊晨說自己的手機一直無法上網,請陳靜幫她看看,陳靜接過手機,兩三下就解決了問題,原來一向精明的楊晨居然忘記開WIFI!
傍晚,陳靜回到旅社向經理交代事情,走到門口,透過虛掩的房門,陳靜看見一向氣場超強的經理居然正在專注的摳腳。
後來,陳靜漸漸明白,無論處在什麼位置,大家都是普通人,都有自己的小缺憾和不完美,她與別人的區別就在於她太渴望自己完美的展現。
她不敢正視別人的眼睛說話,是因為對自己所說的內容缺乏自信,怕被人挑錯;
她與人聊天找不到話題,是因為總想給別人留個好印象,但涉獵不夠,總擔心說錯話;
當然有時候她也可以很流暢地跟別人聊天,那多是因為她面對的,是很熟悉或者跟自己同一層次的人。其實就算層次比自己高的人又如何呢?說錯了,做錯了,就當作提升自己的動力,出糗總比做個連自己都嫌棄的隱形人好。
從此以後,陳靜敢說也敢做了,做錯了、說錯了,就哈哈一笑,她終於再也不把別人視為洪水猛獸了。
提升自己,與世界握手言和
「妳永遠都不知道擁有一個開朗、有趣的朋友多麼重要!」,曾經的膽小鬼、現在的開心果秦楠在談及自己一年來的轉變時,這麼說。
秦楠初到公司時,總是沉默寡言,但是身邊的于果卻相當樂觀,講起話來幽默生動,妙語連珠,經常逗得秦楠哈哈大笑,兩個人成了好朋友。受到于果的感染,秦楠漸漸也開朗起來,她從于果身上,學到的不僅是樂觀的精神,還有說話知道以及如何自嘲化解尷尬。
秦楠開始敢在公眾場合主動與人聊天,她也可以把陌生人當作一個許久未見的朋友,以尊重、平等的心態與對方說話,她的生活開始豐富起來,不論電影、運動、唱歌等話題都能侃侃而談。說錯了,就告訴對方「口誤」或者「我太緊張了」,然後繼續交談,說也奇妙,緊張的心理因此就降低了。
後來,沒有了于果在身邊,秦楠也依然可以把工作和人際處理得很圓滑,充滿自信的她早已拋棄了以前凡事悲觀的那個她。當然,有時候秦楠仍會膽怯,但是,誰沒有膽怯的時候呢?
行走職場,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要怕出錯,放下自己的心理防線,因為在職場中,做好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前提,如果妳能把工作做到完美,那其他妳在擔心的事情,都只是小事了。妳可能詞不達意,可能緊張害羞,但是這也是妳真實可愛的一面。
所以,親愛的妳,別把周遭的人視作洪水猛獸,放鬆下來,妳終將成為心中所希望的自己,加油吧!
機會是給值得的妳!
放下對自己的偏見,多欣賞自己的優點,即便言行不當,一笑而過就好。
卸下心防,提升自信,從心理上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這樣才是改變現狀、走出職場泥淖的關鍵。
別把周遭的人視作洪水猛獸,放鬆下來,妳終將成為心中所希望的自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