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太篤定
每一個人都應該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才不會產生空虛感。
常聽到有人在嘆息:「一天又過去了。」像這種對於自己的人生目標毫無概念,無法體會人生真正快樂的人,不管物質生活是多麼富裕,都是空虛的、孤獨的。相反的,內心經常懷有使命感,覺得有許多事情要做,如果不能將事情完成,就難以心安的人,生活一定過得充實。所以,我們只要稍微改變一下對事物的看法,生活方式就會產生很大的改變。
有一個女人生下一個智能不足的孩子,她為此自責不已,每當想到孩子的將來,就難過萬分,整日愁容滿面,甚至產生與孩子同歸於盡的想法。有一次,她路過一所啟智學校,看到裏面有許多智能不足的小孩子在認真地讀書。她才頓時領悟到,智能不足的小孩子也應該有屬於自己的珍貴生命。以前,每當她想到:「我死了,這個孩子要由誰來照顧」時,就會產生厭世的想法,現在她的心中突然燃起一道光明的希望,因此更堅定她活下去的勇氣。
當她每天送孩子上學時,總是在心中祈禱:「我今天要更堅強。」
她還說:「因為我有了這樣的孩子,所以,我比別人更努力地學習人生中的一切,就這一點來看,這個孩子算是我人生的老師和恩人。」
世界上有許多面臨不幸遭遇的人,由於苦惱無處發洩而抑鬱終生。反之,身體健全的人們,如果還不知珍惜上天的恩寵,只會虛度光陰,豈不是非常的不應該嗎?一旦產生空虛感時,就要有效地善加利用,在其他方面來努力,才能掌握幸福。
正如有一篇文章所提到的:「在一天之中,飲食、排泄、睡眠、說話、走路等,已花去了許多時光,如果剩餘的時間,不知善加利用,而盡做無益的事、說無益的事、想無益的事,不但浪費時間,而且空擲歲月。這樣虛度一生的人是最愚蠢的。所以,每一個人都應該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才不會產生空虛感。光陰是無情的,絕不會等待我們。我們要及時醒悟,珍惜光陰,好好努力,不要讓光陰迅速地流逝。」某位老先生在世時,每日都要提醒他的後人們:「不要慢吞吞地!」
我們不妨將這句話也記住,每當稍有偷懶的意念時,就以這句話來激勵自己。人生只有一次,究竟是過著充實的生活或者虛擲人生,全在我們的一念之間,既然要度過一生,凡事只要能盡自己的力量,認真地去做,成功與失敗,就全聽天意的安排了。農田裏的廣闊
「前進」與「後退」不是絕對的,假如在慾望的追求中,心靈沒有提升,則前進正是後退;反之,若在失敗中、挫折裏,心性有所覺醒,則後退正是前進。經過一個地方,看到幾個農夫正在插秧。由於太久沒看到農夫插秧了,再加上春日景明、大地遼闊,使我為那無聲的畫面感動,忍不住下了車。
農夫彎腰的姿勢正如飽滿的稻穗,一步一步將秧苗插進水田,並小心謹慎地往後退去。每次看到農夫在田裏專心工作,心裏就為那勞動的美所感動。特別是插秧的姿勢最美,這世間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向前的,唯有插秧是向後的,也只有向後插秧,才能插出筆直的稻田;那彎腰退後的樣子,總使我想起從前隨父親在田間工作的情景,不由得的生起感恩和恭敬的心。
我站在田岸邊,面對著新鋪著綠秧的土地,深深地呼吸,感覺到春天真的來了,空氣裏有各種薰人的香氣。剛下過連綿春雨的田地,不僅有著迷濛之美,也使得土地濕軟,耕作就更為容易。春日真好,春雨也好!看著農夫的身影,我想起一首禪詩:
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淨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
這是一首以生活中的插秧來象徵在心田插秧的詩。意思是唯有在心田裏插秧的人,才能從心中看見廣闊的藍天,只有六根清淨才是修行者唯一的道路;要走入那清淨之境,只有反觀回轉自己的心,就像農夫插秧一樣,退步原來正是向前。站在百尺竿頭的人,若要更進一步,就不能向前飛躍,否則便會粉身碎骨。只有先從竿頭滑下,才能去爬一百零一尺的竿子。
人生裏退後一步並不全是壞的,如果在前進時採取後退的姿勢,以謙讓恭謹的方式向前,那就更完美了。「前進」與「後退」不是絕對的,假如在慾望的追求中,心靈沒有提升,則前進正是後退;反之,若在失敗中、挫折裏,心性有所覺醒,則後退正是前進。
農夫退後插秧,是前進還是退後呢?記得從前在小乘佛教國家旅行,進佛寺拜拜,寺院的執事總會教導,離開大殿時必須彎腰後退,以表示對佛的恭敬。
此刻看著農夫彎腰後退插秧的姿勢,想到從佛寺離去時的姿勢是多麼的相像,彷彿從那細緻的後退中,看見了每一株秧苗都有佛的存在。「青青秧苗,皆是法身」,農夫幾千年來就以美麗謙卑的姿勢那樣的實踐著,那美麗的姿勢化成金黃色的稻穗,那彎腰的謙卑則化為累累垂首的稻子,在土地中生長,從無到有、無中生有,不正是法身顯化的奇蹟嗎?車子穿行過柳樹與七里香夾道的小路,我的身心爽然,有如山洞溪流一樣明淨,好像剛剛在佛寺裏虔誠地拜過佛,正彎腰往寺門的方向退去。
空中的藍天與水中的藍天一起包圍著我,從兩頰飛過,帶著音樂。
懦夫眼裏的世界
法國作家紀德曾說過:「若不先離開海岸,是永遠不可能發現新大陸的。」
冒險意味著嘗試新的、不同的、未知的事物,無法預測結果如何,但不論結果,都應該去冒險。恐懼是面對未知時的正常反應,恐懼卻依然冒險,就是冒險的真諦。
最佳的冒險者就是會問:「我有什麼可以損失的呢?」他們的心態是,就算他們不能成功,至少嘗試過了。
湯姆斯住在英格蘭的一個小鎮上,他從未看見過海,所以他非常想看一看海。有一天他得到一個機會,當他來到海邊,那裡正籠罩著霧,天氣又冷。他想:「啊!我不喜歡海,幸虧我不是水手,當一個水手太危險了。」
在海岸上,他遇見一個水手。他們交談了起來。
「你怎麼會喜歡上海呢?」湯姆斯問:「那裡彌漫著霧而且又冷。」
「海不是經常都是冷和有霧的。有時,海是明亮而美麗的。但在任何天氣,我都喜歡海。」水手說。
「當一個水手不是很危險嗎?」湯姆斯問。
「當一個人熱愛他的工作時,他不會想到什麼危險。我們家庭的每一個人都喜歡海。」水手說。
「你的父親死在何處呢?」湯姆斯問。
「他死在海裏。」
「你的祖父呢?」
「死在大西洋裏。」
「而你的哥哥……」
「當他在印度一條河裏游泳時,被一條鱷魚吞食了。」
「既然如此,」湯姆斯說:「如果我是你,我就永遠也不到海裏去。」
水手問說:「你願意告訴我,你父親死在哪裡嗎?」
「啊,他在床上斷了氣。」湯姆斯說。
「你的祖父呢?」
「也是死在床上。」
「這樣說來,如果我是你,」水手說:「我就永遠也不到床上去。」
在懦夫的眼裏,做什麼事情都是危險的;而熱愛生活的人,卻總是蔑視困難,勇往直前。為自己而活
幸福的感覺其實只是一種選擇,一個人如果能夠學會選擇幸福,則人生處處亮光。
秋天的陽光是那麼的明媚燦爛,她卻坐在馬路邊抱頭痛哭。行人匆匆,素不相識的人們很快就把那絕望的哭聲抛在身後。看不清她的臉龐,只看到她消瘦的背影,那消瘦的背影伴隨著她的哭泣在不停地顫抖。
「為什麼哭?遇到了什麼樣不順心的事情?」經過一番內心思考,我蹲下身,靠近著她坐下。
她不講話,仍然在哭,還是那麼傷心。「想開些,無論遇到什麼不痛快的事,都要想開些,天掉下來有地接著……」我的語氣是真誠的、關心的。
「我這是過的什麼日子,我一想就懊悔……我懷孕的時候,他打我,他把我從樓梯上面往下推……」她斷斷續續地說著,抬起頭來迅速瞥了我一眼,低下頭來繼續哭泣。
哭有什麼用呢?妳的丈夫,忍心看妳一個人在這裡哭,他根本沒有把妳放在心裏。妳越哭,他會越覺得妳沒有本事,妳回家好好跟他談談,讓他改邪歸正。如果他改了,日子繼續過下去,如果改不了,和他離婚算了!
「孩子剛滿三歲,離婚的話……」女人依然低著頭繼續著哭。
妳應該為孩子活著,但更應該為自己而活著。妳不要哭了,回去吧!該吃飯就吃飯,該照顧孩子就照顧孩子,做好該做的事情。別只知道哭,哭是無能的表現。
妳的嗓子都哭啞了,妳喝點水吧!我們都該回家了。我將手中的礦泉水放在她的身邊,她抬起頭望了我一眼,眼光裏蘊含著感激與信任。
望著她漸漸消失的背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突然想起了一個荒謬的笑話,講的是一個失戀的年輕人到酒吧借酒消愁,恰巧遇到一個落魄潦倒的醉漢,他喝了吐,吐了喝,年輕人便忍不住問他生活中到底遇到了什麼不幸,值得這樣糟蹋自己。「我太不幸了,」醉漢答道:「我前後娶過三個老婆,前兩任都不幸暴斃,現在這一個,昨天還好好的,此時卻躺在醫院裏昏迷不醒。」年輕人同情地看著醉漢問:「好好的為什麼忽然就昏迷不醒了呢?」「因為她不肯像前兩任那樣乖乖地吃下毒藥,所以我一時受不了,便抓著她的頭去撞牆直到撞暈了她。」
是的,一個人的不幸常常是自找的。心理學家說過,幸福的感覺其實只是一種選擇,一個人如果能夠學會選擇幸福,則人生處處亮光;很多人感覺不幸,其實都是自己的心態所致,命運對待他們並不比其他人苛刻。
哭泣的女人,願妳從此擦乾淚水,抬起頭來凝視藍天,享受陽光,這樣不但妳自己會擁有幸福的生活,妳的家人和朋友也將因此輕鬆愉快,世界會因此變得更加美好。勇於實踐
著名的哲學家安東尼曾說過:首先到達終點的人往往不是跑得最快的人,而是那些集智慧和力量於一身的,會做出明智選擇的人。
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等待我們的一次次通向成功的機遇也是有限的,在這短短數十載中,要做出一個令人滿意、無悔的選擇是多麼的不容易啊,是多麼的重要啊!然而在做出一個滿意的選擇之後,所面臨的又將是一個十分嚴峻的考驗─實踐。
是的,選擇一件力所能及,而且令人拍案叫絕的選擇無疑是件難事。因此,有許多人便在成功之門前不斷地徘徊著。
就如菲爾丁所說:「Making a good choice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hat faces us right now!」(此刻做出一個令人滿意的選擇,對於我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選擇固然要緊,但是選擇的背後又往往蘊藏著兩道截然不同的門:一道是通向成功的,但又是崎嶇、蜿蜒的小路,路上佈滿了鋒利的荊棘;另外一道是會領你走向失敗的「光明大道」,它會使你在無意間來到懸崖峭壁,斷谷絕壁。
如果你選擇得好,而且又有一種堅實的信念,那麼,你終究會通往功名,終究會跨過進入勝利殿堂的「最後一道門檻」;但是,如果你選擇錯誤,或者是只是選擇,沒有堅定的信念,那麼,即使你的智商再高,也終將一敗塗地,纏繞著所謂的「目標」而繞圈圈。
著名的哲學家安東尼曾說過:首先到達終點的人往往不是跑得最快的人,而是那些集智慧和力量於一身的,會做出明智選擇的人。
然而,做出一個滿意的選擇的同時,實踐更是不容忽視。沒有實踐,哪能到達成功的對岸呢?只有選擇,不付諸實踐,這樣只是一些善於紙上談兵的人的做法;對於那些明智的人來說,既要會選擇,又要會實踐,如此才能最終將能力發揮到最大限度!
著名的發明家愛迪生,就是在一千多次的實踐中找出如今的鎢絲;著名的醫學家李時珍跋山涉水、勇於實踐,才最終編寫了醫學界的奇蹟:《本草綱目》……。
古往今來,有志之士概莫能外,無一不是善於選擇,勇於實踐的典範。
冷靜的選擇
審慎地運用你的智慧,做出最正確的判斷,選擇屬於你的正確方向。
有時候,如果我們可以放棄一些固執、限制甚至是利益,這樣反而可以得到更多。
大多數人通常都是一面自己放棄機會,一面又怪罪機會不降臨在他的身上。兩個貧苦的樵夫靠著上山撿柴餬口,有一天在山裏發現兩大包棉花,兩人喜出望外,棉花的價格高過木柴數倍,將這兩包棉花賣掉,足以讓家人一個月衣食無慮。當下兩人各自揹了一包棉花,便趕路回家。
走著走著,其中一名樵夫眼尖,看到山路上有著一大捆布,走近細看:竟是上等的細麻布,足足有十多匹之多。他欣喜之餘,和同伴商量,一同放下肩負的棉花,改揹麻布回家。
但他的同伴卻有不同的想法,認為自己揹著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到了這裡才丟下棉花,豈不枉費自己先前的辛苦,堅持不願換麻布。先前發現麻布的樵夫屢勸同伴不聽,只得自己竭盡所能地揹起麻布,繼續前進。
又走了一段路後,揹麻布的樵夫望見林中閃閃發光,待近前一看,地上竟然散落著數塊黃金,心想這下真的發財了,趕忙邀同伴放下肩頭的麻布及棉花,改用挑柴的扁擔來挑黃金。他的同伴仍是那套不願丟下棉花以免枉費辛苦的想法,並且懷疑那些黃金不是真的,勸他不要白費力氣,免得到頭來一場空歡喜。
發現黃金的樵夫只好自己挑了兩塊黃金,和揹棉花的同伴趕路回家。走到山下時,無緣無故下了一場大雨,兩人在空曠處被淋了個濕透。更不幸的是,揹棉花的樵夫肩上的大包棉花,吸飽了雨水,重得完全無法再揹得動,那樵夫不得已,只能丟下一路辛苦捨不得放棄的棉花,空著手和挑著黃金的同伴回家去。
面對機會的來臨,人們常有許多不同的選擇方式。有的人會單純地接受;有的人抱持懷疑的態度,站在一旁觀望;有的人則頑強得如同騾子一樣,固執地不肯接受任何新的改變。而不同的選擇,當然導致截然迥異的結果。許多成功的契機,起初未必能讓每個人都看得到深藏的潛力,而起初抉擇的正確與否,往往更決定了成功與失敗的分野。
有一個故事說:在一個暴風雨的夜裏,你駕車經過一個候車站,候車站上有三個人在等巴士,其中一個是病得快死的老婦人,一個是曾經救過你生命的醫生,還有一個是你長久以來的夢中情人。如果你只能載走其中一個乘客走,你會選擇哪一個?
答案裏面說很多人都只選了其中唯一的選項,而最好的答案是:「把車鑰匙給醫生,讓醫生載老婦人去醫院;然後我和我的夢中情人一起等巴士」。是因為我們從來不想放棄任何好處嗎?就像那車鑰匙,有時候,如果我們可以放棄一些固執、限制甚至是利益,我們反而可以得到更多。這裡有很多關於取和捨的深層問題。在人生的每一次關鍵時刻,審慎地運用你的智慧,做出最正確的判斷,選擇屬於你的正確方向。同時別忘了隨時檢查自己選擇的角度是否產生偏差,適時地加以調整,千萬不能像揹棉花的樵夫一般,只憑一套哲學,便想度過人生所有的階段。時刻留意自己所執著的意念,是否與成功的法則相抵觸;追求成功,並非意味著你必須全盤放棄自己的執著,而來遷就成功法則。只需你在意念上做合理的修正,使之適合成功者的經驗及建議,即可走上成功之道。
再一次提醒你,放掉無謂的固執,冷靜地用開放的心胸去做正確的抉擇。每次正確無誤的選擇,將引導你永遠走在通往成功的坦途上。
每一個人都應該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才不會產生空虛感。
常聽到有人在嘆息:「一天又過去了。」像這種對於自己的人生目標毫無概念,無法體會人生真正快樂的人,不管物質生活是多麼富裕,都是空虛的、孤獨的。相反的,內心經常懷有使命感,覺得有許多事情要做,如果不能將事情完成,就難以心安的人,生活一定過得充實。所以,我們只要稍微改變一下對事物的看法,生活方式就會產生很大的改變。
有一個女人生下一個智能不足的孩子,她為此自責不已,每當想到孩子的將來,就難過萬分,整日愁容滿面,甚至產生與孩子同歸於盡的想法。有一次,她路過一所啟智學校,看到裏面有許多智能不足的小孩子在認真地讀書。她才頓時領悟到,智能不足的小孩子也應該有屬於自己的珍貴生命。以前,每當她想到:「我死了,這個孩子要由誰來照顧」時,就會產生厭世的想法,現在她的心中突然燃起一道光明的希望,因此更堅定她活下去的勇氣。
當她每天送孩子上學時,總是在心中祈禱:「我今天要更堅強。」
她還說:「因為我有了這樣的孩子,所以,我比別人更努力地學習人生中的一切,就這一點來看,這個孩子算是我人生的老師和恩人。」
世界上有許多面臨不幸遭遇的人,由於苦惱無處發洩而抑鬱終生。反之,身體健全的人們,如果還不知珍惜上天的恩寵,只會虛度光陰,豈不是非常的不應該嗎?一旦產生空虛感時,就要有效地善加利用,在其他方面來努力,才能掌握幸福。
正如有一篇文章所提到的:「在一天之中,飲食、排泄、睡眠、說話、走路等,已花去了許多時光,如果剩餘的時間,不知善加利用,而盡做無益的事、說無益的事、想無益的事,不但浪費時間,而且空擲歲月。這樣虛度一生的人是最愚蠢的。所以,每一個人都應該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才不會產生空虛感。光陰是無情的,絕不會等待我們。我們要及時醒悟,珍惜光陰,好好努力,不要讓光陰迅速地流逝。」某位老先生在世時,每日都要提醒他的後人們:「不要慢吞吞地!」
我們不妨將這句話也記住,每當稍有偷懶的意念時,就以這句話來激勵自己。人生只有一次,究竟是過著充實的生活或者虛擲人生,全在我們的一念之間,既然要度過一生,凡事只要能盡自己的力量,認真地去做,成功與失敗,就全聽天意的安排了。農田裏的廣闊
「前進」與「後退」不是絕對的,假如在慾望的追求中,心靈沒有提升,則前進正是後退;反之,若在失敗中、挫折裏,心性有所覺醒,則後退正是前進。經過一個地方,看到幾個農夫正在插秧。由於太久沒看到農夫插秧了,再加上春日景明、大地遼闊,使我為那無聲的畫面感動,忍不住下了車。
農夫彎腰的姿勢正如飽滿的稻穗,一步一步將秧苗插進水田,並小心謹慎地往後退去。每次看到農夫在田裏專心工作,心裏就為那勞動的美所感動。特別是插秧的姿勢最美,這世間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向前的,唯有插秧是向後的,也只有向後插秧,才能插出筆直的稻田;那彎腰退後的樣子,總使我想起從前隨父親在田間工作的情景,不由得的生起感恩和恭敬的心。
我站在田岸邊,面對著新鋪著綠秧的土地,深深地呼吸,感覺到春天真的來了,空氣裏有各種薰人的香氣。剛下過連綿春雨的田地,不僅有著迷濛之美,也使得土地濕軟,耕作就更為容易。春日真好,春雨也好!看著農夫的身影,我想起一首禪詩:
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淨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
這是一首以生活中的插秧來象徵在心田插秧的詩。意思是唯有在心田裏插秧的人,才能從心中看見廣闊的藍天,只有六根清淨才是修行者唯一的道路;要走入那清淨之境,只有反觀回轉自己的心,就像農夫插秧一樣,退步原來正是向前。站在百尺竿頭的人,若要更進一步,就不能向前飛躍,否則便會粉身碎骨。只有先從竿頭滑下,才能去爬一百零一尺的竿子。
人生裏退後一步並不全是壞的,如果在前進時採取後退的姿勢,以謙讓恭謹的方式向前,那就更完美了。「前進」與「後退」不是絕對的,假如在慾望的追求中,心靈沒有提升,則前進正是後退;反之,若在失敗中、挫折裏,心性有所覺醒,則後退正是前進。
農夫退後插秧,是前進還是退後呢?記得從前在小乘佛教國家旅行,進佛寺拜拜,寺院的執事總會教導,離開大殿時必須彎腰後退,以表示對佛的恭敬。
此刻看著農夫彎腰後退插秧的姿勢,想到從佛寺離去時的姿勢是多麼的相像,彷彿從那細緻的後退中,看見了每一株秧苗都有佛的存在。「青青秧苗,皆是法身」,農夫幾千年來就以美麗謙卑的姿勢那樣的實踐著,那美麗的姿勢化成金黃色的稻穗,那彎腰的謙卑則化為累累垂首的稻子,在土地中生長,從無到有、無中生有,不正是法身顯化的奇蹟嗎?車子穿行過柳樹與七里香夾道的小路,我的身心爽然,有如山洞溪流一樣明淨,好像剛剛在佛寺裏虔誠地拜過佛,正彎腰往寺門的方向退去。
空中的藍天與水中的藍天一起包圍著我,從兩頰飛過,帶著音樂。
懦夫眼裏的世界
法國作家紀德曾說過:「若不先離開海岸,是永遠不可能發現新大陸的。」
冒險意味著嘗試新的、不同的、未知的事物,無法預測結果如何,但不論結果,都應該去冒險。恐懼是面對未知時的正常反應,恐懼卻依然冒險,就是冒險的真諦。
最佳的冒險者就是會問:「我有什麼可以損失的呢?」他們的心態是,就算他們不能成功,至少嘗試過了。
湯姆斯住在英格蘭的一個小鎮上,他從未看見過海,所以他非常想看一看海。有一天他得到一個機會,當他來到海邊,那裡正籠罩著霧,天氣又冷。他想:「啊!我不喜歡海,幸虧我不是水手,當一個水手太危險了。」
在海岸上,他遇見一個水手。他們交談了起來。
「你怎麼會喜歡上海呢?」湯姆斯問:「那裡彌漫著霧而且又冷。」
「海不是經常都是冷和有霧的。有時,海是明亮而美麗的。但在任何天氣,我都喜歡海。」水手說。
「當一個水手不是很危險嗎?」湯姆斯問。
「當一個人熱愛他的工作時,他不會想到什麼危險。我們家庭的每一個人都喜歡海。」水手說。
「你的父親死在何處呢?」湯姆斯問。
「他死在海裏。」
「你的祖父呢?」
「死在大西洋裏。」
「而你的哥哥……」
「當他在印度一條河裏游泳時,被一條鱷魚吞食了。」
「既然如此,」湯姆斯說:「如果我是你,我就永遠也不到海裏去。」
水手問說:「你願意告訴我,你父親死在哪裡嗎?」
「啊,他在床上斷了氣。」湯姆斯說。
「你的祖父呢?」
「也是死在床上。」
「這樣說來,如果我是你,」水手說:「我就永遠也不到床上去。」
在懦夫的眼裏,做什麼事情都是危險的;而熱愛生活的人,卻總是蔑視困難,勇往直前。為自己而活
幸福的感覺其實只是一種選擇,一個人如果能夠學會選擇幸福,則人生處處亮光。
秋天的陽光是那麼的明媚燦爛,她卻坐在馬路邊抱頭痛哭。行人匆匆,素不相識的人們很快就把那絕望的哭聲抛在身後。看不清她的臉龐,只看到她消瘦的背影,那消瘦的背影伴隨著她的哭泣在不停地顫抖。
「為什麼哭?遇到了什麼樣不順心的事情?」經過一番內心思考,我蹲下身,靠近著她坐下。
她不講話,仍然在哭,還是那麼傷心。「想開些,無論遇到什麼不痛快的事,都要想開些,天掉下來有地接著……」我的語氣是真誠的、關心的。
「我這是過的什麼日子,我一想就懊悔……我懷孕的時候,他打我,他把我從樓梯上面往下推……」她斷斷續續地說著,抬起頭來迅速瞥了我一眼,低下頭來繼續哭泣。
哭有什麼用呢?妳的丈夫,忍心看妳一個人在這裡哭,他根本沒有把妳放在心裏。妳越哭,他會越覺得妳沒有本事,妳回家好好跟他談談,讓他改邪歸正。如果他改了,日子繼續過下去,如果改不了,和他離婚算了!
「孩子剛滿三歲,離婚的話……」女人依然低著頭繼續著哭。
妳應該為孩子活著,但更應該為自己而活著。妳不要哭了,回去吧!該吃飯就吃飯,該照顧孩子就照顧孩子,做好該做的事情。別只知道哭,哭是無能的表現。
妳的嗓子都哭啞了,妳喝點水吧!我們都該回家了。我將手中的礦泉水放在她的身邊,她抬起頭望了我一眼,眼光裏蘊含著感激與信任。
望著她漸漸消失的背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突然想起了一個荒謬的笑話,講的是一個失戀的年輕人到酒吧借酒消愁,恰巧遇到一個落魄潦倒的醉漢,他喝了吐,吐了喝,年輕人便忍不住問他生活中到底遇到了什麼不幸,值得這樣糟蹋自己。「我太不幸了,」醉漢答道:「我前後娶過三個老婆,前兩任都不幸暴斃,現在這一個,昨天還好好的,此時卻躺在醫院裏昏迷不醒。」年輕人同情地看著醉漢問:「好好的為什麼忽然就昏迷不醒了呢?」「因為她不肯像前兩任那樣乖乖地吃下毒藥,所以我一時受不了,便抓著她的頭去撞牆直到撞暈了她。」
是的,一個人的不幸常常是自找的。心理學家說過,幸福的感覺其實只是一種選擇,一個人如果能夠學會選擇幸福,則人生處處亮光;很多人感覺不幸,其實都是自己的心態所致,命運對待他們並不比其他人苛刻。
哭泣的女人,願妳從此擦乾淚水,抬起頭來凝視藍天,享受陽光,這樣不但妳自己會擁有幸福的生活,妳的家人和朋友也將因此輕鬆愉快,世界會因此變得更加美好。勇於實踐
著名的哲學家安東尼曾說過:首先到達終點的人往往不是跑得最快的人,而是那些集智慧和力量於一身的,會做出明智選擇的人。
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等待我們的一次次通向成功的機遇也是有限的,在這短短數十載中,要做出一個令人滿意、無悔的選擇是多麼的不容易啊,是多麼的重要啊!然而在做出一個滿意的選擇之後,所面臨的又將是一個十分嚴峻的考驗─實踐。
是的,選擇一件力所能及,而且令人拍案叫絕的選擇無疑是件難事。因此,有許多人便在成功之門前不斷地徘徊著。
就如菲爾丁所說:「Making a good choice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hat faces us right now!」(此刻做出一個令人滿意的選擇,對於我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選擇固然要緊,但是選擇的背後又往往蘊藏著兩道截然不同的門:一道是通向成功的,但又是崎嶇、蜿蜒的小路,路上佈滿了鋒利的荊棘;另外一道是會領你走向失敗的「光明大道」,它會使你在無意間來到懸崖峭壁,斷谷絕壁。
如果你選擇得好,而且又有一種堅實的信念,那麼,你終究會通往功名,終究會跨過進入勝利殿堂的「最後一道門檻」;但是,如果你選擇錯誤,或者是只是選擇,沒有堅定的信念,那麼,即使你的智商再高,也終將一敗塗地,纏繞著所謂的「目標」而繞圈圈。
著名的哲學家安東尼曾說過:首先到達終點的人往往不是跑得最快的人,而是那些集智慧和力量於一身的,會做出明智選擇的人。
然而,做出一個滿意的選擇的同時,實踐更是不容忽視。沒有實踐,哪能到達成功的對岸呢?只有選擇,不付諸實踐,這樣只是一些善於紙上談兵的人的做法;對於那些明智的人來說,既要會選擇,又要會實踐,如此才能最終將能力發揮到最大限度!
著名的發明家愛迪生,就是在一千多次的實踐中找出如今的鎢絲;著名的醫學家李時珍跋山涉水、勇於實踐,才最終編寫了醫學界的奇蹟:《本草綱目》……。
古往今來,有志之士概莫能外,無一不是善於選擇,勇於實踐的典範。
冷靜的選擇
審慎地運用你的智慧,做出最正確的判斷,選擇屬於你的正確方向。
有時候,如果我們可以放棄一些固執、限制甚至是利益,這樣反而可以得到更多。
大多數人通常都是一面自己放棄機會,一面又怪罪機會不降臨在他的身上。兩個貧苦的樵夫靠著上山撿柴餬口,有一天在山裏發現兩大包棉花,兩人喜出望外,棉花的價格高過木柴數倍,將這兩包棉花賣掉,足以讓家人一個月衣食無慮。當下兩人各自揹了一包棉花,便趕路回家。
走著走著,其中一名樵夫眼尖,看到山路上有著一大捆布,走近細看:竟是上等的細麻布,足足有十多匹之多。他欣喜之餘,和同伴商量,一同放下肩負的棉花,改揹麻布回家。
但他的同伴卻有不同的想法,認為自己揹著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到了這裡才丟下棉花,豈不枉費自己先前的辛苦,堅持不願換麻布。先前發現麻布的樵夫屢勸同伴不聽,只得自己竭盡所能地揹起麻布,繼續前進。
又走了一段路後,揹麻布的樵夫望見林中閃閃發光,待近前一看,地上竟然散落著數塊黃金,心想這下真的發財了,趕忙邀同伴放下肩頭的麻布及棉花,改用挑柴的扁擔來挑黃金。他的同伴仍是那套不願丟下棉花以免枉費辛苦的想法,並且懷疑那些黃金不是真的,勸他不要白費力氣,免得到頭來一場空歡喜。
發現黃金的樵夫只好自己挑了兩塊黃金,和揹棉花的同伴趕路回家。走到山下時,無緣無故下了一場大雨,兩人在空曠處被淋了個濕透。更不幸的是,揹棉花的樵夫肩上的大包棉花,吸飽了雨水,重得完全無法再揹得動,那樵夫不得已,只能丟下一路辛苦捨不得放棄的棉花,空著手和挑著黃金的同伴回家去。
面對機會的來臨,人們常有許多不同的選擇方式。有的人會單純地接受;有的人抱持懷疑的態度,站在一旁觀望;有的人則頑強得如同騾子一樣,固執地不肯接受任何新的改變。而不同的選擇,當然導致截然迥異的結果。許多成功的契機,起初未必能讓每個人都看得到深藏的潛力,而起初抉擇的正確與否,往往更決定了成功與失敗的分野。
有一個故事說:在一個暴風雨的夜裏,你駕車經過一個候車站,候車站上有三個人在等巴士,其中一個是病得快死的老婦人,一個是曾經救過你生命的醫生,還有一個是你長久以來的夢中情人。如果你只能載走其中一個乘客走,你會選擇哪一個?
答案裏面說很多人都只選了其中唯一的選項,而最好的答案是:「把車鑰匙給醫生,讓醫生載老婦人去醫院;然後我和我的夢中情人一起等巴士」。是因為我們從來不想放棄任何好處嗎?就像那車鑰匙,有時候,如果我們可以放棄一些固執、限制甚至是利益,我們反而可以得到更多。這裡有很多關於取和捨的深層問題。在人生的每一次關鍵時刻,審慎地運用你的智慧,做出最正確的判斷,選擇屬於你的正確方向。同時別忘了隨時檢查自己選擇的角度是否產生偏差,適時地加以調整,千萬不能像揹棉花的樵夫一般,只憑一套哲學,便想度過人生所有的階段。時刻留意自己所執著的意念,是否與成功的法則相抵觸;追求成功,並非意味著你必須全盤放棄自己的執著,而來遷就成功法則。只需你在意念上做合理的修正,使之適合成功者的經驗及建議,即可走上成功之道。
再一次提醒你,放掉無謂的固執,冷靜地用開放的心胸去做正確的抉擇。每次正確無誤的選擇,將引導你永遠走在通往成功的坦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