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序 自己就是心理醫生】
  
在書寫這一本書的同時,媽媽剛剛離世不久,我的心情仍灰灰暗暗,在幽冥之中恍惚,偶爾閃過一個念頭,一個畫面,淚便止歇不住,有一段時間,我很難從捷運站出來,不小心看見萬芳醫院四個大字,能不鼻酸掛淚的。
  
回想火化的那一天,高溫的火舌以1200度之姿吞吐,焰紅如霞,青光修造,如佛接引,媽媽被緩緩推送入爐,白煙從火化爐飛升飄散,與山巒渺渺的嵐霧結為一體,二小時後,法身消融成白骨,媽媽的新家叫做「骨灰甕子」,被撿骨師一片片放入她的一生。
  
陽世間紛紛擾擾的事真的結束了,餘味殘存的剩下思念。
  
回憶的廉幕在媽媽成了一張牆上的相片時緩緩拉開,在眼前一幕幕滑掠舖排,我時而笑時而哭,漫溯在記憶裡。
  
我與她人生交錯的五六十年,的確很難說忘就忘,想了會酸,忘了最好,但時光的線,卻往往平行的把我拉回從前,某一個時段的鮮明,靜下來便盤據襲來,或者電影不時倒帶播放,紛雜往事慢慢沈澱成現在的甘醇,我分鏡回想。
  
思念為何要在離開後開始?我是不解的。

如果有愛,可否及時?這是我想的。
  
我決定提起筆,用心理學教我的「書寫療法」,把經由反芻,消化,再造的想法,寫成哲理,用來安頓我最新失焦的心情。
  
如果思念只是思念,那不過是我與媽媽的事,但思念如果可以化成美好的哲學,那就是大家的事,不再只是我個人的告解,而是可以用來救贖別人的一帖良藥。
  
我很慶幸心理學教我的心情療癒管用,我清楚知道三個月會是我的大慟,無有分說的想念再想念,半年後會轉成思念,媽媽會漸次淡出意識埋到潛意識裡,經由某些地景地物才會召喚出來,三年吧,最快也要三年,方可塵歸塵,土歸土。
  
人生本來就是一列通往墳墓的列車,我們無有選擇的搭乘其中的一班,終究都會下車,如何演出這一生反而變得很重要,可以直直前行,起點是終點,也可以轉彎坐看雲起時,讓每一個當下都有回味,充滿風情,一輩子是我們的,但不可能有一個人陪我們一輩子,人生的起承轉合必定由自己去理解與實踐。
  
終究會走,為何要為一個叫做錢,一份叫做工作的事活得賣力辛苦,一生被它們奴用,那是何等不值的事,人生一場我們看不見結果,但卻為它拚搏,過程就在身旁我們卻完全遺忘。媽媽是窮,但因沒有富過,所以他的窮並不苦,這是他的自我安慰?還是一種療癒?或者根本就是一種性格?他的治療方式往往不是禪宗神秀的「時時拂拭不使惹塵埃」,而是六祖惠能的「本來無一物」。
  
錢在他人手上是煩惱,在媽媽手上是魔法,變成兌換券,可以用來提領我家的雜貨裡的油米鹽,助人常樂可能是真的,至少在他的身上是如此,他用助人的樂打發了生活裡的愁苦。
  
多做十斤二十斤的菜頭粿都是有用途的,他覺得自己是有錢人,即便事實上不是,他還是覺得自己是村長的太太,有能力的助人者,我當送貨小童,替他把愛心的粿,熱騰騰的送到三嬸四叔五伯的手上,這些都非真的親人,而是村子裡的貧戶。
  
他不喜歡煩惱超過一整天,可能他是這樣相信的吧: 
  
煩惱無用,無用煩惱。
  
事實上媽媽從未這樣說,但常這樣做。
  
他的叨叨絮絮,當年看是惱人的雜念,而今看來可能也是他的心理治療,至少不希望把壓力藏了起來,成了引爆起來威力驚人的炸藥,一旦點燃了引信便四處飛散。
  
他的時間是以日出與日落區分,亮便醒,暗就睡,如果記憶無誤,他應該是七點多,燭光一滅就睡了,天光未亮便醒來灶前做飯,那是他的生活,也是他的養生,更是一種身心安頓。
  
這本《親愛的,你今天快樂嗎?》正巧要出版,借由媽媽的離世,想起他的一生行誼,竟意外發現能夠活95歲高齡並非只有基因,應該還有魔法,他以往做的每一件事都很像一個套路的自我療癒,此時此刻我的心情仍在谷底等待滑升,想念他的同時也一併提取他的身心安頓處方,一來安頓他人,二來安頓自己,並借以為序了。

游乾桂 寫於閒閒居之忘機小樓

【不工作時,你都在做什麼?】
  
霸王寒流來襲的這一天,溫度直直落,書房的窗外拂來的風冷冽冰凍,大約只有八度,我手上握著一杯暖暖呼的黑糖薑茶,思考一事:不工作時要做什麼?
  
不工作吧,除了工作之外都可以。
  
很多壓力不是來自工作,而是不停的工作,我因而適時做一些轉換,比方說:讓演講不只是演講,它是苦差事,來回十一、二個小時,疲憊不堪,出國講座更是酷刑,馬來西亞一趟可要十天、半個月,東莞七天,大連的五日,蘇杭的台商所辦的心靈課程,邀約不斷,如果只是工作,很快就會消磨到鬥志全消了,積累的壓力永遠不會散去,於是我改用忙裡偷閒。心態要改。我告訴自己不是工作,而是到遠方替人種夢,撒下曼麗的種籽,很多人翹首期盼的。不要行路匆匆。一天就來回,肯定累人的,太遠的地方我選擇過夜消壓,隔日再行,一大早醒來,還能擁有一個浪漫無慮的早晨,在山中隨意閒行,快意自在,心態上早屬度假,而非賺錢了。
  
演講是度假便有味多了,大連行原本三天,我要求五天、七天,這樣一來,我便可以在走的範圍擴大到長春、瀋陽等地走走閒晃,馬來西亞的主辦者替我安排了山中度假,閒晃跳蚤市場,我才應允這半個月的約會,這樣的偷閒法,不只好玩有趣,而且減解了不少旅途中的壓力。
  
即使在台灣,不算太遠的演講,來回五、六小時,我也不急著回到家,往往買一個便當,到一處無人的小溪旁,禪定下來,野風中用膳,蟲鳴鳥叫蟬聲嘶鳴伴著,意境絕美,這是我的自我救贖。
  
工作是一種必要,但一直工作就不必要了。
  
除了工作忙碌之外,還做過什麼?什麼都沒做,那麼遲早會是憂愁的人;教書的人如果只有教書,一定很苦,電子工程師如果只有電機一事的研發與生產,絕不舒坦,醫生只能行醫,大概會是庸醫了。
  
一天24小時,忙與閒必須並存,生活才有起承轉合,作了有休,休了再作,才是好生活。白天有人付錢找你,理應工作,有人乏人付錢,理應觀星。
  
週一至週五,老闆給你薪水,該工作。
  
週六、週日,沒有付薪,該休息。
  
工作時的確該工作,重點在於不工作時,你做過了什麼?

‧ 睡覺。
‧ 罵人。
‧ 與人爭執。
  
還是與我一樣,風花雪月一場。

工作之外,我喜歡──

‧ 海邊嬉遊。
‧ 爬郊山。
‧ 閒逛跳蚤市場。
‧ 聽演唱會。
‧ 諦聽松濤。
‧ 讀本好書。
‧ 觀星攬月。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