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精神層面特別活潑的你│
《想太多也沒關係》與你們的相遇,大部分為兩種狀況:可能是是經由親友的推薦給你或有人贈送《想太多也沒關係》給你;或是在某個機緣下相遇。
你們描述一段很長的故事說明與這本書相遇的狀況。有人說是一個偶然的機遇下,隨意拿起《想太多也沒關係》,順道讀了書中一段的文字。當下你覺得那段文章對你很適用,能夠啟發引導你。這就是大部分讀者發現《想太多也沒關係》這本書的經過。
我真的很喜歡這樣的巧遇!大概有一段時間,不停地有人寫信告訴我,你們的醫師或治療師建議你,甚至規定你閱讀《想太多也沒關係》。我實在很感謝這些醫師與治療師對我的信任,以及他們開放的態度。我不僅為此感到自豪,也很高興能在心理專業領域中,我的著作成為一種治療的管道。
如同亞莉珊的朋友,當她說自己閱讀《想太多也沒關係》一書時,情緒大量的排山倒海而來,淹沒了自己。相信你們都哭了,也都笑了。這種悲喜交融的心情,其中也夾雜了少的痛苦與舒緩的感覺。
《想太多也沒關係》不僅帶給你們是個巨大的震撼,而且也是個正面積極的啟發。
你們當中有人就寫道:「《想太多也沒關係》正解救處於自殺與瘋狂邊緣的我」。因此,對於有些人來說,《想太多也沒關係》就像是個救生圈援救瀕臨溺水之際的你們。我真的很高興能夠幫助你們!你們的每個謝意都直達我內心深處。我相信絕大多數的你們,打從一開始閱讀《想太多也沒關係》的第一行到最後一行為止,彷彿一直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種「似曾相識」的確定感,實在令人印象深刻。
當一位讀者拿起《想太多也沒關係》閱讀時,會有兩種狀況:要不就是你毫無感覺,要不就是你感受深刻。你們說從來沒有過一個作者,能夠辨識你們的存在並且如此地了解你們。當中還有些人為此感到非常介意,因為被人如此看穿,如同將你這個人完整掃描過一樣。但總體來說,你們還是很高興「終於」有人能辨識你們的存在並且能理解你們。
甚至有的讀者會說,我書中所提及有關於「大腦多向思考者」的特點,他有部分符合我的論點,但有些部分並非完全符合。我聽完後,假裝很驚訝的回說:「啊!?那你覺得是哪些點不符合呢?」令我覺得有趣的是,其實這些人的答案都是一樣的:「說實在的《想太多也沒關係》從頭到尾的說明,我都認可。但就是有一點我無法苟同,那就是有關於「大腦多向思考者」智力高超的部分」!原來是關於「大腦多向思考者」智力的部分。會的,本書將會深入探討該一部分。有讀者還說:「我有一股錯綜複雜的感覺──當您確認了我天生擁有超感官能力時,我因此而釋然,感到自由許多,覺得能夠暢所欲言。」
像你們當中的許多人,如凱洛寫道:「我想跟您談談有關於《想太多也沒關係》第74-77頁所提及的神祕體驗。我知道您沒有過多的著墨,但我可以向您證實我的確遇過許多神祕體驗:例如可以讀出對方的想法、與大自然溝通、有第六感,還有在天空中看到光環及展現的能量(可能是藍色或灰色)等等。同時,自己也會感應到存在於另一個空間的物體,自己的前世記憶等等(特別是有關於埃及與木乃伊的事物)。所以,謝謝您還是提及了有關於神祕體驗的主題。因為這一切對我而言,都是真實的。我無法否認它們的存在,這些經驗的確是屬於我實際生活中的一部分。這些「介質」曾經幫助了我一段時間,而非那些心理或精神科醫生。因為這些人會診斷你是個有幻覺或是自戀傾向的人。但對我來說,我相信我所看到的這些景象必定與大腦功能有關。(我也看過吉兒‧保得太勒的演講。)」
當我描述你們的五官具有高度的靈敏性時,你們馬上跳了起來,興奮的對我說,在你們的生活經驗中,的確感受到由於高敏度的五官,能接收到許多訊息的經驗。若正向的角度來說明你高敏度的五官時,我希望你們可以鉅細靡遺地說出這些感官帶給你的所有感受,你將擁有屬於自己獨特的觸覺、味覺,視覺等經驗。但擁有高敏感度的五官也會為你的生活帶來過多的壓力與不舒適感(對一般人而言,可能不覺得餐廳裡的音樂開得太大聲。但對你來說,可能是魔音穿腦),使得身旁周圍的人對你無法理解,當你是個難搞的人。有的「大腦多向思考者」會用文藝的詩詞表達你們擁有高敏感度五官,所帶給你的感受。你們當中還有些人告訴我,你們可以感受得到空中的靜電或下雨過後,空氣裡瀰漫著負離子的感覺。也有不少人問我,五官的高度敏感性是否也可以解釋「大腦多向思考者」對於一些電子產品的高度敏感性,如微波爐、Wi-Fi電波或手機電磁波等。這點我是同意的。顯然地,我並沒有科學證據可以佐證。在後面的章節中,將會詳述關於「大腦多向思考者」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及結果。以及在愛情、工作及現實生活社會中會遭遇到的困難。
你們問了我許多問題,我想我也許可以提供某些答案讓你們參考。然而,除了接收到讀者來函,所給予的正面肯定以外。其實來信中還會討論到兩個問題,那就是「一般人(normo-pensant)」對於《想太多也沒關係》這書的想法,以及精神操控者與「大腦多向思考者」的關係。有關於「一般人」的思維,你們當中的許多人會興奮地告訴我,你們終於知道那些「一般人」的大腦是如何運作了。《想太多也沒關係》的確幫助了你們與「一般人」溝通交流,也使得你的人際關係更合諧。
還有一些人認為我使用「正常人(normo-pensant)」一詞,來說明「一般人」的思考方式,有貶低你們這群人的意思。但這樣的想法實在讓我吃驚。我無意詆毀你們。我之所以稱「正常人」就是「符合於常規思維」的人,只想要表達的是這些人思考方式是「常規的」概念,也就是說思考模式符合標準規範之內。自閉症者稱這些「正常人」是「神經典型者」。我了解你們對於字詞講究的要求。如果使用「正常人(normo-pensant)」一詞,對你們有所貶抑的話,我們可以改稱「神經典型者」。(※《想太多也沒關係》與本書,皆將「正常人」譯為「一般人」)。就我而言,一個單詞的解釋,本來就可以用正面或負面角度來闡釋它。
今天,你們的手中握有一把可以打開「思維」的鑰匙:終於你們可以了解自己,也可以了解「一般」的想法。我衷心地期盼有這麼一天「一般人」會很高興的說:我終於解碼了「大腦多向思考者」的思考模式了。但令人難過的是,現今的狀況並非如此。頁數 4/7
記得愛美莉的來信寫道:「我跟一群朋友們有組織一個讀書會。而這群朋友們都具有相當的「自我思考」能力,喜歡分析事理,實事求是。然而,當他們閱讀《想太多也沒關係》之後,只聽到他們的負面評價:「我覺得這本書就好像談星座、血型這類型的書。它所敘述的內容就是能讓你辦識出自己是屬於怎麼樣的人。之後,你就覺得好像真的了解自己了。你不認為這是一個邪門歪道的論述嗎?」不是的,愛美莉,《想太多也沒關係》不是一本邪門歪道的書,我也不是一位巫婆。
與愛美莉發生同樣的狀況,澤維爾他也聽到了「一般思考者」對於《想太多也沒關係》的負面評價。他說:「其實當我開店做生意,跟客人閒聊時,我馬上可以辦識出對方是位「大腦多向思考者」或「一般思考者」。其實方法很簡單,我只要提及您的書!如果對方是一位「大腦多向思考者」的話,由於我的談話內容讓他倍感興趣,他會用數百個問題來轟炸我。如果對方是位「一般思考者」的話,通常換來的只是一陣冰冷的靜默。假如這時突然下雨了,這位客人會馬上改變話題。」
有些屬於「一般思考者」的媽媽或妻子寫信告訴我,當她們閱讀了《想太多也沒關係》,便可以漸漸地理解她們的先生或孩子。她們甚至會寫信來問我如何「管教」她們的親人!有兩位「一般思考者」的先生很愛「大腦多向思考者」的太太。寫信說道,當他們讀完《想太多也沒關係》後,我的文字讓他們很痛苦。因為在書中我提到一旦「大腦多向思考者」與「一般思考者」相處在一起時,「大腦多向思考者」經常會感到對方非常的單調無趣,甚至會對這樣的相處情形感到難過。
當然,這兩位「一般思考」先生們非常讚嘆他們多向思考的太太,腦筋動的如此之快,不時有新的創意;還有她們的聰穎善良,更不在話下。但是,他們也得忍受超級情緒化的另一半、忽高忽低的心情起伏,及永無止盡的擔憂。顯然地,我對於這兩位先生的感受,感到抱歉,也許我的說明尚未完全,使得你們倍感沮喪。但事實也證明這兩位「一般思考者」先生愛妻之深的程度。由於他們擁有開放的態度,才會閱讀《想太多也沒關係》想多了解他們的伴侶。因此,我認為他們的「一般性」,會給婚姻帶來一股穩定和諧的力量,甚於另一半感受到的無聊情緒。同時也希望當「大腦多向思考者」與「一般思考者」的夫婦閱讀完本書後,可以展開建設性的溝通,彼此討論,互相修正自己的行為。而非彼此雙方選擇劃下結束句點。│改善你的人際關係│
你們當中有許多人告訴我:你們對於人際關係感到失望,也覺得人際交流實在太困難了。你們覺得到自己在人際溝通上付出許多心力,但還是無法理解他人。自己常因對方的行為,感到訝異或受傷,甚至覺得被出賣。同時,你們自己也感覺到與別人存在隔閡。加上你們無法理解社會上太多隱誨的行為,因此有時會做出一些失態的表現,自己久久無法忘懷,甚至有時難過到憂鬱低潮的情形。當你閱讀到這句話時,我相信讀者你是有依照我要求的閱讀方式,一頁一頁瀏覽。
因此,你現在對於現實世界,應當有一更清楚的了解。同時,相信你現在也擁有相當的能力懂得自己為何會與他人產生誤會的原因。一旦你理解這些事情之後,它會幫助你簡化與人的溝通關係。在這裡,我想與你們更加深入的討論,與人互動當中的機制。
│與人交流時,「大腦多向思考者」可能會有的誤解│
首先,我先總結你與人交往的問題:當你與人交流時,你本身有誤判的想法,因此誤解對方都與你相同。
與人交往時,你第一個誤解:毫無例外,你將個人的信念與價值觀,投射在他人的身上:
你只在乎與對方連結的關係,不論對方的階級。
你以為每個人都懷有善意,願意共同合作。
你以為每個人都是以道德為個人的行為準則。而且相信大家的價值觀都是以人為本,擁有開放的心態與智慧。
你對於「個人」這個概念非常薄弱。而那些愚蠢或懷有惡意的人,可是一點都嚇不走你。因為你不喜歡去審判論斷別人,或者可以說你拒絕去評論他人。但說實在的,這的確是個大問題。因為當你與人交往時,你完全沒有考慮到潛在暗藏的權力遊戲或者未來可能的變化。這也正是之前我曾提及:你經常開「人際關係的空白支票」。有趣的是,你的感覺與我大不相同,你常說:「我以為每個人都跟我一樣。
但現在,當你閱讀本文時,你已經取得了對話語的解碼,能夠理解對方的行為了。有些人會在一個健康愉快的環境中與他人競爭;但有些人則會使用激烈積極的手段與人爭輸贏。因此,當你面對於某些人時,討價還價的情況是有可能發生的;但有時與某些人交往,就僅僅只是交易的行為而已。請記住你不可能與一個與敵友建立同盟關係的人,共同發展出建設性的伙伴關係。還有,當你自己面對一段階級關係時,千萬不要看輕自己,更不要產生恐懼或有過多的壓力。頁數 6/7
你第二個誤解:你對人所做事情,總是超過你應做的。慕妮是位醫療看護。在我們見面前的前一天,她去參加了馬修‧里卡(Matthieu Ricard)所舉辦的「利他主義」研討會。她告訴我參加研討會的過程與之後的心得。在會議一開始時,她個人非常傾心於演講者所談的人道主義、利他主義、正義仁慈等等所有的美麗價值觀。她自己也非常贊同里卡的演講內容。可是回到家後,她覺得很氣餒,因為她認為自己沒有達到個人所預設的目標,所以變得非常內疚,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多。但突然間,她改變了態度。她覺得「自己總是做的不夠多」的這個想法,會讓有些已經做得很好的人,心中蒙上更深的一層陰影。
事實上,聽完一場利他主義的演講,是不可能將一個原本自私自利的人,能夠徹頭徹尾地改過自新;而且像這樣的人應該是不會來參加這場研討會。她突然想到:「並不是每個人都有義務來參加這場演講。我們其實已經做得太多了。做得太多的人就好像是一位體操選手,其實已經夠會彎曲折腰了,可是還一直認為自己應該可以再柔軟些。」我非常同意她的說法:與人交往時,一開始你不用做得太多。之後事情才會順利發展!
還有,你有卡珊德拉症候群,預言身旁周遭事物的能力。這樣一來,會使得你的生活與他人的交往更加的複雜。但現在沒關係。你有通關密碼,你了解到:自己與社會的疏離感、與他人交流時會產生的文化疏離感,這三者之間的戰爭。另外,「大腦多向思考者」在人際交往中,總認為自己說得有理,站得住腳。而且過於要求對於人事物的精準性與真實性。最後,落得跟卡珊德拉公主一樣,擁有預言未來的能力,但卻缺乏說服他人的本事。最後,只落得閉上嘴巴,沈默不語。
過早以為自己有理,其實是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我們能有機會讓別人認為自己是對的,這也是一種快樂。總而言之,面對現實的世界,一般人無法與你有相同的感知。另外,你一直爭論自己是對的、有理的,其實部份的原因也是來自於你缺乏自信心的緣故。但你想想哪一個比較重要呢?不停爭論事實的對錯,還是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呢?
追根究底,你在人際關係中最大的問題,還是來自於你缺乏「自我」的緣故。因為你一直希望能與別人建立共同的願景,還有過多的利他主義,這些導致你的人際關係無法一致。你知道一件事嗎?當你缺乏私人的空間時,便無法擁有個人隱私。而你一直期望與他人建立共同的願景,這件事已經不再是與別人共享事物,而是你將自己融合在他人當中,造成你個人毫無自我可言,沒有個人隱私,同時,你變得與他人也沒有什麼不同了。
對於親密的關係,僅限於兩人之間彼此相互分享。然而你在與人建立關係的初期,便顯得特別真誠坦率,因為你覺得自己有必要表現出你的誠意。但在此同時,你是否也須問問自己:是不是太相信別人了?又或者是你無法壓抑自己,控制不住情感,不知不覺說出太多的秘密了?也因此,你在別人面前幾乎呈現透明的狀態。更糟的是,你連個人的自尊都透明化,簡直就是赤裸裸!但事實是,並非所有的人都想要如此了解你、認識你。
當一個人缺乏自尊,他就無法與他人建立真誠深厚且健康的人際關係。儘管你是一個非常幽默風趣的人,但在人際關係中,你還是無法淡然處之。畢竟,每個人都沒辦法像心理諮商師一樣,能夠與你擁有深入的對談或細膩的討論。
那什麼才是真正的人際關係呢?是做我們自己嗎?還是改造這個世界?或是與人一起玩耍嬉鬧?還有,那些「善於交際的人」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如何與人攀談?如何與人如何建立良好的關係呢?
《想太多也沒關係》與你們的相遇,大部分為兩種狀況:可能是是經由親友的推薦給你或有人贈送《想太多也沒關係》給你;或是在某個機緣下相遇。
你們描述一段很長的故事說明與這本書相遇的狀況。有人說是一個偶然的機遇下,隨意拿起《想太多也沒關係》,順道讀了書中一段的文字。當下你覺得那段文章對你很適用,能夠啟發引導你。這就是大部分讀者發現《想太多也沒關係》這本書的經過。
我真的很喜歡這樣的巧遇!大概有一段時間,不停地有人寫信告訴我,你們的醫師或治療師建議你,甚至規定你閱讀《想太多也沒關係》。我實在很感謝這些醫師與治療師對我的信任,以及他們開放的態度。我不僅為此感到自豪,也很高興能在心理專業領域中,我的著作成為一種治療的管道。
如同亞莉珊的朋友,當她說自己閱讀《想太多也沒關係》一書時,情緒大量的排山倒海而來,淹沒了自己。相信你們都哭了,也都笑了。這種悲喜交融的心情,其中也夾雜了少的痛苦與舒緩的感覺。
《想太多也沒關係》不僅帶給你們是個巨大的震撼,而且也是個正面積極的啟發。
你們當中有人就寫道:「《想太多也沒關係》正解救處於自殺與瘋狂邊緣的我」。因此,對於有些人來說,《想太多也沒關係》就像是個救生圈援救瀕臨溺水之際的你們。我真的很高興能夠幫助你們!你們的每個謝意都直達我內心深處。我相信絕大多數的你們,打從一開始閱讀《想太多也沒關係》的第一行到最後一行為止,彷彿一直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種「似曾相識」的確定感,實在令人印象深刻。
當一位讀者拿起《想太多也沒關係》閱讀時,會有兩種狀況:要不就是你毫無感覺,要不就是你感受深刻。你們說從來沒有過一個作者,能夠辨識你們的存在並且如此地了解你們。當中還有些人為此感到非常介意,因為被人如此看穿,如同將你這個人完整掃描過一樣。但總體來說,你們還是很高興「終於」有人能辨識你們的存在並且能理解你們。
甚至有的讀者會說,我書中所提及有關於「大腦多向思考者」的特點,他有部分符合我的論點,但有些部分並非完全符合。我聽完後,假裝很驚訝的回說:「啊!?那你覺得是哪些點不符合呢?」令我覺得有趣的是,其實這些人的答案都是一樣的:「說實在的《想太多也沒關係》從頭到尾的說明,我都認可。但就是有一點我無法苟同,那就是有關於「大腦多向思考者」智力高超的部分」!原來是關於「大腦多向思考者」智力的部分。會的,本書將會深入探討該一部分。有讀者還說:「我有一股錯綜複雜的感覺──當您確認了我天生擁有超感官能力時,我因此而釋然,感到自由許多,覺得能夠暢所欲言。」
像你們當中的許多人,如凱洛寫道:「我想跟您談談有關於《想太多也沒關係》第74-77頁所提及的神祕體驗。我知道您沒有過多的著墨,但我可以向您證實我的確遇過許多神祕體驗:例如可以讀出對方的想法、與大自然溝通、有第六感,還有在天空中看到光環及展現的能量(可能是藍色或灰色)等等。同時,自己也會感應到存在於另一個空間的物體,自己的前世記憶等等(特別是有關於埃及與木乃伊的事物)。所以,謝謝您還是提及了有關於神祕體驗的主題。因為這一切對我而言,都是真實的。我無法否認它們的存在,這些經驗的確是屬於我實際生活中的一部分。這些「介質」曾經幫助了我一段時間,而非那些心理或精神科醫生。因為這些人會診斷你是個有幻覺或是自戀傾向的人。但對我來說,我相信我所看到的這些景象必定與大腦功能有關。(我也看過吉兒‧保得太勒的演講。)」
當我描述你們的五官具有高度的靈敏性時,你們馬上跳了起來,興奮的對我說,在你們的生活經驗中,的確感受到由於高敏度的五官,能接收到許多訊息的經驗。若正向的角度來說明你高敏度的五官時,我希望你們可以鉅細靡遺地說出這些感官帶給你的所有感受,你將擁有屬於自己獨特的觸覺、味覺,視覺等經驗。但擁有高敏感度的五官也會為你的生活帶來過多的壓力與不舒適感(對一般人而言,可能不覺得餐廳裡的音樂開得太大聲。但對你來說,可能是魔音穿腦),使得身旁周圍的人對你無法理解,當你是個難搞的人。有的「大腦多向思考者」會用文藝的詩詞表達你們擁有高敏感度五官,所帶給你的感受。你們當中還有些人告訴我,你們可以感受得到空中的靜電或下雨過後,空氣裡瀰漫著負離子的感覺。也有不少人問我,五官的高度敏感性是否也可以解釋「大腦多向思考者」對於一些電子產品的高度敏感性,如微波爐、Wi-Fi電波或手機電磁波等。這點我是同意的。顯然地,我並沒有科學證據可以佐證。在後面的章節中,將會詳述關於「大腦多向思考者」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及結果。以及在愛情、工作及現實生活社會中會遭遇到的困難。
你們問了我許多問題,我想我也許可以提供某些答案讓你們參考。然而,除了接收到讀者來函,所給予的正面肯定以外。其實來信中還會討論到兩個問題,那就是「一般人(normo-pensant)」對於《想太多也沒關係》這書的想法,以及精神操控者與「大腦多向思考者」的關係。有關於「一般人」的思維,你們當中的許多人會興奮地告訴我,你們終於知道那些「一般人」的大腦是如何運作了。《想太多也沒關係》的確幫助了你們與「一般人」溝通交流,也使得你的人際關係更合諧。
還有一些人認為我使用「正常人(normo-pensant)」一詞,來說明「一般人」的思考方式,有貶低你們這群人的意思。但這樣的想法實在讓我吃驚。我無意詆毀你們。我之所以稱「正常人」就是「符合於常規思維」的人,只想要表達的是這些人思考方式是「常規的」概念,也就是說思考模式符合標準規範之內。自閉症者稱這些「正常人」是「神經典型者」。我了解你們對於字詞講究的要求。如果使用「正常人(normo-pensant)」一詞,對你們有所貶抑的話,我們可以改稱「神經典型者」。(※《想太多也沒關係》與本書,皆將「正常人」譯為「一般人」)。就我而言,一個單詞的解釋,本來就可以用正面或負面角度來闡釋它。
今天,你們的手中握有一把可以打開「思維」的鑰匙:終於你們可以了解自己,也可以了解「一般」的想法。我衷心地期盼有這麼一天「一般人」會很高興的說:我終於解碼了「大腦多向思考者」的思考模式了。但令人難過的是,現今的狀況並非如此。頁數 4/7
記得愛美莉的來信寫道:「我跟一群朋友們有組織一個讀書會。而這群朋友們都具有相當的「自我思考」能力,喜歡分析事理,實事求是。然而,當他們閱讀《想太多也沒關係》之後,只聽到他們的負面評價:「我覺得這本書就好像談星座、血型這類型的書。它所敘述的內容就是能讓你辦識出自己是屬於怎麼樣的人。之後,你就覺得好像真的了解自己了。你不認為這是一個邪門歪道的論述嗎?」不是的,愛美莉,《想太多也沒關係》不是一本邪門歪道的書,我也不是一位巫婆。
與愛美莉發生同樣的狀況,澤維爾他也聽到了「一般思考者」對於《想太多也沒關係》的負面評價。他說:「其實當我開店做生意,跟客人閒聊時,我馬上可以辦識出對方是位「大腦多向思考者」或「一般思考者」。其實方法很簡單,我只要提及您的書!如果對方是一位「大腦多向思考者」的話,由於我的談話內容讓他倍感興趣,他會用數百個問題來轟炸我。如果對方是位「一般思考者」的話,通常換來的只是一陣冰冷的靜默。假如這時突然下雨了,這位客人會馬上改變話題。」
有些屬於「一般思考者」的媽媽或妻子寫信告訴我,當她們閱讀了《想太多也沒關係》,便可以漸漸地理解她們的先生或孩子。她們甚至會寫信來問我如何「管教」她們的親人!有兩位「一般思考者」的先生很愛「大腦多向思考者」的太太。寫信說道,當他們讀完《想太多也沒關係》後,我的文字讓他們很痛苦。因為在書中我提到一旦「大腦多向思考者」與「一般思考者」相處在一起時,「大腦多向思考者」經常會感到對方非常的單調無趣,甚至會對這樣的相處情形感到難過。
當然,這兩位「一般思考」先生們非常讚嘆他們多向思考的太太,腦筋動的如此之快,不時有新的創意;還有她們的聰穎善良,更不在話下。但是,他們也得忍受超級情緒化的另一半、忽高忽低的心情起伏,及永無止盡的擔憂。顯然地,我對於這兩位先生的感受,感到抱歉,也許我的說明尚未完全,使得你們倍感沮喪。但事實也證明這兩位「一般思考者」先生愛妻之深的程度。由於他們擁有開放的態度,才會閱讀《想太多也沒關係》想多了解他們的伴侶。因此,我認為他們的「一般性」,會給婚姻帶來一股穩定和諧的力量,甚於另一半感受到的無聊情緒。同時也希望當「大腦多向思考者」與「一般思考者」的夫婦閱讀完本書後,可以展開建設性的溝通,彼此討論,互相修正自己的行為。而非彼此雙方選擇劃下結束句點。│改善你的人際關係│
你們當中有許多人告訴我:你們對於人際關係感到失望,也覺得人際交流實在太困難了。你們覺得到自己在人際溝通上付出許多心力,但還是無法理解他人。自己常因對方的行為,感到訝異或受傷,甚至覺得被出賣。同時,你們自己也感覺到與別人存在隔閡。加上你們無法理解社會上太多隱誨的行為,因此有時會做出一些失態的表現,自己久久無法忘懷,甚至有時難過到憂鬱低潮的情形。當你閱讀到這句話時,我相信讀者你是有依照我要求的閱讀方式,一頁一頁瀏覽。
因此,你現在對於現實世界,應當有一更清楚的了解。同時,相信你現在也擁有相當的能力懂得自己為何會與他人產生誤會的原因。一旦你理解這些事情之後,它會幫助你簡化與人的溝通關係。在這裡,我想與你們更加深入的討論,與人互動當中的機制。
│與人交流時,「大腦多向思考者」可能會有的誤解│
首先,我先總結你與人交往的問題:當你與人交流時,你本身有誤判的想法,因此誤解對方都與你相同。
與人交往時,你第一個誤解:毫無例外,你將個人的信念與價值觀,投射在他人的身上:
你只在乎與對方連結的關係,不論對方的階級。
你以為每個人都懷有善意,願意共同合作。
你以為每個人都是以道德為個人的行為準則。而且相信大家的價值觀都是以人為本,擁有開放的心態與智慧。
你對於「個人」這個概念非常薄弱。而那些愚蠢或懷有惡意的人,可是一點都嚇不走你。因為你不喜歡去審判論斷別人,或者可以說你拒絕去評論他人。但說實在的,這的確是個大問題。因為當你與人交往時,你完全沒有考慮到潛在暗藏的權力遊戲或者未來可能的變化。這也正是之前我曾提及:你經常開「人際關係的空白支票」。有趣的是,你的感覺與我大不相同,你常說:「我以為每個人都跟我一樣。
但現在,當你閱讀本文時,你已經取得了對話語的解碼,能夠理解對方的行為了。有些人會在一個健康愉快的環境中與他人競爭;但有些人則會使用激烈積極的手段與人爭輸贏。因此,當你面對於某些人時,討價還價的情況是有可能發生的;但有時與某些人交往,就僅僅只是交易的行為而已。請記住你不可能與一個與敵友建立同盟關係的人,共同發展出建設性的伙伴關係。還有,當你自己面對一段階級關係時,千萬不要看輕自己,更不要產生恐懼或有過多的壓力。頁數 6/7
你第二個誤解:你對人所做事情,總是超過你應做的。慕妮是位醫療看護。在我們見面前的前一天,她去參加了馬修‧里卡(Matthieu Ricard)所舉辦的「利他主義」研討會。她告訴我參加研討會的過程與之後的心得。在會議一開始時,她個人非常傾心於演講者所談的人道主義、利他主義、正義仁慈等等所有的美麗價值觀。她自己也非常贊同里卡的演講內容。可是回到家後,她覺得很氣餒,因為她認為自己沒有達到個人所預設的目標,所以變得非常內疚,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多。但突然間,她改變了態度。她覺得「自己總是做的不夠多」的這個想法,會讓有些已經做得很好的人,心中蒙上更深的一層陰影。
事實上,聽完一場利他主義的演講,是不可能將一個原本自私自利的人,能夠徹頭徹尾地改過自新;而且像這樣的人應該是不會來參加這場研討會。她突然想到:「並不是每個人都有義務來參加這場演講。我們其實已經做得太多了。做得太多的人就好像是一位體操選手,其實已經夠會彎曲折腰了,可是還一直認為自己應該可以再柔軟些。」我非常同意她的說法:與人交往時,一開始你不用做得太多。之後事情才會順利發展!
還有,你有卡珊德拉症候群,預言身旁周遭事物的能力。這樣一來,會使得你的生活與他人的交往更加的複雜。但現在沒關係。你有通關密碼,你了解到:自己與社會的疏離感、與他人交流時會產生的文化疏離感,這三者之間的戰爭。另外,「大腦多向思考者」在人際交往中,總認為自己說得有理,站得住腳。而且過於要求對於人事物的精準性與真實性。最後,落得跟卡珊德拉公主一樣,擁有預言未來的能力,但卻缺乏說服他人的本事。最後,只落得閉上嘴巴,沈默不語。
過早以為自己有理,其實是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我們能有機會讓別人認為自己是對的,這也是一種快樂。總而言之,面對現實的世界,一般人無法與你有相同的感知。另外,你一直爭論自己是對的、有理的,其實部份的原因也是來自於你缺乏自信心的緣故。但你想想哪一個比較重要呢?不停爭論事實的對錯,還是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呢?
追根究底,你在人際關係中最大的問題,還是來自於你缺乏「自我」的緣故。因為你一直希望能與別人建立共同的願景,還有過多的利他主義,這些導致你的人際關係無法一致。你知道一件事嗎?當你缺乏私人的空間時,便無法擁有個人隱私。而你一直期望與他人建立共同的願景,這件事已經不再是與別人共享事物,而是你將自己融合在他人當中,造成你個人毫無自我可言,沒有個人隱私,同時,你變得與他人也沒有什麼不同了。
對於親密的關係,僅限於兩人之間彼此相互分享。然而你在與人建立關係的初期,便顯得特別真誠坦率,因為你覺得自己有必要表現出你的誠意。但在此同時,你是否也須問問自己:是不是太相信別人了?又或者是你無法壓抑自己,控制不住情感,不知不覺說出太多的秘密了?也因此,你在別人面前幾乎呈現透明的狀態。更糟的是,你連個人的自尊都透明化,簡直就是赤裸裸!但事實是,並非所有的人都想要如此了解你、認識你。
當一個人缺乏自尊,他就無法與他人建立真誠深厚且健康的人際關係。儘管你是一個非常幽默風趣的人,但在人際關係中,你還是無法淡然處之。畢竟,每個人都沒辦法像心理諮商師一樣,能夠與你擁有深入的對談或細膩的討論。
那什麼才是真正的人際關係呢?是做我們自己嗎?還是改造這個世界?或是與人一起玩耍嬉鬧?還有,那些「善於交際的人」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如何與人攀談?如何與人如何建立良好的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