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哈佛畢業的企業家教你的35個致富細節

79特價22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第一章
富人不只錢滾錢,你更得學「人脈滾人脈」的12種技術!

人脈是拓展財富、邁向成功的門票。
  
兩百多年前,原本替人倒夜壺的胡雪嚴,在進入商界後,因為注重人脈關係的建立,搖身一變,成為清朝著名的紅頂商人。

兩百年後的今天,人脈的重要性不但沒有衰退,反而與日倶增。人脈可以幫助你開拓江山,也可以幫你開創事業版圖,如果沒有人脈,一個人將寸步難行,沒有人脈,也就沒有財富。

■練勇氣:走在路上,你會主動跟陌生人打招呼嗎?
  
一個人不要靠自己花100%的力量,而是要靠100個人花各自1%的力量。──比爾.蓋茲(世界首富)

想顯得有自信,就必須養成主動跟別人打招呼的好習慣。打招呼是聯絡感情的手段和增進友誼的紐帶。主動打招呼傳達出的訊息是,「我的眼裡有你」。有誰不喜歡被人尊重呢?

主動打招呼,能拉近雙方的距離,特別是你為了拓展業務,廣交朋友時。有許多人工作既辛苦又繁重,待遇也不好,平常已經很受氣,在與這種人相處時,如果你對他們不理不睬,他們當然對你更不客氣,辦起事來也不會在意你的感受。換句話說,如果你的態度不好,就會到處碰壁,但是如果你時時面帶笑容,讓他們覺得受到尊敬,即使他們不知道你的名字,但見到你的笑容,便有了好感,既然他們對你抱持好印象,除了自己也會顧慮到你。
 
現代社會是一個「人」的社會,所有的活動、交易,甚至是成就都源自人與人的接觸,別人滿足你的需求,肯定你的貢獻和你存在的價值,這些全建立在人際關係上。由此可見你認識的人越多,人際關係就越好,也越容易成功。
  
人與人相識,除了緣分,有許多時候是創造出來的機緣。能夠用創造的方式,儘量結識一些有緣人,才是真正聰明的人。在生活中,掌握每一個小小的契機,將它們製造成巨大的巧合,便能建立穩固的人際關係。每個人都可能跟你有緣,也可能成為你的助力。這種助力將是你成功的保證。

有些人不重視打招呼,對於天天見面的同事,覺得用不著每次見面都打招呼,對於不太熟悉的人,則擔心打招呼時對方認不出自己而感覺尷尬。還有些人總在心裡想:「我為什麼要先向別人打招呼?」其實,我們可以藉由打招呼讓別人認識自己。良好的人際關係既可使工作順利進行,也能增加個人表現的機會。相反地,性格內向的人往往不願意跟別人往來。性格內向的原因有許多,社會學理論認為,性格的形成主要受後天環境的影響。

所以,性格並没有所謂的內外之分,不喜歡跟別人往來,或許自卑感作祟,害怕失敗,或是覺得人際交往可有可無,或是認為專業技能更重要。無論如何,先不要對自己的性格下定論,也不要被別人的眼光左右。每個人都會因為獨特的生活經歷而形成自己的性格特點,只要願意,試著改變一下自己,便能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良好的人際關係沒有確切的標準,只要你覺得周遭環境安全可靠,與同事、朋友好相處,出現矛盾和問題時能友善溝通,就已足夠。

想成為受歡迎的人氣王,除了積極建構人際關係外,當人際關係出現裂痕時,也要懂得馬上採取補救措施,這才是讓人氣能夠長久持續的秘訣。

總是保持冷漠、過於沉默的人,容易總讓人畏懼,甚至引起對方的厭惡感。因為在無法窺其內心的情況下,容易使人產生情緒緊張,反觀熱情積極的人,總是容光煥發,無論走到哪裡,都會聽到他的笑聲和微笑,周圍的人常被他的魅力感染,自然備受歡迎。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人際關係在工作和生活各個方面都扮演重要角色。或許因為畏懼的心理已經累積多年,短時間內不容易改變,但一定要鼓足勇氣,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生活。平時多觀察別人如何交流溝通從中學習,如此一來便能談論一些輕鬆且能讓大家感興趣的話題。

在現今高度資訊化的社會裡,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越來越緊密,無時無刻都要與人打交道,所以我們必須學會與人相處,不僅日常生活中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工作中更需要融洽的人際關係,人際關係並非可有可無,它已逐漸成為現代人必備的生存技能。

有些人認為,主動打招呼代表地位比別人低,恰好相反,主動打招呼說明你有寬廣的胸懷和積極的人生態度。俗諺說:「大官好見,小鬼難纏。」大官主動跟下屬打招呼是自信的表現。小官故意擺架子,正是因為害怕別人不承認他的權威,這也表示他缺乏自信。樂於助人也是很容易做到,而且能夠獲得他人好感的辦法。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內,為身邊的同事解決一些小困難,你將在不知不覺中與大家融合在一起。【細節一】
  
希望別人看見自己的自信,就應該養成主動跟別人打招呼的習慣,主動打招呼傳達的訊息是「我的眼裡有你」,有誰不喜歡被別人尊重呢?

■近貴人:廣泛與人交往,遇到貴人的機遇就越高!
  
付高薪給處理人際關係的專業人才,遠超過任何其他能力的人。──洛克菲勒(美國慈善家、資本家)

小劉是某家公司的主管。有一天他提早到公司,看見到清潔人員已經在打掃環境,於是他跟對方打招呼說:「你真是辛苦了,這麼早就來了。」這位清潔人員頓時覺得受寵若驚,連忙回應:「不辛苦,不辛苦,這是我們的工作。」

過了一段時間,公司要加訂雜誌,那位清潔人員負責統計訂購份數,時間只有一個上午。那天上午,小劉正好外出辦事,直到中午才回來。結果,當小劉回來時,發現那位清潔人員還沒有下班,這才明白,原來他等了自己一個上午。小劉不知道該訂什麼雜誌,清潔人員便拿出其他同事訂的雜誌給他做參考,根據別人訂閱的情況提醒他,《電子商務》和《互聯網時代》應該可以,總經理辦公室都訂閱這兩本雜誌。於是小劉聽這位清潔人員的建議,也訂了這兩本雜誌。

因為總經理正喜歡這兩本雜誌的觀點,開會時經常提問。結果,小劉總是能輕而易舉地回答這些問題。從此,老總對小劉更加器重。

只因為打過一次招呼,就讓小劉結識這位真誠守信的清潔人員,並且因為他的建議,使小劉能夠得心應手地應付總經理提出的問題,進而獲得器重。

越來越多現代人注意到,成功人士都擁有人際關係網。這種網路由各種不同的朋友組成,有過去的知己,有新交的好友;有男的,有女的;有前輩,有晚輩;有地位高的,有地位低的;他們來自不同的行業,具有不同的特長。

廣泛與人交往,遇到貴人的機率就越高。有許多的機遇便是在與朋友的交往中出現的,有的甚至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朋友的一句話、一點幫助、一絲關心等,都可能化為難得的機遇。

金主任性格開朗,愛向別人打招呼,現在是科長的第一順位接班人。在公司,他總是先大聲地向別人問好,所以在主管或部門同事裡沒有人跟他敵對。大家都說,和他打招呼時心情特別愉快。金主任經常向人問好,即使在走道或電梯裡碰到早上打過招呼的同事,他也會再次問好,這時他會以「工作順利嗎」、「你今天看起來氣色很好」等輕鬆的話語,來代替問候。金主任的問候常給對方帶來能量,他遇到沒有晉升的前輩,會安慰對方: 「大家都覺得很可惜,下次你一定可以獲得晉升。」有趣的是,金主任對同事的問候也時常能對他自己的工作產生加分效果。

如果寫企劃書時碰到困難,同事們會幫他分擔,即便犯了某些錯誤,也不曾被主管點名責駡或是反映給人事部,相反地,主管還會叫他坐在身邊,親切地給予指導。只有金主任的企劃書經常被採用。

在與其他部門合作時,本部門同事更清楚感受到金主任的優點,每當部門之間有分歧或衝突時,只要金主任出面調解,大家就會停止爭執。

簡單的一句「你好」,能將正能量傳達給他人。「你好」二字傳達出積極的訊息,那就是希望對方一切順利,即使碰到困難也能順利解決。因此,善於人際交往的人在與別人見面時,多半會先大聲問好,藉此為對方帶來祝福。這些祝福,慢慢累積起來,成為自己人生發展的重要籌碼。

著名社會學家霍曼斯指出,人際交往在本質上,是一種社會交換的過程。長期以來,人們最忌諱將人際交往和交換連結,認為一談交換便顯得庸俗,褻瀆了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感情,其實大可不必有。在日常交往中,我們總是交換著某些東西,或者是物質,或者是情感,或者是其他方面的東西。

人們都希望這些交換對自己產生價值,並且希望在交換過程中可以得大於失。不值得的人際交往更沒有理由維繫,否則我們就無法保持心理平衡。所以,人際關系的建立與維繫,否則都將依據一定的價值進行衡量。對於不值得交往或是利大於弊的人際關係,人們便選擇逃避、疏遠或終止。

於是這種社會交換的本質,要求我們在人際交往中特別留意,讓別人覺得「這個人」值得與我交往。無論彼此多麼親密,都應從物質、情感等方面進行「投資」,否則原本親密的關係將會漸漸疏遠。在我們積極投資的同時,還得注意不要急於獲得回報。現實生活裡,只問付出、不問回報的人只佔少數,大多數人在付出時,若沒有得到期望中的回報,這時就會產生吃虧的感覺。在人際交往中,很多人都是生怕自己吃虧,甚至期待占到一點便宜。心理學家提醒我們,不要害怕吃虧。雖然鄭板橋的「吃虧是福」廣為流傳,真正領悟其中真意的人並不多。

其實,「吃虧是福」作為人生哲理,確實有其心理學依據。「吃虧」是一種積極的交往方式,吃虧所帶來的福,價值遠遠超過所吃的虧。在人際交往中,適度地吃虧會讓人覺得你很大氣、豪爽,很有度量有自我犧牲的精神,重感情、樂於助人等等,這是很高精神境界。這種犧牲精神有助於增強自信和自我接納。這些心理上的收穫,不付出便無法得到。

另一方面,天下沒有白吃的虧。與我們交往的無非都是普通人,在人際交往中都遵循類似的法則。我們給予對方的一切,不會消失,終將轉化為某種意想不到的回報。而那些喜歡佔便宜的人,每佔別人一分便宜,就喪失一分人格的尊嚴,也就少了一分自信。

以前的長輩常對孩子說,平常進出門時,一定要出個聲,而且要求子女養成向人問好的習慣,如今我們已經忘記這些教誨的深層義涵,我們堅信要搶先得到新知識、新技術,以及別人不懂的東西,才能開啟富足的未來,卻忽視做人的基本要訣。我們之所以經常遭遇挫折,正是因為忽略這些看似微不足道,但其實很重要的生活態度,挫折只不過是我們為此付出的代價。

【細節二】
  
人際交往的本質是一個社會交換的過程,認為「一談交換就很庸俗」的想法,其實大可不必。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