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剷除致命的FUD(恐懼、猶豫、猜疑)因子
東西方的想法可能存在差異,但有一點倒是放諸四海皆準,那就是我們都要抱持著自信,才有可能在賽場、商場、友情與愛情裡勝出。
不論是奧運選手、表演藝術家、還是在商場上拚搏的你和我,愈來愈多人開始為了保持巔峰狀態而找上運動心理諮商師。我有幸也結識了一位這樣的運動心理諮商師史丹,他用了簡單的一招改變了我的人生。
有天我們在某家咖啡店簡單共進午餐,他告訴我他正在跟一位名字請我不要透露的日本奧運滑冰選手配合,我們就叫她津惠子吧。他說她的天分跟技巧都是拿金牌的料,但就是欠缺自信,這是所有人的致命傷,當然也是運動員的致命傷。(記者問她: 「妳會贏嗎?」她的回答是: 「我會盡力。」對此我只能說: 「津惠子,妳這樣狼性不夠啦!」)史丹跟我說,除非你內心深處真的相信自己是個贏家,否則永遠都只是陪榜的分。你必須時時刻刻相信自己(不是只有比賽期間這樣而已),不論睡覺作夢、吃飯聊天、洗澡洗頭、聚會應酬,隨時隨地都要保持在自信的「最佳狀態」內。
那我呢?我可不是奧運選手
說起「最佳狀態」,我問了史丹一件事情。我說我們很多人又沒有要拿金牌,還有必要去講究「狀態」嗎?
「妳這麼問是什麼意思?」史丹反問起我來。「每個人當然都有金牌要拿啊。也許不是冬奧的滑冰、滑雪,也不是夏季奧運的田徑金牌,但我們在工作上、在家庭生活上,也是有等同於金牌的目標啊。交朋友有交朋友的金牌,談戀愛有談戀愛的金牌,經營婚姻有經營婚姻的金牌。每個人對於金牌的定義都不盡相同,但追求卓越的方法卻能相通。不論追求的目標是什麼,我們都得設法進入最佳狀態,否則就會像冷掉的鬆餅一樣乏人問津。
我又問他:「所以這個最佳狀態,在什麼地方?」
他說:「對某些人來說,最佳狀態就在自家後院,隨時可以出現在眼前。對某些人來講,最佳狀態在很遠的地方,去一趟跟出遠門沒兩樣。」
聽他這麼講,我很自然地問出這樣一個問題:「是喔,那我距離最佳狀態有多遠?」
「這我一下子答不出來,」他說,「但妳要是想知道的話,我們可以一起來測測看。妳要不要試試我給津惠子做過的測驗?」史丹邊說邊在紙巾上畫出了五條線,還寫下了些我看不懂的字眼。___________________ CN CS CB CL CA
___________________ CN CS CB CL CA
___________________ CN CS CB CL CA
___________________ CN CS CB CL CA
___________________ CN CS CB CL CA
「好,」他說,「在這五條線上,寫下妳人生中對話機會最多的人名。如果妳每天都得面對的人超過五個,那線妳可以自己加。」
在接著往下讀之前,請各位也一樣畫好線,然後列出五個你跟他很熟,他也對你知之甚詳的人物。他們可以是你的同性朋友、異性朋友、戀愛對象、兄弟姊妹,也可是你的配偶或伴侶,任何你覺得對你有影響力的個體。在這個點上,請你先忽視寫在線下方的那些英文字母,就先把名字寫下來就好。這測驗我們回頭馬上來做。
自信不足讓津惠子在前一年的比賽裡遭到淘汰,如今史丹只有三個月的時間可以幫助她真心感覺到「自己最棒」。為了達成這項任務,史丹的第一大挑戰是津惠子在日本土生土長,所以美國人那種「囂張」,那種無傷大雅的互虧跟吹牛,她都完全沒有經歷過。棒打出頭鳥,才是日本人習慣的作風。
更糟糕的是,津惠子的戀愛對象是個自身也欠缺安全感的傢伙,他會貶低津惠子來抬高自己。所以史丹面臨的第二個難關是要讓津惠子了解到,她的男朋友阿孝在打擊她的自信。史丹一定要能做到這一點,才有機會可以達成最終目標,那就是讓津惠子發揮潛力,成為新科的金牌選手。
津惠子列出的五個人裡,有她住在京都但每天都會通電話的雙親,有她定居美國的姊姊,有她最好的美國朋友珍妮,當然還有她交往中的男朋友阿孝。
史丹要津惠子想想她與這五個人的對話過程,然後根據對方批評她的頻率來圈選出對應的英文字母縮寫。
在繼續往下讀之前,也請各位同樣這麼做。亦即如果對方從來沒有批評過你,那就請你圈CN (Criticizes Never);如果對方甚少批評你,那就請你圈CS (Criticizes Seldom)。CB (Criticizes Beneficially) 是個比較有趣的選項,代表對方有時候確實會批評你,但他的批評能讓你受益。你覺得這人的批評並非出自惡意,而且他建設性的批評還有助於你的成長。如果對方很常批評你,就圈選CL (Criticizes a Lot);如果對方一天到晚批評你,那就圈CA (Criticizes Always)。津惠子的清單圈完後長這幅模樣:母親跟姊姊是CN,爸爸CS,姊妹淘CB,而她的男朋友是CA。(我的清單幾乎一模一樣,兩個CN、一個CS、一個CB與一個CA。)
史丹幫助津惠子進入最佳狀態的第一步是讓她聊自己,聊她在日本的生活,聊她作為奧運運動員的嶄新人生,聊她的訓練菜單,聊她的人際關係。在她描述這些事情的過程當中,史丹會丟出問題來詢問她的感受。「某天表現很好被姊姊看到,妳有什麼感覺?某天表現很好被好朋友珍妮看到,妳有什麼感覺?」
史丹注意到津惠子一講到非常以自己為榮的家人,背脊就會挺直,深棕色的眼睛就會閃閃發光,雙唇也會顯露出淺淺的自信微笑。史丹需要津惠子可以時時刻刻都保持這樣的心情。相反地,只要津惠子一談到她的男朋友,肩膀都會緊繃起來,眼神則會一沉。
再來史丹問了津惠子最關鍵的那個問題,那個津惠子一想要回答就會淚流滿面的問題。這個問題是:「某天表現很好被男朋友看到,妳會有什麼感覺?」
津惠子這才了解到,她從來沒有在男朋友看著的時候表現好過。
如何成為金牌得主候選人
現在我們再回到各位的清單。如果你所有的關係人都是CS或CN,也就是他們很少或從不批評你,那恭喜你,你很幸運,因為你身邊有很多人支持著你。如果你的清單上有CB,也就是他們給的是有益的批評,那我要請你再去確認一下他們是否真的給了你建設性的批評,你是不是真的有因為這些批評而變成更好的人。不過真正有問題的,還是你的清單上有CA或CL,也就是你身邊的人會經常或習慣性地批評你。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人,而你的狀況容許你跟他們切割,那就不用猶豫了,趕緊跟他們保持距離方為上策。
但如果客觀環境不容許你跟這些人一刀兩斷(姑且稱這些人為垃圾話達人),那你就必須讓他停止糟蹋你,這樣才有希望能成功把FUD因子掃出你的人生。如果你身邊有人每天在啃食你的自信,那你想要自我感覺良好就是在緣木求魚。你必須把垃圾話達人叫到一旁,跟他說清楚你被噴垃圾話時的感覺。你要說得非常仔細、非常具體。你要描述症狀,你要點名結果。例如你可以說:「喬治,我知道你覺得自己說這些是為我好,但每次被你講成那樣,我都會喘不過氣來,都會心跳加快。我會把你的話聽進去,然後覺得自己是個屁,也會愈來愈容易生氣。事情變成這樣我真的很不開心,畢竟你也在我的生命裡。」
萬一你講過了,但狀況還是沒有改善,那你就必須要設一個停損點。按照你與對方的關係不同,你掉頭離開的可以是一個房間,可以是一棟房子,也可以是對方的整個人生。
很顯然你不可能跟爸媽斷絕關係,也不可能只為了對方嘴臭就跟其他方面都很好的另一半離婚,尤其如果有孩子的話。你要謹慎規劃自己的最後通牒,因為一旦遇到垃圾話又來的時候,你就必須堅決地貫徹到底。
〈人氣加油站〉
陪審團在審判期間要被隔離,是怕他們的想法會受到媒體或親朋好友的意見干擾。而自信心的建立也適用一樣的道理。人氣王很明白垃圾話達人是自信的殺手。除非他們是你生命中無可選擇或不可或缺的存在,否則就把這些無可救藥的負能量黑洞給關了吧!就像我媽媽說的:「何必那麼艱苦,怨偶離一離卡好!」
津惠子的故事是喜劇收場。接著的幾個星期,她跟史丹繼續就她與阿孝的關係進行懇談,而最後津惠子決定要快刀斬亂麻跟阿孝分手。擺脫了不必要的牽絆之後,她的滑冰成績也一飛衝天。
〈答應自己〉第11條:忍無可忍,便無需再忍(♀♂)
我會讓垃圾話達人知道我被批評的時候是什麼感覺,我會發給他們最後通牒。但如果那些人講不聽,忍無可忍我便不會再忍。我會要他們「給我閉嘴」或高喊「掰掰討厭鬼」。
02 再也不想聽到「你都沒在聽!」
你有沒有對著沒被徹底捶進木頭裡的釘子對牛彈琴的經驗?對方是不是都不會點頭?是不是都不會說「嗯哼」?是不是都很少笑容?是不是你話都說完了,他還是呆呆站著。各位男士,不是要找大家的碴,但你們就是那根凸出來的釘子,你們當聽眾的時候就是這麼不懂得反應。這在男人之間是好的,大人從小就是這麼教你們的。 男人跟男人之間就是這樣互動,不會因為這樣就誤會對方沒在聽你講話,事實上你們就是這樣才知道對方有在聽你講話。但如果今天對你講話的是個女生,那你這樣就是討打了。她會去把鐵鎚找出來,往你這根釘子的頭捶下去,然後順便大喊一句:「你有沒有在聽聽聽聽聽~?」
去年我受邀在墨西哥一場很棒的女性領導人會議上演講,與會者除了數百名女性之外,還有半打勇敢的丈夫或另一半被陽光沙灘吸引前來。這場會議隨時有十場議程是給女性參加的,另外有一場是為男性準備的,至於議程的主題則從企業經營到心靈提升任君選擇。我參加了各式各樣的研討議程,但到了最後一天,吸引我注意的是一場給男性參加的議程,主題是「如何扮演成功女性的伴侶」。
〈人氣加油站〉
如果有幅畫的題目是《傾聽者是男性》,那這一定是一幅靜物畫。如果這幅作品的標題是《傾聽者是女性》,那這不只不會是幅靜物畫,還會是一部高畫質的動畫。人氣王要是不希望異性對自己說:「你都沒在聽我說話」,他們二話不說就會力行跨性別的傾聽。
很顯然我參加這場研討會的話會非常怪,所以詢問了一下主辦單位事後會不會有錄音可以購買。很可惜大會沒有做這樣的安排,我琢磨著與會男性不希望他們的太太或另一半聽到他們在會場裡稱兄道弟或罵女生出氣。(我後來發現第二點是我多慮了,他們一點都不仇女,事實上這群很棒的男性還非常以他們功成名就的太太為榮。有一名與會男士是這麼說的:「太太會賺錢我有什麼好不開心,每個月看著共同帳戶的餘額往上爬,我可是拍手都來不及。」)
這場男性會議的主辦者很客氣地邀請我列席,這我覺得OK。但我也說要徵求在場男士的同意啦,如果他們不介意我當隻牆壁上的蒼蠅安安靜靜、「有耳無嘴」,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最後為了讓我的存在不會妨礙在場男士開心,我坐在一張大屏幕的後頭讓現場沒人看得到我,但我能聽到現場都說了些什麼。議程的一開始,主持人提議由男士們先一個個自我介紹,說說自己的太太是什麼來頭,自己跟太太的相處又是什麼狀況。於是第一位先生就開始說了起來,他話匣子一開就一直說……一直說……一直說,前後應該有十分鐘之久吧,而我也開始納悶起現場人是不是都走得差不多了,因為除了發言的先生以外,現場真的是有點安靜過頭,完全聽不到任何「嗯哼」、任何評論、任何發問。安靜到這種程度,是因為其他人都閃了嗎?
但事實並不然。因為我很快就發現發言的棒子傳給了第二個人、第三個人,乃至於每一個人。而女性習慣表示自己有在認真聽的小雜音,不論換了多少講者都是聽不到的。事實上因為都沒有人的嗯嗯啊啊在背景穿插,所以我總感覺自己聽到的發言跟獨白沒兩樣。
這也太誇張了吧!我這麼想。這真的太反常了,我驚呆到會議後回到自己的辦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把男女兩性扮演傾聽者的研究都翻出來。把資料爬梳了一番之後,我得到一些讓我眼界大開的結論。
我們總覺得女性比較會聽人說話吧?其實也不盡然。比較正確的說法應該是男女傾聽的風格不一樣。女性當聽眾時總是會不停地點頭如搗蒜,生怕對方不知道我們在聽。我們會發出支持性的「噪音」來供對方確認我們聽懂了他的道理。在那天的「垂簾聽政」之前,我一直不曉得自己這種跟說話者亦步亦趨的嗯嗯啊啊是一種打擾。但問題是很多男性朋友顯然想法跟我不一樣,他們覺得這樣很干擾!所以請小心了,諸位女性同胞。我們必須在跟男性說話時改弦易轍,換個不同的傾聽風格。(當然反之亦然,男性也有地方得改。)
說到男性,他們只會在真的很同意你的時候點頭。他們可能會自認男性的傾聽方式比較優越,因為他們在乎的不是當下短暫的附和,而是深層與長遠的志同道合。
女性比較多長舌婦?這同樣是一種成見。男性在職場上比女性健談多了。對男性而言,說話是一種競爭,也是一種傳達自身想法的途徑。回到家他們一聲不吭,是因為終於可以脫離競爭的行列來好好休息。
女性會相互打斷發言,但並不是在比賽,而是在鼓勵對方往下講。就像那種會不斷把嘴喙伸進玻璃杯裡喝水的塑膠鴨(一種號稱永動機的科學玩具),女性在對話時會點頭如搗蒜,但我們這種舉措只是想表達:「我有在聽,你的意思我懂。」但正所謂橘逾淮而為枳,語言這種事就是沒個準,尤其東西方文化更有其一定的差異。要是有機會旅遊到遠東的日本,請記得一定要把語言的習慣「過篩」,或至少在上頭淋一點「照燒醬」來迎合當地口味。身為美國媽媽,看到頑皮的小孩從廚房冰箱裡拿出雞蛋,然後一顆顆往地上砸,妳會怎麼辦?「咻!」ㄆ一ㄚ、「咻!」ㄆ一ㄚ,兩顆雞蛋墜地,感覺像兩顆原子彈,妳一整個大爆炸,然後妳最起碼會說「不要啊,住手!」吧。
日本媽媽的反應會完全不一樣。她們覺得不論在任何狀況下,說「不」代表有失身分,而溝通則除了自己有面子,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也必須保全。所以日本媽媽會對自己生出來的小屁孩說:「喔,這下子有趣了。誰會把雞蛋往地上丟呢?季衣子,妳有認識誰會把雞蛋往地上丟的嗎?妳有看過誰拿雞蛋往地上丟的嗎?雞蛋先生在喊痛耶,妳有聽到嗎?」
事實上日本有位上田教授 (Keiko Ueda) 有寫過一篇論文就是在講〈十六種在日本不要說「不」的方法〉。你以為是在搞笑嗎?人家可是認真得不得了呢。
〈答應自己〉第9條:傾聽時像根鐵釘(♀)
跟男性說話時,我會盡量避免點頭點個不停,也會減少用「嗯哼」、「嗯嗯啊啊」、「喔喔」或其他雜音來表示支持,男士們會覺得我在打斷他們!(我知道這很難想像。)我會勉強自己記住我只要站在那兒朝著他瞅,其他什麼都不用做,他就會覺得我是個優質的聽眾。
〈答應自己〉第10條:傾聽時像永動機(♂)
為了讓女性知道我有在聽,我會像在義大利麵上撒起司粉一樣,在對話中撒好撒滿表示支持的「嗯哼」與「是喔」。我會點頭讓她知道我懂得她在說些什麼。我會記住用點頭代表我理解,而不是代表我同意。
東西方的想法可能存在差異,但有一點倒是放諸四海皆準,那就是我們都要抱持著自信,才有可能在賽場、商場、友情與愛情裡勝出。
不論是奧運選手、表演藝術家、還是在商場上拚搏的你和我,愈來愈多人開始為了保持巔峰狀態而找上運動心理諮商師。我有幸也結識了一位這樣的運動心理諮商師史丹,他用了簡單的一招改變了我的人生。
有天我們在某家咖啡店簡單共進午餐,他告訴我他正在跟一位名字請我不要透露的日本奧運滑冰選手配合,我們就叫她津惠子吧。他說她的天分跟技巧都是拿金牌的料,但就是欠缺自信,這是所有人的致命傷,當然也是運動員的致命傷。(記者問她: 「妳會贏嗎?」她的回答是: 「我會盡力。」對此我只能說: 「津惠子,妳這樣狼性不夠啦!」)史丹跟我說,除非你內心深處真的相信自己是個贏家,否則永遠都只是陪榜的分。你必須時時刻刻相信自己(不是只有比賽期間這樣而已),不論睡覺作夢、吃飯聊天、洗澡洗頭、聚會應酬,隨時隨地都要保持在自信的「最佳狀態」內。
那我呢?我可不是奧運選手
說起「最佳狀態」,我問了史丹一件事情。我說我們很多人又沒有要拿金牌,還有必要去講究「狀態」嗎?
「妳這麼問是什麼意思?」史丹反問起我來。「每個人當然都有金牌要拿啊。也許不是冬奧的滑冰、滑雪,也不是夏季奧運的田徑金牌,但我們在工作上、在家庭生活上,也是有等同於金牌的目標啊。交朋友有交朋友的金牌,談戀愛有談戀愛的金牌,經營婚姻有經營婚姻的金牌。每個人對於金牌的定義都不盡相同,但追求卓越的方法卻能相通。不論追求的目標是什麼,我們都得設法進入最佳狀態,否則就會像冷掉的鬆餅一樣乏人問津。
我又問他:「所以這個最佳狀態,在什麼地方?」
他說:「對某些人來說,最佳狀態就在自家後院,隨時可以出現在眼前。對某些人來講,最佳狀態在很遠的地方,去一趟跟出遠門沒兩樣。」
聽他這麼講,我很自然地問出這樣一個問題:「是喔,那我距離最佳狀態有多遠?」
「這我一下子答不出來,」他說,「但妳要是想知道的話,我們可以一起來測測看。妳要不要試試我給津惠子做過的測驗?」史丹邊說邊在紙巾上畫出了五條線,還寫下了些我看不懂的字眼。___________________ CN CS CB CL CA
___________________ CN CS CB CL CA
___________________ CN CS CB CL CA
___________________ CN CS CB CL CA
___________________ CN CS CB CL CA
「好,」他說,「在這五條線上,寫下妳人生中對話機會最多的人名。如果妳每天都得面對的人超過五個,那線妳可以自己加。」
在接著往下讀之前,請各位也一樣畫好線,然後列出五個你跟他很熟,他也對你知之甚詳的人物。他們可以是你的同性朋友、異性朋友、戀愛對象、兄弟姊妹,也可是你的配偶或伴侶,任何你覺得對你有影響力的個體。在這個點上,請你先忽視寫在線下方的那些英文字母,就先把名字寫下來就好。這測驗我們回頭馬上來做。
自信不足讓津惠子在前一年的比賽裡遭到淘汰,如今史丹只有三個月的時間可以幫助她真心感覺到「自己最棒」。為了達成這項任務,史丹的第一大挑戰是津惠子在日本土生土長,所以美國人那種「囂張」,那種無傷大雅的互虧跟吹牛,她都完全沒有經歷過。棒打出頭鳥,才是日本人習慣的作風。
更糟糕的是,津惠子的戀愛對象是個自身也欠缺安全感的傢伙,他會貶低津惠子來抬高自己。所以史丹面臨的第二個難關是要讓津惠子了解到,她的男朋友阿孝在打擊她的自信。史丹一定要能做到這一點,才有機會可以達成最終目標,那就是讓津惠子發揮潛力,成為新科的金牌選手。
津惠子列出的五個人裡,有她住在京都但每天都會通電話的雙親,有她定居美國的姊姊,有她最好的美國朋友珍妮,當然還有她交往中的男朋友阿孝。
史丹要津惠子想想她與這五個人的對話過程,然後根據對方批評她的頻率來圈選出對應的英文字母縮寫。
在繼續往下讀之前,也請各位同樣這麼做。亦即如果對方從來沒有批評過你,那就請你圈CN (Criticizes Never);如果對方甚少批評你,那就請你圈CS (Criticizes Seldom)。CB (Criticizes Beneficially) 是個比較有趣的選項,代表對方有時候確實會批評你,但他的批評能讓你受益。你覺得這人的批評並非出自惡意,而且他建設性的批評還有助於你的成長。如果對方很常批評你,就圈選CL (Criticizes a Lot);如果對方一天到晚批評你,那就圈CA (Criticizes Always)。津惠子的清單圈完後長這幅模樣:母親跟姊姊是CN,爸爸CS,姊妹淘CB,而她的男朋友是CA。(我的清單幾乎一模一樣,兩個CN、一個CS、一個CB與一個CA。)
史丹幫助津惠子進入最佳狀態的第一步是讓她聊自己,聊她在日本的生活,聊她作為奧運運動員的嶄新人生,聊她的訓練菜單,聊她的人際關係。在她描述這些事情的過程當中,史丹會丟出問題來詢問她的感受。「某天表現很好被姊姊看到,妳有什麼感覺?某天表現很好被好朋友珍妮看到,妳有什麼感覺?」
史丹注意到津惠子一講到非常以自己為榮的家人,背脊就會挺直,深棕色的眼睛就會閃閃發光,雙唇也會顯露出淺淺的自信微笑。史丹需要津惠子可以時時刻刻都保持這樣的心情。相反地,只要津惠子一談到她的男朋友,肩膀都會緊繃起來,眼神則會一沉。
再來史丹問了津惠子最關鍵的那個問題,那個津惠子一想要回答就會淚流滿面的問題。這個問題是:「某天表現很好被男朋友看到,妳會有什麼感覺?」
津惠子這才了解到,她從來沒有在男朋友看著的時候表現好過。
如何成為金牌得主候選人
現在我們再回到各位的清單。如果你所有的關係人都是CS或CN,也就是他們很少或從不批評你,那恭喜你,你很幸運,因為你身邊有很多人支持著你。如果你的清單上有CB,也就是他們給的是有益的批評,那我要請你再去確認一下他們是否真的給了你建設性的批評,你是不是真的有因為這些批評而變成更好的人。不過真正有問題的,還是你的清單上有CA或CL,也就是你身邊的人會經常或習慣性地批評你。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人,而你的狀況容許你跟他們切割,那就不用猶豫了,趕緊跟他們保持距離方為上策。
但如果客觀環境不容許你跟這些人一刀兩斷(姑且稱這些人為垃圾話達人),那你就必須讓他停止糟蹋你,這樣才有希望能成功把FUD因子掃出你的人生。如果你身邊有人每天在啃食你的自信,那你想要自我感覺良好就是在緣木求魚。你必須把垃圾話達人叫到一旁,跟他說清楚你被噴垃圾話時的感覺。你要說得非常仔細、非常具體。你要描述症狀,你要點名結果。例如你可以說:「喬治,我知道你覺得自己說這些是為我好,但每次被你講成那樣,我都會喘不過氣來,都會心跳加快。我會把你的話聽進去,然後覺得自己是個屁,也會愈來愈容易生氣。事情變成這樣我真的很不開心,畢竟你也在我的生命裡。」
萬一你講過了,但狀況還是沒有改善,那你就必須要設一個停損點。按照你與對方的關係不同,你掉頭離開的可以是一個房間,可以是一棟房子,也可以是對方的整個人生。
很顯然你不可能跟爸媽斷絕關係,也不可能只為了對方嘴臭就跟其他方面都很好的另一半離婚,尤其如果有孩子的話。你要謹慎規劃自己的最後通牒,因為一旦遇到垃圾話又來的時候,你就必須堅決地貫徹到底。
〈人氣加油站〉
陪審團在審判期間要被隔離,是怕他們的想法會受到媒體或親朋好友的意見干擾。而自信心的建立也適用一樣的道理。人氣王很明白垃圾話達人是自信的殺手。除非他們是你生命中無可選擇或不可或缺的存在,否則就把這些無可救藥的負能量黑洞給關了吧!就像我媽媽說的:「何必那麼艱苦,怨偶離一離卡好!」
津惠子的故事是喜劇收場。接著的幾個星期,她跟史丹繼續就她與阿孝的關係進行懇談,而最後津惠子決定要快刀斬亂麻跟阿孝分手。擺脫了不必要的牽絆之後,她的滑冰成績也一飛衝天。
〈答應自己〉第11條:忍無可忍,便無需再忍(♀♂)
我會讓垃圾話達人知道我被批評的時候是什麼感覺,我會發給他們最後通牒。但如果那些人講不聽,忍無可忍我便不會再忍。我會要他們「給我閉嘴」或高喊「掰掰討厭鬼」。
02 再也不想聽到「你都沒在聽!」
你有沒有對著沒被徹底捶進木頭裡的釘子對牛彈琴的經驗?對方是不是都不會點頭?是不是都不會說「嗯哼」?是不是都很少笑容?是不是你話都說完了,他還是呆呆站著。各位男士,不是要找大家的碴,但你們就是那根凸出來的釘子,你們當聽眾的時候就是這麼不懂得反應。這在男人之間是好的,大人從小就是這麼教你們的。 男人跟男人之間就是這樣互動,不會因為這樣就誤會對方沒在聽你講話,事實上你們就是這樣才知道對方有在聽你講話。但如果今天對你講話的是個女生,那你這樣就是討打了。她會去把鐵鎚找出來,往你這根釘子的頭捶下去,然後順便大喊一句:「你有沒有在聽聽聽聽聽~?」
去年我受邀在墨西哥一場很棒的女性領導人會議上演講,與會者除了數百名女性之外,還有半打勇敢的丈夫或另一半被陽光沙灘吸引前來。這場會議隨時有十場議程是給女性參加的,另外有一場是為男性準備的,至於議程的主題則從企業經營到心靈提升任君選擇。我參加了各式各樣的研討議程,但到了最後一天,吸引我注意的是一場給男性參加的議程,主題是「如何扮演成功女性的伴侶」。
〈人氣加油站〉
如果有幅畫的題目是《傾聽者是男性》,那這一定是一幅靜物畫。如果這幅作品的標題是《傾聽者是女性》,那這不只不會是幅靜物畫,還會是一部高畫質的動畫。人氣王要是不希望異性對自己說:「你都沒在聽我說話」,他們二話不說就會力行跨性別的傾聽。
很顯然我參加這場研討會的話會非常怪,所以詢問了一下主辦單位事後會不會有錄音可以購買。很可惜大會沒有做這樣的安排,我琢磨著與會男性不希望他們的太太或另一半聽到他們在會場裡稱兄道弟或罵女生出氣。(我後來發現第二點是我多慮了,他們一點都不仇女,事實上這群很棒的男性還非常以他們功成名就的太太為榮。有一名與會男士是這麼說的:「太太會賺錢我有什麼好不開心,每個月看著共同帳戶的餘額往上爬,我可是拍手都來不及。」)
這場男性會議的主辦者很客氣地邀請我列席,這我覺得OK。但我也說要徵求在場男士的同意啦,如果他們不介意我當隻牆壁上的蒼蠅安安靜靜、「有耳無嘴」,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最後為了讓我的存在不會妨礙在場男士開心,我坐在一張大屏幕的後頭讓現場沒人看得到我,但我能聽到現場都說了些什麼。議程的一開始,主持人提議由男士們先一個個自我介紹,說說自己的太太是什麼來頭,自己跟太太的相處又是什麼狀況。於是第一位先生就開始說了起來,他話匣子一開就一直說……一直說……一直說,前後應該有十分鐘之久吧,而我也開始納悶起現場人是不是都走得差不多了,因為除了發言的先生以外,現場真的是有點安靜過頭,完全聽不到任何「嗯哼」、任何評論、任何發問。安靜到這種程度,是因為其他人都閃了嗎?
但事實並不然。因為我很快就發現發言的棒子傳給了第二個人、第三個人,乃至於每一個人。而女性習慣表示自己有在認真聽的小雜音,不論換了多少講者都是聽不到的。事實上因為都沒有人的嗯嗯啊啊在背景穿插,所以我總感覺自己聽到的發言跟獨白沒兩樣。
這也太誇張了吧!我這麼想。這真的太反常了,我驚呆到會議後回到自己的辦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把男女兩性扮演傾聽者的研究都翻出來。把資料爬梳了一番之後,我得到一些讓我眼界大開的結論。
我們總覺得女性比較會聽人說話吧?其實也不盡然。比較正確的說法應該是男女傾聽的風格不一樣。女性當聽眾時總是會不停地點頭如搗蒜,生怕對方不知道我們在聽。我們會發出支持性的「噪音」來供對方確認我們聽懂了他的道理。在那天的「垂簾聽政」之前,我一直不曉得自己這種跟說話者亦步亦趨的嗯嗯啊啊是一種打擾。但問題是很多男性朋友顯然想法跟我不一樣,他們覺得這樣很干擾!所以請小心了,諸位女性同胞。我們必須在跟男性說話時改弦易轍,換個不同的傾聽風格。(當然反之亦然,男性也有地方得改。)
說到男性,他們只會在真的很同意你的時候點頭。他們可能會自認男性的傾聽方式比較優越,因為他們在乎的不是當下短暫的附和,而是深層與長遠的志同道合。
女性比較多長舌婦?這同樣是一種成見。男性在職場上比女性健談多了。對男性而言,說話是一種競爭,也是一種傳達自身想法的途徑。回到家他們一聲不吭,是因為終於可以脫離競爭的行列來好好休息。
女性會相互打斷發言,但並不是在比賽,而是在鼓勵對方往下講。就像那種會不斷把嘴喙伸進玻璃杯裡喝水的塑膠鴨(一種號稱永動機的科學玩具),女性在對話時會點頭如搗蒜,但我們這種舉措只是想表達:「我有在聽,你的意思我懂。」但正所謂橘逾淮而為枳,語言這種事就是沒個準,尤其東西方文化更有其一定的差異。要是有機會旅遊到遠東的日本,請記得一定要把語言的習慣「過篩」,或至少在上頭淋一點「照燒醬」來迎合當地口味。身為美國媽媽,看到頑皮的小孩從廚房冰箱裡拿出雞蛋,然後一顆顆往地上砸,妳會怎麼辦?「咻!」ㄆ一ㄚ、「咻!」ㄆ一ㄚ,兩顆雞蛋墜地,感覺像兩顆原子彈,妳一整個大爆炸,然後妳最起碼會說「不要啊,住手!」吧。
日本媽媽的反應會完全不一樣。她們覺得不論在任何狀況下,說「不」代表有失身分,而溝通則除了自己有面子,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也必須保全。所以日本媽媽會對自己生出來的小屁孩說:「喔,這下子有趣了。誰會把雞蛋往地上丟呢?季衣子,妳有認識誰會把雞蛋往地上丟的嗎?妳有看過誰拿雞蛋往地上丟的嗎?雞蛋先生在喊痛耶,妳有聽到嗎?」
事實上日本有位上田教授 (Keiko Ueda) 有寫過一篇論文就是在講〈十六種在日本不要說「不」的方法〉。你以為是在搞笑嗎?人家可是認真得不得了呢。
〈答應自己〉第9條:傾聽時像根鐵釘(♀)
跟男性說話時,我會盡量避免點頭點個不停,也會減少用「嗯哼」、「嗯嗯啊啊」、「喔喔」或其他雜音來表示支持,男士們會覺得我在打斷他們!(我知道這很難想像。)我會勉強自己記住我只要站在那兒朝著他瞅,其他什麼都不用做,他就會覺得我是個優質的聽眾。
〈答應自己〉第10條:傾聽時像永動機(♂)
為了讓女性知道我有在聽,我會像在義大利麵上撒起司粉一樣,在對話中撒好撒滿表示支持的「嗯哼」與「是喔」。我會點頭讓她知道我懂得她在說些什麼。我會記住用點頭代表我理解,而不是代表我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