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回應篇:作為「好好先生」的我,被上司罵該怎麼辦?
02上司的情緒勒索:你為何老是遲到?
比起硬碰硬回嘴,先用道歉來避免關係進一步惡化
那時候,我的公司在大磯町舉辦了一個以到職第四年員工為對象的研修活動。地點就在一個濱海的研修場地。
我們的研修課程一直持續到晚上,後來有人提議說:「去海邊走走吧。」
我和另一位同期的男性,以及兩位同期女性一起走到海邊。當我們再回到研修場地時,卻發現燈光都已經熄滅,門也上了鎖。
原來我們誤以為門禁時間是晚上十點,但其實是九點。在沒開電燈的大廳裡,研修活動負責人背對著我們坐著。
當時我們想說,既然難得來到海邊,那就去游泳吧!因為沒帶泳褲,我們就直接下海游泳了。
故事到這裡,宛如一部青春電影。
海邊,到處散落著一些飲料空罐。那些都將成為海岸的垃圾。
「得把這裡弄乾淨才行啊!把它們帶回研修場地,丟進垃圾桶吧。」我們這麼說著,就把空罐給撿了起來。
四個人都覺得自己做了一件好事。然而後來,被人看到的,卻是「所有人都渾身濕漉漉,手中拿著飲料空罐」的畫面。
空罐讓我們跳入黃河也洗不清。無論如何,我們都只會被認為是「跑到外面一邊暢飲啤酒、一邊游泳,然後又超過門禁時間才回來的兩男兩女」。
那一夜究竟是怎麼被訓斥的,我已經記不得了。隔天,公司董事要來談話。那是我部門的直屬主管。我想事態嚴重了。
「昨天,中谷他啊……」這件事可能就這麼被通報上去。也可能被簡略地歸納成完全不符事實的結論:「他溜出研修場地,和女性跑去海邊一邊喝啤酒、一邊游泳。」
那天,公司董事在大廳和研修負責人談話。我很快地走到了兩人談話的地方。
在因通報而被罵之前,我決定先下手為強。
「昨天您很快地教訓了我,但……」我率先開口插話,想營造出「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的氛圍。
但研修負責人卻說:「你在說什麼?」
不是「你這傢伙昨天竟然給我溜出研修場地」,而是「你在說什麼」。這句話更讓人覺得心頭一緊。
感覺就像連害怕的部分,都一起被罵了。
「你在說什麼?」是我完全想像不到的嚴厲責備。如果他說的是:「昨天你竟然給我溜出去?」我覺得稍微還好一點。然而,「你在說什麼?」這句話讓我感受到的是,我因害怕被罵,所以想嘻皮笑臉地插話辯解,卻因為一句話,而讓想辯解的意圖全都一掃而空。
■讓你養成好習慣的一句話02:「比起道歉,你更應該要反省。」
03上司的情緒勒索:你為何不會主動幫忙?
化被動為主動,貼心的人就比別人多一分機會
在公司工作,我總是留到最後一刻。隔壁部門的主管也都留到最後。
有時,那位主管會這麼向我搭話:「還在工作啊?」
當我回答:「已經差不多要走了。」他就說:「要不要一起去吃個燒肉啊?」
「謝謝您的邀請。」我這麼說,然後和他一同往公司的側門走去。
深夜時分,正門通常是緊閉的。
就在經過警衛室前方時,那位主管說:「我把包包忘在桌上啦。」
我回他說:「那我等您。」
我以為他要回辦公室拿包包,一切都很合理。此時,主管卻對我說:「你竟然說:『那我等您』?」
原來,他期待我說的是:「那我去替您拿來吧?」
因為包包沒有鎖在抽屜裡,我可以去拿。然而他卻沒有說:「欸,你去給我把包包拿來!」
其實,也不需要特地這麼說。
就算「那我等您」這句話沒錯,卻也是大錯特錯。
那時,我該說的並不是「那我去替您拿來吧?」而是「那我去替您拿來。」要是我問了那位主管:「我去替您拿來吧?」對方又得再回我一句:「可以替我拿來嗎?」
走出側門後,還得再刷一次門禁卡。實在太麻煩了。因此,我並沒有說出「我去替您拿來」這句話。
那位主管長年宿疾纏身,經常在日比谷公園的長椅上休息。他是那種遊民一旦走過他面前,會說「你臉色很差」而給他藥吃的人。
由於過勞作祟,又過著老是邀「在公司留到最後的小伙子」一起去吃燒肉的生活,他很早就過世了。
在他的喪禮上,我依然不斷為自己說過那句「那我等您」,而懊悔不已。
■讓你養成好習慣的一句話03:「藏在話語背後的深意,總是讓人難以察覺,你得特別留意。」
04上司的情緒勒索:你怎麼不會幫客戶夾菜?
懂觀察周遭環境,你也會開始知道如何尊重別人
在我還是新人時,經常被帶去應酬的場合。自己經常招待別人,也有機會被別人招待。老實說,那種淨是歐吉桑的應酬場合,我實在不太想去。歐吉桑們說的話,一點也不好笑。
明明想去年輕人的店,卻被帶往歐吉桑的店。
我當時並不了解「被帶去應酬」的真正意義。
那是我被歐吉桑邀請、被帶往鱉料理餐廳發生的事。那餐廳裡有處理鱉肉的地方,歐吉桑叫我看。
嗚啊——
我實在拿這種解剖現場沒輒。對於「鱉肉」這種高級料理也吃不慣。寧可給我漢堡還好一點。
接著,一道「頂級美味」——將鱉肝放入生鱉血的料理,被端上桌了。
「這可是會讓你精力充沛喔!」他們如此推薦著這道料理。也對被招待的我說:
「請用」。
「嗚啊——好可怕!」正當我還在猶豫著要不要喝的當口,主管揶揄我說:「給你補精力還給我這種反應?這可是我們這個年紀最需要的啊。」
接著,鮟鱇魚肝上桌了,是一道高級料理。
平時都吃漢堡果腹的我,根本連吃都沒吃過。
「那麼,我就不客氣了。」我一口氣把它送進嘴裡,他們卻責備我:「喂!那不能一口就吃光!要小口小口地品嚐!」
對我這連怎麼吃鮟鱇魚肝都不懂的人,他們說「別一口吃掉!」意思其實是——「給我好好品嚐!」
接著,他們問我:「你到底懂不懂自己為什麼會被帶來這裡啊?」我陪他們應酬,只好和他們同席而坐。
「我們可不是平白無故帶你來的!」主管告訴我「把我帶來」的理由。
「我在培育廣告人才!你給我好好看著這些食物器皿、看著這些料理、看著這些玻璃杯!拍攝廣告時,這些都是教材!」
「你一口把食物給吞了,就只是來『吃』而已!不是這樣的!鮟鱇魚肝究竟是怎樣的東西?鱉這種食材該如何料理?廚師工作的情況、整家店如何運作?這些都是為了讓你學習,才把你帶來應酬的!」
應酬,原來是學習的場合。
即使是享樂的場合,也不是讓你快樂的所在。
所有場合,都能讓人有所收穫。
■讓你養成好習慣的一句話04:「所有的事,你都該當做一種學習。」
05上司的情緒勒索:你的創意怎麼這麼爛?
站在第三者看自己,你的態度就能超脫
當我們覺得自己沒做錯時,通常聲音都會不自覺地大起來。
然而,如果是由自己獨立發想的點子,因為擔心能否通過,無論使了多少努力,說話聲音總會變得微弱。
有個資歷比我大一年的前輩叫做石井,他是個對所有事都能態度超脫的人。「你看看石井,那傢伙只會在說到矛盾、愚蠢的事情時,才會大聲嚷嚷;而你啊,卻只在說些正經八百的事情時,才會提高音量。」有人這麼告訴我。
我想,他是在指責我身為一個創意工作者,氣量竟然這麼狹小。
的確,如果石井先生聽到一個企畫,而那企畫的點子蠢到不行時,他就會大聲地說:「這還挺有趣的嘛!」
我當時老是擔心創作的結果不夠讓人滿意,總是把精力投注在「已經做好『沒搞頭』心理準備」的企畫案上。
老是想避免失敗,光是想著用最有效率的方式通過企畫案,這樣的創意工作者大概已經沒救了。
對所有人都不反對的企畫,說話就鏗鏘有力;面對看起來可能會被退件的企畫,則不願意提交、或是喪失自信。無論前者或後者都一樣不成體統,讓人看不下去。
過於顧慮周遭感受的怯懦、老是優先考慮效率的軟弱,都會讓你無法好好工作。
我的主管曾經這麼形容過石井先生:「他真是個不可思議的傢伙啊。」
據說,他曾在日本知名落語家三枝(現在改名為文枝)大師的攝影現場上睡大頭覺。
走上舞台的三枝大師說:「這人是怎麼回事啊?」
不是在後台,而是在舞台上呼呼大睡喔。
我想,沒有他那種氣度,應該做不到這種事。
「他真是個不可思議的傢伙啊。」我竟羨慕起被這麼形容的石井先生了,他是那種「讓人希望自己能被形容為「真是個不可思議傢伙』的人。
■讓你養成好習慣的一句話05:「你得特別注意自己察言觀色的行為。」
回應篇:作為「好好先生」的我,被上司罵該怎麼辦?
02上司的情緒勒索:你為何老是遲到?
比起硬碰硬回嘴,先用道歉來避免關係進一步惡化
那時候,我的公司在大磯町舉辦了一個以到職第四年員工為對象的研修活動。地點就在一個濱海的研修場地。
我們的研修課程一直持續到晚上,後來有人提議說:「去海邊走走吧。」
我和另一位同期的男性,以及兩位同期女性一起走到海邊。當我們再回到研修場地時,卻發現燈光都已經熄滅,門也上了鎖。
原來我們誤以為門禁時間是晚上十點,但其實是九點。在沒開電燈的大廳裡,研修活動負責人背對著我們坐著。
當時我們想說,既然難得來到海邊,那就去游泳吧!因為沒帶泳褲,我們就直接下海游泳了。
故事到這裡,宛如一部青春電影。
海邊,到處散落著一些飲料空罐。那些都將成為海岸的垃圾。
「得把這裡弄乾淨才行啊!把它們帶回研修場地,丟進垃圾桶吧。」我們這麼說著,就把空罐給撿了起來。
四個人都覺得自己做了一件好事。然而後來,被人看到的,卻是「所有人都渾身濕漉漉,手中拿著飲料空罐」的畫面。
空罐讓我們跳入黃河也洗不清。無論如何,我們都只會被認為是「跑到外面一邊暢飲啤酒、一邊游泳,然後又超過門禁時間才回來的兩男兩女」。
那一夜究竟是怎麼被訓斥的,我已經記不得了。隔天,公司董事要來談話。那是我部門的直屬主管。我想事態嚴重了。
「昨天,中谷他啊……」這件事可能就這麼被通報上去。也可能被簡略地歸納成完全不符事實的結論:「他溜出研修場地,和女性跑去海邊一邊喝啤酒、一邊游泳。」
那天,公司董事在大廳和研修負責人談話。我很快地走到了兩人談話的地方。
在因通報而被罵之前,我決定先下手為強。
「昨天您很快地教訓了我,但……」我率先開口插話,想營造出「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的氛圍。
但研修負責人卻說:「你在說什麼?」
不是「你這傢伙昨天竟然給我溜出研修場地」,而是「你在說什麼」。這句話更讓人覺得心頭一緊。
感覺就像連害怕的部分,都一起被罵了。
「你在說什麼?」是我完全想像不到的嚴厲責備。如果他說的是:「昨天你竟然給我溜出去?」我覺得稍微還好一點。然而,「你在說什麼?」這句話讓我感受到的是,我因害怕被罵,所以想嘻皮笑臉地插話辯解,卻因為一句話,而讓想辯解的意圖全都一掃而空。
■讓你養成好習慣的一句話02:「比起道歉,你更應該要反省。」
03上司的情緒勒索:你為何不會主動幫忙?
化被動為主動,貼心的人就比別人多一分機會
在公司工作,我總是留到最後一刻。隔壁部門的主管也都留到最後。
有時,那位主管會這麼向我搭話:「還在工作啊?」
當我回答:「已經差不多要走了。」他就說:「要不要一起去吃個燒肉啊?」
「謝謝您的邀請。」我這麼說,然後和他一同往公司的側門走去。
深夜時分,正門通常是緊閉的。
就在經過警衛室前方時,那位主管說:「我把包包忘在桌上啦。」
我回他說:「那我等您。」
我以為他要回辦公室拿包包,一切都很合理。此時,主管卻對我說:「你竟然說:『那我等您』?」
原來,他期待我說的是:「那我去替您拿來吧?」
因為包包沒有鎖在抽屜裡,我可以去拿。然而他卻沒有說:「欸,你去給我把包包拿來!」
其實,也不需要特地這麼說。
就算「那我等您」這句話沒錯,卻也是大錯特錯。
那時,我該說的並不是「那我去替您拿來吧?」而是「那我去替您拿來。」要是我問了那位主管:「我去替您拿來吧?」對方又得再回我一句:「可以替我拿來嗎?」
走出側門後,還得再刷一次門禁卡。實在太麻煩了。因此,我並沒有說出「我去替您拿來」這句話。
那位主管長年宿疾纏身,經常在日比谷公園的長椅上休息。他是那種遊民一旦走過他面前,會說「你臉色很差」而給他藥吃的人。
由於過勞作祟,又過著老是邀「在公司留到最後的小伙子」一起去吃燒肉的生活,他很早就過世了。
在他的喪禮上,我依然不斷為自己說過那句「那我等您」,而懊悔不已。
■讓你養成好習慣的一句話03:「藏在話語背後的深意,總是讓人難以察覺,你得特別留意。」
04上司的情緒勒索:你怎麼不會幫客戶夾菜?
懂觀察周遭環境,你也會開始知道如何尊重別人
在我還是新人時,經常被帶去應酬的場合。自己經常招待別人,也有機會被別人招待。老實說,那種淨是歐吉桑的應酬場合,我實在不太想去。歐吉桑們說的話,一點也不好笑。
明明想去年輕人的店,卻被帶往歐吉桑的店。
我當時並不了解「被帶去應酬」的真正意義。
那是我被歐吉桑邀請、被帶往鱉料理餐廳發生的事。那餐廳裡有處理鱉肉的地方,歐吉桑叫我看。
嗚啊——
我實在拿這種解剖現場沒輒。對於「鱉肉」這種高級料理也吃不慣。寧可給我漢堡還好一點。
接著,一道「頂級美味」——將鱉肝放入生鱉血的料理,被端上桌了。
「這可是會讓你精力充沛喔!」他們如此推薦著這道料理。也對被招待的我說:
「請用」。
「嗚啊——好可怕!」正當我還在猶豫著要不要喝的當口,主管揶揄我說:「給你補精力還給我這種反應?這可是我們這個年紀最需要的啊。」
接著,鮟鱇魚肝上桌了,是一道高級料理。
平時都吃漢堡果腹的我,根本連吃都沒吃過。
「那麼,我就不客氣了。」我一口氣把它送進嘴裡,他們卻責備我:「喂!那不能一口就吃光!要小口小口地品嚐!」
對我這連怎麼吃鮟鱇魚肝都不懂的人,他們說「別一口吃掉!」意思其實是——「給我好好品嚐!」
接著,他們問我:「你到底懂不懂自己為什麼會被帶來這裡啊?」我陪他們應酬,只好和他們同席而坐。
「我們可不是平白無故帶你來的!」主管告訴我「把我帶來」的理由。
「我在培育廣告人才!你給我好好看著這些食物器皿、看著這些料理、看著這些玻璃杯!拍攝廣告時,這些都是教材!」
「你一口把食物給吞了,就只是來『吃』而已!不是這樣的!鮟鱇魚肝究竟是怎樣的東西?鱉這種食材該如何料理?廚師工作的情況、整家店如何運作?這些都是為了讓你學習,才把你帶來應酬的!」
應酬,原來是學習的場合。
即使是享樂的場合,也不是讓你快樂的所在。
所有場合,都能讓人有所收穫。
■讓你養成好習慣的一句話04:「所有的事,你都該當做一種學習。」
05上司的情緒勒索:你的創意怎麼這麼爛?
站在第三者看自己,你的態度就能超脫
當我們覺得自己沒做錯時,通常聲音都會不自覺地大起來。
然而,如果是由自己獨立發想的點子,因為擔心能否通過,無論使了多少努力,說話聲音總會變得微弱。
有個資歷比我大一年的前輩叫做石井,他是個對所有事都能態度超脫的人。「你看看石井,那傢伙只會在說到矛盾、愚蠢的事情時,才會大聲嚷嚷;而你啊,卻只在說些正經八百的事情時,才會提高音量。」有人這麼告訴我。
我想,他是在指責我身為一個創意工作者,氣量竟然這麼狹小。
的確,如果石井先生聽到一個企畫,而那企畫的點子蠢到不行時,他就會大聲地說:「這還挺有趣的嘛!」
我當時老是擔心創作的結果不夠讓人滿意,總是把精力投注在「已經做好『沒搞頭』心理準備」的企畫案上。
老是想避免失敗,光是想著用最有效率的方式通過企畫案,這樣的創意工作者大概已經沒救了。
對所有人都不反對的企畫,說話就鏗鏘有力;面對看起來可能會被退件的企畫,則不願意提交、或是喪失自信。無論前者或後者都一樣不成體統,讓人看不下去。
過於顧慮周遭感受的怯懦、老是優先考慮效率的軟弱,都會讓你無法好好工作。
我的主管曾經這麼形容過石井先生:「他真是個不可思議的傢伙啊。」
據說,他曾在日本知名落語家三枝(現在改名為文枝)大師的攝影現場上睡大頭覺。
走上舞台的三枝大師說:「這人是怎麼回事啊?」
不是在後台,而是在舞台上呼呼大睡喔。
我想,沒有他那種氣度,應該做不到這種事。
「他真是個不可思議的傢伙啊。」我竟羨慕起被這麼形容的石井先生了,他是那種「讓人希望自己能被形容為「真是個不可思議傢伙』的人。
■讓你養成好習慣的一句話05:「你得特別注意自己察言觀色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