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對方難過對你傾訴時,這樣回話既貼心又不踩雷!
稍微換個說法,就能讓對方感受你的貼心
即使我們付出關心,很可惜地,對方卻不一定感受得到。就像第一章提到的五個案例,大家都知道表達心意還有更好的方法,但掌握訣竅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其實,稍微改變遣詞用句,就能帶給對方完全不同的心情。
相信正在翻閱本書的讀者,一定也想要隨時用溫柔的心靈對待他人。但是,為什麼明明是出於「想為他打氣」、「希望他振作精神」、「想讓他開心」而說出的話,卻經常得不到相應的效果。
為了充分傳遞真正的溫柔,該怎麼表現呢?
本章挑選出十種常見的情境,透過具體的說話方式,介紹各種情境下最適當的說法。根據說法的不同,可能成功地賦予對方勇氣,或是反而打擊對方的自信,這兩者的差別究竟在哪裡呢?馬上來看看吧。
情境一:遇到滿臉倦容的朋友,怎麼說能讓他恢復元氣?
大學時期的朋友S,為了考取證照,工作之餘到專門學校進修(注:類似台灣的技職院校)。你見到S氣色不佳、滿臉倦容,會說什麼?
「現在可不是說洩氣話的時候。妳早就下定決心,在考到證照之前,要同時兼顧工作和學校不是嗎?」(→會使S遭受打擊)
「妳看起來有點累耶,是不是因為下班後還要去上課的關係?妳真是個拚命三郎啊!如果需要幫忙的話,不要客氣,隨時都可以跟我說,至少今天放鬆一下嘛!」(→成功賦予S勇氣)
情境二:同事難得精心打扮,你不該問東問西而該真心讚美
平常總是不修邊幅的同事,今天穿著清爽俐落的套裝,還精心梳了漂亮髮型來上班。你看到之後會說什麼?
「怎麼啦?今天怎麼穿這樣!要去約會嗎?還是有什麼大事?(→會使同事遭受打擊)
「哦哦,看起來很清爽耶!很適合你哦。看起來還滿不錯的嘛!(→成功賦予同事勇氣!)
第3章 回話很酸、刻意討好,都是因為自卑感在作祟!
「大家都喜歡我」是幻想,「大家都討厭我」是妄想
「大家都喜歡我」是每個人的心願,但在現實中,被所有人喜歡是不可能的任務。假設你身邊有十個人,正如你無法喜歡他們每個人一樣,他們也不一定全都對你抱有好感。如果「被大家喜歡」是你的願望,相對地,你容易產生「大家都討厭我」的想法。在現實生活中,「大家都討厭我」是不可能的情況。就像歷史上不存在被所有人痛恨的人,同樣也找不到哪個人是被所有人喜歡。
你若能理解上述的例子,就能充分明白,想要「大家都喜歡你」只不過是幻想,覺得「大家都討厭你」也只是妄想。
此外,不管你多麼介意別人的眼光,他們也不如你想像中那麼在意你。畢竟自己的事都忙不完了,哪有時間管別人那麼多呢?這中間的微妙差距正是人際關係中的重大法則。
如果用「波長吻合」的狀態,來形容你與他人的契合度,會發展出以下三個法則。在此稱之為「契合度法則」。
(1)與他人契合度「良好:普通:不佳」的分布比例,分別是「二:七:一」或是「二:六:二」。
(2)他人對你的看法也是同樣的比例。
(3)當你認為與某人的契合度是良好或不佳時,對方也用相同的看法評斷你
假設你身邊有十個人,其中有兩個人與你契合度良好,也一定有一至兩個人與你契合度不佳。也許有些人好惡兩極的人數特別多,但無論如何,你身邊不可能全是與你契合度良好的人,你也不會被契合度不好的人完全包圍。
如果你一直被他人批評,該如何排解這些負能量?
無法接受自己、否定自我的心態,有點類似「心靈的病毒」。病毒滋生之後,會入侵健康的組織,不久便擴散到全身。心靈的病毒不僅損害我們的健康,甚至波及人際關係,對工作、朋友或家人產生不健康的影響。
其實,心靈的病毒並非天生,而是我們在某個地方受到感染。當你年紀還小,判斷力不夠成熟時,可能聽到父母或老師說:
「你好笨。」
「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
「給我住手。」
「你真是沒救了。」
如果你把這些話當真,經常在心中對自己默念,會逐漸養成習慣,那麼你一旦遭遇失敗、不如意,就會告訴自己:
「我好笨。」
「為什麼會遇到這種事?」
「我真是個沒用的人。」
這種即便不曾說出口,但經常在心中對自己說話的行為,被稱為「自我對話(self-talk)」。
心靈的病毒除了產生自我否定的症狀之外,還會有「好,可是……」的效應。因此,即使他人向你報告好消息,或是你有心改變,但到了某個階段,你又採取否定的態度。舉例來說,雖然你剛開始表示贊同:「原來如此,真有趣,我也來試試看吧」,過了一陣子後卻說:
「可是啊……。」
「哪有這麼好康的事?」
「我可能辦不到。」
如同以上情境所述,明明之前表示贊同,但否定的心態隨時蠢蠢欲動,滋生自我否定的細胞。好不容易說出口的「好」,本來應該像踩足油門一樣全速前進,但說了「可是」之後,就像是緊急剎車,立刻澆熄了勇往直前的驅動力。
否定自我的心態就像心靈的病毒,相對地,接受自我的心態則像是身體的免疫機能。
當身體的健康組織受到病毒、病原菌或疾病侵時,免疫機能會發揮效果,以維持身體的健康與強壯。
同樣地,如果接受自我,「心理免疫機能」會正常運作,有助於保持心靈的抵抗力與強韌,甚至帶來維持健康精神生活的良好效果。
加強心理免疫機能,可以讓人具備積極、樂觀、合作的精神,並且讓人生充滿正能量。也就是說,你可以持續儲備前文所述的「賦予自己勇氣的十種能力」。
學會用正能量思考,就能將缺點轉換成優點
對於同一件事,不同的說法會左右給人的印象。個性與行動如同硬幣的正反面,從不同的角度來看,會產生積極或消極的看法。因此,根據觀點、看法或人生觀的不同,被自己認定是缺點的特質也可能是他人眼中的優點。
如果請喜歡否定自我的人寫下自己的優缺點,他們通常只會寫下缺點。既然如此,讓我們把缺點轉換成優點吧!舉例來說,我們進行反向思考,或是用不同的角度切入。(例如,把「缺乏行動力」換成「思考能力強」)
◎把「缺點」轉換成「優點」
‧拖拖拉拉→看準最佳時機再行動
‧不守時→不受時間侷限
‧缺乏行動力→思考能力強、先思考再行動
‧依賴心強→擅長尋求他人的協助
‧愛抱怨→敢說洩氣話
‧大嘴巴→發散或傳達資訊的能力強
‧對他人嚴格→徹底認清他人
‧內向→客氣、謙虛
‧口才不好→擅長傾聽隨時自我升級,進步會為你帶來喜悅
請大家回想一下前文提到的問題:「為什麼我無法喜歡自己?」
用積極正面的態度對待自己與他人明明比較輕鬆,為什麼不想擺脫消極負面的情況呢?原因在於,缺乏改變的需求(必要性)與技能(技術),於是停留在舒適圈(comfort zone)當中。
每個人都具備改變自我的能力,以「無論如何都要改變」的信念為基礎,加上需求與技能的加持,必定可以在勇氣的支撐下發光發熱。
然而,我們一旦停留在舒適圈,就會愜意地習慣這種狀態,不知不覺地將它模式化,進而重複同樣的行為。前面提到的減肥例子就是如此。
但是,如果你想改變現狀,將自己更新為最新版本,就必須覺悟,接下來的過程可能會使你感到不愉快或不舒服。
舉例來說,對於想減肥的人而言,減少食量、從事輕度運動,會使人感到不愉快,生活也不像過去那麼舒服。
也許在改變的過程中難免綁手綁腳(笨拙),但是發覺自己每分每秒有所進步(自覺),漸漸從現狀的泥沼中脫身(脫離舊我),就會對自己的改變而感到喜悅。然後,到了某個階段,他將欣喜地確認:「啊,我辦到了!」表示他已經成功。
只要現狀有少許變化的徵兆,改變本身就是一種喜悅。若能堅持不懈地產生變化,改變將成為生活中的常態。
稍微換個說法,就能讓對方感受你的貼心
即使我們付出關心,很可惜地,對方卻不一定感受得到。就像第一章提到的五個案例,大家都知道表達心意還有更好的方法,但掌握訣竅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其實,稍微改變遣詞用句,就能帶給對方完全不同的心情。
相信正在翻閱本書的讀者,一定也想要隨時用溫柔的心靈對待他人。但是,為什麼明明是出於「想為他打氣」、「希望他振作精神」、「想讓他開心」而說出的話,卻經常得不到相應的效果。
為了充分傳遞真正的溫柔,該怎麼表現呢?
本章挑選出十種常見的情境,透過具體的說話方式,介紹各種情境下最適當的說法。根據說法的不同,可能成功地賦予對方勇氣,或是反而打擊對方的自信,這兩者的差別究竟在哪裡呢?馬上來看看吧。
情境一:遇到滿臉倦容的朋友,怎麼說能讓他恢復元氣?
大學時期的朋友S,為了考取證照,工作之餘到專門學校進修(注:類似台灣的技職院校)。你見到S氣色不佳、滿臉倦容,會說什麼?
「現在可不是說洩氣話的時候。妳早就下定決心,在考到證照之前,要同時兼顧工作和學校不是嗎?」(→會使S遭受打擊)
「妳看起來有點累耶,是不是因為下班後還要去上課的關係?妳真是個拚命三郎啊!如果需要幫忙的話,不要客氣,隨時都可以跟我說,至少今天放鬆一下嘛!」(→成功賦予S勇氣)
情境二:同事難得精心打扮,你不該問東問西而該真心讚美
平常總是不修邊幅的同事,今天穿著清爽俐落的套裝,還精心梳了漂亮髮型來上班。你看到之後會說什麼?
「怎麼啦?今天怎麼穿這樣!要去約會嗎?還是有什麼大事?(→會使同事遭受打擊)
「哦哦,看起來很清爽耶!很適合你哦。看起來還滿不錯的嘛!(→成功賦予同事勇氣!)
第3章 回話很酸、刻意討好,都是因為自卑感在作祟!
「大家都喜歡我」是幻想,「大家都討厭我」是妄想
「大家都喜歡我」是每個人的心願,但在現實中,被所有人喜歡是不可能的任務。假設你身邊有十個人,正如你無法喜歡他們每個人一樣,他們也不一定全都對你抱有好感。如果「被大家喜歡」是你的願望,相對地,你容易產生「大家都討厭我」的想法。在現實生活中,「大家都討厭我」是不可能的情況。就像歷史上不存在被所有人痛恨的人,同樣也找不到哪個人是被所有人喜歡。
你若能理解上述的例子,就能充分明白,想要「大家都喜歡你」只不過是幻想,覺得「大家都討厭你」也只是妄想。
此外,不管你多麼介意別人的眼光,他們也不如你想像中那麼在意你。畢竟自己的事都忙不完了,哪有時間管別人那麼多呢?這中間的微妙差距正是人際關係中的重大法則。
如果用「波長吻合」的狀態,來形容你與他人的契合度,會發展出以下三個法則。在此稱之為「契合度法則」。
(1)與他人契合度「良好:普通:不佳」的分布比例,分別是「二:七:一」或是「二:六:二」。
(2)他人對你的看法也是同樣的比例。
(3)當你認為與某人的契合度是良好或不佳時,對方也用相同的看法評斷你
假設你身邊有十個人,其中有兩個人與你契合度良好,也一定有一至兩個人與你契合度不佳。也許有些人好惡兩極的人數特別多,但無論如何,你身邊不可能全是與你契合度良好的人,你也不會被契合度不好的人完全包圍。
如果你一直被他人批評,該如何排解這些負能量?
無法接受自己、否定自我的心態,有點類似「心靈的病毒」。病毒滋生之後,會入侵健康的組織,不久便擴散到全身。心靈的病毒不僅損害我們的健康,甚至波及人際關係,對工作、朋友或家人產生不健康的影響。
其實,心靈的病毒並非天生,而是我們在某個地方受到感染。當你年紀還小,判斷力不夠成熟時,可能聽到父母或老師說:
「你好笨。」
「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
「給我住手。」
「你真是沒救了。」
如果你把這些話當真,經常在心中對自己默念,會逐漸養成習慣,那麼你一旦遭遇失敗、不如意,就會告訴自己:
「我好笨。」
「為什麼會遇到這種事?」
「我真是個沒用的人。」
這種即便不曾說出口,但經常在心中對自己說話的行為,被稱為「自我對話(self-talk)」。
心靈的病毒除了產生自我否定的症狀之外,還會有「好,可是……」的效應。因此,即使他人向你報告好消息,或是你有心改變,但到了某個階段,你又採取否定的態度。舉例來說,雖然你剛開始表示贊同:「原來如此,真有趣,我也來試試看吧」,過了一陣子後卻說:
「可是啊……。」
「哪有這麼好康的事?」
「我可能辦不到。」
如同以上情境所述,明明之前表示贊同,但否定的心態隨時蠢蠢欲動,滋生自我否定的細胞。好不容易說出口的「好」,本來應該像踩足油門一樣全速前進,但說了「可是」之後,就像是緊急剎車,立刻澆熄了勇往直前的驅動力。
否定自我的心態就像心靈的病毒,相對地,接受自我的心態則像是身體的免疫機能。
當身體的健康組織受到病毒、病原菌或疾病侵時,免疫機能會發揮效果,以維持身體的健康與強壯。
同樣地,如果接受自我,「心理免疫機能」會正常運作,有助於保持心靈的抵抗力與強韌,甚至帶來維持健康精神生活的良好效果。
加強心理免疫機能,可以讓人具備積極、樂觀、合作的精神,並且讓人生充滿正能量。也就是說,你可以持續儲備前文所述的「賦予自己勇氣的十種能力」。
學會用正能量思考,就能將缺點轉換成優點
對於同一件事,不同的說法會左右給人的印象。個性與行動如同硬幣的正反面,從不同的角度來看,會產生積極或消極的看法。因此,根據觀點、看法或人生觀的不同,被自己認定是缺點的特質也可能是他人眼中的優點。
如果請喜歡否定自我的人寫下自己的優缺點,他們通常只會寫下缺點。既然如此,讓我們把缺點轉換成優點吧!舉例來說,我們進行反向思考,或是用不同的角度切入。(例如,把「缺乏行動力」換成「思考能力強」)
◎把「缺點」轉換成「優點」
‧拖拖拉拉→看準最佳時機再行動
‧不守時→不受時間侷限
‧缺乏行動力→思考能力強、先思考再行動
‧依賴心強→擅長尋求他人的協助
‧愛抱怨→敢說洩氣話
‧大嘴巴→發散或傳達資訊的能力強
‧對他人嚴格→徹底認清他人
‧內向→客氣、謙虛
‧口才不好→擅長傾聽隨時自我升級,進步會為你帶來喜悅
請大家回想一下前文提到的問題:「為什麼我無法喜歡自己?」
用積極正面的態度對待自己與他人明明比較輕鬆,為什麼不想擺脫消極負面的情況呢?原因在於,缺乏改變的需求(必要性)與技能(技術),於是停留在舒適圈(comfort zone)當中。
每個人都具備改變自我的能力,以「無論如何都要改變」的信念為基礎,加上需求與技能的加持,必定可以在勇氣的支撐下發光發熱。
然而,我們一旦停留在舒適圈,就會愜意地習慣這種狀態,不知不覺地將它模式化,進而重複同樣的行為。前面提到的減肥例子就是如此。
但是,如果你想改變現狀,將自己更新為最新版本,就必須覺悟,接下來的過程可能會使你感到不愉快或不舒服。
舉例來說,對於想減肥的人而言,減少食量、從事輕度運動,會使人感到不愉快,生活也不像過去那麼舒服。
也許在改變的過程中難免綁手綁腳(笨拙),但是發覺自己每分每秒有所進步(自覺),漸漸從現狀的泥沼中脫身(脫離舊我),就會對自己的改變而感到喜悅。然後,到了某個階段,他將欣喜地確認:「啊,我辦到了!」表示他已經成功。
只要現狀有少許變化的徵兆,改變本身就是一種喜悅。若能堅持不懈地產生變化,改變將成為生活中的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