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以為要飛向頂端,但迎面而來的卻是……

直到2006年,因為貨款並未如夥伴所說,準時進到我的戶頭,第一張面額150萬的支票跳票了,我才大夢初醒,發現大事不妙:一直以來,我如此信任的夥伴,居然瞞著我,跟地下錢莊借了那麼多錢!

之後短短兩年,我從天堂重重落到地獄。比起其他人,我的手頭較為寬裕,夥伴開口說需要支援,當然義不容辭,把錢拿出來周轉。碰到要貸款,我也二話不說,挺身作保。結果,卻因為我這過分單純的「義氣」,連家人也受到牽連。

我永遠忘不了,在我借給夥伴的現金中,有13萬來自妹妹的積蓄,那是她在百貨公司的美食街洗了十個月的盤子,才辛辛苦苦存下來。我對夥伴說,無論如何,這筆錢應該優先還給她,但是,我妹妹始終沒有收到。雖然夥伴們一開始也確實不無愧疚,但或許因為實在沒有能力負擔,一陣推託之後,大家便陸續神隱消失,原本的公司連帶倒閉,只留下一堆爛攤子。這時候,所有上門討債的人便把矛頭全部指向我。

包括銀行、地下錢莊、民間借貸、親友……這些債務加總後,我直接與間接必需要償還的數字超過千萬,利息還每天持續增加。迫於情勢,我不得不把家裡的房產賣了,那是爸媽辛苦大半輩子的養老資產,卻被我先拿來換現金,還給最麻煩的地下錢莊。就這樣,一夕間,我和家人的所有積蓄都沒了,連同我的信用、名譽、夢想與友誼,也一起消失了。

看著一手打造的事業收起來,那一刻真的非常、非常痛苦。這是一堂無比昂貴的創業課,我後來才學到,經營品牌不能只有「好產品」,地段、行銷、成本控管……,有太多面向和太多細節,都得一一顧及。一個創業者也不能只懂埋頭苦幹,卻對團隊和運作的風吹草動不夠敏感。

另一個體悟,則是在自己當老闆後,終於能體會客戶作風保守的原因。比方說,每當客戶要求logo愈大愈好,作為設計師,直覺馬上反應「那真是一點美感也沒有」。但從企業觀點,面對市場競爭,客戶更在意的是,消費者能否一眼看到代表他們的形象,並且能馬上記住。不是說他不在乎創意或質感,只是比起來,「能見度」對左右業績的效果更大。那段時間,是我生命中最黑暗的時刻,幾乎是走到窮途末路。唯一欣慰的是,我的多位員工在患難時刻,依然願意情義相挺,直到最後,我發不出薪水、繳不出勞健保費,他們仍然願意無償地繼續幫公司做事。直到所有業務全部收尾完成,才各自離開。每每想起這些,至今我仍感動得不得了。

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曾說:「在大陸,100個創業的公司中,有95個你還沒發現就已經死了;剩下4個是你看著他死的,最後只有一個會成功。」這段話就算放在台灣,也是同理可證。我們就是那個大家眼睜睜「看著我們死」的4%,而過程遠比那95%還慘。

其實,創業不只要靠好的創意與經營,還得有點狗屎運。這「狗屎運」3個字,總結了各種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用自己的血汗錢,換到真槍實彈的教訓,這就是我創業習得的人生功課,極其殘酷,極其現實,極其讓我難忘。

馬克紅了

我真正深刻體會到「馬克」的影響力,是在第一次簽書會上。簽書的隊伍中,有位年輕的媽媽帶著小學六年級的女兒與四年級的兒子。當下我直覺認為,讀者應該是那位媽媽,但一問才知道,要請我簽書的是那對姐弟。

當時,我有點嚇壞了:「天啊,這麼小的孩子,真的是馬克的讀者嗎?」但當我發現,他們真的講得出馬克的故事情節時,我開始意識到:馬克的讀者群可能遠比我想像中更廣泛。

從那之後,我就不敢在創作內容中使用較粗俗的語言了,雖然粗鄙的文字有時能加重角色的語氣,達到令人發笑的效果。在創作初期,我肆無忌憚地一直「靠腰」,是為了鮮明塑造出「馬克風格」,但當作品的影響力開始發酵,我感受到創作者應有的社會責任,就必須不斷自我提醒:不是只有上班族,也有小朋友會看我的漫畫。

也因此,之後我從故事發想到取材,都比從前更小心翼翼,也更全面。比起初期大多從自己的工作經驗出發,來創作故事,我開始有系統地蒐集各類素材和靈感。
第一個管道是「觀察」。不管搭車、吃飯、走路,隨時隨地留心身邊形形色色的人。就像福爾摩斯一樣,觀察他們的穿著打扮、偷聽他們的說話方式、表情變化,一邊天馬行空地想像每個人背後的故事,非常有趣。一旦腦中碰撞出任何元素、對話或想法,我就立刻把這些片段、零散的點子,記錄在隨身攜帶的筆記本裡,避免忘掉。我稱它們是「上帝給的靈感」,因為都不是靠坐在桌子前就能想到,而是從生活中「偷」來的。

隨著手機功能愈來愈厲害,我逐漸改為以拍照、打字或錄音來做記錄。常看到我和朋友聊天聊到一半,突然拿出手機,對著它錄音,就是為了把握機會,趕快將稍縱即逝的點子記下來。

第二就是透過網友回饋。長久下來,我和不少網友建立如朋友般的關係,他們因此願意和我「交心」,許多人會毫不保留地分享他們在職場上的酸甜苦辣。這些「網友的故事」,也是我創作時的素材來源。

最後是採訪。當馬克有了知名度,我想邀約採訪其他人時,執行上也變得比較容易。例如,之前與《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合作的「360行職務說明書」專欄,每次創作前,我都會先行約訪各行各業的工作者。通常,只要提到我是網路職場圖文作家馬克,對方就會開心地說:「我知道你,來吧!」這段時間,我打著馬克的名號,認識了更多有趣的人物,仔細紀錄他們的職場甘苦,再思考如何將這些轉化為有趣的圖文。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